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天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扬州诞生灯联,至今靓丽依然

扬州诞生灯联,至今靓丽依然

2022-02-13 23:28:42云帆高扬阿扬说联 0条评论

    元宵将至,吾题联曰:
  景自大唐,月色最明扬子月;
  时于南宋,灯联始见广陵灯。
  客问:上联易解,自唐诗言“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子月可称之“月色最明”矣。其下联“灯联始见广陵灯”焉有据?
  余曰:灯联诞生于扬州也。
  灯联的诞生
  宋末元初刘壎所撰《隐居通议》里有一则《扬州上元灯诗》,原文如下:
  贾似道镇维扬日,上元张灯,客有摘古句作灯门诗者,曰:“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众称其切。余尝以为,此必药洲廖莹中手笔。唐人诗曰:“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又唐人登第词曰:“扬州十里小红楼,尽卷上珠帘一半。”皆本郡事也。图片


             联话鼻祖梁章钜在《楹联三话·卷上》首篇全文引用了这一则,不过他改了一字,将原句“客有摘古句作灯门诗者”,改作“客有摘古句作灯门联者”。将“诗”改作“联”,颇有道理。因为这两句合在一起,实际上是一副集句联。
  天下三分明月夜;
  扬州十里小红楼。
  上联出自唐·徐凝《忆扬州》:“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一作尖)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后两句家喻户晓,“二分明月”已经成为扬州的代名词、专用品。
  下联未见于“唐人登第词”中,而宋·汪存《步蟾宫》词里有之:“玉京此去春犹浅。正雪絮、马头零乱。姮娥剪就绿云裳,待来步蟾宫与换。明年二月桃花岸。棹双浆、浪平烟暖。扬州十里小红楼,尽卷上珠帘一半。”
  这一副集句灯联将“诗庄词媚”融于一体,现身于烟花灿然的扬州城,真是切时切事又合地。恰逢张灯结彩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在拥有“月亮城”美誉的扬州。月是扬州明,楼于广陵红,堪称量身定制的灯节妙联。

图片

  《隐居通议》的作者刘壎xūn1240-1319,字起潜,号水云村,学者称水村先生。江西南丰人,南丰著名文人隐士刘镗之侄。贾似道去世时,刘壎已经35足岁,他们可称作同时代人,因而《隐居通议》所载可信度颇高。
  《扬州上元灯诗》里言“贾似道镇维扬日”,这是有史可据的。淳祐十年(1250年),贾似道以端明殿学士镇守两淮。(《宋史·卷四百七十四·列传第二百三十三》:十年,以端明殿学士移镇两淮,年始三十余。)贾似道的身边不乏一些文人、谋士,其最忠心者当属廖莹中。
  廖莹中就是被刘壎判断为灯联创作者之人:“此必药洲廖莹中手笔。”
  廖莹中,号药洲,邵武(今属福建)人。是南宋著名的刻书家、藏书家。《持静斋书目》载:“《韩昌黎集》,宋廖莹中纪綵堂精刊本。相传刊书时用墨皆杂泥金香麝为之。此本为当时初印,纸宝墨光,醉心悦目。”建“世彩堂”专以刻书。每开刻之前,要用数种版本相比较、核对,足见其藏书之丰。廖莹中是贾似道颇为信任之人,甚至将大小朝政之事交至与他,这两人的最后一次相见有些凄惨。
  德祐元年(1275年),贾似道出师应战元军,大败后,乘单舟逃奔扬州。而廖莹中此时也在扬州,两人相对,“悲歌雨泣”,廖莹中回家之后服冰脑而亡。
  作者虽已登仙,其联依然流芳。
  灯联的传播
  天下三分明月夜;
  扬州十里小红楼。
  这一副集句灯联诞生之后,元宵节撰写、张贴灯联渐渐形成风俗,其影响范围之广,时间之久,令人欣悦。
  距扬州千里之遥的甘肃有舟曲县,其地广为流传一则灯联故事:
  明西固(舟曲旧称)千户(长)王忠实(扬州籍),持孝道,接父母于西固。时逢元宵,二老不悦,思故乡灯节。千户(长)愧,遂仿扬州灯节,自出银钱,派官兵百姓采松枝,于街巷搭木橼棚架。别出心裁挂出三面成对的灯对联,悬挂各式传统彩灯,亲自书写横额灯披“不二扬州”和“半间松棚半间架,一重明月一盏灯”的楹联。(《舟曲县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10年,第176页。转引自王家安、李白成《舟曲楹联文化纪事》)

图片此图为王家安联家提供

  这位扬州人将家乡的“灯节”文化传统移植至“陇上桃花源”,并亲自书写联额,难能可贵。也许是后人记录有误,这下联中“重”“盏”与上联内两个“间”不协调,整体平仄亦欠和谐。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灯联早已走出扬州,走到千里之外。
  清代舟曲联家张尚仁有一副灯联颇有名:
  头顶灯,手提灯,灯连万户成灯市;
  你望月,我看月,月照千家是月宫。
  据了解,如今舟曲的楹联松棚灯会规模依然盛大,往往过了正月初七,就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二,灯棚就得搭好,楹联灯柱必须亮灯。今年,舟曲人冰鼎先生为舟曲壬寅元宵楹联灯会而题数副灯联,其中一副曰:
  灯火不殊,四百年前一阆苑;
  元宵独美,三千里外二扬州。

图片

  这西北的舟曲与东南的扬州由一副副灯联连接起来,它们千里灯光相映,百世文化相通。
  西北有灯联,东南的灯联当然也常见。《古今联语汇选第五册·杂题(五)》载:
  莆田元宵俗例贴有路联,即灯联也。或庙社街衢,或第宅门前,朱纸墨书,多有佳者。陈海坪先生有联云:
  庭燎朝天光不夜;
  华灯上市喜先春。
  又联:
  上方撤炬人归院;
  元夜张灯士夺关。
  又联:
  桃李常开春夜宴;
  烟花犹忆帝京篇。
  ……
  又载:闽县义屿乡正月灯联最盛,每以谚语相嘲戏。有户族某,以排解某事,众疑其受私某,力辨其无。适赛神作灯联,某即以本乡谚语解嘲焉,其联云:
  烛问灯云:靠汝遮光作门面;
  鼓对锣曰:亏侬空腹受拳头。
  胡君复编著的《古今联语汇选第二册》载:
  南通顾嚣隐君之祖父韵芝先生任高邮时,题署前魁星阁灯节联云:
  青紫朝天,龙衔烛至;
  云霞出海,鳌驾山来。

图片

  从空间看,灯联流播跋山涉水,传遍南北;从时间看,灯联文化绵延不绝,经过明清,直至民国及当代。
  民国时期,离扬州不远的常州,曾有一副新市场灯联,有规则地重复出现“新”“旧”,构思新颖,文气流畅:
  开新西门,辟新市场,造新民国,万象更新,何幸得逢新世界;
  掮旧云车,划旧龙船,放旧烟火,各色仍旧,欣看疑似旧升平。
  灯联自诞生之后,通过一代代人的传扬,到清朝达到了新高峰。
  灯联的鼎盛
  灯联,自从南宋在扬州诞生以来,逐步扩展范围,大江南北皆有所见,在清朝可以称之为鼎盛时期,尤其在京城,甚至出现了“灯联相公”。
  彭文勤公(彭元瑞)撰拟宁寿宫灯联,一口气撰写了16副,灯联左右各八,每副灯联上下首字都嵌入“方向字”,分别是“南前、北后、东左、西右、东南、西南……”请看前两副,我们窥一斑而见全豹。
  南前云:
  南斗焕珠弧,六旬御宇,万祀颐和,尧封祝曰圣人寿;
  前星临黼扆,九陛崇基,三元肇祚,周雅歌之君子宁。
  北后云:
  北极拱皆朝,子帝有帝,曾孙有孙,五福堂前欢舞彩;
  后天锡难老,长春如春,元夜不夜,九华灯下寿称觥。
  皇上看后大加称赞,作诗曰:
  东西次第南而北,
  左右分明后与前。
  神以通灵气以运,
  六为之俪四为骈。
  上有所好,下必甚之,书载:
  福州会馆,每岁元宵,烟火之盛,甲于宣南,盖自清初以来,相承不断,其事最著,为他郡所无。西城官民士女来观者,喧阗街巷,直彻夜分。本馆人则饮晏尽欢,都忘其为他乡异客矣。所制灯联,合前后众手为之,皆流丽可喜,传诵于时,今亦录其后:
  撒荔须分海东树;
  看花都向日南坊。
  又联:
  百五春归三五月;
  九重天散万重花。
  又联:
  玉京风月原无价;
  银阙楼台共此春。
  又联:
  宝烛看龙衔,万户笙歌无禁夜;
  香尘随马度,九衢烟月太平人。
  ……
  随着灯联文化的发展,题材越来越宽泛,时间上也不局限于在元宵节了。

图片

  灯联可以直接写元宵节的热闹:
  六街星火,万叠晴澜,行看水族三千,楼台影里翻银浪;
  五色云烟,一轮皓月,伫见金龙十二,爆竹声中抢宝珠。
  可以表达美好的祝愿。慈利知县柳万泰有元宵灯联云:
  愿富岁斗米十钱,官吏乐民民乐业;
  对良宵千金一刻,灯光随月月随人。
  这位地方官具有爱民之心,愿与民同乐。
  灯联也可以热情地贺婚。钱塘丁修甫先生之次子友仁娶盛凤翔女士,吉期值元宵节,王同伯贺联云:
  熊罴吉兆添丁喜;
  钟鼓元宵极盛时。
  灯联当然也可以用来祝寿。
  乾隆五十五年,正逢八十大寿。京城中有一经坛灯联极典丽,又极浑成,如天造地设。句云: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正昌期五十有五年。
  相传这副灯联为纪晓岚所撰,人称非其大手笔难以成联。前人评之曰:“硬堆硬算,可云天衣无缝。”从联语看出,乾隆的生日是在农历八月,而不是正月灯节之时,因对联悬挂灯上,故亦称灯联。
  清初广东某县县令叶初春贪婪,元宵节时有人以联题灯棚之上,对他加以讽刺:
  霜降遭风,四野难容老叶;
  元宵遇雨,万民皆怨初春。
  此联将叶初春名姓嵌于上下联末,巧妙自然,讽刺力强,颇有味道。

图片

  在灯联的发展过程中,有人将灯联和灯谜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灯谜联,请看下面这副:
  明月半依云脚下;
  残花双落马蹄前。(猜一字)
  上联“明月”扣一个“月”字,“云脚”则扣一个“厶”字,“云”的下半部,好似云的脚,“半依……下”是说“月”在“厶”之下;下联“残花”扣“匕”,只是“花”的右下部分,故云“残”“马蹄”是形象说法,即“灬”,以“蹄”对“脚”,甚是工整,“双落……前”是指两个“匕”上下重叠,在“灬”前面,至此始成“熊”字。联语对仗好,谜语构思妙。
  另有一副灯谜联,也非常新颖,虽只有8个字,但并不易猜。联曰:
  鹂停翠柳;
  鹭上青天。(猜两个列国人名)
图片  此联从老杜诗句化来,上联原为“两个黄鹂鸣翠柳”,省去数量颜色,易“鸣”为“停”,停者,歇也,紧扣“黄歇”大名;下联原诗则是“一行白鹭上青天”,亦略去数量和颜色,以便对仗,“上”指飞上,那不是白鹭飞起来吗,暗扣“白起”,也是列国人名。这副灯谜联真是信手拈来,妙不可言。

图片

  从第一副灯联诞生,至今将近800年,如今元宵依然热闹,灯联仍然灿烂。今年的元宵节不少省市都举办了面向全国的“元宵节征联”活动,热闹非凡。在此时此刻,我们不应该忘记灯联最早创作者的名姓,我们也应当记住灯联的诞生之地——扬州。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扬州灯联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