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天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对联技巧【联论探讨】对联的主要对偶方式

【联论探讨】对联的主要对偶方式

2022-03-22 23:32:58罗积勇荆楚联坛 0条评论

在《文心雕龙•骊辞》中,刘勰就将对偶分为“言对”、“事对”和“正对”、“反对”,唐人的分类更是五花八门,但大多是在同一层面上分类,分类标准也往往语焉不详。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为“对偶式”作过一个分类:“可按两个标准区分,按性质区分,有‘正对’、‘反对’两种;按上下联的关系区分有‘平对’、‘串对’两种。”张弓先生明确分类标准,且从不同层面分类,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张先生的分类仍嫌简单,不足以涵盖几千年来对偶事实。我们从古今对联和其他文体中对偶的现实出发,总结古今对偶分类的经验,从不同层面分类,但同一层面采用同一标准,得出了如下的分类框架:

按对偶的两句(两段)之间的语义关系分,可分两个小类:第一小类包括平行对、流水对;第二小类包括正对和反对。

按形式上的对偶宽严分类,可分两个小类:第一小类包括工对、宽对(“假平行对”“一边自对”附);第二小类包括非特色词对和特色词对。

还有一类是因为对偶辞格与其他辞格融合使用而产生的,这一类也可分为两个小类:第一小类包括本对、借对、谐音对;第二小类包括平常对、规则重字对、和拆字对。

按对偶内部或外部句际关系来分,可分为独句对、隔句对(附)。


我重点讲解流水对、反对、工对、宽对、一边自对、借对和规则重字对。

 

按对偶的两句(两段)之间的语义关系分类

 

一、平行对,流水对

   此类即相当于张弓分出的“平对”与“串对”。

关于对偶句,一般首先想到的是出句与对句各说一事,两者平列对举而不分先后或不强调时间先后的那一种,就是学界通常所说的“平行对”。我们把上联下联各说一事、两者平列对举而不分先后或不强调先后的对偶方式称平行对。

如广州北郊白云山主峰上有一联:

急水与天争入海;

乱云随日共沉山。

这两句一说水,一说云,如果不考虑对联的仄起平收,则完全可以倒过来说。

与平行对相对的还有一种“流水对”。流水对就是指出句与对句语意连贯、不能颠倒的对偶句。流水对就是指上下联在语意上有先有后,相承相接的对偶联。流水对的基本特征就是上下联之间语意连贯,语气衔接,不可分割,不能随意颠倒,似水顺流而下,使上下联之间,构成承接、递进、转折、选择、条件、因果、假设等关系。罗积勇、张鹏飞在《流水对类型新论》中将其分为五种类型:一分为二型;过程连贯型;因果连贯型;词语粘合型;问答型。

(一)一分为二型为适应每句字数的限制而人为地将一个语法上的单句分拆为两个节奏句,并且使这两个节奏句构成形式上的对偶。

1、主谓分说式

如《诗经•秦风•晨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鴥(yù):疾飞的样子。

2、谓语部分分说式

如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作乌有一先生。”青州从事代指酒,这是用的《世说新语》中的典故。

(二)过程连贯型实际上是表达在一个过程中先后发生、紧相接续的二事的连贯句,一种对偶的连贯句。如《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又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到洛阳。”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柯丹

首义一枪终帝制;

共和百岁入民心。

第四届书香联萃楹联大奖赛二等奖作品余小伟

雅室拥书,如山如海;

春风开卷,读己读人。

(三)因果连贯型上下联所表二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因此而连贯为一体的对偶。存在因果关系的复句,据邢福义研究,有因果句、推断句、假设句、条件句、目的句。这些句式均能用来构成流水对。

1、因果句毛泽东《和郭沫若同志》:“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此诗联构成因果关系,前因后果。

2、推断句如唐•张众甫《送李观之宣州》:“自当舟楫路,应济往来人。”

3、假设句如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用假设句流水对构联的例子比较多,如曹克定《感时》联:“只须钱接轨;自有路通车。”

4、目的句如章太炎挽宋教仁联:“愿君化彗孛(bèi),为我扫幽燕。”“愿”的宾语“君化彗孛,为我扫幽燕”是一个目的句。

(四)词语粘合型主要是指由表递进关系或转折关系或让步关系的复句构成的流水对,这类流水对中的关联词是不能省的,省了就不是原来的意思了。如唐•令狐楚《相和歌辞•从军行》:“纵有还家梦,犹闻出塞声。”这是转折复句。

用这类构联的,如黄药眠自题联:“虽无彪炳英雄业;却有忠臣赤子心。”

第四届书香联萃楹联大奖赛二等奖606作品

  悦目虽多春色彩;

  赏心还是字馨香。

体现让步关系。

如家具店广告联:“不但铺垫美,而且坐卧安。”体现递进关系。

(五)问答型问答型流水对依回答情况,可分二式。

1、正面回答式如无名氏题山东日照天后寺联曰:“问观音为何倒坐?恨众生不肯回头。”

有时对正面回答的表达要作些加工。如下数例:

孟浩然《流别王维》:“当道谁相假?知音世所称。”

杜甫《秦州见勑目薛三璩援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旧好何由展?新诗更忆听。”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井陈坤玉

枯荣谁解?

深浅自知!

此联还运用了互文的手法。

2、延伸式回答式有时出句提出问题时本身就已暗示了结论,这时出句无须正面回答了,但作者还是就其暗含的结论延伸开去,作了说明或评论等。如杜甫《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三首》之三:“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再如: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二、正对,反对

正对,是指上下联内容相关或相似,内容上互为补充的对偶。正对中有时会出现部分意思的重复,如春联“六畜兴旺千家乐,五谷丰登万户春”中,“千家”、“万户”意思相同。甚至会出现上下联意思完全相同,变成“合掌对”,如唐代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基于此,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但正对并不一定劣,正对也能出彩,如曹克定《水泊梁山》(二):

嫉恶如仇,该出手时当出手;

舍生取义,遇抛头处敢抛头。

这副对联便将梁山好汉的鲜明的个性特征描绘出来了。

又如李仁《撰泰山》:

开张襟袍,融入自然,我与青山皆妩媚;

荡涤尘埃,回归纯朴,心同碧水共澄清。

这是2013山东泰安“东平湖杯”中华泰山征联中的优秀奖联。

但合掌对应尽量避免。什么叫“合掌”?就是上下联意思差不多或完全相同的对子。如谢灵运《入澎蠡湖口》:“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反对,就是上联、下联内容或其一部分内容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的对子。如李白《江上吟》:“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对联例如今人曹克定《季子挂剑台》(一):

岂解古人心,为践一言凭挂剑;

且观今世弊,欲承半诺也谈钱。

反对中对句与出句所说事往往相反,但也不尽然,有时说的事并不相反,只是在表达上显出相反,如张祜《洞庭南馆》:“树白看烟起,沙红见日沉。”日之沉与烟之起,方向相反,但对句与出句造意却是相同的,两句共同构成洞庭南馆之暮景。这就是“字词相反、句意相成”的情况。在对联中的例子如:“竹开霜后果;梅动雪前香。”

由“有”、“无”构成的反对类型对联,比较有特色,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对联的例子也很多,如船家联:“无浪行千里;有风送万程。”又如寿联:“青山有雪存松性;碧空无云称鹤心。”“松木有枝皆百岁;蟠桃无实不千年。”春联:“无枝不秀;有地皆春。”

刘勰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虽有点绝对化,但反对用得好,确实容易出彩,如姚金生《南平玉屏阁》:

爽气徐来,阁上逍遥横玉笛;

闲云渐去,廊边缱绻啭莺声。

此联获得2013年南平玉屏阁征联一等奖。

笔者曾为2017年8月份荆楚楷模武大六院士作表彰联,也用到反对技法,联曰:

大师拼课,薪火相传,物在地球微可测;

重器藏黉,高尖长握,情钟祖国厚难估。

“武大六院士”包括宁津生、李德仁、刘经南、张祖勋、陈俊勇、龚健雅等六位两院院士,他们合作讲授面向大学新生的专业基础课《测绘学概论》,二十年来,院士的师德师风感召着学生,民族情怀和爱国真谛引领着学生。六位院士不仅是顶尖科学家,更是孜孜于科研报国的践行者。王之卓、李德仁、龚健雅师徒三代院士的留学报国之路,在全国测绘界早已传为佳话。我为他们所作对联中用“微可测”和“厚难估”这一个反对分别表现他们在科技上的贡献和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按形式上的对偶宽严分类

 

   所谓“形式上的对偶宽严”是指:对应字词意义轻重大小之感觉是否完全对当,词性、结构是否完全相应。在这个层次可分两个小类。

一、工对,宽对(“假平行对”附)

(一)工对

工对是指对句与出句对应部位词性对品(且不能同字)、节奏相同、词义范畴类别相当的对偶。宽对则指在工对的上述四项要求中有一两项或全部有所变通、放宽的对偶。工对中词义范畴类别相当,在古人那里是实实在在的,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古人营造工对时,特别注重名词的词义范畴类别相当,比如同为天文地理类、同为时令节气类、同为草木花果类,同为鸟兽虫鱼类,等等。另外,数目词、颜色词、方位词,也自成一类。如春联:

桃红犹含山外雨;

李艳更带日边霞。

金陵凤仪门对联:

耸翠流丹,千仞丽礁辉日月;

萦青绕白,四围屏障合江山。

有一些经常相伴而生的词,虽然异类,但也可构成工对,如“诗”与“酒”、“兵”与“马”、“金”与“玉”、“人”与“物”、“风”与“月”等,如如庄木林《题元宵节》:

新春谜语风猜透;

古国花灯月点燃。

此联获2012年联都网“三门峡杯”征联一等奖。

另外,如果是句中自对而同时又两句相对,也被认为是工对,如杜甫《涪城县香积寺官阁》:“小院回廊春寂寂,浴鸟飞鹭晚悠悠。”其中“小院回廊”当句自对,又与对句中的“浴鸟飞鹭”相对偶。对联例如:

第四届书香联萃楹联大奖赛三等奖作品唐本靖

馆对今人藏古卷;

书翻平地仰高峰。

(二)宽对

让我们看看宽对如何从宽。

首先,宽对只要求对句重要部位的词性与出句相应部位对品,非重要部位可从宽。如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之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里,“端”与“欲”对不上,但由于其他部分特别是句子后半部对偶,所以构成宽对。

    有时,局部可出现意思上相对而字面并不对偶的情况,前人称之为“意对”,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疑无路”、“又一村”即是意对。对联有时也会这样,如黄祖勋《题天马山观景阁》:

果然飘逸雄姿,兰水壶山收一阁;

难得休闲胜地,晨妆暮卷览无穷。

  “览无穷”对“收一阁”即属意对技法。此联获得2012年莆田市政征联三等奖。

其次,在词性对品的前提下,词义范畴类别可以不相当,这在宽对中常见。须知对句不只是装饰性的,大多数时,它要写实景,造意境,顾不得谁谁是否同类的问题,现场有谁便是谁,故多用宽对,如: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颔联)

第三,宽对只要求对句重要部位的结构与出句中的相应结构相同,非重要部位可从宽。

第四届书香联萃楹联大奖赛三等奖作品郭丽洁

学海自涓滴,三千寒暑求深意;

书山积跬步,无限风光在顶峰。

以“在”对“求”,只能如此。

在词性对品前提下,甚至上、下联整体结构不一样也无妨。因为古人对偶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对应的字要在词性上对品,即要求“字对”。而在字字基本对品的情况下,结构可以不论。比如,在词性对品前提下,主述宾结构可与状述宾结构相互对偶。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前一句是主述宾结构,后一句只是状述宾结构。后一句主语“我”省略,“风烟”是处所状语。还有更复杂的,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之颔联:“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两句结构明显不对应。但若从总体上看,对句各部位的词性与出句对品,出句“把”是拿着的意思,动词。北京大学蒋绍愚《唐诗语言研究》将这种上下两句词性基本对品而句法结构不同的宽对称之为“假平行对”。

   假平行对的出现与汉语语法缺乏形态标记有关,在满足词性对品之后,语法结构可能会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比如名词对名词符合对偶法则,但对出来的句子,在语法结构上并不一定相同,因为名词在句中可以作主语、宾语和状语等不同成分。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出句中“人世”作状语,对句“山形”则是主语。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颈联:“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坏壁”是状语。

   再有一种假平行对是单句、复句相对。如李白《谒老君庙》:“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长。”出句是因果复句,对句则是单句。

对联中的例子如:“山含竹色清如许;人比梅花瘦几分。”上联是紧缩复句,下联则是表比较的单句。又如获得2014年福建南靖土楼征联二等奖的庄木林《题南靖土楼》联:

观瞻作地标,谁识土楼真胜地;

凝固成音乐,众夸民间最强音。

“观瞻作地标”意思为:观瞻的时候,以它(南靖土楼)作为地标。这是个紧缩复句。但“凝固成音乐”却是个动宾短语。

假平行对的出现,还与对法中的“虚字混对”有关。古人把各类虚词和意义较虚的词尾叫“虚字”,虚字不再细分,基本可以混对,代词属虚字,可与介词、连词、助词混对,但不与叹字对。因为虚字往往依从于不同的语法结构,一旦联系不同语法结构的虚字对了起来,就会产生假平行对,如咏怀联:“文情生若春水;弦咏寄之天风。”

武汉大学于丹教授因痴心于梁子湖水生态治理而获评“荆楚楷模”,祝大光为作联曰:

       廿三年坚守于斯,驻孤岛拓荒,看丹阳焕彩;

       千万次追寻着你,听平湖啼鸟,为生态飞歌。

按规则,“于”、“着”可对,但对出来的“坚守于斯”跟“追寻着你”,语法结构完全不同,前者为动补结构,后者为动宾结构。又如王耘《迎青奥》联(2014年南京市迎青奥全国征联优秀奖):

青春一足,踢回王者气;

潇洒三分,投入梦之篮。

从宽对的角度说,虚字可以不再细分而混对,“者”、“之”可对,但“王者气”是“二一”节奏,与“梦之篮”不同。

第四,宽对允许不太明显的节奏微别。如如阴铿《和樊晋陵伤妾》:“户余双入燕,床有一空帷。”又如王维《送邱为落第归江东》之颈联:“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其中“一/归人”与“三亩/宅”节奏不同,但由“一”与“三”形成强列对比,“一归人”短语在意义上与“三亩宅”相对当,这些因素足以掩盖节奏微别。对联的例子如颜阙鹏《题玉兰菩提》(2015年晋江市花市树全国征联三等奖):

桑梓故人情,根连祖地菩提树;

天涯游子意,心似家乡白玉兰。

“菩提树”是“二一”节奏,“白玉兰”则不是。

第五,涉及修辞技巧时可从宽。如颜阙鹏《题三八节》(2012年联都网“三门峡杯”征联二等奖):

三月花香春意满;

八方酒美女儿红。

“女儿”对“春意”不工,但“女儿红”是酒名,用的双关手法。

 

 

因对偶辞格与其他辞格融合使用而产生的对偶

 

偏重形式的对偶辞格常与其他辞格结合使用,当其成了对偶技法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就产生新的对偶方式,如借对和规则重字对

一、本对,借对,谐音对

本对就是指按字词的本有意义构造的对偶。借对、谐音对与字词音、义相关,拆字对与汉字字形相关。它们是对偶辞格与双关、拆字等修辞手法融合使用而产生的对偶。

(一)借对

借对,是对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主要出现在近体诗中。由于准确表达的需要,作者难免会写出一些对仗并不严格的句子(如“浮钟宵响彻,飞镜晚光斜。”“樽开柏叶酒,灯发九枝花”),有时这样的对子听起来却感觉是很工整的对子,因为其中影响形成工对的某个字词恰好有另一个义项或有另一个同音字,而这另一个义项或另一个同音的字词的意思又恰好能与该对子中另一句中对应的字词形成工对,如上举第一例中“飞镜”本指月亮,但字面上有飞于天上的镜子的意思,与“浮钟”可对偶。第二例中“柏”与“百”同音,而“百”与“九”为工对。这样的情形,如果是作者有意为之,我们就称之为借对。

借对,是一种变通理解的工对,即如按作者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来理解,其对偶并非工对,但如对某些影响对偶工整的字词按同音联想或多义联想来理解,则便符合工对要求。借对分借义与借音两类。

1、借义对

所谓借义,是发生在多义字词本身,当说写者所用该多义字词的某个义项与另一句中相对应的字词并不能构成严整的对偶,而该多义字词的另一个义项,却能与之构成严整的对偶时,说写者便藉此诱导读者,让读者想起这另一个义项,以其意义来满足工对的要求。

如湖北联家王细平《贺卷妹妹生日》:

途经南粤琼州,数日小留,衣上迹白云碧海;

辰祝康宁福禄,寻常吉语,心中生春水桃花。

以“寻常”对“数日”,系借“寻常”表长度单位的意义而对。学的是杜甫的用法,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处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按诗意,“寻常”是平常的意思,此义与对句的“七十”对不上,但“寻常”又是长度单位,古八尺为寻,二寻为常,这个义项与“七十”正好相对。

又如有一趣味联:

三尺天蓝缎;

六味地黄丸。

“地黄”是中药名,与表示色彩的“天蓝”本不对偶,但“地”的本义与“天”构成工对,“黄”的本义与“蓝”也工对。此处即借其义以对。

又可人名或物名的字面义来构成工对。如李忠云《新风扑面30年应征联》(2012韶关五月诗社征联三等奖):

三十年国粹弘扬,五月鲜花荣岭表;

数千载文风激荡,九龄遗韵绕韶关。

其中“九龄”本指张九龄,此借其字面义以构成工对。

2、借音对

借音对是指这样一种情形:对子中某一单音词在意义上并不符合工对要求,但与这个词同音而未出现在该句中的另一单音词的意义却符合此处的工对要求,于是作者有意诱导读者想起这个词,以成全工对。如唐代写月中桂的诗联:

根非生下土;

叶不坠秋风。

由“下”联想到“夏”,便对上了。

一般情况下,这个“所借之音”与其本字意义无关。例如:

残春红药在;

终日子规啼。

上联中之“红药”名词,但“红”却是颜色词;下联中相对应位置的“子规”也是名词,但“子”却不是颜色词,在这里就是借用了紫色的“紫”的音,来与“红”相对的,这个被借来的紫色的“紫”字,与联文表意没有关系,其先决条件是“紫”“子”要同音,因此这种情况是允许的,也算是工对。

但有时音义均有关:既借音又借义。如唐代以来相传的诗联:“舴艋猿偷上,蜻蜓燕竞飞。”蚱与舴在《广韵》中都是陌韵侧伯切,当时蚱蜢与舴艋同音,而且船之所以叫舴艋,是因为它小巧得如蚱蜢,二词有同源关系。又如王耘《阅江亭》联:

伍相雄风吞楚越;

一江活水贯春秋。

伍相指伍子胥,而“伍”又是“五”的大写。此联获2014南京东坝古建筑全国征联奖。

(二)谐音对

就是利用汉字异字同音或异字近音的条件,来形成双关,使其构成表里两层意思,以产生辞趣的一种对格。例如: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相传这是历史上一个叫陈洽的神童,八岁时与父同行,见两船一快一慢,父亲出其上联,陈洽应对下联。这副对联谐音双关隐含着四个人名,把历史的人物拿来比较:鲁肃不如樊哙,狄青难比箫何。又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上面讲的借音对,文中所用义项还只是一个。而“谐音对”则两个义项都同时用上了。如相传古时一个七岁孩儿巧对塾师: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反在孔子上;(塾师)

眉先生,胡后生,先生不如后生长。(七龄童)

中药名联也是这个套路: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

        灯笼笼灯,纸壳原来只防风。

 

二、平常对,规则重字对

   规则重字对是对偶辞格与反复辞格相融合而产生的,回文对则是对偶辞格与回文诗的手法相融合的结果。

(一)规则重字对

1、“规则重字对”定义

规则重字对是这样一种对偶:上联在不同位置重复出现了同一个字,而下联也在与上联重字相对应的位置上重复另一个字。这种对偶法先秦就有,如《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宋代的王十朋,特喜在诗中用此对偶方式,如其《景卢赠人面竹杖》:“竹能有面如人面,人亦虚心似竹心。”

这种对偶句倍受古代人喜爱,后来在各种文体中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联继承光大之。

规则重字对所重的字可以是实词,如安忠国画《清风居》征联时程旭的应征联:

镇日晴时,岭绕烟霞泉绕雾,悬瀑千寻随梦淌;

霓云深处,峰为帷帐路为窗,飘舟一叶送人归。

重复的也可以是虚词,如湖北联家陈佐松《题“华中第一泉”牌楼》联:

妙境名天外,但凭几处瑶池,便令远者来、近者悦;

闲情寄此间,纵有千般俗事,亦能忘乎我、胜乎仙。

也可以在一联中既重实词,又重虚词,罗积勇《麻城湖广移民文化公园祭祖大殿大门联》:

生于此,长于此,先人掘井于斯,斯固发祥旧地;

迁也兴,播也兴,后辈添枝也劲,劲开荣祖新花。

此联是应征联,获得一等奖,并由公园方请名家书写悬挂。

    2、一般规则重字对

题《论语》查卫东,网名醉于斯,49岁,安徽铜陵人。

语之精而盖诸流,追远慎终,希贤希圣;

儒其雅以成一脉,修身立德,曰礼曰仁。

西湖楼外楼陈超迁,92年生,河南信阳人

梅盐调众口甘鲜,对酒对朋,何妨醉倒;

山水具诸般境界,且观且得,不必言诠。

有时重复不止一次,如刘新传东南网2012春联征集一等奖联:“春日春风春不尽;福州福地福无穷。”

规则重字对常跟借对结合在一起,如: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下联“东西”借字面义而对。

3、特殊规则重字对

联界讲到许多名目的对式,其实有些可以归并到规则重字对,当其下位类别即可,这样更有利于初学者掌握。

(1)规则重字对之“转品对”

转品即转类也。指创作作品时,有意将某一词类的词临时转作另一词类的词来使用。转类后该词的意义也随之发生变化。例如: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有的则只是转品转义,毋须变读,如2012年央视书画频道龙年迎春征联出上联求对李忠云应对:

出句:书画书春色,寄怀频道道新春。

对句:对联对世情,贺岁笙歌歌盛世;

又如曹克定《屈原》联:

       奋在抗秦,屈而不屈,且将肝胆化离骚,费得千秋解读;

悲于亡楚,平则难平,便对江山明抱负,借来一水释疑。

(2)规则重字对之“叠语对”如黄文中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西湖天下景”亭座落在杭州风景秀丽的孤山中山公园。

还有更奇的联: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上联第二、三、四、六个“月”是表时间的,与月亮之月不同义。

(3)规则重字对之“衔字对”

衔字对是指在联语中一个字衔接着一个相同的字,而这连续出现的相同的字,在联中又不构成重叠的关系,只是一种衔接关系,以增强语意的节奏感及情趣感。例如: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这是叶征(字翰仙)题杭州西湖西泠印社四照阁联。

这种手法古今联家都喜欢用,如《对联话》第54页所录《西湖平湖秋月》对联::

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

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又如当今湖北联家姜天河《题南鄂温泉》:

南鄂著风流,韵染潜山山织锦;温泉添浪漫,情融淦水水吟诗。

   4、规则重字与不规则重字

   上下联不相对应的位置不能重字,重了则为“不规则重字”,所在联即为病联。对于何谓“不规则重字”,下面细加说明:

(1)上下联同位重实字

如有病联曰:“打造新天府;建设新天城。”

在长联的对应分句中,相同位置的虚字(比如“之”)不可避免时可重;如雍正皇帝题斋宫联:

克践厥猷,聪听祖考之彝训;

无斁庸事,先知稼穑之艰难。

(2)上下联异位重字

如有病联曰:“盛世和谐春剪彩;新春浪漫虎扬威。”异位重“春”字。

但在“交股对”(又称“磋对”)中,上联某个位置出现“A”、“B”,下联对应位置可对以“B”、“A”,如:

  一衣带水两厢望;

两岸关情一愿牵。

在这一联中,“一”、“两”二字交错而对,同时也交错而重。交错而重不为病。

(3)仅单边重字

 

按对偶内部句际关系来分类

 

一、独句对,隔句对

从对偶的内部句际关系看,按对偶之单边句数的多少可他出独句对与隔句对。独句对即指出句与对句均为一句的对偶。

隔句对则是指由两个语段构成的对偶。语段中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句,这些小句有时是规整的句子,古人称之为“扇对”,如萧纲《采莲赋》:

荷稠刺密,亟牵衣而绾裳;

人喧水浅,惜亏珠而坏妆。

   二、一边自对

隔句对的单边有时包含了许多小句,要使这些小句与另一边的对应小句一一对偶,有时便很难做到,于是其中一部分小句在与另一边对应小句的字数相等的条件下,可在自己这一边的内部对偶,而不必与另一边对偶,这就是“一边自对”的形式。如任德坚《题崔字牌香油》:

承正宗绝艺,心不懈,志有恒,未负百年谋一事;

创崔字名牌,作龙头,执牛耳,已销九域遍全球。

又如王雪森《题科普》联:

与文明携手,让愚昧低头,人有精神风有骨;

输科普原浆,增中华能量,山添智慧水添魂。

三、一边自对与“互成对”

互成对即是在单边联中连用几个并列结构的词组,再与对句形成照应的格局。例如:

万里江湖梦;

千山雨雪行。

其中“江、湖”“雨、雪”并列词组,而且紧相连,再在上下联形成互对。在这类例子中,上下联中所用词语都属同类。也允许不同类,如有抒怀联曰:

胸中丘壑无今古;

笔底烟霞自卷舒。

这是宋.宋伯仁《题李长啸赁居》。曹克定《题荒石斋》:“拓荒三径诗联赋;攻石半生切琢磨。”亦属此类。

再看一例形容词并列词组、名词并列词组成对的例子,涂山禹王庙联(《对联话》P72):

二仪上下分清浊;

万国衣冠拜冕旒。

这种互成对也可应用到中、长联中,如刘乐贺《题凤凰岭自然风景区》联:

春赏红桃,夏观银瀑,秋醉果香,冬迷雪色,四时景异乐无涯,赞京城绿肺葱茏,惊呼造化钟神秀;

礼参佛石,秘访吕仙,尊揖孔圣,趣探古猿,三教源同人有祖,喜海淀名区璀璨,高举文明飞凤凰。

   上联中神、秀自对,下联凤、凰自对,这两个词组又因为同为并列词组,而可上下对偶。不难看出,此类的基础还是“一边自对”。

四、一边自排

旧时有一副写知府的联:

见州县则吐气,见道台则低眉,见督抚大人,茶话须臾,只解道说几个是是是;

   有差役作爪牙,有书吏为羽翼,有地方绅董,袖金赠贿,不觉得笑一声哈哈哈。

   在长联中,常常一边自排。自排比与自对偶,在古人看来没有本质区别。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对偶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