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对联赏析漫谈东林书院的对联

漫谈东林书院的对联

2019-09-06 22:29:35叶水涛乌龙潭 0条评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这副耳熟能详的对联,似乎很平易也很浅近,小学生都能读懂且不难做出解释。然而,人们也常常因此而忽略它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副对联既然能风行几百年而不衰,可见它文化内涵之丰富、它的可阐释性以及思想的张力。

上联:风声雨声是自然之声,也是常见的自然景观。读书是人的自然之性。人之初,性本善,读书正是养护良善之本性。读书以达明道,读书之声合于天籁之音。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由家及国而天下,这正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顺序。读书不忘做事,读书为了做事。这就很好地呼应了上联,使上下联一气呵成。

上联写天时,下联写人事,上下联合在一起,构成天人合一、内圣外王的人生境界。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儒家德性养成的八条目。然而,下联写了修齐治平,那诚正格致体现在哪里呢?其实,它就隐含在读书声中,读书——明理——成人,这是不言而喻的君子成仁之道。对联最后绾结于“关心”,为什么落点在“关心”呢?仅仅是“留心”“在意”,念念不忘吗?这“心”隐喻阳明心学之“心”,关乎“良知”。

读懂这副对联,理解它的内涵,需要联系当时的思想文化背景,需要联系东林党人和东林书院的文化诉求。明代的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取代了朱熹的理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学说。这有一个思想演变的历史过程,了解这个演变过程,我们才能理解东林党人,更好地理解东林书院的这副对联。

程朱理学统治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数百年之久并日趋僵化空虚,至明代中期阳明心学兴起。程朱理学在中国学术发展史上,曾经占有显赫的地位,并且有过积极的贡献,它融合吸收佛道思想,改造先秦和汉唐的经学,使之系统化、哲理化,把儒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但在程朱理学被确定为官方正统思想之后,逐步变成僵死的教条,特别是他的后学抱残守缺,致使其固有的缺陷恶性膨胀,演化成手捧四书五经,空谈义理性命的死学问、假道学。

阳明学派致力于冲破程朱理学思想禁锢,提倡理性自觉,开创了知行合一的新风尚,一改明代百余年的沉寂僵化的风气,唤醒了新儒学思想的生命力。然而,阳明学派在晚年发生急剧分化,由昌盛逾百年并主导整个社会思潮的学派走向衰落。究其因是“开放有余而收之不足”,破坏之后缺少建树,于是日见式微。最早对阳明心学的末流提出批判的,正是王学的后人顾宪成和高攀龙,这二位同时也是东林书院的精神领袖,东林书院的这副著名的对联是顾宪成拟就。

东林学派极力提高道德的政治作用,大力提倡舍身取义的救世哲学和士林气节,注重评议人物,裁量人物,以强烈的政治功利观要求道德人格的清议,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现实的政治舆论。尽管东明讲学者不过数人而已,但“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这副对联无疑体现了东林党人强烈的政治诉求。

阳明后学有天泉证道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心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顾宪成对此深恶痛绝,他认为“无善无恶,坏天下之教法,自斯言始”。高攀龙说:“讲学宗旨,全在揭出性善二字,以砥无善无恶之狂澜”。这副对联的“关心”,显然立足于人性之善,否认“无善无恶”,顺乎天道人情。

东林学派猛烈批判阳明学派末流之空谈无实,尤为痛恨不着根本的腐朽学风。他们要求讲学和现实政治结合起来,立志救世。顾宪成说:“今日之讲学者,任是天崩地陷,而不关痛痒,他也不管,只管讲学耳”。可见十分之愤怒。高攀龙说:“士不穷探经史,布衣只道听途说,空疏杜撰,一无实学”。对联由读书而及做事,由家而及天下,身体力行,志在弘道救世。(待续)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东林书院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