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天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一隅之乐·一副获奖联的启迪

一隅之乐·一副获奖联的启迪

2022-03-20 23:20:36张汀浩 广东珠海对联天地 0条评论

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方留聚老师主持的“对联天地群”,开展“西安事变·楹联同题”活动,主评解维汉老师说到:“这次主题巧的很,2002年时我曾在‘利君杯’纪念西安事变65周年征联中获得一等奖。”解老师的获奖联是:

二将建奇勋,兵谏豁开抗日途,功名千古,英名千古;

九州怀志士,仪容直上凌烟阁,蒲城一人,海城一人。


笔者拜读解老师这副佳作时,深感对我们联人写作有如下启迪:一是亮点前置。“亮点前置”,这是曾小云老师在多年的楹联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写作技法。即在写作前,首先在所搜集到的材料中寻找亮点即关键信息或关键词。曾老师认为,如果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主题前置即先确定主题,往往由于固定的思维限制和束缚了作者,写出来对联多是四平八稳没有亮点。我们知道,对联对联,既对仗又关联。这里的对仗,包括了字音的平仄、词性及词的结构等几个方面,或者说对联就是平仄、词性两两相对的语句。因此可以说,对仗是对联的命根子。一副对联的高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仗水平的高下。这对仗水平的高下主要就是看能否应用小类工对或其他工巧的技法。比如曾小云老师近期获一等奖题莫愁湖粤军阵亡将士墓联:

魂魄返羊城,称雄杰一流,想见红棉喷热血;

湖山埋虎气,播馨香万古,合教秋菊荐寒泉。


曾老师从“粤”想到“羊城”,而“羊”是动物门小类工对容易形成的一个亮点。用同样的方法,又想到“虎踞龙盘”的南京,联想到“龙虎气”。这样,“羊城”与“虎气”这一亮点就形成了。同理,再想到羊城的市花“红棉”,联想到常用于祭奠用的“菊花”(秋菊),又一组植物门小类工对形成了。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组成联句。

回到解维汉老师的联,也是在搜寻材料的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了杨张两将军分别是陕西蒲城人和辽宁海城人,于是马上以“蒲城一人,海城一人”自对组成一个零部件,然后再围绕它扩展配写。解老师认为,发现并精确呈现素材特点即亮点是第一位的,撰写是第二位的。这一方法正与曾小云老师的“亮点前置”契合,颇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意味!二是适当借鉴应用前人的好格式。熟悉对联写作的人都知道,我们可以发现解维汉老师这副佳作中的“功名千古,英名千古”、“蒲城一人,海城一人”,与山西蒲州关帝庙联似曾相识: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

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显然,这是解老师模仿借鉴了此格式。这种借鉴与“抄袭”有别。它模仿得自然贴切,而且语言晓畅,意思连贯,一气呵成,巧妙地概括了杨张两将军的出生地,产生了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再来看看贾雪梅老师的《题罗瑞卿将军》联:

公真健者,江城恶疾不死,赣水巨创不死,及文革忧愤自戕犹不死,不死奚为,铁骨留担社稷重;

棺盖论之,抗大练兵有功,沙场破敌有功,至国初匪毒尽肃更有功,有功未竟,英魂归傍蜀山青。


该联第二、三分句也是模仿毛泽东挽黄公略联:

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

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当然,我们在借鉴模仿前人好的句式时,并非一定要一成不变,完全可以随时转换个别细节,以利于作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最后,也许有人会说,解老师的这副联的“蒲城一人,海城一人”未能平仄交替。应当说,这只能是一个小小的遗憾。笔者认为,一来这是骈文句式,二来这属于工巧对。在楹联的对仗中,我们虽然要强调格律,但又不能一味强求格律,《联律通则》第十二条就规定:“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因此,如果过于强调格律,就可能滑向“过工气弱”的泥潭。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从古至今,也有一些楹联因使用了常用词、意象鲜明词或因为结构类似性因素,往往让人们忽视其少量的宽对、甚至是失对的现象存在,即以整体佳构掩饰了少量缺陷。对此,有方家称之为“光环效应”。所以,就不必过于拘泥于形式了。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获奖联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