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天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刘可亮‖清联与民国联“借对”手法应用赏析

刘可亮‖清联与民国联“借对”手法应用赏析

2021-12-06 22:35:45刘可亮联斋 0条评论

借对是格律文体中创作偶句的基本对仗手法之一。其最为常用的就是“借义”,又称“转义”。其原理就是句中用的是甲义,但借用字词的其他含义而让读者身不由己地感觉貌似很工。

笔者此前已统计、赏析过咸丰收编著的《明代联话笺注》中所收约600副明联。为系统研究一下对联自明代成为现象以来,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古代楹联作品应用借对手法的情况,又对李学文先生编著的《清联三百副》和《民国联三百副》中所收对联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李先生也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受“六相论”影响的一代人之一。他在遴选时,是否因此而对运用了借对这一区别于普通直对手法的作品有无形的排斥,尚未可知。这种遴选总归是优先考虑作品整体质量的,故其所选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清联和民国联。通过这两个样本,应该基本能反映古人使用借对手法的真实面貌。

经统计,《清联三百副》中309副和《民国联三百副》中300副作品,分别觅得运用借对手法者15副和18副。下面,试对后两个样本进行简要赏析。

 

一.《清联三百副》借对应用赏析

《清联三百副》中15副运用借对手法的作品,分别采用了6处下转,8处上转,3处双转,其中一副密集运用了3处手法,试分别分析。

1.下转

下转,即实现借对的词语处在下联中。余类推。

秦大士瞻园东山楼联:

  辛勤有此庐,抽身归矣!喜鸟啼花笑,三径常开,好领取竹簟清风、茅檐暖日;

  萧闲无个事,闭户恬然。对茶热香温,一编独抱,最难忘别来旧雨、经过名山。

下联中“旧雨”的甲义是“老友”,“清风/旧雨”显然借用了另一含义而让读者错觉很工致。

黄奎光题海心亭:

  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

  何时闲了,与明月对影而三。

“十分之一”对“对/影/而三”为异步,同时“对”借用了其“一双”之义。

吴可读题贡院联:

  二百年草昧破天荒,继滇黔而踵湘鄂,迢迢绝域,问谁把秋色平分,看雄关四扇,雉堞千寻,燕厦两行,龙门数仞,外无弃九边桢干,内无遗八郡楩楠,画栋与雕梁,齐焜耀于铁马金戈以后,抚今追昔,饮水思源,莫辜负我名相怜才,如许经营,几番结撰;

  一万里文明培地脉,历井鬼而指斗牛,翼翼神州,知自古夏声必大,想积石南横,崆峒东矗,流沙北走,瀚海西来,淘不尽耳畔黄河,削不成眼前兰岭,群山兼众壑,都奔赴于风檐寸晷之中,叠嶂层峦,惊涛骇浪,无非为尔诸生下笔,展开气象,推助波澜。

“夏声”指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显然,“夏”字借用了其“夏季”之义与“春”相对,显得很工致。

洪钧题涌翠山庄:

  问狮峰底事回头,想顽石能灵,不独甘泉通法力;

  为虎阜别开生面,看远山如画,翻凭劫火洗尘嚣。

句中“面”的意思为“面貌”,借用了其“器官”义。

 

2.上转

纪昀贺阿桂寿联:

  丹心直向军前死;

  白发新从战后生。

上联中的“丹心”之“丹”,甲义是“赤诚的”,显然借用了其乙义“红色”之意,而让读者错觉其很工致。

纪昀挽朱筠联:

  学术各门庭,与子平生无唱和;

  交情同骨肉,俾予后死独伤悲。

“平生”之“生”,是“一辈子”之意,借用了“生死”之“生”。

彭文勤题西湖岳庙联:

  旧事总惊心,阶前桧贼;

  感时应溅泪,庙侧花神。

“桧”在句中指“秦桧”,借用“桧”的植物义而显工致。

朱兰坡题二赋堂:

  胜迹别嘉鱼,何须订异箴讹,但借江山摅感慨;

  豪情传梦鹤,偶尔吟风啸月,毋将赋咏概生平。

“嘉鱼”是湖北地名。此处借用其“嘉/鱼”之意与“梦/鹤”形成工对假象。

彭邦畴题景李堂:

  一序证前游,太白光芒神久在;

  三章怀绝调,牡丹时节我刚来。

“太白”为人名,“白”字借用为了颜色义。

林则徐题放鹤亭:

  世无遗草真能隐;

  山有名花转不孤。

“草”在句中的意思为“稿子”,此处显然借用了其“植物”之义。

丘逢甲无壁楼联:

  陆沉欲借舟权住

  天问翻无壁受呵

“陆沉”的意思为“国土沦陷或国家沦亡”,借用了“陆”的本义。这类借对“深度指数”不高,甚至不易觉察含义的跨越。

 

3.双转

李渔题歌台联:

  休萦俗事催霜鬓;

  且制新歌付雪儿。

此联中“霜”的意思是“白色的”,“雪儿”是李渔为他的乔姬取的名儿。二者均借用了“霜”“雪”的本义,故为双转。

孙原湘题小仓山房

  黄初词赋空千古

  白下江山送六朝

“黄初“是曹丕的年号,“白下”是南京的别称,“黄/白”显然同时借用了其颜色义。

费丙章题义塾:

  莫谓孤寒,多是读书真种子;

  欲求富贵,须从伏案下功夫。

“种子”“功夫”中的“子/夫”同时借用为了“人的称谓”。

 

4.多处借对

洪亮吉题第一楼联:

  第一楼边浮大白

  初三月上荡空青

“第一楼”是整词,“初三/月”在读者的审美错觉中也可以被赋予一个整词的意思;或者读者可能把“第一楼”错觉为“第一/楼”。这种“异步”本质上也借用了乙义。“上”在句中是动词义,显然借用了其“方位词”义而工。“大白”是“大杯酒”之意,显然借用了“白“字的颜色义项。三处借对几乎覆盖整个作品,给人的观感是灵动无比而重心不失。

 

二.《民国联三百副》借对应用赏析

《民国联三百副》中18副运用借对手法的作品,分别采用了10处下转,8处上转,1处双转,其中一副用了2处借对。试分析。

1.下转

林纾书室门联

扪心只有天堪恃

知足当为世所容

下联中的“足”的甲义为形容词义“足够”,显然借用了其“器官”义。

陈宝琛赠僧人联:

一见问灵泉,师自离山吾听水;

卅年依古洞,世方沉陆我观潮。

此作的“沉陆”与上文的“陆沉”属于同一性质。

易顺鼎题扫叶楼:

老不白头因水好;

冬犹赤脚为师高。

“赤”的甲义为“光着的,裸着的”,显然借用了其颜色义。

刘咸荥题浣笺亭联:

此间寻校书香冢,白杨中,问他旧日风流,汲来古井馀芬,一样渡名桃叶好;

西去接工部草堂,秋水外,同是天涯沦落,自有浣笺留韵,不妨诗让杜陵多。

此作“杜”为姓氏,古人较为熟悉“杜”的植物之义,故存在趋工而借的主动性。

黄明堂挽廖仲恺联:

农工倡利乐,党国著勋劳,遽尔浩劫凶罹,祸出非常,偌众俨同丧考妣;

革命未成功,地方多变故,唯我偷安苟免,自惭不死,凭君婉语谢孙公。

“孙”字为姓氏,借用其“孙儿”之义与“考”形成很工致的对仗错觉。

姚洪淦题半淞园:

丘壑具胸中,点缀得好水好山,入座讶西湖风景;

尘嚣湔眼底,位置在半村半郭,开尊集北海宾朋。

“北海”指东汉末的孔融,献帝时为北海相。显然借用了其字面之义。

前人题双十节:

旧事怕重提,拼几许头颅,博共和两字;

良辰留纪念,看大家额手,祝民国万年。

“额手”为“以手加额表示敬礼或庆幸”之意,借用为了名词义。

刘大白题陈列室:

有科学,有艺术,请另换眼光,看大方家数;

或多能,或专长,总各抒心得,为后进典型。

“心得”之“心”为“思想”之义,亦属借用了。此等“借对深度指数”不是很高者,不易觉察。

 

2.上转

陆润庠题远香堂:

旧雨集名园,风前煎茗,琴酒留题,诸公回望燕云,应喜清流同茂苑;

德星临吴会,花外停旌,桑麻闲课,笑我徒寻鸿雪,竟无佳句续梅村。

“燕云”中的“燕”指幽州,“云”指云州,后以“燕云”泛指华北地区。显然,此处皆转义了,读者不自觉地误以为“燕/鸿”“云/雪”对仗很工致。

盛宣怀题鑫泰恒钱庄:

朱提公子千金诺;

白水真人四海游。

“朱提”是云南的一座产白银的山名。此处“朱”字借用为了颜色义。

徐琪题三潭印月:

孤屿春回,许与梅花为伍;

寒潭秋静,邀来月影成三。

显然“伍”字的甲义是“队伍”,借用其大写的数字“伍”之义与“三”造成工对错觉。

陈重庆题月观亭:

今月古月,皓魄一轮,把酒问青天,好悟沧桑小劫;

长桥短桥,画栏六曲,移舟泊烟渚,可堪风柳多情。

孙肇圻题树滋小学:

廿年世变沧桑,差幸树人能久远;

三月花开桃李,要他滋长在栽培。

此两联的“沧桑”中的“桑”显然都借用了其植物之义。

孙中山题风雨亭:

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

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丹忱”意为“赤诚的心”,显然“丹”字借用了其颜色之义。

黄兴题二赋堂:

才子重文章,凭他二赋八诗,都争传苏东坡两游赤壁;

英雄造时势,待我三年五载,必艳说湖南客小住黄州。

“苏东坡”被借用为了“苏东之坡”而与“湖南客”形成工对假象。

孙肇圻题女子师范预备室:

绸缪犹未雨;

计画在寅春

此作的“未”字借用其“地支”之义而与“寅”字带给读者很工致的审美错觉。

 

3.双转

方地山自题联:

捐四品官,无地皮可刮;

赁三间屋,有天足自娱。

“地皮”句中为引申义“百姓的财物”,显然借用了其字面之义。“天”的意思为“天然的”,此处借用了其本义。

 

4.多处借对

冯玉祥题留侯祠:

豪杰今安在?看青山不老,紫柏长存,想那志士名臣,千载空馀凭吊处;

神仙古来稀,设黄石重逢,赤松再遇,得此洞天福地,一生愿作逍遥游。

“黄石”和“赤松”皆为古代神仙一类人物之名,显然两处下转皆借用了其字面之义,“青山/黄石”“紫柏/赤松”给人以非常精致之审美愉悦感。

 

三.前人应用借对作联的启示

除了以上对明代、清代、民国代表作的统计分析,笔者还对其他使用率比较高的样本进行了统计:

部分对联样本“借对”手法应用统计

图片

统计显示,古代联家群体运用借对手法创作对联使用律一般不低于5%。一些使用娴熟的高手可达10%-20%之间。鉴于“借对资源”从理论上显示是很丰富的,且“双转”资源远未被发掘和使用(理论上“双转”资源要远大于“单转”),若我们深谙其原理,并加以练习和应用,自然而不牵强地使用而达到30%甚至更高,也是可能的。毕竟,“借对”也是把两个词语匹配为一组,至于遣词造句达意则与普通对仗并无不同。

现如今,联界人士由于种种原因,使用借对的比例已远不及古人。今人联集使用借对者往往百不存一。我们有必要正视,并重新拿起老祖宗曾经擅用的武器,为创作增添灵活性,为作品增添特色。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清联民国联借对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