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景常春:《古今集联》编者姓名考

景常春:《古今集联》编者姓名考

2019-12-15 23:04:13有趣的学长TheStoryTeller 0条评论

《古今集联》书影,图片均来自网络


一、考证缘由之起

《古今集联》一书,初版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署双鱼罂斋主人辑录。该书收入了清晚期莫友芝、何绍基、唐诗甫、张炳堃、周寿昌五人集句、集字对联共3374副,是一部影响较大的集联专著。顾平旦、常江、曾葆泉编《中国对联大辞典》云:“刻版藏京都琉璃厂”,又云:此书后以《新镌古今集联》为书名,于光绪廿九年(1903)刊刻,署张世凖辑,所录集联作者仍为上述五人。但是,后一书今天似乎下落不详,笔者曾于市面寻找,自然是没有踪影;笔者又于网上见到不少对联古籍实物书影(包括《古今集联》),很希望能看到后一书书影加以证实,结果都是据常江《古今对联书目》编发的电子稿对联书名而已,其中有《新镌古今集联》书名。常江“书目”云:同治版藏南京图书馆,光绪版藏天津图书馆。但天津古籍书店1991年影印重版此书,仍据的同治版而并不是藏于天津的光绪版。因此书前后两版署名不一,而后一书又难见实物,至今未悉双鱼罂斋主人的真名实姓。此文写于五六年前,近在2019年底,方于网上见到了光绪版的书影,应该是重版同治本。

后来,笔者在查阅清代擅长于集联的作者时,读清末朱应镐编的《楹联新话》一书,在卷八“集古”类看到:“张部郎世凖尝辑道、咸间书家集字楹帖刻于都门”。朱介绍此书时,并对所云的书家何子贞、莫友芝、唐诗甫、周荇农、张鹿仙五人之作,分类例举一联。笔者逐一与《古今集联》核对,结果全部相同,而且连例举五人的顺序也一样。谨录如下为证:

《楹联新话》   《古今集联》(绿色字指此)

莫友芝:耀此馨香虽远犹近//纳我镕范有实若虚   此为莫氏集汉碑,在第一副

莫友芝:仁德大隆吉庆长久//和气所舍福禄光明   此为莫氏集易林,在第二副

莫友芝:诗书敦夙好//山水有清音   此为莫氏集六朝句,在第二副

莫友芝:顾视清高气深稳//文章彪炳光陆离   此为莫氏集唐句,在第一副

何绍基:同心席地二三子//直节参天十八公   此为何氏集争座位帖,在第一副

何绍基:老竹亭间生古趣//初兰天气得春阴   此为何氏集禊帖,在第一副

唐诗甫:人能辅世无如德//学可传家止有经   此为唐氏集多宝塔帖,在第一副

周寿昌:古事万言咸足信//清修一日不能虚   此为周氏集禊帖,在第廿四副

张炳堃:生天成佛谢灵运//旷世知音钟子期   此为张氏集圣教序,在第六副


二、书中作者身世

《古今集联》所云这五人都是集联高手,其中最为人们推崇的是何绍基(子贞),他因最负书法名气而称著于世,此书收其集联967副。其他四人则为今人知之不多,兹分别略作简介。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别号郘亭、紫泉,晚又称眲叟。贵州独山人,书斋名“影山草堂”。21岁即考中举人,名冠乡里,曾官知县。屡试不售,乃绝弃功名,游幕潜学,搜籍访碑,发覆穷源,终成一代硕儒。是晚清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也是长于经学、版本目录学、金石学诸门类的大学者,涉猎颇广,著述甚多。他曾旅居江南,到句容山中搜集梁碑,亲自监拓,深恐遗落一字,并撰写《梁石记》一卷,详加论释。他所搜集的汉代碑头篆刻有百余通之多,他自己的篆书就是仿照汉代碑头篆刻而成。因此,在当时书法名家中,他自成一体,人称其书“不以姿取容,具有金石气”,圆润婉通,有古雅之势。同时,莫友芝在研究碑学时,每每集字为联,因而才有《古今集联》收他集汉碑字、前人诗句为联多达1350副的成果。

唐李杜(1797-1864),字诗甫,湖南祁阳人。23岁即为秀才,后多次参加科举都落榜,于是以教书为业。年近40岁终于考上进士,进京当了一个小官。不久,选补陕西靖边县知县。靖边是个偏僻小邑,人不知书,他上任后,非常重视教育,兴办学堂,聘请学习渊博的人为书院教师。公余之暇,他又亲临学堂讲授经史。充乡试同考官。后来调咸宁,也实心办事,清理积牍800余件。咸丰元年升商州知州。同年又升道员,发往陕西,又委办商州团练。同治元年(1862),加盐运史。这年冬,他催湖南、湖北两省军饷回到祁阳,不再外出。回乡后,他自任县城文昌书院山长,作联表明自己的心迹云:“老去厌谈兵,渔樵作伴;归来仍作客,天地为庐。”著有《读我诗斋诗文集》。唐诗甫的集联也作得很美,《古今集联》中共有674副。左宗棠对联作得那么好,也曾书写前面例举唐氏之联赠友人,足见唐氏之对联在当时就有影响。

周寿昌(1814-1884),字应甫,一字荇农,号友生、自庵等。湖南长沙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擢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时太平军进入湖南,钦差大臣赛尚阿、总兵和春逗留不战,他上疏弹劾,时人服其敢言。次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分兵北伐,他又上书陈述方略,被命随办京畿防卫。旋丁母忧回籍。同治时,先后任实录馆纂修总校、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署户部左侍郎等官。光绪初任内阁学士,署户部。不久,以足疾辞官。遂不再出,以著述为事。著有《前汉书注校补》50卷、《后汉书注补正》8卷、《三国志注证遗》4卷、《思益堂文集·诗集》30卷等。对联受何绍基集禊(兰亭序)影响,也好集禊,收入《古今集联》共240副。

张炳堃(1817—1884),原名瀛皋,字鹤甫,号鹿仙,浙江平湖人。少年好学,诗文与其兄金镛齐名,人称“双丁二陆”。道光廿七年(1847)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请辞回乡,奉养父母。事毕,以道员分发湖北,深得湖广总督李鸿章、湖北巡抚曾国荃器重,委办局务经年。同治十二年(1863)、光绪二年(1876)两次出任湖北督粮道。不久告归。天性纯厚,旋里后与诸兄弟朝夕聚处,依依如童稚时。适知县彭润章劝民积谷,炳堃首为之倡,一举而储谷万石,水旱赖以有备云。著有《抱山楼诗录》(附词)。《古今集联》收其集禊143副。

我们知道,朱应镐《楹联新话》刊刻于1892年,已距《古今集联》初版18年之久,故在他编自己的联书时,应该是手中有据,否则不可能所云人物和所举联例与《古今集联》一致。故笔者认为,虽然朱应镐未云“张部郎世凖”编这部书的书名,应当就是《古今集联》,编者即张世凖。


三、编者张世凖考

那么,张世凖又是何许人也?笔者过去也不甚了了,也不知其是何地之人,查找许多清代官吏之书也一无所获。据后上网查证有关信息始知,张世凖,字叔平,号瀰泉、梅痴、二酉山人等,书斋名双鱼罂斋,清湖南永绥(今花垣)人,祖籍沅陵县城。道光廿三年(1843)举人。出任内阁中书,候补刑部员外郎,主管刑事档案,与左宗堂、李鸿章、刘长佑、刘坤一等人论古证今,很为诸公所推崇。因不避权势,秉公纠错,敢作敢为,引起上司不满,终未获重用,遂潜心书画,在京与周少白等齐名。其父开霁,字晓峰,号石庄,道光十二年举人,初官陆安、襄阳令,以军功升湖北粮储,加按察使衔,江汉关监督等。有《石庄诗集》。世凖自幼好学,尤爱书画,其绘画尤以墨梅为佳,纵横槎丫,干湿互用,圈花点椒,别具一格。山水枯劲中饶淹润,近文伯仁、僧弘仁、查士标、吴历诸家。时人有谓其所画为苗疆山水。后于光绪朝中期弃官从艺,遍游川黔鄂名山大川。一度寓居武汉。光绪七年(1881)回到沅陵,建舍于县城北门,题名“鹤鸣山庄”。一度寓居武汉。

关于张世凖的生卒年有两说:

一是1823~1891年:光绪十七年(1891),张世凖与画友许晓东、丁百川等人离沅陵去武昌,途经桃源,为友人绘山水画一轴,书联语于上:“卖画庸书,手选桃源仙境;浮家泛宅,身是烟波钓徒”。至汉口,寓居永宁巷辰州会馆。湖广总督张之洞闻讯,过江邀其任职,世凖未从。当年卒于汉口,归葬沅陵。

二是据张氏晚年书画印章有“七十一”,即指自己年岁。前一说按计只活了69岁,显然有误。张氏钤七十一印章有幅画及题词语涉武昌东湖可证,其画为墨荷团扇一帧,款署“友鹤贤弟消夏之趣,叔平张世凖”,钤朱文印“张”和白文印“七十一”,并缀以小诗曰:“东西南北风,我与鱼戏同。一出东湖舫,都乘得意风。”所云东湖当指武昌之湖。按卒于1891年说,又与张世凖寓居东湖书作二联的时间相差甚远。他这二联及题跋把时间及缘由都说得十分清楚。其一为:

佳致真为一方最;

新诗说尽万物情。

联上题跋:“余在京官刑曹卅年矣,自丁母艰出都,黔而蜀,而大湖南北,遍访名山,谋生书画。今住鄂五年,卖得杖头钱,因种桑东湖,非学武侯成都八百株也,安得天下人皆种桑养蚕,复见其者世。张世凖。”其联、款均为行草,钤印:世凖、叔平。上海大众拍卖公司二00三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拍品。

第二副为:

春水方生,花明镜里;

吾庐可爱,酒满床头。

联上题跋:“环东湖而栽梅,暗香疎影,景胜孤山林逋。有知应羡我据卓泉以酿酒,春兰秋菊,味胜堆花,杜康再造。愧为师花耶、酒耶,名于人海,岂在山九里、屋三间耶。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夏四月初五日,叔平张世凖识。”联、款均亦为行草。钤印:世凖、梅痴。跋末明署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夏四月,即为1897年了,也就是说这年4月他还在世。再据第一副言做京官、游历、寓鄂时间分析,从1843年中举为官30年后离京应是1873年,寓居武昌5年,而游历四省却未云多少年,约算一、二年,也仅为1880年,距1897年还有18年,恐怕张世凖在武昌住不了那么长久的时间吧!我们应该注意到张世凖离京的原因,回祖籍居住等情况。张氏是丁母艰(即其母逝世)出京的,按旧俗父母去世,儿子都要守孝三年。然后再游历四省数年,一共就有六、七年,这大概就到了1880年,接近于他1881年回祖籍沅陵居住。他回沅陵是修建了住宅并取了名字的,说明他是有长期居住的打算。也许这一住就十多年,然后才去东湖寓居,因此才在1897年时还环东湖栽冬梅,养春兰,赏秋菊,在此之前于东湖如张氏自云住了五年。再说其71岁还在世,按1897年反推,张氏约出生于1826年,但与其中举年龄不符。按此计算,张氏中举才18岁,旧时除极个别人在20岁前中举外,大多是20多岁。因此,估计张氏应出生于1820年左右,也可依前面第一说的1823年,存两种观点。而卒年自然应在1897年后,如此,张世凖可能活了近80岁。

张世凖为何要编《古今集联》呢?一是旧时的书画文人都好书写诗文对联,张氏自不例外,笔者见其上面所说书于东湖二联墨迹照片,书法即十分优美。而且张氏亦擅作联,比他更晚的王禔(福庵)就曾重书张氏集宋代曾巩、李纲句之联:“新黄闇绿各自媚//老鹤乔松不计年”。二是入此书的五人中,有三人都是湘籍,与张氏为同乡之友,五个人生活的年代(除何子贞略早些)又都基本上与张氏同时,纵非不同籍也与张氏是为挚友。如莫友芝早在1859年就书赠张氏一联,并附跋文称颂其艺术才能,以此足可为证。联语为:

当其下笔逞豪俊;

得未有此奇嶙峋。

跋云:“叔平三兄,精六法,结想尝轶元四家。上必得如唐道元、宋元章,庶几快意耳。明一代独服膺龙友,次则文长,皆奇创不可一世者。忆旧集永叔此二语,极似为叔平画品作赞,故引似之。咸丰己未(1859)初冬,郘亭莫友芝。”

从跋文可知,莫友芝非常了解张世凖的艺术水平,说他精于六法(南朝·齐·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关于绘画的理论),作画直追唐宋元明的八家风格,因此集书欧阳修(永叔)这两句极能表现张氏书画气韵的诗句赠送于他,由此也可见其二人关系情谊密切深厚。

《古今集联》问世后,深受爱好者所珍,不少名家书写对联赠友,多以此为据。如曾国藩、左棠作联水平极高,也曾书写此书之联赠友。曾氏书写莫友芝集苏东坡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赠一叫晋阶的人;左氏除前面所举书写唐诗甫集句外,还书写莫友芝集易林联“仁德大隆吉庆长久//和气所舍福禄光明”,赠送一位叫珊舟之人。可见集联之书作用不小。另外,我们从许多对联书法墨迹集中,也可看到不少作品是前人或他人所集的对联,更不用说张世凖的这本书了。因此,应该说张世凖对楹联事业作出了可贵贡献!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景常春古今集联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