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对联赏析吴岱宝山水风物联赏析

吴岱宝山水风物联赏析

2020-10-11 23:00:52徐玉基对联天地 0条评论

吴岱宝是楹联名家,作品无数,获奖多多。我的这一篇小文不可能对他的联作进行全面解读,好在花开满树,只摘一朵,谈谈他在山水风物联中的撰联艺术。


题目“情景交融”,是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读了吴岱宝先生的联作后,对此感受更深。

对联以意为先,立意必先动情。所谓意境,是指对联描绘的图景与我们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借境、造境、设境,都是为抒发思想感情服务的。

所有的山水景物都是自然的,既没有喜怒哀乐,也没有悲欢离合,之所以人们喜欢它或憎恶它,是契合了人的思想感情。或满足了人的审美需要,或触发了人的情感波澜。人们描写山水风物,必定融入了思想感情,否则,你描述的对象必定是呆板的、苍白的、无生命力的,也是难以打动人心的。绘画、诗歌和其它文学作品莫不如此,对联也不例外。凡能感动欣赏者的艺术,总是在反映对象“境”的同时,相应表现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现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一句话,无情化有情。


前不久,友人为一景区撰联,征求我意见,我认为联是好联,如能增强点感情色彩,则更上层楼。将上下联的前分句“一水自环”“两峰对拥”改为“一水自多情”、“双峰应有意”,是不是更好些呢?原句只是客观地描述了景物,而改句则增加了感情色彩。由此我们想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篇记成为千古名篇,我认为最主要的是突出了思想境界。范仲淹开头就讲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笔峰一转,进入“忧乐”的崇高境界,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感动了无数代人。这篇记作为典范,是值得联家反复学习的。


当然,写山水景物并非一定要铺陈、华丽,朴素的语言一样能写出动人的对联来。关键是有没有感情融入其中。直白,在任何题材的对联中都是平庸的。在对景物的描述中,能揭示事物蕴含的人情物理,人生事理,人间哲理,才算是成功的作品。


怎样做到情景交融?作家刘诚龙提出散文写作的“六度”,对写对联也有启发。即角度,选好下笔的口子;深度,努力发掘出深意;鲜度,有新材料,新见识,不讲现成套话;温度,有情怀,见人性;曲度,避免直白;味度,余味无穷。


古人提出的修禅三境界,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初看的山是自然的,再看就幻化了,之后再看,山和水都是我们感悟过的,而不是初看的山水了。撰联也就是这样,自然的山水带入了我们的感情,既是山和水,也不是山和水,提炼、升华之后,还是山和水,但已有质的飞跃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写联时自觉地激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多选用带感情色彩的字句,多提炼表达思想感情的内容,多升华体现思想感情的境界。正如苏东坡所云 “目遇之而成色,耳得之以为声。”(《前赤壁赋》又如杜工部所云 “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还如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如此,我们写出精彩的山水风物联就大有希望了。

闲话少说,还是来欣赏吴岱宝的精品联作。


题三门峡黄河文化中流砥柱

禹劈三门,河通九夏,任千载浪淘风簸,一柱独撑天地骨;

功垂两岸,福惠万家,思诸多古圣先贤,群星蔚起海山魂。


中流砥柱是黄河三门峡中的一块石头,因为生得奇巧,矗立在河的中流,被称为中流砥柱。如果将之作为一块奇特的石头来写,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正是人们将之升华为百折不挠、堪当大任、不畏艰险,勇立急流的精神,比喻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才赋予它无穷的魅力。此联从演绎历史起句,用大禹治水斧劈三门的传说,引出千百年来遗世独立的性格,结句以“一柱独撑天地骨”,瞬间使之形象高大,胸襟开阔。作者将自己对砥柱的赞美化作优美的联句,融情于物,则结句有力而自然。下联则以砥柱所起的作用和历代人们的赞美来烘托,水到渠成地写出“群星蔚起海山魂”,不但是自己的感情,而且是无数圣贤的感情共鸣,既有说服力,又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正是历代人们共同的心声,砥柱才具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四四七七句很适合写砥柱这种上大气魄的联,七字句又注意三、四和四三节奏的变化,不呆板,更流畅。


青山绿水

山掀翠浪,水涌清流,欣十里家园地更绿、天更蓝、花更美;

春展诗章,秋铺画稿,喜九州事业民尤安、国尤泰、梦尤甜。


题目“青山绿水”,不写一座具体的山,一条具体的水,而是天下所有的山和水,这个要有高度概括的功力。此联抓住山水特征而融入人文元素,就显得不落窠臼,自然而生动。上联起句写实,以平淡的基调开门见山见水,到腰节画风一转,一个“欣”字,感情色彩浓郁,然后一环扣一环,好比一山更比一山高,长江后浪推前浪,三个“更”字,将感情推向高潮。作者热爱山水、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岩浆般爆发。下联承上联的炽热情感,以“诗章”和“画稿”来比喻山和水,贴切而融情。结句好似与山水无关,游离主题,实则大有深意,大好山水与祖国繁荣是联系在一起的,保护好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才有国泰民安,作者将山水与祖国的命运相联系,将联作的主旨推向了高潮。这种从平淡到深刻的撰联手法也是值得研究和学习的。


温州江心屿

一屿浑仙境,叫方丈赧颜,蓬莱颔首;

千秋启慧心,看诗家车载,妙品斗量。


温州江心屿,中国四大名屿之一,风景秀丽,被称为“瓯江蓬莱”。为这样的胜地撰联,看似容易,实则很难,因为“前人之述备矣”。吴岱宝先生独辟蹊径,起句即以炽热的感情予以讴歌,接下来风格突变,采取拉人作对的手法,以抑代扬,至于方丈为何赧颜,蓬莱为何颔首,留给读者去品味。下联看似离开山水,实则不离山水,赋予山水以灵性。历代著名诗人谢灵运、孟浩然、韩愈、陆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继留迹江心屿,留下大量美文与诗作,可以说这是一座“文化屿”。比起风光的秀丽,作者更钟情于文化的厚重。此联的撰联思路和艺术特征,是值得借鉴的。许多写山水的佳联,不直接写绿水青山,而从情感的角度,抒发出对山水的赞美,而具有空灵的韵味。


大散关

一关锁蜀陇,剑影刀光,每自秋风说往事;

千载问烟霞,江山名利,常从史迹拓胸襟。


大散关在作者家乡,吴岱宝先生写此联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早年读陆游诗《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所以记得很牢。大散关本来就是可以直抒胸襟的地方,作者果然如此,上联写地理、历史,寥寥几笔,高度浓缩,只一句“每自秋风说往事”,千言万语都包含其内,看似无情实有情,只“秋风”二字,就令人想起陆游的“书愤”,情感尽在其中。下联则自事而理,即前面讲的“揭示事物蕴含的人情物理,人生事理,人间哲理。” 明明是问人,偏说问“烟霞”,“常从史迹拓胸襟”由一座关而给人生以启迪,联意由此升华,当属精品。


大秦岭

奔来远古,势走西东,划界分江河,人文光史乘,龙脉千秋抒大雅;

直上高天,峰扪星斗,揽云傲冰雪,石阵蔚奇观,脊梁万仞挺中华。


大秦岭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地域极其辽阔。同时又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人文极其丰厚。为这样的山脉撰联,首先想到的是气势。果不其然,吴岱宝先生起句即先声夺人,“奔来远古,势走西东”“直上高天,峰扪星斗”十几个字,把秦岭之大、之雄、之险写得淋漓尽致。如果说联也有婉约和豪放之分,则此联必属豪放无疑。这种大全景式的描述,有如在九天俯察,一窥其全貌。腰节两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结句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令人信服。两结“龙脉千秋抒大雅”“脊梁万仞挺中华”,从二维时空奠定大秦岭在中华大地上的崇高地位,将一座山脉升华到中国精神的高度。同时,四四五五七的多变句式,也适合这种直抒胸臆的内容。


渭河

从悠远走来,最堪怜丝路春风,关山花雨,伴咸阳古渡,灞柳烟霞,浩浩汤汤,涵养秦川八百里;

向大河流去,赏不尽诗经妙句,张子名言,合道教祖庭,法门圣地,扬扬赫赫,润泽华夏五千年。


渭河是一条不大不小的河,它没有长江般的浩荡,也没有通天河般的神秘,但它是一条蕴含历史人文的河流,它是黄河的支脉,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作者抓住这一特征,两起句不凡,一走来,一流去,沧桑岁月,源远流长尽含其中,令人遐思无限。腰节极尽铺陈,但不觉累赘,为结句提供了坚实而可信的佐证。“涵养秦川八百里”写实,“润泽华夏五千年”写虚,其实是虚里有实,实里有虚,符合对联的要求,更留下了无穷韵味。同时,此联时时注意“切”,切时,切地,切人,读来感觉一条神圣的河流犹如在眼前流过,令人起仰思之情。写联不但融入自己的感情,还要以情感动别人,引起共鸣,这一点也是要注意的。否则你拼命扇情,而别人无动于衷,不能说是成功的联作。


2020年10月10日于上海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吴岱宝风景联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