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劣优长短总相宜——浅谈对联之长短

劣优长短总相宜——浅谈对联之长短

2020-12-13 22:19:30黄一坤联都网站 0条评论

     有句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思是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据查出自战国·楚·屈原《卜居》。其实可以从“尺·短”与“寸·长”之相互关系得到启示。显然,对联“长联”与“短联”之关系,道理也一样。长联有长处,也必有短处;相反,短联亦然。长短是形式之分,本身没有好坏之别!可以这么说长与短不是对联必要条件!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从对联最权威的定义就可以看出:对联概念的内涵外延都没有规定,即可长联也可短联。从现实看短的二、三言,至一、二十言,甚至几十、几百字都有,理论上只要符合对联硬性规定,可以无限多个字,很长很长。


      谈对联长与短的话题,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那么本文将从“时空”角度,从形式的历史发展、创作结果现状、对联的学习借鉴以及对联评赏现象多方面来论述长联、短联的优缺点和运用状况以及发展趋向。


一、长短联形式的演进历程


       在分析探讨长联、短联优劣势的同时,我们不妨回思中国文学的发展史,特别是文学形式的演进过程。比如从篇幅短的古诗至近现代动辄几十万、上百万言的中、长篇小说,也就是说文学形式也就是受其它综合因素影响的啊!不可能古代就有长篇小说之形式,同样对联长短联之形式也是有自身发展规律的。长联应也是时代的产物,所以,不必要老是说古人不像今人一样写又长又臭的长联!因为你可看到的古代作品大多是短联。严格说只能是“对联产生后”的时代,不能拿唐代王之唤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来作论据论证“长联、短联”之优点。


二、长联、短联的优点与缺点


       那么短联之优点是因为短这种形式吗?我想不是形式的问题,而是作者高度的概括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以及作者的联外功夫与深厚的知识积累综合的表现,只是借用“短联”这种表现形式。我们试以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题书房名联为例,说明一下。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此联是五言短联且十个字都是最常见的字。但此联却是公认的脍炙人口的名联。它之所以会广泛流传绝不仅仅是“短”!而是字里行间充满哲理。通过“雅与大小,香与多少”对比来表现。


     从统计归纳之方法开始对古代对联进行分析,也不难发现:古代创作显示出来的作品大部分是短联,更因为劣作品难以流传,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优秀对联应是“短联”吧!


     总之,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郑板桥此短联还有一个特点:短小易记。其实这是短联的最明显特点,因为联短要记忆的东西就少,相对就容易记住。另外,短联可以应用的载体比较多,也比较易制作,总之实用性相对较强。平常里(不作学问研究的)大凡的人能记得住、说得出的大多也是短联,因为人的记忆是有极限的,叫背起几百字的长联有点难了。


     当然,短联的劣势也明显存在着。短联由于数字少,信息容纳小,表现力受到限制。面对一些题材(题材有大小之分),如人物联就很难表现人物多彩的方方面面,当然不排除高手写出人物短联好作品,但是情况极少。


     短联是与长联相比较而言。或许短联的优势也正是长联的劣势;短联的劣势正是长联的优势。但形式无好坏之分,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无法相融共处。那么,长联有什么优势呢?我们不妨以一副题“张居正”的长联为例作说明:


力整江山怀绝学,平乱镇边疆,推一条鞭法,十年辅政间,综名实,严考成,一生权重护丹阙;

不求利益具深心,安民施智数,赢万户赞声,九域留芳处,增国财,固邦本,万历身荣光白圭。


     我们先从联中的“信息点”入手来分析此联的容纳量。


1.“力整江山”指张居正是个大权在握宰相,是个改革家,否则那来的“整江山”。


2.“绝学”或许未作深入了解,会觉得是作者生造的,其实这来自后人对的评价。原文是:“他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


3.平乱镇边疆,是指派戚继光守蓟门,李成梁镇辽东。


4.一条鞭法是张居正的主要政绩。


5.十年首辅是张居正最显赫的时段。


6.综名实,严考成。是具体操作方式。


7.一生权重,体现了张居正的地位,也暗指独揽大权。


8.不求利益具深心。这是化用“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张居正写过一偈)


9.安民施智数。《明神宗实录》:性沉深机警,多智数。


10.增国财,固邦本。是历史评改革的效果。


11.万历身荣。指张居正在“万历年间”其地位声名已达顶峰。


12.白圭。是张居正的幼名,是其曾祖父得梦而起的,希望来日能光宗耀祖。


     用如此多的个性元素来组合调配,使人物形象极其丰满生动。显然这么多的信息量“短联”是容不下的,但在这方面“长联”刚好派上用场。或许有人会问:短联也能,但是这么几个或十多个字量要来概括一位历史人物确实需要非凡概括提取升华的能力,否则很可能写成不切或是无个性的通用联。创作实践中此情况屡见不鲜啊!因此,客观地说虽然各种题材都可以用“长联、短联”来完成,但是一些题材真的用长联更好。


     综上长联由于储存空间大,自然表现力就强,自由发挥的可能性大,当然也就要求作者具备取材踏点、组织调配能力。也因信息量大基本功也要扎实,否则,平仄顾不上,对仗也搞不好,写什么长联?


     长联有其优点,必有其短板。应用载体相对狭点,其实用性差点。


三、长联、短联的学习借鉴


     关于把长联、短联作为入门学习对象的说法。我们认为学习方式的选取因人而异,不可划一。因为对于楹联初学者来说,各人的文化水平、学识、修养不同,特别是文字功底、文学常识的掌握不同,尤其是对联的基础性东西的把握不同。显然,一位小学生、一位文科大学生和一位老年大学新生等等,相对而言他们对对联掌握的程度和层次可能都是入门级的,但是他们各自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学习对联的方法方式不同。而先学习短联还是先学习长联只是学习方式其中的小部分。我想文字、文学基础较好的对联初学者为什么不可以从长联学习研究起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一副优秀的长联无论是内容题材,还是表现手法,乃至对联的结构内部关系等等,正常情况下,容纳量大可学习的信息点就多些,因此可以这么说,透彻分析掌握一副优秀长联,基本上可以窥视对联门道之一、二。从学习效果的角度看,应属“事半功倍”的有效学习方法。


    当然,你要从优秀短联入手学习也未曾不可!循序渐进,先短后长,乃是自己根据具体实际而定的。至于有的老师建议多学学惜墨如金的短联,我想这是学习对联方式之一吧!所以不必拘泥于先学习短联还是先学长联,也不必重短联的借鉴而轻长联的学习。对于基础稍薄弱或对短联有偏好者,建议先学习短联;对于知识积累较丰富或钟情于长联者无妨从长联入手或者一短一长来借鉴。总之,长短由人,须依实际情况,切不可一刀切。


四、长联、短联的评赏


     在这里不谈长联短联如何评选?以什么尺度来衡量以及如何鉴赏的问题?我们重点论长联、短联在当代创作结果所占比例大小和产生的原因及普遍现象。众所周知,当代对联创作、评赏是非常繁荣的;参与人数也是前所未有的;活动团体也相当多;活动次数也相当频繁。如“同题征联”的情况非常普遍,那么从创作结果来看,已出现重复创作,作品类似接近的现象,其中大部分是在“短联”方面,正是基于这种情况,一部分作者试图通过“长联”来改变,加上长联的信息容纳量大,长联是避免类同的较好“形式”方法。其实这方面倒不是人为的原因,是一种自然的调整,所以大不必要说提倡或是反对。至于评审结果长联、短联的多少比例却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因为从整体一定时段创作结果总量来分析:长联占的比例大些,短联显得少了。具体来说,一次征联后评选出来“十佳联榜”大概长联占70、80%,短联占20、30%,也许是这个比例反过来引导长联、短联的采用,也让一些人深感担忧,因此也有部分人提出多学学惜墨如金短联的呼吁。但是我想评审老师或许也有想法的:要选切题的,生怕短联容纳量小易出现不切题的情况;要选不雷同的,因为短联也极易撞车啊!当然任何评审不会厚此薄彼的,即不以形式为要件的。


       总之,长联、短联在它该去的地方,有好的东西植入其载体,必将相得益彰,绽放出更迷人的风采。关键是找对、用好形式。长联、短联本身无好坏之分,找对便是适合,用好便是相宜。我们不能厚此薄彼,不能喜短厌长,也不能赞长贬短,请不要与形式过不去。我们在倡导“内容与形式”对应适度的同时,允许并尊重创作者的偏好与选择!至于创作结的好坏也不要把它与形式的采用挂上钩!总之言之,短联有长处,长联有短处,长短由人,长短受一定时空所制约。但愿大家能明白此中道理,选择适宜的“长联、短联”形式在各自擅长的方面写出更好更多的作品来。


 【作者简介】黄一坤,字璜申,号简能,笔名梦奇,网名梦奇艺苑,谜号一木,斋名:逸堂、笨庵。对联专称:联系梦奇。诗词专栏:吟梦拾奇。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潮州政协诗社社员,潮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偶发表于《中国楹联报》《中华楹联报》《对联》及国内一些微刊和公众号。现任中华楹联主评,联都对联组主评和机巧联组主评。传播中华文化,探寻联梦奇观。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长联短联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