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汲取诗词精华提高撰联水平

汲取诗词精华提高撰联水平

2019-03-11 23:50:11山东临清 吕运祥临清楹联 0条评论

诗词是中华文学宝库里的皇冠,而楹联则是皇冠上的明珠。对联是精华中的精华,比诗词更简洁、更凝炼。如何从诗词中汲取营养,进一步提高楹联的创作水平,笔者浅谈以下几点。

一、学习诗词,感悟诗词。诗最早起源于先秦,一般指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如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唐代的古风、新乐府等。近体持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从上到下,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词起源于隋唐,经过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兴盛于宋。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是当初配乐咏唱的,乐感很强,咏唱时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很有韵味。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又分为单调和双调,单调称一阕或一片,双调称前阕、后阕或上阕下阕,或上片下片。词的抒情性很强,可以洋洋洒洒,澎湃激昂,慷慨壮美,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岳飞的《满江红》:“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等等。也可以委婉凄切,柔情万种,寄托情思,如柳咏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特别是李煜的词“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看似用词平常如口语,而非常到位流畅,满含情愫,表现出落魄帝王的悲凉凄切,哀伤怀旧,十分耐人寻味。

中华古典诗词浩瀚如烟。每当观看“中国诗词大会”时,总为我们伟大祖国灿烂的文化遗产而震憾,而自豪,而赞美,总被现场精妙的赏评和如流的对答而感染,而振奋,而羡慕。

二、汲取精华,诗(词)联同修。练习创作诗词,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遇人遇事,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锻炼用诗词的形式记录下来。二是根据征文命题进行创作。诗的创作无论是五言七言,还是绝句律诗,基本就四种句型,即以第一句为基准,平起平收,仄起仄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诗和词早在唐宋时代已成熟定型。诗按固定的韵律定格进行创作,词按不同词牌的词谱进行填词,从而表达出完整的中心思想。诗词创作最基本的技巧就是赋、比、兴,赋即陈其事直言之。比就是运用比喻的方式写人状物,或拟人或拟物,从而把所描写的人或物活起来,有了生命力。兴就是由所咏之事而产生的联想,感悟、评论、结论等。学习的方式不外乎多看多读多背诵,再多练习写作。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多看多读,你才能了解诗词,才能感悟诗词,才能激发热爱诗词的热情,也才可能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感染诗词的精华,创作的诗词也会逐渐有诗韵词情和雅兴,为创作楹联打下坚实基础。因为楹联创作比诗词创作要求更精细、更精致、更精确,既要表义,又要抒情,要以流畅的线条,刻画出所题所咏事物清新的轮廓,力求有“三味”,即有趣味,有新味,有韵味,这一点楹联与诗词无二。

同时还要注意,楹联与诗词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主要是:1、字句不同。诗有韵律,词有曲谱,字数句数固定。而楹联只有两行,字数不定。2、诗是韵文,而联不是。3、楹联的平仄比诗灵活,语言运用也灵活,可以用诗词语言,也可以用俗语,谚语,口语,俚语,成语,俏皮语,固定语等等。体现了丰富多彩。4、楹联的词性要求比较宽,允许宽对,而诗不允许。5、律诗不允许同一个字处于对仗上下句的同一位置上,即不允许同位重字。而联却允许带有衬字性质的虚词同位相重,如之,乎,者,也等。6、音步句式不同。五言诗只限二、三式、七言只限二、二、三式。而楹联则灵活的多。7、自对方式不同。无论是本句中字与字自对,双字自对,还是本边自对,楹联没有严格规定,比较灵活。8、犯忌不同。楹联只要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反就可以,不在节奏点上的可以放宽,因此遣词造句更广阔,语言表现力更强。

三、追求意境美,用诗词的语言写联,用诗词的格律写联,写出诗词的意境。要向诗词借字、借句、借言、借境,只有对诗词意与境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上,只有借了“这一个”独特的字或词,才能达到借的最高境界。借意,主要是借鉴诗词表达诗意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借字借词,特别是借意、借境,有时候也表现出是在用典。我们要从古代诗人词人表达诗意的方式方法中,来丰富楹联的诗意,不断提高楹联的艺术品位。不久前我撰写了“题辛弃疾”一联被选用,就是借用了古诗词的字句,如下:

一腔热血有天知,拥兵掌信,追贼擒叛将,虽横刀立马,却壮志难酬,醉里挑灯空看剑。

满腹忧愁何者晓?抱恨怀悲,挥泪寄诗词,纵大气磅礴,但衷情谁诉?栏杆拍遍叹斜阳。

其中上下比都借用了辛弃疾的词句。上比是“破阵子”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下比是“水龙吟”中的“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从而增加了联的古意诗意,更加确切地表现了辛弃疾这个人物的特点和形象。

说到意境,《中华楹联报》2019年第5期有一篇“唐永华楹联作品欣赏”的文章。说唐永华先生在参加福建省霞浦县脱贫攻坚全国楹联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写的很有气势,令人拍案叫绝。原联是“梦追百年未止,听霞浦飞歌,春天吟赋;脱贫一户不差,请人民签字,历史盖章”。一般说来,写政治经济形势的联很难,大多数人都写成了“口号式”、“老干体”。而唐先生却把这种不好表达的脱贫攻坚写活了,写出了霞浦人民的不屈不挠,努力奋斗,写出了脱贫的目的和结果,特别是下比后两句“请人民签字,历史盖章”,用字精到,比喻精确,韵律和谐,读来为之一振,令人心潮激荡,感慨万千。

总之,在建设“学习强国”的热潮中,我们要以一种敬畏的心情,学习古典诗词,汲取其中的精华,创作出更多反映伟大时代的诗词和楹联精品,为发扬光大我们的国粹做出积极的贡献!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诗词精华水平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