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楹联互文修辞初探

楹联互文修辞初探

2019-09-02 22:08:24朱庆文饮和斋工作室 0条评论

互文在古诗词中大量存在,在联中也是一种主要的修辞方式。“参互成文,含而见文。”这是一种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这类句子比较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完整,全面的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互文修辞,具有语简而意丰的表达效果,前后互文能够增强表达效果,有强调作用。通常我们把互文分为四类。

(1)单句互文。所谓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相互交错、渗透、补充。

例联:朱庆文《无题》

朝晴夕雨寻常事;

你喜他悲几许时。

上联脱化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此句并非是单纯的指“朝晴”与“夕雨”,“朝晴”和“夕雨”是互文,意思是朝夕或晴或雨。联句的意思是不论是早晴、早雨,晚晴、晚雨,都是寻常的事。下联中的“你喜”与“他悲”,也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你是开心的,他是悲哀的,他们也是互文关系,即或你喜,或你悲;或他喜,或他悲。联句的意思是不论谁喜谁悲,这都是暂时的。但这种互文是在一个句内完成的,因此叫做单句互文。类似的单句互文修辞方式在诗词中较多,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等。

例联:佚名

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

功同山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这副楹联是挽周恩来总理的。如果从联之上下联来说,此也是一种单句互文,即上下联各自互文。上联“生为国家,死为人民”不能机械地理解为生就为国家,死就为人民,而应理解为生或死都为国家、为人民。下联同样如此。因此,互文可可使语句错综而精练,却意丰而味远。

(2)对句互文。互文部分在上下联中,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

例联:古民歌《木兰辞》

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

这两句为对句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要把两句作一个整体来理解。

例联: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联)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这两句中“将军角弓”和“都护铁衣”为互文,应理解为“将军和都护(这里代指全体人)的角弓都(僵硬)无法张开,铁甲冷得无法穿上。”才更合理。

(3)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分析理解时和“对句互文”的思路步骤一样。

例联:王勃《滕王阁序》(摘句)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例联:曹操《观沧海》(诗联)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此诗联中,“日月之行”与“星汉灿烂”就是隔句互文。

(4)排句互文。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

例联:朱庆文《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三角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繁星几度鼓蛙。

此联是前两联是摘句于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第三联是依联意配句。联中“惊”“鸣”“约”互文,正确的翻译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与蛙相约;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蛙鸣声;繁天的星星与惊鹊、鸣蝉、鼓蛙呼应相伴。”这样理解,联的意境才更显丰富幽美,这也是互文的魅力。

虽然三联句在常用楹联中很少用到,也很少有人创作,但三联句不失为是一种趣对。其实在前面我们说到过的《木兰辞》中也有这样的词句。

例联:古民歌《木兰辞》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此为四句互文,按互文理解,就是木兰为了替父从军做准备,到“东”“西”“南”“北”市上去买“骏马”“鞍鞯”“辔头”“长鞭”。其实,在理解时,我们也不能这样去理解,而是一种氛围的渲染,是说明木兰替父从军时兴奋的心情,而为从军做积极准备。

在类似的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多个句子(或短语)里,理解互文句时,不能以字面来理解,要把所有句子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把握其隐含的意义。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修辞诗词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