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对联赏析《池州古楹联·九华山篇 》老田吴家——八官堂

《池州古楹联·九华山篇 》老田吴家——八官堂

2018-03-07 23:12:22钱义贵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会 0条评论


玉带银钩千古月  新城旧第八官堂


话说九华山北麓,九都河畔,有一两千多年的古村落—老田吴家。由西汉宣帝年间元顺太守吴栋材于公元前(60)年隐居于此开基,生息繁衍80余代,且历经辉煌。有李白吟诗为证:“洪荒既已判,江天今以图。未有九华图,先有老田吴。”

古村落素称“五龙戏水”之风水宝地,玉带河蜿蜒穿村而过,明清代皖南民居沿河而筑,小桥流水人家,别具情致;群山环抱,宛如山城。位于玉带河北侧“新城旧第”,为始祖吴栋材故居;“云溪书院”,为吴家子孙读书之处。

“云溪书院”,北宋南阳刺史吴正道建,厅堂式砖木结构,徽派风格,面积1800多平方米。据《吴家宗谱》载:清康熙庚子至乾隆丙子年间科考,老田吴氏子孙庆谋、兆雯、庆浣、庆英、信庵、九峰、名瑞、名琅八人先后中举,京城会考,有七人中进士,分别授予官衔。一人虽未中进士,也被恩赐于县丞(后升同知)。族人以此誉“云溪书院”为“八桂堂”,俗称“八官堂”。吴家后人题联于“八官堂”门牌坊两边:

玉带银钩千古月,新城旧第八官堂。

这是《老田吴氏族谱》上记载的。然,这里另有一个故事版本。有好事者说:

大清廷雍正5年,皇家殿试大考前,当时的官至礼部尚书,殿试读卷官吴襄,他颇费心思地从京城寄回一节腐烂的小木块。家里的问事族长,秘密找来学堂先生,就这一“烂木块”展开了研究。认为这恐怕就是今年皇家开考的命题范围之处的暗示。到底是什么题呢?一时解不出。读书人都在翻阅“五经四书”。最后还是被家族人认为辱没家风与斯文,绰号——吴癫子的人找到了暗示之意与出处,《论语·公冶长》上“朽木不可雕也……”

最后大家一致认可他的结论。于是围绕此话题去“破题、承题、起讲、入手……”

当年吴家选派了八人进京会考,开卷后果然是此议题。八人中了七人。此事影响颇大,惊动朝廷。引起皇上过问:八人高中七人,怎么还有一人未中?找来吴襄问一问。

吴襄回皇上话:“族里那一人,因……因家有老母百岁了,今年放弃了皇上的大考殿试,在家侍奉高堂。他的才学在这七人之上,若来应试定会高中的。”

皇上听后扼腕既痛惜又赞叹,这样有德才孝道之人,未来应试,是我朝廷人才之损失;此人尽孝,侍奉高堂实乃我朝子民之楷模。这样吧:“我赐他一个七品官衔,授他顶戴花翎,等候传用,凑成你老田吴家高中八元。”吴襄公立即跪地,两眼不敢看皇上,口中高呼:“谢皇上恩赐,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要问吴襄公当时两眼为什么不敢看皇上?原来他以为皇上知道他泄密来问罪了,但听着皇上问的是那未中的一人,于是他情急之中编造出上述。他说的那个未来应试的人,就是吴家那个绰号吴癫子的人,此人虽有才学,但却是个玩世不恭之人。到了京城,开考的头天他溜出去喝酒且醉得一塌糊涂。第二天压根儿他就没去考场。

要说事情不就这样圆满结束了吗?哪想到朝廷有人怀疑这次开考吴襄是“殿试读卷”官,一定是阅卷有弊,于是向皇上举报了。皇上也觉得有可能。调来他们吴家七人的卷子,亲自再来批阅。七份卷子阅后,皇上感叹道:吴爱卿,真乃我大清忠臣!这七人文章篇篇宏论,字字珠玑。老诚端谅,老诚端谅!

然而,仍有官员在皇上面前谏言:说有的考生怀疑吴襄可能探得试题之密,泄露给家人了。皇上说不可能,他哪是我肚子里蛔虫,怎么就知道我出的这个议题?你若不信我就派你前去他老田吴家探查一下。

谁知这事又被吴襄公知晓,连夜派家奴打马秘密回村,并告知怎么来应付接待。真乃“好事多磨!”

两个月后,钦差还未进村口,就看见放牛的牧童人手一本《诗经》,有滋有味地背着;进村后,无处不听读书声,学堂、书院,村里七八处之多。就连种田的人,田埂休息时也在背着“四书五经”。村里每家每户都有几个大书箱,案桌上有笔墨纸砚。一到夜晚,全村男女老少都围在灯下看书。钦差眼观耳听,暗访后不禁也感叹道:这老田吴家学风之盛,无可比也!

这钦差回京禀报了皇上后,皇上先后赐老田吴家三块金匾:“老诚端谅”、“钦点父子翰林”、“皇恩三赐”。至于吴襄公怎么知晓试题,谁也无法弄清,就像当年雍正帝考他的才学,以“梅花”为题,限他一夜做出百首。谁知他一夜很轻松地写出了,天一亮就交稿,人家问他,他说神助我也!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九华山池州吴家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