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天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双减”新政下,中小学校对联教育更有可为

“双减”新政下,中小学校对联教育更有可为

2021-08-14 22:23:39曾小云曾联惠对联课堂 0条评论

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从校内、校外两方面减轻学生负担的具体措施。“双减”新政下,中小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如何调整思路开展对联教育?

结合近来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笔者提出三点粗浅意见和建议,仅供参考。

首先,充分认识学校对联教育的新机遇:对联有望纳入课后服务项目的大盘子

对联(对对子)课曾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主流、常规科目,现代教育兴起后逐渐式微。目前,学校教育并未将对联作为一门学科。学校开展对联教育,一般是以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名义进行,作为语文教育的一小部分内容,教师由语文老师兼任,重点讲授对联写作的基础知识。

在“双减”新政下,由于增加了课后服务时间,缩减了校外培训时间,学校对联教育必将拓宽发展空间,有望纳入课后服务项目的“盘子”,与诗词等传统文化合并成为一门课程,甚至成为与音乐、美术、书法等同级的相对独立的学科。

在这一大好形势下,学校对联教育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其次,更加明确学校对联教育的新定位:对联是横跨多个领域的大学科

对联从属于什么学科?以往学界在对联是否应进入文学殿堂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双减”新政下,这个争议似乎没有多大意义。

跳出对联看对联,既不能仅视为语文的一小部分,也不应自缚于传统文化范畴,也不宜笼统归类于素质教育。对联应该是横跨语言、文字、文学、文化、艺术、思维等领域的“大学科”,这是笔者对学校对联教育的新定位。

学校对联教育不能仅仅是讲授对联写作,还应该拓展德育、美育、思维教育等更加丰富的内容。

比如从美育角度考察,对联之美美何如?至少有汉字之美、书法之美、绘画之美、意境之美、均衡之美、装饰之美等内涵。

又如从思维科学角度观照,对联写作过程中,至少伴随灵感思维、联想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思维活动。

因此,艺术教育、美育,不应仅仅是书法、美术的专属,还应有对联、诗词的一席之地。

对联老师应该冲出旧藩篱,走进新领地,自由出入于语言、文字、文学、传统文化、素质教育、艺术教育、美育、思维教育等领域之间,大大方方、名正言顺地开展对联教育,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寄于语文学科的篱下。

第三,努力形成学校对联教育的新力量:对联教育需要全社会参与大合唱

学校对联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还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教育部门在制订“双减”意见实施方案时,要强调对联、诗词在语文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思维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将其明确列入课后服务项目清单;要征集、开发对联线上教育资源,发布于中小学线上教学平台、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

学校要高度重视对联教育,将其纳入课后服务的“盘子”,加强师资力量,可聘请专家、志愿者作为对联教师;在编排课后服务课程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或成立对联兴趣小组,或将对联单列为一门课程,或与书法、美术等同时纳入艺术教育、美育课程,或与校外机构开展对联文化研学实践活动。

教师要研发对联教育新教材,突破原有的以对联写作为重点的编写思路,加强艺术教育、美育、思维教育的内容。

语文中考、高考应加大对联的考查力度,并将考查重点从对联写作的基础知识转向历史文化、审美素养等。“美育进中考”要体现对联的考查内容。学校对联教育不应以应付语文、美育考试中的对联题为主要目标,也不宜以培养对联家为主要目标。

各级对联组织要主动融入学校对联教育,为编写教材、培养师资等提供指导和服务。

对联理论界要拓宽研究视野,运用跨界思维,从语文、书法、传统文化、素质教育、艺术教育、美育、思维科学等多角度研究学校对联教育,为对联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对联或其他学科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可发挥优势,在教材、师资、研学等方面提供助力,如研发契合“双减”新政的新教材,开展公益性教育培训和师资培训,举办对联夏令营、对联文化游等对联文化研学实践活动。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学校对联教育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