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资讯联界奇人的不懈追求——楹联活动家孙英印象

联界奇人的不懈追求——楹联活动家孙英印象

2019-01-04 23:34:48于濯非傅大士导读对联杂志 0条评论

  奇者,不同寻常之谓也。作为中国楹联学会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吉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白城市诗词楹联家协会主席的孙英先生,就是一位热心楹联事业的关东奇人,他以楹联家身份成为白城市政协委员,并被白城市政府确定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楹联项目传承人。我与之相识于2004年,共同出席了中国楹联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十多年来,随着了解日深,我看到了他对楹联事业的不懈追求,看到他身上体现出的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坚守和担当精神。


欲穷千里目


  孙英先生少有家学。受父亲的影响,兄弟几人都有诗词楹联的情缘。每年春节,家里都是父子几人一起作联,竞争选用,成了全家的快乐。后来,无论是军旅年代,还是转业到地方财政系统,孙英对楹联始终保持着浓厚兴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楹联活动空前活跃,他更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积极参与楹联创作、竞赛和活动。2000年,在“大宝杯”北京申奥大征联中获得了二等奖,就此激起了他更大的热情。为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他自学楹联理论,钻研楹联创作与书法,渐渐地达到一种痴迷的程度。还主动求教于马萧萧、常江、宋韶仁等前辈,提升自己的学养。当时,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发财欲望膨胀。而他只是热衷于文化和做好自己份内的业务。久而久之,引起了家庭矛盾,最终导致家庭破裂。这段经历,后来被联友戏称为“宁要楹联不要家”。

  2005年,中国楹联学会公布了《联律通则(试行)》,举办了首次研讨班。孙英自费到北京学习,悉心听讲,掌握了新颁的《联律通则》。加之他过去诗词的功底深厚,熟悉《平水韵》,从而为写联和评联打下了基础。他曾作为18名选手之一,参加了《对联中国·全国首届对联高手电视对联大赛决赛》,充分地发挥了专业水平。2017年鸡年春节,孙英为白城市公安局书春:

  征尘欲洗,鼓点又催,且伴鸡鸣接春晓;

  肩有担当,胸怀胆略,永维社稳佑民安。

  这副联,立意大气,切时切业,工巧结合,得到了联友和警官们的好评,并被中国对联文化研究院选入当年的《佳联三百副》。

  近年来,他热衷于嵌名联的创作,每有佳品。有一副自己的嵌名联:“兵无孙法战难胜;人有英才事易为”,被联界宿儒陈树德先生选为“楹联流派———名片楹联”的代表作,评论称:“孙英,自号无为,他的名片楹联同样采用嵌名格式,且同时嵌入‘孙英’、‘无为’两个名字,难度很大。更难得的是立意高雅,寓意深沉,指出事业要有成就,一要得’法’,二要有’才’。在技巧上,上联‘难胜’取反意,下联‘易为’取正意,反正对应,这就是《文心雕龙》称道的‘反对为佳’。所以孙英先生的名片联,无论立意和技巧,皆为上乘之作。”他从2005年起任北国网楹联艺术区的顾问和擂台大赛常任终评委,担任全国网络楹联联盟楹联大赛16届到21届的顾问、评委、终评委主任等,首倡并实行了公开评比,推动了网络楹联的发展。

 


挑战“不可能”


  当代楹联文化的发展证明,一个地方,必须有一个爱好楹联的群体,建立一支楹联队伍,才能带动更多的人形成发展的态势。孙英工作的地区位于吉林省西部,自然条件干旱少雨,经济欠发达,文化积淀不厚。他在创作楹联的同时,常常盘算,怎么联系联友,开展楹联活动。2002年5月,时逢长春一汽集团举办“红旗杯”海内外征联大奖赛,常江先生应邀参加颁奖大会,他向先生提了自己的想法,得到支持,并交待一个任务,先从白城市做起,把楹联组织建立起来。经过积极联络,白城市诗词楹联家协会于2002年9月1日成立了。但省里怎么办?当时有人认为,以他的力量,要筹建楹联组织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孙英横下决心,要办成这件大事。2003年中秋,他随孟繁锦会长去广西时,又受到孟会长嘱托,更激发了他的责任感。从此,他就不断地自费往返于相距300多公里的白城与长春之间,致力筹备工作。一方面联络省内楹联界的知名联友,取得共识。另一方面拜访文化界的领导,求得支持。在艰难的串联中,寻找突破口,但进展屡屡遇到困难。在中联会五代会上,孟繁绵会长和常江先生当面嘱我予以协助。我也被孙英的执着和挑战精神所感动,就同他一起研究方案,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参与筹备的各位联友,共同努力,取得了成效。我和孙英一起,受命于京师,奔走于春城,请教于方家,游说于名士,陈情于机关,求助于老友,在时任吉林日报社社长蒋力华先生的鼎力支持下,终于使吉林省楹联家协会筹备就绪,2005年12月3日,在吉林省教育学院隆重召开了成立大会。中联会高度重视,孟繁锦会长亲自率队到会祝贺,在全国树立起了第26面省级会旗,使“不可能”变为现实,开创了吉林楹联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应当说,孙英是创立吉林省楹联家协会的首倡人和先行者,做出了头等贡献。不仅如此,孙英还跑遍了吉林省各地(市、州),发动协助成立了白山、松原、辽源、通化、四平等地的楹联组织,形成了吉林省楹联文化事业发展格局。



会当临绝顶

  2017年深秋,中国楹联学会和吉林省教育厅在号称八百里旱海中心的白城市举办了一次长白山学术论坛,主题是高等院校楹联文化与楹联教育。

  在这次会议上,孙英先生和白城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宋彩霞教授分别介绍了工作经验。他们几年来合作耕耘、探索,致力于把楹联教育纳入高等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走出一条培养楹联师资的路子,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与会的高校代表和媒体,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楹联学会蒋有泉会长称之为“全国楹联师资教育的一面旗帜”。这一套经验,凝聚了孙英的心血,是他对楹联事业的又一突出贡献。2006年他主动与白城师院联系,经历几个寒暑,使楹联走进大学课堂。孙英先是被聘为客座教授,开了楹联讲座,受到师生的欢迎。后来又将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原东北分院设在白城师院,并建立了楹联文化研究中心。特别是历时三载,与宋彩霞共同主编了47万字的《楹联文化概论》,2016年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笫一部楹联教材,供全国高等院校开设楹联类通识课程使用。而且,通过申报,楹联文化课被纳入了学分体系,成为高校选修课,这是一个重大突破。不仅如此,他还成为“智慧树学分教育平台”《楹联文化》主讲,已经有50多所高校学生选修,通过2017年和2018年两年教学,已有万余名大学生选修了楹联课并结业。

  孙英先生作为白城市楹联组织的负责人,积极服务于全市经济文化建设,在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2012年把白城市打造成了全国第十七个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在白城市建立了楹联文化公园、两条楹联文化街;在白城师院建了中国楹联文化长廊,形成了鲜明的城市楹联文化氛围。2018年5月,白城市政府依据政协委员的议案,公开发布白政函[2018]68号《白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白城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批准“楹联习俗”列入白城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孙英为楹联文化传承人。这是继楹联习俗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白城市首开先河,使他成为全国第一个政府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楹联项目传承人。



他在丛中笑


  接触过孙英先生的联友都会感到,他性格外向,热情乐观,聪敏好学。他在联界有很多朋友,对前辈敬而求教,对同好不耻下问。他与著名的楹联家李俊和先生关系密切,每有新作,必请批正,以求致雅。他的三百多副楹联纳入中国联界的《百家联稿》。他在楹联界交往颇广,经常探讨联艺,协作联事。还积极组织参与全国的活动。他创办的《关东联界》报,已成为中国楹联学会事业发展的一个支撑点。孙英先生为联奔忙,乐而不疲,是联友们信得过的名人。

  多年来的交往,我深感他是个以联为命的人。与一般的楹联爱好者不同,不是仅仅作为兴趣,而是要开创一片楹联文化的新天地。为此甘于付出,不计得失。可以说,他是以联为缘,忱之爱之,从不懈的追求中获得了自身的价值,也从这可贵的努力中找到了人生的快乐。文化是一种精神存在,文化更需要付出和坚守。包括新时代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多么需要像孙英先生这样的实践者,多么需要这种内在的动力和担当。其实,孙英先生奇而不奇,只是比别人付出得更多一些,毅力更强一些,初心更执着一些,体现了一种可贵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他的行为,他的不懈追求,他身上的闪光之处,是应当鼓而歌之的!故赞曰:

  立于联,乐于联,联苑芳华堪放眼;

  行之命,求之命,命途潇洒可称奇。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联界奇人孙英印象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