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对联创作长联句脚平仄规律:从三段式往更长的说

长联句脚平仄规律:从三段式往更长的说

2019-01-26 01:09:32有趣的学长TheStoryTeller 0条评论

在说加长版的对联之前,咱们还是先来回顾一下之前说三段式对联需要注意的一些句脚平仄细节:

1、所有句脚,平仄处处严格相对;

这个规律应该说适用于所有对联,当然也有极个别不符合这个规律的,如俞樾自题俞楼对联,这些咱们有空了单独拎出来再说。

2、倒数第二句句脚和最后一句一般不同;

之前说最后两句句脚平仄的时候提到过这一点,我们说了,除集句、叠句、口语和巧对之外,“正常写”都不宜出现最后两句句脚一致。前面我们没有详细说什么叫“正常写”,现在我们可以说明一下,“正常写”就是按照“起”-“承”-“收”这个思路去组织语言来写对联。应该说这个思路结构是大多数对联都存在的——当然也有另一些比较常见的思路,还是挖个坑,后面再说。

3、自对或用以充当一个段落部分的句子,只看这一段落句子的句脚平仄;

自对大家应该能分辨,也能理解,但是什么叫充当一个段落部分的句子?今天我们就试着来解释一下这个概念。

4、三分句/三句式对联,一般而言语意节点平仄是平平仄/仄仄平;

倒数第二句句脚我们分析过了,但是起句的句脚为什么会用平声,这个似乎没有理由,仅仅是统计规律。特例也有,如汉口长沙会馆联“隔秋水一湖耳……”,但是不多。

我们以成惕轩挽彭醇士这副对联开始:


倚马文工,换鹅书好,少游曾预英流,更看耄齿谈玄,卫玠神清犹曩日。

镜鸾影并,庭凤雏添,怛化应无遗憾,只惜灵区堕劫,匡山头白负归期。

前两句自对,第四句出现领字,第五句明显是个收束。

我们可以把前两句自对视为一个部分,接下来每句一个部分,那么上联就是“起”-“承”-“递进”-“收”,下联就是“起”-“承”-“转折”-“收”。这样一来上联起句以仄声起,随后两个平声,接一个仄声,下联刚好相反。

但是这样就不太符合咱们说三段式平平仄/仄仄平的规律了。接下来的言论可能会让人感觉我有点强行往规律上靠的意思,但是,哎怎么说呢,还是强行说下这个看法吧,我们可以把自对和承接的一句放在一起,让一起来充当“起”这个句子成分,即:


倚马文工,换鹅书好,少游曾预英流,更看耄齿谈玄,卫玠神清犹曩日。

镜鸾影并,庭凤雏添,怛化应无遗憾,只惜灵区堕劫,匡山头白负归期。

应该说这样分的话,结构上似乎更加紧凑,且为何自对结尾字和起句结尾字句脚平仄不同,私以为可能故意增加抑扬顿挫,如上文所提到王芝兰的金山泠泉联:


水木湛清华,金焦而外,又益名区,却忆向岁经营,江右风流贤太守;

春秋多佳日,簿领余闲,偶来游眺,犹记故乡仿佛,济南潇洒大明湖。

“外”(“闲”)出现在众多平(仄)声尾字中作为点缀,不失为一种调节声调的方法。

又,江峰青题九江琵琶亭联:


松菊荒矣,游子不归,片帆过彭泽故居,只如画云山,猿鸟岗头呼负负;

枫荻萧然,美人何处?落日访江亭遗迹,听清秋弦索,虾蚂陵下唤卿卿。

此联结构和成惕轩联几乎一致,看句脚平仄,只自对部分不同。究其句子成分和章法,第三四句之间的联系,较之一二三句之间更强,所以我们这样看:


松菊荒矣,游子不归,片帆过彭泽故居,只如画云山,猿鸟岗头呼负负;

枫荻萧然,美人何处?落日访江亭遗迹,听清秋弦索,虾蚂陵下唤卿卿。

《南亭联话》记载了盛旭人去世时的很多挽联,其中有一副是这样的:


潞国作耆英领袖,林泉养志,丝竹陶情,杖履幸追随,老辈风流钦典则;

东坡是戒公后身,福慧兼人,慈悲住世,因缘逢解脱,生存华屋感山丘。

严格看每一句句脚平仄的话,上联仄仄平平仄,下联平平仄仄平,似乎是标准的马蹄格。但如果以三段式来分,我们把自对及以前的部分放在一起看:


潞国作耆英领袖,林泉养志,丝竹陶情,杖履幸追随,老辈风流钦典则;

东坡是戒公后身,福慧兼人,慈悲住世,因缘逢解脱,生存华屋感山丘。

从以上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三段式对联,往长了写,“起”-“承”-“收”语意节点的平仄相对来说可能稍显规整,但段落内部,句脚平仄就比较宽泛随意了——抑或是存在规律而我没有意识到?其实我更倾向于说,最后一联首句上联虽然用仄,但以自对把节奏带回到平声上。但这么说有些一厢情愿,所以还是保留意见吧。

比以上三个对联更长的,说到超长对联,一般选手可能会想到云南大观楼长联,更了解对联的选手可能会说出钟云舫三大变态长联。这里就拿大观楼联和文章最开头提到的望江楼联来说事吧,给出我的观点,另外的长联给个链接,有兴趣的话你可以自己去考察一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起)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承)趁嶰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递进)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收)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起)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承)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转折)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收)

这联长则长矣,但是最初读的时候我并不是很感冒。梁章钜评价此联时说道:“虽一纵一横,其气足以举之,究未免冗长之讥也。”吴恭亨《对联话》中并未提及此联,但有一段论述:“题署联之长者,全视气魄骨骼何如,若一味贪多,堆垛故事,味终同嚼蜡。云南某氏大观楼联,殆为酱醅材料久矣。”酱醅,按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将成曲拌入少量的盐水,使其成不流动的状态的混合物。”估计老吴也是在嘲讽这个对联。但是不能否定这个对联的成功之处,那就是真的长,以至于后来模仿它的人简直不计其数。它的内容和影响并不是今天咱们要讨论的重点,我们来看下各部分句脚平仄。

如上面颜色标记,我把我觉得可以分作一部分的句子都以不同颜色表示了出来,这样的话上联平平平仄,下联仄仄仄平,第二部分四个自对连两个小分句(有人曾提出两个小分句应该并入第三部分,期期以为不可),自对和小分句之间连接部分,句脚是一致的,类似律诗两联之间有个“粘”的平仄关系——这个和之前我们提到的“潞国作耆英领袖,林泉养志,丝竹陶情”是不是有点像?只是一前一后,小分句位置不同。

上下联中各出现了两次四个连续的自对,句脚——我们只说上联,下联刚好相反——都是仄平平仄,这里抖个小机灵,如果我们把四个连续自对看作是两个自对一组,然后两组自对呢?句脚变成了平仄。即:

四个自对:东骧神骏 - 西翥灵仪 - 北走蜿蜒 - 南翔缟素

两个自对:东骧神骏,西翥灵仪 - 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所以说如果出现连续自对该怎么处理,知道了吧?

这个现象可能也是导致马蹄格这种格式出现的原因之一——又或者其实马蹄格才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倒不必细究,知道是这么回事就行了。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起)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承)只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墅香坟。(转)对此茫茫,百端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承)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收)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钜制,装演英雄。(起)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承)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散些闲恨闲愁,曲槛回栏,消受得好风好雨。(转)嗟余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承)且向危梯俯首,看、看、看,那一块云是我的天。(收)

这个对联我觉得比大观楼那个要好看多了,但名气毕竟不如前者。大家可以留意连续自对和4+6句式在这两个长联中起到的烘托作用。还是给出我的节奏划分意见,其中句脚平仄于意云何,望君明鉴。

把三段式对联往长了写,只带着自对还好,如果带了散句,句脚平仄规律似乎就没那么明显了,但其中似乎隐隐有类似马蹄格的粘律在起作用。

文章最后,还是给大家放一些个对联吧,因为这篇文章是看了钟云舫望江楼联才想起来写的,所以这里给大家放一些望江楼的三分句及以上对联,有些目前还存在在公园里,附上照片,有些可能没有,或者我没找到。


吟诗楼

谢家驹

古今来不少美人,问她瘦燕肥环,几个红颜成薄幸;

天地间尽多韵事,对此名笺旨酒,半江明月放酣歌。


吟诗楼

林思进

夕阳红到枇杷,阅古今过客词人,苔荒洪度千年井;

春水绿生杨柳,触多少离愁别绪,门泊东吴万里船。


濯锦楼

顾复初

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壁云山,青来剑外;

停琴伫凉月,予怀浩渺,送一篙春水,绿到江南。


濯锦楼

顾复初

汉水接苍茫,看滚滚江涛,流不尽云影天光,万里朝宗东入海;

锦城通咫尺,听纷纷丝管,送来些鸟声花气,四时佳兴此登楼。


濯锦楼

余存珍

杖策喜重来,看风涛滚滚,流不尽云影波光,天外更昂头,岂徒览南浦清江、西山白雪;

临轩空四顾,怅今古茫茫,历多少佳人才子,蜀中堪屈指,复何数吴宫花草、晋代衣冠。


濯锦楼

佚名

我为百花生,乘兴重游,听丝管锦城,依旧风云齐入半;

楼更一层上,纵横千里,觉河山春光,从来天地异常新。


濯锦楼

陶亮生

少陵茅屋,诸葛祠堂,并此鼎足而三,饰崇丽,荡漪澜,系客垂杨歌小雅;

元相诗篇,韦公奏牍,总是关心则一,思贤才,哀窈窕,美人香草续离骚。


濯锦楼

佚名

层楼高百尺,到最上头放开眼界,直看我玉垒浮云,锦江春色;

往事越千年,是真才子自有胸怀,那管他儒臣持笔,诗史题吟。


濯锦楼

马维祺

比筹边楼图画如何,爽气西来,万里风尘销雪岭;

想海心亭烟波无恙,彩云南望,十年乡梦绕滇池。


濯锦楼

佚名

据蜀国上游,峻极于天,云影纵横当窗出;

增锦江丽气,下临无地,波光浩渺抱城来。


濯锦楼

黄炳焜

乐籍中亦有传人,花笺价重,茗盌香浓,节度久无闻,请看万里桥边,只剩校书遗迹在;

草堂外别开生面,杨柳楼新,枇杷巷古,微之具真识,试颂七言碑什,也随给事始名传。


濯锦楼

佚名

返棹东来,看风景一新,从前碧玉深藏,仙客晚吟诗卷处;

凭栏北顾,正斗躔相映,定有朱衣暗点,何人先夺锦标归。


崇丽阁

戴宾周

西汉文章蜀擅长,数遥遥千载名流,更有何人摛墨妙;

南条水道江为大,看滚滚百川放海,都从此地溯源头。


崇丽阁

恩浩

阁势峥嵘,我来更上一层,览尽锦江春色峨眉秀;

人文炳蔚,天将迭兴后起,有如升庵大节子渊才。


崇丽阁

叶夔生

纵目上层楼,看云树万家,桑麻千里;

骋怀临胜地,正清江南汇,雪岭西来。


崇丽阁

马长卿

斯楼为蜀国关键,慨兵燹倾颓,人物凋谢,数十年满目荒凉,遗风顿竭,溯渊云墨妙、李杜才奇、轼辙名高,久经宇宙山川,沧桑千古;

此地是锦江要会,爱舟樯上下,烟浪萦回,几多士同心结构,胜地重开,想石室英储、岷峨秀毓,江汉灵炳,且看栋梁桢干,砥柱中流。


崇丽阁

逸叟

压江流以扶地脉,远瞩高瞻,则见玉垒云开,峨眉月朗,夔门日射,剑阁烟消,郁郁葱葱,助全蜀山川钟灵毓秀;

临井络而焕人文,闳中肆外,当如长卿赋丽,太白诗豪,坡老辞雄,南轩学正,麟麟炳炳,为西川俊杰播美扬修。


崇丽阁

佚名

多难此登楼,看他千寻涌浪,百尺波涛,问谁砥柱中流,澄清再见;

悲秋常作客,对此四野桑麻,万家烟火,使我凭栏俯视,忧乐关怀。


崇丽阁

李榕

开阁集群英,问琴台绝调,卜肆高踪,采石狂歌,射洪感遇,古贤哲几许风流?忽揽起儋耳逐臣,哀牢戍客,乡邦直道尚依然。衰运待人扶,莫侈谈国富民殷,漫和当年里曲;

凭栏飞逸兴,看玉垒浮云,剑门细雨,峨眉新月,峡口素秋,好江山尽归图画。更忆及草堂诗社,花市春城,壮岁旧游犹在否?老怀还自遣,窃愿于幽思丽藻,同分此地吟笺。


枇杷门巷

胡毅肃

同是宦游人,问他节度何心,忍令名媛归乐籍;

不胜今昔感,才向草堂凭眺,又凭杯酒吊香魂。


枇杷门巷

陈逢元

乐部挹芳徽,好将司马大名,别为校书更小字;

花笺留雅制,除却买驴博士,最宜才子写新诗。


枇杷门巷

刘映奎

杯酒送征帆,对杨柳楼台,几人同唱阳关曲;

锦笺传妙制,看枇杷门巷,千古犹称女校书。


枇杷门巷

伍生辉

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

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月,要平分工部草堂。


薛涛井

刘咸荥

此间寻校书香冢白杨中,问他旧日风流,汲来古井余芬,一样渡名桃叶好;

西去接工部草堂秋水外,同是天涯沦落,自有浣笺留韵,不妨诗让杜陵多。


清椀室

刘咸荥

九天环佩舞翩跹,饶他节度旌旗,那及长风乘鹤去;

万劫沙虫空色相,试问麻姑沧海,还同一笑赋归来。


濯锦楼

陶亮生

少陵茅屋,诸葛祠堂,并此鼎足而三,饰崇丽,荡漪澜,系客垂杨歌小雅;

元相诗篇,韦公奏牍,总是关心则一,思贤才,哀窈窕,美人香草续离骚。


五云仙馆

陶亮生

思古发幽情,试看他秀气灵襟,纷披褚墨;

听真惟令德,仅对此吉光片羽,也够流连。


薛涛亭

周应德

波月清风,历悠悠百千载,却依然枇杷门巷,冽井江楼,曲径幽簧,名媛绣迹; 

花笺玉冢,引浩浩恒河沙,数初忆锦瑟芙蓉,蜀都冷艳,扫眉才子,唐代诗家。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长联平仄规律三段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