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对联赏析一生中必学的百副传世楹联(五)

一生中必学的百副传世楹联(五)

2019-11-29 23:00:37徐熙彦青青导读对联杂志 0条评论

我在《楹联教育的深化与淡化》一文中谈及要深化素质教育,淡化特色教育的问题,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做到这一点呢?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仅就楹联学楹联,而应该拓展开来,以楹联为门径,以国学铸精神。这一期为青少年朋友介绍的一组楹联,我们将用四副楹联,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学》之道。


《大学》作为《四书》之首,被北宋理学家二程称为儒学入德之门,可见其重要性与根基性。古人到了十五岁,都要从《大学》开始,学习经史子集等相关经典,所以初中学段,一定要学习《大学》。

《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儒家的三纲领,是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而要实现三纲领,则要通过更详尽的次第来达到,就是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本期的四副楹联就反映了古人践行《大学》之道的四个重要阶段。即格致工夫、诚正心迹、修齐德业和治平抱负。

水能性澹为吾友;

竹解心虚是我师。

作者: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清乾隆进士,集著作家、思想家,经史家等于一身,于多种学科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著有《十三经校勘记》等。


这副联是阮元题沈阳故宫衍庆宫的摘句联,联句摘自唐代诗人白居易《池上竹下作》,原句为“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上联说,水性情澹泊堪为我的益友;下联说,竹子最懂得虚心堪为我的良师。联语形象生动,极富哲理。而这哲理,正是古代学者格致工夫的体现。

那么,何谓格致工夫呢?简单说就是古人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说起格物,即古人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宋贤朱熹认为格物就是追根溯源穷尽根本,是磨砺心智的方法论,明贤王守仁则主张为善去恶是格物。其实,我们能从古人的格致成果更简单地领会格物的要义:格物作为明明德第一步,就是发现万物的善性,致知,就是将天地万物善修于一身,所以,格物我们可以理解为取格于物,即赋于物之善性以人格,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赋天之人格为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赋地之人格为厚。

回到对联,我们会发现上联赋水以人格澹泊,下联赋竹以人格谦虚,此为格物。联中说水为益友,竹为良师,皆为我学习的榜样,此为致知。今天致天之健,明天致地之厚,后天致水之澹泊,来日致竹之谦虚,久而久之,集天地万物众善于一身,即可达到天人合一的圣贤境界。

其实,格出水的性澹,既非阮元,也非白居易,早在春秋时期,老子在《道德经》里就告诉我们:“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争之德,即为性澹之格。而对于竹来说,不仅可以格出心虚,还可以格出节高、风清等等,我们以后会在其它传世楹联中欣赏到。

水能性澹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青少年朋友学习这副联,不仅要学习澹泊、谦虚的美德,欣赏精美的对偶,更要学习古人治学的格致工夫。不仅应该背下这副名联,更应该去背背《大学》。


百里才疏勤补拙;

一官俸薄俭能廉。

作者:姚步瀛,字伯选,号海峰,陕西商州人。清同治进士,翰林院庶吉士。为官清廉,多有惠绩,常用对联诫勉自己,人们尊称他为“对联廉吏”。


这副联是姚步瀛任湖南慈利县令时,自题于县衙客厅的诫勉联。百里,指百里之地,指代一县,上联说,作为一方父母官,深感才疏学浅,只有勤勉工作,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下联说,像自己这样的低级官员,虽然薪俸有限,但只要生活中处处节俭,总可以保持廉洁之身。显然作者是用楹联表明自己勤政廉洁的诚正心迹。

这样的诚正心迹与大学之道有什关系呢?前边我们讲到,大学的三纲领是通过八条目渐次实现的,也就是说,经过了格物致知的阶段,下一步就是诚意正心,即对格出天地万物的善性,要坚定,不能三心二意,不能半途而废,这样笃实端正的心意,才能使善性修于己身。这个阶段就是不断克服自己恶习顽疾的过程,也就是儒家最重视的克己工夫。所以前贤们总是用格言座铭的方式鞭策惕勉自己,明清以来,以楹联为箴铭渐成风习。如梁章钜“政惟求于民便;事皆可对人言”,魏源“安得民情常达;唯恐己过不闻”等,皆是以楹联作执政宣言,表明自己的诚正心迹。

该联上下联对仗十分工整,“勤补拙”与“俭养廉”乃古格言相对,特别是“才疏”之虚(谦称),与“俸薄”之实(职位低)相对,十分有趣。


传家有道惟存厚;

处世无奇但率真。

作者:曾国荃(1824—1890),字沅浦,号叔纯,湖南双峰县人,湘军主要将领之一。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的九弟。


这是一副广为流传的家风联,在大江南北的古村老宅中经常可以看到。上联说,厚德传家,下联说,真诚处世。联中的“奇”字,是特殊的意思,用法同《道德经》中“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与“正”相对,无奇,就是没有什么特殊的,没有捷径,不用什么心计。厚德传家,厚德是大地之人格,自己格致诚正还不够,还要齐家;真诚处世,真诚是何物之格?《格言联璧》有云:“造物所忌,曰刻曰巧。万类相感,以诚以忠。”显然古人早就格出诚是天地万物的共格,所以要明此明德,还是要齐家。古之所谓修身齐家,就是不仅要将万物众善“修之于身”,还要“修之于家”,“修之于乡”。让道德学问走向经世致用,此为修齐德业。

孝悌忠信传家远,修齐治平德业兴。修齐德业,是大学之道的重要次第,历史上有很多的家风楹联,都有助于古人建立百年不朽的修齐德业。现实中,曾氏家族的长盛不衰是与其处厚居诚的家风分不开的。到了今天,“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家风。从大学之道来看,已然从修身齐家,臻于治国的次第了。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作者:林则徐(1785—1850),福建省侯官人,字少穆。清嘉庆进士,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也是清代重要的楹联家,有很多传世楹联脍炙人口。


这也是一副摘句联,只不过是林则徐摘自他本人的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是1841年,禁烟抗英的林则徐遣遭贬伊犁。次年自西安启程时,临行前留别家人的真切诗句。上句写谋国,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在所不惜;下句写不谋身,绝不会趋福避祸,丧失原则,动摇信念。这种谋国不谋身,矢志不移,为了追求家国天下止于至善的最高纲领,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博大胸怀,就是儒家的治平抱负。

治国、平天下作为大学八条目最后的次第,对应着三纲领中的止于至善,平天下的意思,不是平定天下,而是使天下归善,永驻太平。也就是张载说的开万世太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于《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了林则徐这副名联,并称此联饱含着“报国情怀”。显然通过这副楹联,习近平总书记与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治平抱负得到会通。这种深邃的爱国主义和天下情怀,正是大学之道的所归。

通过这组楹联的学习,青少年朋友不仅要领略楹联的对称之美、凝练之美、识见之美,更要以几副楹联为门径,了解《大学》,诵读《大学》,走近大学之道,登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殿堂。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必学传世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