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资讯红了对联白了头 ——记“最美对联人”李文西先生

红了对联白了头 ——记“最美对联人”李文西先生

2019-06-27 22:37:33赵若迪傅大士导读对联杂志 0条评论

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他一生无所追求,唯对楹联痴迷,他就是《长安联苑》的老主编李文西。

在西安新城区咸宁东路陕五建集团家属院,我有幸拜访了李文西。李老今年八十有二,戴着一副眼镜,满头白发,但红光满面,精神焕发。他的书房兼卧室全是对联方面的书籍,就连睡觉的床上也是半床联书半床被。


▲李文西先生在书房工作

▲李文西先生收藏的各种对联书籍


1、楹联进课堂  教学称能手 

李老的楹联情结,缘于一次偶然。1984年底,在西安市第78中担任语文老师的他,在报刊目录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名字——《对联·民间对联故事》。怀着惊喜的心情,李老订阅了这个刚刚诞生的刊物。从此,他利用业余时间,钻进两行文学里,贪婪地啃嚼。由于是语文教师出身,深爱汉语言文学,再经过这一折腾,奠定了楹联基础,入了楹联的门槛。为了将课程改革推向深入,李老决定在他的语文课堂引入对联,从娃娃抓起,普及了对联知识,传承了国粹文化。对联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李文西先生珍藏的《对联》杂志


“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李老选用那些文字浅近、格调积极的对联名作,让学生“先积累,再消化,快快积累,慢慢消化”。李老运用楹联去激发、感染学生,特别是励志类、惜时类、学习类楹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在简短两行字的感悟中,明白道理,开启智慧。在课堂上,李老把上下联拆开打乱,让学生们从中找出一副对联,随后再逐一讲解。课下李老用黑板报让学生做出上联对下联游戏。不仅使学生巩固了语法,提高了语文教学成绩,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励志教育,彰显了对联的教育功能。每年寒假前,他都布置学生抄春联,开学后共同讨论,李老再精心辅导点评,使学生们由对对联不知道到知道,由知之甚少到耳熟能详。



▲李文西先生向鄠邑四中的高中学生赠送了《长安联苑》,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中华国粹艺术。


辛勤的付出,收到了丰硕的回报。高雅的楹联文化,丰盈了学生的心灵世界,丰厚了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行为文明了,举止儒雅了,思维活跃了,情操高尚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写作能力,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由于李老为学严谨,为教业精,1983年、1985年、1987年、1989年,李老先后被雁塔区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李文西担任长安联苑主编期间收到的读者来信和他珍藏的书籍


2、联苑任主编  理论勤耕耘 

出于对文字的热爱,退休后李老先在《农友》杂志编辑部干了一年编辑工作,但他对对联的喜爱始终没有放弃,反而更加浓烈。1994年,陕西省楹联学会编纂《当代三秦楹联荟萃》,李老师有八副作品入编。1997年在“民生杯”全国征联大赛中,李老师获优秀奖;在“利君杯”征联大赛中获三等奖。另外还有15副联作被《中国对联作品集》收录。因为李老才华横溢,而且为人朴实,工作认真负责,工作效率高,很快就接受了时任陕西省楹联学会会长的张骅委托的一系列对联文献的编辑整理工作。负责编辑陕西省楹联学会会员作品集《名人名胜对联荟萃》(第二集)。他丰富的对联理论知识、执着认真的务实精神,给学会领导和联友们留下了良好印象。2005年,时任西安市楹联学会会长的马新民先后三次写信请他出山,负责《长安联苑》的编辑工作。李老心想:“人家诸葛亮,顶多也就是三顾茅庐,何况咱又不是诸葛亮,”干脆就应了下来,这一应就是四年之久。




一无经费,二无办公场所,刊物面临缺稿件、缺人手等诸多困难。于是自己家里,编委王小凤家里,印刷厂办公室,儿子的办公室就成了学会的活动场所,李老带领编辑部一帮人埋头苦干,中午饿了自掏腰包,找一家实惠饭店,将就一顿。为了出好刊物,李老想方设法节省经费、组织稿件、扩大刊物影响力。对于编辑校对不成问题,难的是李老眼睛高度近视,屋里光线不好,李老只好把凳子搬出来,坐在外面工作,三伏天,他把身子隐在树荫下,头伸在太阳地里,头上顶块湿毛巾,挥汗如雨地一笔一划地写着。实在晒得受不了,就再往阴凉地里挪一挪板凳。孩子们看着老父亲受这般恓惶,又佩服,又心疼。劝他说,您这么大年纪了,眼睛又不好使,受这罪何苦哩?可任凭怎样劝,也拗不过他那犟脾气。儿子们说不过老爹,只好由他。于是,阻力变“助力”,一会儿送块西瓜、递杯开水,一会儿拿把扇子、涮个毛巾。就连小孙子也帮爷爷找材料,灌墨水。只要老人高兴,家里全力支持。后来孩子嫌手写太慢,索性给老父亲买了一台电脑。这不,李老又得学习这新技术,不知道怎么保存,没听过什么是U盘,白天辛苦敲了一天的文字,第二天打开电脑,一片空白。他向孙子学习拼音,向社区的孙颖学习打字,硬是把手写稿件一个字一个字地搬上了电脑荧屏。


▲李文西在社区工作

▲李文西学习使用微信


他对自己生活从不讲究,对刊物,却毫不马虎,十分讲究。每期刊物都字字过目过手,篇篇亲自修改,期期及时出版,人人按时邮发。他办事不喜张扬,却把刊物打扮得异常漂亮,让人爱不释手;刊物重点突出,精彩不断,集政治性、学术性、资料性、可读性、趣味性于一体,办成了人见人爱的联坛明珠。《长安联苑》的不少文章,被全国各地的楹联报刊转载,成了联界互换、联人索取的热门刊物。可以说刊物从栏目设计、文稿征集、文字编辑、刊物校对、赠阅发行,每一个环节都是李老亲自参与,都渗透着他的殷殷心血和辛勤汗水。


因为爱联,李老师还积极参与陕西楹联文献的整理工作。受齐友棠先生邀请,李老先后与齐友棠共同编写了《陕西楹联史略》《陕西历代哀挽联汇编》,与王养龄先生一起对记述辛亥革命陕西女杰卢慧卿之《卢慧卿荣哀录》民间钞本进行了文本勘订。说着李老取出了两本保存已久的联书,一本是陕西抗日名将高桂滋女儿赠送的《晋冀一带抗战阵亡将士记事录》复印件,一本是毛昌杰《君子馆日记》。李老说他把书本里对联搜集整理成册,辑成《抗日战争中的陕西对联》已在《长安联苑》和《陕西诗词界》发表。



李老不仅善于搜集整理工作,而且精于对联理论评析,在对联搜集挖掘的同时,李老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对联评论,在对联理论园地努力耕耘着。为了搜集古楹联和楹联理论,搜集陕西楹联人物,对联故事,对联著述,李老成了“过河的卒子”,义无反顾地扑进图书馆、档案室、旧书摊,他不知跑了多少次,发现了就买回来,不让买就抄下来。他“出去一把抓”,然后“回来再分家”。白天跑的腰酸腿疼,黑夜干到夜半三更。不挣一分钱工钱,不谋一毛钱名利,家务事全部推给老伴,邻居们开玩笑问他图个啥,他笑着回答:“有钱难买我愿意。”他以扎实的楹联理论,去芜存菁,先后在《对联》杂志、《三秦楹联》、《长安联苑》发表理论文章十余篇。


3、楹联进社区   国粹有传承

夕阳烂漫,晚霞尤灿。为了使楹联后继有人,得以传承,李老多次被邀请到社区为居民举办讲座,传授楹联知识,每次授课都针对不同对象精心准备,讲得生动活泼,易于接受。为此李老所在的咸东社区专门为李老置办了一间办公室,从事楹联文化进社区宣传工作。李老组织会员为社区文明和谐家庭、文明个人、优秀志愿者撰写嵌名联,同时李老还把长安诗钟社引入到社区,组织联家为驻地单位和居民普及对联知识。后来诗钟社书画组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现在的琴风书画社。

▲李文西先生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


李老对于慕名而来的学习对联者,不论年龄大小,水平高低,都针对每个人的情况,热情解疑,耐心辅导。社区主任兀宏政、片警汪勇先后当选十八大和十九大代表,李老师组织大家以对联的形式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弘扬正能量,把楹联写在了党旗上。为了更好贴近百姓生活,为社区居民服务,使对联成为联系党群关系、提升社区文化的有力武器,李老连年组织会员深入街道院落为群众义务书写春联。社区居民的红白喜事李老也热心帮忙撰联书写,李老成了社区里的文化明星,有时居民求上门来,他来者不拒,放下碗筷,沏上茶水,搭上纸张墨汁为他人写联。开始,老伴和孩子对他的行为不理解,露出不满的情绪。他说,这是我的乐趣。李老将楹联文化进社区,以传承和弘扬楹联文化、用楹联讴歌新时代、新风尚、新生活为己任,不遗余力地发挥余热助推对联事业发展。为此李老先后获得西安市文明办颁发的“优秀志愿者”、陕西省教育厅颁发的“百姓学习之星”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荣誉证书


从《对联》杂志创刊号开始至改版后最新一期,从教书育人到联苑主编,从学会工作到社区宣传,李老青丝熬成白发,数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联苑大半生,不改初心,不遗余力,脚踏实地,无怨无悔。李老以楹联为精神产品,无私奉献,将高尚的人品播撒在人们心田。如今李老虽是耄耋之年,但心康体健,精神矍铄,心胸开朗,从不满足,学习孜孜不倦,每天比退休前还忙,为楹联文化事业的发展而奔波,参加各类社会活动,仿佛还有释放不完的能量,生活充实而高雅,他已把自己化入到了“两行文学”里……


▲李文西先生发表获奖感言


捧着沉甸甸的奖牌,李老激动地说:“我得感谢楹联,是楹联让我的名字写进那厚厚的辞书里;是楹联,让我的心灵滋润充实;是楹联,让我的精神愉悦祥和;是楹联,让我永远保持一种年轻、健康、阳光般的心态;是楹联,让我能为人文西安尽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对联》杂志赠最美对联人李文西先生:

文彦喜联刊,卅年订阅,大美两行难释手;

西安兴对苑,四载主编,贤良千万最骄人。


▲本刊总编傅海青向李文西先生赠送对联和年礼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最美对联人李文西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