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资讯2020年对联杂志封面人物陈聿东教授风采

2020年对联杂志封面人物陈聿东教授风采

2019-10-31 22:50:33夏令营对联杂志 0条评论

/陈聿东/


陈聿东,祖籍江苏靖江,1957年出生于天津。曾先后就读于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师从阎丽川、金维诺、王学仲、范曾诸先生研习诗词书画和艺术史论。1986年至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教迄今,长期从事美术史论和书画创作的教授与研究。兼任加拿大东方艺术学会会长、国际艺术交流协会主席、中华诗书画研究院院长、国际孔子学院师资培训主讲专家、 中华竹文化研究会会长、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九三学社书画院特聘画家、南开大学书画协会副会长、江苏商会书画院院长。  书法绘画造诣精深,尤擅画竹,气象浑穆,靖节凌云,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获奖,部分作品被海内外收藏家和有关机构收藏。 主要出版论著和画册 :《佛教文化百科》、 《佛教与雕塑艺术》、 《印度艺术简史》、 《国画艺术》、《传统书画鉴定》、《中国美术通识》、《山东隋代石窟艺术探析》、《诗心画韵-陈聿东诗文书画作品选辑》等。 主要讲授课程:“中外美术史(中英双语授课)”、“佛教与东方艺术”、“书画鉴定概论”、“书画流派专题研究”、“中西艺术比较研究”“书法训练与创作”等。

▲陈聿东教授出版的书籍


美好的回忆

2019年夏, 陈聿东教授开车一个多小时到小站,为参加夏令营的青少年学生上课。聆听陈教授的中国书画鉴赏课、青少年学生和家长们享受了一场艺术的饕餮盛宴。

陈教授讲了笔墨纸砚的种类、制作、挑选、使用等常识,以及中国书画的赏析,还展示了中国历代名画。那一幅幅或行笔奔放、大气磅礴,或工巧精美,意境隽永的中国画,让师生们领略了中国文人诗情画意的典雅生活。正如苏轼言: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诗书画本一律,天工而清新。诗书画印是中国历代文人怡情养性的表达。陈教授的课大大激发了师生们对中国书画艺术的浓厚兴趣。


陈教授为夏令营师生讲课

陈教授在夏令营营旗上签名


▲夏令营师生认真聆听陈教授的艺术课


▲陈教授和2019全国青少年传承文化夏令营师生合影留念


▲陈聿东教授与范曾先生


▲陈聿东教授与叶嘉莹先生


营员精彩暮省(2019.8.20)

拾起毛笔,拾起文化

“字者,心画也。画者,界也,书所以画之。”拾起毛笔,拾起文化,让笔墨沁香。

今日,陈教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让我难忘的,便是辨识毛笔了。古人们所流传下来的经典之作,无不是用毛笔书画的,只有拾起毛笔,才能拾起文化。陈教授说,挑选毛笔时,讲究“尖、圆、齐、健”。所谓“尖”,指毛笔要出尖;所谓“圆”,指的是毛笔头要蓬松;所谓“齐”,是指毛笔的毛在干燥时要一样高……听了教授的讲解,我才明白,挑选毛笔也有这么多讲究。

是啊,毛笔不仅仅是用来书写历史的,它有自己的精彩故事;

毛笔不仅仅是用来书写心情的,它自己也有一颗历经沧桑,见证文化的诗心。

拾起毛笔,拾起文化!

——齐偲冰 

生活的诗情画意

今年的夏令营为我们的心灵与思想带来了一场场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不但有第一期夏令营众多熟悉的名师讲课,还邀请了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的五位资深教授前来授课。

今天虽然是夏令营的最后一天,我们也举行了别开生面的结营仪式,而陈聿东教授的到来更是锦上添花。陈教授要为我们上一堂中国画艺术欣赏课。陈教授的课原本安排在夏令营课程的第一周,但由于陈教授工作繁忙,未能前来讲课,可陈教授一直惦记着我们的课,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在最后一天前来讲课。陈教授这种信守诺言的品质也感染着我们夏令营所有的师生与家长。

陈教授是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今天,陈教授主要为我们讲述如何欣赏中国画,以及文房四宝的种类与选择方法。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陈教授提出“我们的生活要有诗情画意”。中国绘画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美学作用。无论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只要看到中国画就会有一种亲切感与归属感。在我们的居家装饰中,挂上一两幅国画就会有一种清新自然高雅脱俗的感觉。陈教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内容丰富的课件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画独特的魅力。

陈教授在讲述文房四宝的种类和选购技巧时我极其专注。我从小练习书法,但在选购用具这一方面基本没有经验。教授讲到了笔有“四德”:尖、圆、齐、健,教授教了我们一个选笔的小窍门:毛笔洗过晾干后将笔尖铺平,如果笔毛整齐为一排即为好毛笔。教授也讲了墨,墨色黑中挂紫红为上等墨,黑中挂蓝绿为中等墨,黑中挂石灰色为差等墨。我国有四大名砚分别为端砚、歙砚、澄泥砚、洮河石砚。端砚作为四大名砚之首发墨好、光滑、夏天不易发霉、冬天不易结冰,是上等的好砚台。我受益匪浅,将老师的课堂笔记认真记录。

虽然即将离营,可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这一堂堂别具一格的艺术分享课就是夏令营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我心存感恩。

——郭佳敏


将心中的感念,变成笔下的画卷 


在21天的天津小站之旅结束之际,陈聿东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书画讲座,为夏令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陈教授分享了一些书画的知识。书法是书写,而书法作品大多是对诗词的展现和诠释……我随着陈教授的解读,渐渐被他那有条不紊,通俗易懂的解析所吸引,从书法里映出了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从书法中渗出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从唐代的颜真卿到元代的赵孟頫至明代的徐文长、民国的弘一法师,我听得入了神,原来,书法也有这么美妙的意境,每幅作品都有它背后的故事。

从字的形状,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从字的形态可以看出喜怒哀乐;从整幅作品的呈现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轨迹。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去表现同一个字效果也截然不同。


而国画就好似一首小诗,一幅好的画卷就是一片波澜壮阔的史诗。耐人寻味,给人以想象空间。古人云:“画是有形的诗,诗是无形的画。”陈教授讲到中国画是借物托怀,每一幅国画的背后都寄托了画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诗句无一不体现出画里的故事。  通过陈教授的讲解,加深了我对书法的了解和对中国画之美的感悟。其实一幅书法作品,是一个故事,也是一首诗;一幅用毛笔绘制成的画卷,是对大自然的反馈,也是对心灵的完美解读。书画,令我陶醉!

——荣书言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杂志陈聿东教授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