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天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也谈楹联创作“接地气”

也谈楹联创作“接地气”

2022-07-30 22:35:27谢应来 湖南岳阳对联天地 0条评论

  在强调工作作风时,提倡“接地气”,其实在我们创作的时候,具体到在我们创作楹联时,何尝不是如此呢?个人认为无论是我们平常公认的楹联大师,还是平台挑选的巨笔,尤其在《中华楹联》平台占绝大部分比例的求学者,都应该提倡“接地气”,也就是脚踏实地写出让人一目了然,让人爽心悦目的楹联来。

     承蒙中国楹联学副会长,《中华楹联》编审方留聚先生的信任与厚爱,承蒙《安好文化》平台编审黄一坤先生的抬举和关心,我今年有幸在这两大平台参与并学习评联,从而有机会大面积并且深入地检阅不同主题的题联,其中,感觉让我比较深刻的一点就是,我们创作的一些对联还不够“接地气”!

      有的对联不知是作者有意显示自己的学识渊博还是作为主评老师的我孤陋寡闻,一些从未见过的难字怪词,让我深感茫然,只好向百度求助,例如像“麤”,音义与“粗”一样,可他就是不用“粗”字;有的在引用典故时,流传大众的他不引用,非得整几个意思隐晦未闻的,于是联后标一大堆比对联还要长的“注释”,似乎有意让人看注释而不是赏联;还有的写景状物时,脱离实际,胡乱捏造,记人言事时任意浮夸,无限拔高,让人感觉这副联就是个虚架子,没有半点“血肉”,非常空洞;还有的为了搏“眼球”,追求新奇,追求怪异,甚至之乎者也一大堆,从形式到内容“大家认可的他反对,大家赞扬的他贬低,结果作品犯了“方向性”的错误。

      尤其一些联洋洋洒洒,好像在写散文,无限拉长,似乎只有长联才显得有气势,有魅力。本来如果上下联只看首尾两句就是一副很好的联,结果中间添些不必要的枝叶,画些多余的“蛇足”,最终不说“懒婆娘的裹脚”,启码也充满着“八股味”,而且逻辑性不强,联句衔接松散。

      综上所述,这就是一些作者不“接地气”的表现,写对联如同画像,所以我们必须具体而形像地把特点表现出来,既不能妄自菲薄,又不能好高骛远,这正如鲁迅生生说过的“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倒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其实这提倡写对联“接地气”,就如同我们平常为人处世一样,要实在,不要空虚,“言为心声”,这写对联不是写日记,是要给人看的,如果空了,怪了,偏了,甚至假了,大众的眼晴是雪亮的,一看就会摇头,曰“此联不接地气,在空中飘飘然。”

    让我们在每次下笔时,精心准备,反复琢磨,以具体而又形象,精彩而又大众的语言写出让人心悦诚服的好联吧!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创作接地气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