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天对联网首页对联资讯净植清芬酬热土——记中国首位对联硕士鲁晓川

净植清芬酬热土——记中国首位对联硕士鲁晓川

2021-10-13 21:54:59张书志 肖丽娴青青导读对联杂志 0条评论

谈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不谈对联。谈对联,不能不谈湖南。

湖南是中国对联文化大省。岳麓书院那副只有8个字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就足够让湖南的对联文化风光无限。“无湘不成军”,自明代以来,对联文化史上的许多重要人物、著名作品、文化现象,都出自湖南。

茶陵人李东阳,蒙学名著《龙文鞭影》谓:“东阳巧对,汝锡奇诗。”以对联而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典故,李东阳是第一人,堪称巧对文化的代表人物;邵阳人车万育,所著的《声律启蒙》,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同样家喻户晓,是国人蒙学必读,更是我国对联史上的绝唱。双峰人曾国藩,其“联语雄奇突兀,如华岳之拔地,江河之汇海,字字精金美玉,亦字字布帛菽粟”,为近代对联创作的高峰;道县人何绍基,对联与书法双绝,其联墨是中国书法史和中国对联史上的瑰宝;慈利人吴恭亨,其《对联话》是继梁章钜《楹联丛话》之后最重要的联话著作。星汉灿烂,不胜枚举。

图片



新时期以来,对联文化走向复兴。敢为人先的湖南人,又一次走到了时代的前排。2002年,中南大学余德泉教授首次开设对联学研究生方向并面向全国招生。于是,中国第一位对联学研究生就应运而生了。这位破天荒的研究生,就是本文的主角——鲁晓川先生。

图片

净植清芬酬热土:最年轻的楹联会长


鲁晓川1977年出生于湖南长沙,2002年,中南大学在全国首开招收文艺学专业对联学方向研究生,由潜心研究对联三十多年的学者、全国第一个高校楹联研究所——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的所长余德泉教授担任导师。鲁晓川自幼喜欢楹联,闻讯后非常兴奋,第一时间前去报考并一举考中。

就这样,鲁晓川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专攻对联学的硕士研究生。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数十家海内外媒体报道了这一消息,湖南日报则以《对联进入学术殿堂》重点推出。

2004年,在余德泉教授指导下,鲁晓川写出数万字的硕士学位论文《雅切——梁章钜对联批评的核心范畴》。文章五易其稿,经余先生指引,呈送给数十年专注于楹联文献研究的学者、南昌大学文学院教授龚联寿先生指教。龚教授审阅全文后,亲笔回信,称赞此文“是一篇颇具功力的研究性文章”“让人叹为观止”。此文在本刊连载,对楹联学术界产生了极大影响,有楹联理论家撰文评价道:“时诸家于对联鉴赏标准各有说辞,莫衷一是。此文一出,联界翕然从风,凡评联论联者,一时莫不以‘雅切’为规矱,此诚乃治学而能致用之典范也。”

硕士毕业后,他仍坚守对联学术研究的方向,先后在《云梦学刊》《南昌大学学报》《对联》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主编四部对联著作,成功立项两个省级对联学术研究项目,主持了一项“对联文化省级线上精品课程”。

鲁晓川的对联创作,中国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太品先生曾这样评价:


晓川君致力于联学理论,始初并不以制联取胜,偶为春联短什,略有饤饾跼促之感。大凡精于诗学者未必长于写诗,而联语亦如是,盖思维方式迥异也。数年前余曾主持钟云舫纪念馆全国名家约稿一事,睹晓川君所寄,格高韵正,境远气宏,其联曰:


较太白更怀忧愤,比少陵尤显峥嵘,信知司马是前身,炼狱中铸成雄笔;

金瓯九万里多虞,变局三千年未有,誓作啼鹃醒汉胄,涅槃处奋起神州。


此联纯以议论出之,属对精工,气宇轩昂,诵之令人拍案激赏。非精于此道者安能有此吐属?晓川君积十载力,潜心博览深悟,而终造此境,已非昔日吴下阿蒙矣!

图片

在对联书法方面,鲁晓川也颇有造诣,被湖南省湘江书画院推选为副院长。在2019年中国楹联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的评选中,他成功入选“联墨双优”当代百名楹联书法家。

导师的指导关怀和省内外联友的相互砥砺,使鲁晓川在楹联创作、研究及书法等方面日益精进,而无私奉献于全省楹联文化的精神和实绩,也使他得到了全省乃至全国众多楹联人的肯定。2019年,他被民盟长沙市委推荐,入选该市统战部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编纂的“70年70人”专辑,在《湖南日报》上进行了展示。

对于鲁晓川的成就,刘太品先生认为:“近岁楹联一道渐兴,宜有英杰之士弄其潮,张其势,襄其盛。海内青年才俊秀出于众者多不胜数,然理论、创作、书法三美并臻者,仍属鲜见,而如晓川君又兼具组织协调之能,放诸当代,实属麟角凤毛。他日挟才艺、拥德望、率群伦,为吾族联语之学继古开新,其事甚可期也。”

2018年,鲁晓川当选为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主席。2019年,当选为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兼教育、学术委员会主任。他是中国楹联学会最年轻的副会长,又是全国最年轻的省级楹联组织主席。

图片

图片

痴人相继写春秋:对联家是这样炼成的


在2018年出版的《晓川问道——楹联书法选》的后记中,鲁晓川对自己学习传统文化的历程作了追溯:“我六岁开始学习写毛笔字和读背诗词对联,得祖父文钦公和舅父海藩公、正凡公诸位长辈指点鼓励。后入捞刀河镇小学就读,所临柳体楷书被班主任张元珍老师激赏,益爱书法,自此临池不辍。大约十一二岁开始,祖父受邀为街坊四邻婚丧嫁娶作文写联,就总带着我。然未有专业名师指点,写字只能按字帖亦步亦趋地临摹,作联也仅略知对仗。1993年,我有幸考入湖南第一师范第二届小教大专班,在一师接受了较系统的书法训练,而且乐此不疲,晨昏练习。当时学校书法课抓得严,每天必须练习,每周至少要交七张较好的作品给老师检查。甚至于有同学捧着书法练习纸,让我帮他们完成。”

在传统文化方面,晓川先生有家学渊源,有明师指点。而热爱传统文化的初心笃定,数十年不辍耕耘,则是其能取得成就的内因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鲁晓川曾说:

我和楹联的关系,就像《鹿鼎记》中少林寺般若堂的“武呆子”澄观与“武术”之间的关系。有时候,我极力想写好一副楹联,几乎通晚不睡,瞪着眼睛望着天花板,差不多也算个“楹联呆子”了。最近,有幸参加联都网站的建站十七周年曁《联都(第四部)》首发庆典,我应邀创作了一副楹联:一众有缘翻贝叶,三生无悔侍莲花。我想,在这样红尘扰攘的世态中,我们热爱楹联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痴气吧。


图片

称自己为“联呆子”,虽不无自嘲之意,却也说到了点子上。据笔者看,除了这股痴气,鲁晓川的创作中还有一股灵气。翻阅2009年出版的《湖湘楹联作品集》可看到,约十五年前,鲁晓川曾经为岳麓山之最高峰北极峰作联:


烘云调岳色;

摘斗舀江声。


此联将大自然比拟成一位艺术家,她不但烘云散雾调出山岳的奇丽风光,还摘下北斗舀酌湘江。突出北极峰之峻,也表现出岳麓山之奇。特别是下联“舀江声”运用通感手法,不但使全联增加了声音之美,更能激发读者无限遐想。没有文学的灵气,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的。

晓川作品中不但显现出越来越动人的灵气,而且始终保持住了一股“痴气”。试看其题四川叙永春秋祠一联:


屯土山忍生报主,华容道拼死释曹,尽本当尽之心,底事敢劳封帝圣;

继文宣一意从周,启武穆孤忠献宋,为不可为之业,痴人相继写春秋。


这副对联所题的春秋祠是祭祀武圣关羽的。历代题咏关圣的作品可谓汗牛充栋,但大多停留在歌颂其忠义英勇方面。而鲁晓川这副对联却着重发掘出关羽的生命历程所体现的精神,这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痴人”精神。这种精神在鲁晓川另一副作品——题岳阳君山联中也有体现:


望成一屿穿秋水;

思接三闾问昊天。


君山,以传说中舜帝二妃娥皇、女英而得名,屈原《九歌》中《湘君》《湘夫人》二篇更使二妃与舜帝的生死爱情成为了至纯至美的文学精华。此联即着眼于此,上联中的秋水为一语双关。一指君山周围的八百里洞庭湖水,第二层意思喻指二妃的眼睛。大意是说,二妃追寻舜帝受阻于此,遥望夫君不见,却得到帝崩于九嶷的噩耗。二妃因此泪水长流、滴竹为斑,终于恸逝于洞庭湖。而这窈窕的君山岛,正是二妃的挚爱精魂所化啊!下联是说,游客们到了君山,吟咏帝妃之爱情传奇,一定会联想起三闾大夫屈原的诗句,甚至忍不住要追问屈原:您曾经写过《天问》,是否有过关于至死不渝爱情的叩问和答案呢?后来,鲁晓川又应君山公园管理处之请,创作了一副君山公园大门联:


水阔天长,德斯无极;

春晨秋暮,信矣有缘。


在此联“水阔天长”“春晨秋暮”和前联“望成一屿”“思接三闾”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的是鲁晓川对于“痴”人“痴”情的张扬和礼赞。而这种“痴”,与其自嘲的“联呆子”情结应是息息相通吧!


积土以为山:鲁晓川和他的楹联团队


鲁晓川说,在他的心中有两座圣殿,一座是教育,一座是文化。他很庆幸自己始终前行在朝圣的道路上。而母校和工作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更为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该校前身长沙城南书院的创始人,南宋理学家张拭题写的“岳峻,湘清”开创中囯书院楹联之先声。后继的曾国藩、王闿运、何绍基等晚清文化巨匠都曾在此任教或藏修。鲁晓川能在此继承先圣之文脉研究对联和教授对联,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找来志同道合的老师,首先在学校培养一批种子。十几位有国学基础有文化志趣的同道,组织成立了“第一师范国学会”。在学校的重视与支持下,定期开展楹联文化讲座和征联竞赛活动。并在学校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美术学院开设了楹联学、诗歌楹联写作课程。

2015年,鲁晓川和湖南一师文传院的十多位老师一道创建“湖南省社科联第一师范对联普及基地”,每年开展培训、竞赛、送春联和文化扶贫活动。为系统展示第一师范历代名家的对联风采,他与王定老师将该校进入《辞海》的50余位历代名人的楹联作品编纂成《第一师范历代名家作品集》。2019年,以鲁晓川为核心的一师文传院对联文化课程团队又成功立项了“省级精品线上课程”。鲁晓川本人也于2009年和2019年分别获得“全国楹联教学大赛”和“湖南省高校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


图片

图片

鲁晓川先生讲解对联的魅力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2004年他在中央电视台参与《春节话对联》讲座;2011年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征联大赛》担任评委。之后又参与了湖南卫视的《元宵喜乐会》《天天向上》,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兔年话春联》等节目的录制。远在千里之外的安徽经视更是慕名而来,连续三年请鲁晓川担任其黄金时间播出的《走南闯北话楹联》节目的主讲嘉宾。

作为立志兴联的湖湘青年,鲁晓川和他的同道们在全国率先组成了一支楹联精英团队。十多年前,他和石印文、刘松山、邹宗德、周永红、傅小松、楚石等在余德泉教授指导下组成了“湖湘楹联七子”团队。成立以来,开展了“湖湘七子湖湘行”系列活动,在省内数十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楹联文化活动。

图片

2020年,应山西运城市楹联学会邀请,“七子”团队走进该市,举行了“楹联团队和楹联流派发展”学术交流会。在历次活动中,“七子”团队创作了一系列对联、书画精品,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并结集出版《湖湘楹联七子作品集》《湖湘楹联七子创作档案》等。“七子”团队的成功打造,在湖南乃至全国楹联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各种楹联文化团队不断涌现。

鲁晓川特别珍视湖湘热土的楹联文化传统。“唯楚有材;于斯为盛”是岳麓书院大门上悬挂的传世名联。一千多年来,对联文化发展的几个关键时期更与湘楚热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特别是中国楹联文化臻于鼎盛的近代,从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为代表的晚清经世名臣到谭嗣同、唐才常为代表的戊戌君子,再到黄兴、蔡锷、宋教仁为代表的民主革命元勋,乃至于跨越晚清、民国的以王闿运、杨度、易顺鼎、吴獬、吴恭亨为代表的文化名流,莫不是中国楹联发展高峰上不可替代的杰出人物。从群众基础来看,根据对对联文献的初步统计,明清以至民国,湖南已经涌现出超过一万名的对联作者,为全国之最。纵观楹联文化近代约一百年辉煌的历史,正是湖南人和湖南这片热土引领了全国的潮流。

2008年,湖南省规模空前的文化工程“湖湘文库丛书”的编委会找到了余德泉教授,请他主编其中的《湖南楹联》。余教授马上找到鲁晓川,让他具体组织编写。经过一年多夜以继日的努力,余德泉、鲁晓川任主编,傅小松、邹宗德、雷树德、杨臣良等共同编著的《湖湘文库·湖南楹联》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评价。

为了全面展示湖南历代楹联的风采,以余德泉、唐意诚、胡静怡、周渊龙、余子牛为代表的几代楹联人,组织全省各级楹联组织前赴后继,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搜集湖南古今楹联,筹划编辑出版一部《湖南楹联大典》。2008年《大典》初稿完成。经过筛选,入编的楹联共四万余副,全书约四百万字。2011年,湖南省政府对《大典》的出版给予立项资助。湖南省楹联家协会迅速组成了余德泉任组长的编辑工作筹备组,鲁晓川被任命为副组长及终审委员。在余教授领导下,他们开展了艰苦卓绝的考订、增删、编排和校对工作,圆满完成了这部湖南楹联史上的空前著作,于2013年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9年,为展示当代湖南楹联风采,又组织协会骨干成员编辑出版了《湖湘楹联百家》。

图片

十多年来,鲁晓川和他的楹联团队走遍了湖南省十四个市(州)开展调研。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组织了创建楹联文化城市、创建楹联教育基地、开展联家创作采风、协助编辑出版各市县《楹联集成》、举办征联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每年春节前的一个多月,他们都要跋山涉水深入基层开展“义务送春联”活动,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2014年,在中国楹联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湖南获得了全国仅有四席的“中国楹联强省”殊荣,湖南楹联事业开创了全新的局面。2018年,刚刚当选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主席的鲁晓川就带领他的楹联团队开始新的跋涉,2019年,成功举办首届“湖湘楹联大会”;2020年,启动“湖南省楹联种子名师孵化工程”,制定了系统发展规划,组织全省有意向的各级学校开展培训、竞赛、评级、特色课程建设和课题申报等系列活动,为楹联文化的传承夯实了师资基础。

从2018年开始,鲁晓川又和协会党支部易武兴、余子牛、宋自凡、刘绍彬、曾昭才、郑铁峰等一道,组织开展扶贫活动。他们多次驱车到衡阳县樟木乡、汉寿县龙潭桥镇等乡镇,深入深度贫困村进行慰问、助学活动。特别是从2019年开始,采取协会捐资、楹联书画义卖等方式,共筹集到14万多元,全部捐助给贫困居民和偏远学校,给予他们以切实的帮助。


沧海汍澜谁击楫;

大湖南北志成城。


2020年,新冠疫情在湖北出现,鲁晓川挥笔写下此联。2月2日,他又组织协会在在全国率先发起“联赞抗疫英雄”活动,全省14个市(州)积极参与,共创作抗疫主题楹联3000多副,其中为湖南赴鄂参加抗疫的医护人员创作对联1000多副,彰显了湖南楹联人的担当。


积土以为山,卅载峥嵘雄楚望;

凌云犹是麓,千峰勖励奋湘军。


对于发展湖南楹联事业,鲁晓川用此联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信念。


何辞片石筑长城:学员眼中的鲁晓川

图片


十多年前,年轻的鲁晓川先生曾有一段时间受聘于长沙市老干部大学,教授古诗词。那时他不过二十来岁,一身唐装,一副眼镜,一副学者打扮。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诗联的解说,由浅入深,丝丝入扣,形象生动。有时还恰当地注入一些新时代元素,还来上一段诗词吟唱,老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2018年,长沙市老干部大学请鲁晓川上了一堂《用对联写出中国气派》远程教学课,广获好评。此后,又相继推出了《用对联写出生命感悟》《用对联写出人间情味》等课。2021年,该校与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联合推出的湖南首档媒体老年在线教育系列课正式开播,鲁晓川的对联课又成为其中的一大热门。

这样的云课堂受众者不止是老干部大学的学员,它通过荧屏辐射至全囯城乡。鲁晓川为此精选历代佳作,注入时代元素,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剖析对联的内涵和意境。听鲁晓川的课,不但能接触到古今楹联佳作以及相关的鉴赏和创作理论,获得有益的知识,而且能得到思想的启迪。而在他抑扬顿挫的吟诵中,情至深处的放歌中,更能获得美的享受。每次课毕,大家意犹未尽。2019年,鲁晓川在获得湖南省高校课题教学竞赛一等奖之后,被评为“湖南省教学能手”。

在老干部大学课堂上,鲁晓川曾经展示过一副题贵州松桃县武装部院内凉亭的对联:


好借一亭观细柳;

何辞片石筑长城。


鲁晓川说这是他二十年对联创作生涯中写得最好的一副短联。好在哪里呢?除了构思之切(以片石与长城的关系,比喻县武装部与中国国防体系的关系),对仗之工(长城对细柳、片石对一亭)和双关(细柳既指亭前美景,又让人联想到西汉周亚夫的细柳营)之巧,更好在对联中体现的生命感悟与责任担当。

他是这样说的:“其实对于传统文化事业而言,我自己也只是一枚小小的石子,但我不放弃自己与千千万万石子一道共筑中华民族文化长城的追求。”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对联硕士鲁晓川湖南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