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天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戎马书生何元普的诗胆文才成就

戎马书生何元普的诗胆文才成就

2021-07-28 22:36:50景常春联斋 0条评论

内容提要:何元普《麓生诗文合集》是其第一部专著,是他任湖北荆宜施道道员、甘肃安肃道(即甘凉道)道员时,四五年间的诗文合集,共十卷。何氏诗作大多抒怀寄慨,记事写实,吊古感叹等,诗句发自肺腑,笔锋锐利,主持正义,黑白分明,以公为重。记录了陇上兵戈战乱、民逃地荒、筹粮困难重重的境遇,以及击败回民军队的事例等。文章对《四书》《五经》及古文等的内容,纵谈博议,见解深邃,精辟绝伦,淋漓尽致,构思行文精到,具有针对性、实际意义,值得重视。

关键词:何元普;《麓生诗文合集》;内容;成就

 

 一、何元普家世生平及其著述

 何元普(1829—1902),字芝亭,号麓生,又号金台山樵、翡兰旧侣,书室名静斋、藏豹山房、篁溪山房,四川金堂(今属成都)人。其祖父何涵章,号黾谷,廪贡生,候选训导,掌教和成书院。二十岁即授徒,四十余年谆谆不倦,手抄古诗文数千纸。七十岁后还作小楷,见好诗文必抄录,八十岁后能默诵全经(何元普《麓生诗文合集·黾谷公训学记》)。其父何绳武(1794~1873),号肯堂。生而英异,弱冠能文章。道光五年(1825)乙酉科拔贡,两入礼部会试不中,掌教绣川书院。乙未年(1835)大挑一等知县分发直隶,历任安肃、青县、成安、任邱、天津、怀安、南宫县知县,钦加知州衔(《麓生诗文合集·笃爱堂家奠文》)。晚年辞归,为绣川书院山长。

    何元普生于书香官宦之家,家道殷实,又是家中长子,被寄予厚望。幼随父宦读书,父恐天下有乱,延师习武。故少负奇气,博通经史,状貌雄杰,有文韬武略,能枪棒拳法。又工书善诗,书法近苏轼,诗宗杜甫。在京城时诗作在同僚中,颇受盛誉。元普咸丰二年(1852)廪生,为四川学政何绍基门生。修科举业十五年,南北应试七次均不中,咸丰七年(1857)出资捐官,授户部员外郎六部司副职(《麓生诗文合集·零星时艺存编自叙》)。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仓惶出逃。何氏以员外郎身份投笔从戎,奉旨督练留守并总理外城巡防,保卫京师,为国抗敌,夙夜不懈,屡立战功。次年,咸丰皇帝猝逝,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并夺权。元普不幸卷入慈禧与肃顺等八大顾命大臣的权力斗争,因支持肃顺而遭到慈禧的打击,简放河南军营参戎,带勇剿杀太平军,历燕齐豫皖秦晋江粤湘鄂陇等地。左宗棠赏识何氏的文采与武艺,赞誉其是“戎马书生”。1862年因转战大江南北有功,被宗棠上荐,朝廷准为道员,归部候选。1865年分发湖北,1867年任荆(州)宜(昌)施 (州,今恩施)道道员,以防河出力并擒获教匪首功,加按察使衔。不久,元普在任上因得罪上司被弹劾,愤然还乡。同治十一年(1872)冬,陕甘总督左宗棠再度举荐,元普奉旨为甘肃安肃道(即甘凉道)道员(《麓生诗文合集·笃爱堂家奠文》),参与协剿回民起义军,主管甘肃西部武威、张掖、酒泉所属州县,负责粮饷和后勤转运,亦曾偶入新疆。元普原本赴陇于1873年二月刚到兰州,闻父卒,返回治丧,但其安葬父后又重赴陇上。

    何元普在湖北、甘肃两地的任职,《四川历代文化名人辞典》(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何元普条均有误,湖北处作汉皇(黄)德道,这是指汉口、黄陂、德安三个地区,不是荆宜施道;甘肃处作巡官,即巡道官,清代依明制各省按察司除按察使外,还有巡道官,负责巡察州、府、县的政治、司法等方面的事情,称分巡道、兵巡道等。但元普却明说是节署安肃道篆,即指掌安肃道的职权。

    何氏在陇上约两年,巡驰大漠,办事干练,收效显著,左宗棠等常予称赏。但因元普性格耿直,独持见解,常露锋芒,与巡抚意见不合,被诬陷贪污军饷,于同治十三年(1874)秋冬之际复遭废黜。何从此与官场决裂,终身不再入仕,归乡专心著作近二十年。在金堂城厢古城槐树街其府宅旁新筑柘园,建篁溪楼于园中,时常出游访友,与文友聚会,唱和往来,著述而终老。

    何元普的著作,据《四川历代文化名人辞典》引《金堂县续志》等,列元普有《随槎集》、《寄怀诗草》、《酒泉筹笔》、《尺牍偶存》、《骄散杂记》、《荆南记略》、《静斋新集》、《麓生诗文合集》(以下简称“合集”)。安勇《浅析何元普___从“戎马书生”到佛学大师》(2017年第7期《经营管理者~上旬刊》)说,除以上书目外,何还有《藏豹山房诗文集》(以下简称“藏豹集”),可惜这些著作大多因战乱和社会动荡而遗失,只能见到一些篇章。笔者认为“合集”是何氏第一部刊印之着,“藏豹集”是晚年之集,从何的“合集”中提到藏豹山房多处看,应该在后来作为了书名,可能的确遗失了。另外得悉,何的《静斋新集四卷·散文存编一卷·楹联一卷·时艺续存一卷》,光绪十七年(1891)何氏篁溪山房刻本,此书下落知存浙江临海市图书馆;《篁溪山房四种》四卷,光绪二十一年(1895)绣川何氏篁溪山房刻本,下落不明。

何元普的著作为那么多,安勇认为均遗失了,但目前还是能见到“合集”,笔者有幸见到与阅读,此着共十卷,光绪元年(1875)初夏篁溪山房刻本,何氏绣川藏板,今见于台湾版《晚清四部丛刊》。篁溪山房应是何氏的府第。“合集”十卷,为元普1867年在湖北荆宜施道、1873年在甘肃安肃道时之作,卷一至卷五为古近体诗集,卷六至卷十是文章、简传、记、杂谈等,有黔南人、练军管带前营、贵东道候补州判颜佐才、资中举人周宗洛、蜀中才女左锡嘉、灌县彭洵(古香)、新繁诗僧含澈(雪堂和尚)、四川学政何子贞、鄂地著名学者王柏心、布政使衔掌湖北盐法武昌道员盛康等十多人,为之作叙、题跋、题词、评点,他们对“合集”与何元普给予了很高地赞赏。何元普旧时以对联闻名,殊不知他的诗文成就颇高,堪称著名诗人、文人,可惜却被历史烟尘所埋没了,世人多未曾得睹其文彩光华。

 

 二、《麓生诗文合集》诗作的吟魂咏魄

“合集”诗作,内容有与文友唱和往来、怀友、投赠、见闻、怀古,以及记载陇上协剿回民义军、筹措粮饷等等。卷一至卷五依次名香祖集、藏豹集、临边集、雪岭集、试帖存编,共有古近体诗842首,何元普在四五年间即这么多诗,也算是高产了,也足以证明元普极为善诗文。何元普自叙“合集”说自己以前有《梨花书屋诗集》四卷,“合集”中文章又提到有《京华集》,这应是元普1857年至1861年在京城时之作,但目前两书均不知下落。

    何元普这四五年间,因都在硝烟战地之中,政务军务极重,困难不少,故他的诗作不像那些单纯的文人吟咏风光胜迹颇多,而元普较少登山临水,游赏名胜的吟咏,略有十多首都是路过顺便而为,更没有吟风咏月之作。何氏的诗作大多是抒怀寄慨,记事写实,吊古感叹等,诗句发自肺腑,笔锋锐利。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豪情满怀,奋跃征程,被谗无奈,只好寄怀友人而明心志。

何元普身材魁伟,少有奇气,处于战乱动荡年代,受父辈影响,总想入仕途施展才干,纵然科举乡试举人七次均不中,仍捐资为官,把奔走大漠,尽心为国效力的豪情大志吟咏于诗作。但宦途凶险,尔虞我诈,反被谗言诽谤,但又无奈,只好在寄怀友人,寄书同道,自我解嘲中,予以反映、流露和感叹。且看其诗作如何说:

    《和王子寿幽居四章》之一:“……气漫凌云吐,心仍捧日悬。升平无可答,蒿目待丰年。”王柏心(1779~1873),晚清学者。字子寿,号螺州、雪薖、薖叟,湖北监利人。1844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但穷于经学,无意仕途,任职一年,便告养乞归。主荆南书院二十多年,讲学立说。着有《导江三议》、《子寿诗抄》、《百柱堂诗抄》等。《感旧遇》之一、二:“显皇命出使,春梦岳王祠……秋风京兆试,落日阵云垂。转战无南北,中原大可为。”“邺下陈琳檄,湖边习氏池……王粲依刘日,张良归汉时。贾生遇自绌,绛灌亦何知。”习氏池,亦称习家池。习郁,为刘秀建立东汉王朝立下了显赫战功,被封为襄阳侯。他在襄阳城南,依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养鱼方法,引白马泉水建池养鱼。后多借指园池名胜。绛灌,西汉绛侯周勃与颍阴侯灌婴的并称。均佐汉高祖定天下,建功封侯。《慨言》之一、二:“……霜月走单骑,秋风卷大旗。纶巾谁自负,缓带尽低垂。天地且流血,闾阎任自为。”“烽火连城郭,骷髅积泮池。射雕平野阔,饮马大河漪……。”《望洋五首》之一、三:“……迁岐走马怀前哲,誓日挥戈起义民。比及三年期有备,苞桑王室倚疆臣。”“万丈崆峒使节来,西陲一律战尘开。捣穴不徒定远志,安澜还仗出群才……。”《洗马池怀古》之二:“漫将牙爪搜吴魏,国士天生意气雄。老将约谁援汉上,降王枉自出怀中……。”洗马池,指蜀汉大将赵云在成都的洗马池。降王,见于李商隐《筹笔驿》:“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指诸葛亮徒然在这里挥笔运筹划算,后主刘禅最终却乘坐邮车去投降。此诗借赵云之口而表自己之意。兰州晓发西渡冰桥马上口占》:“……风声催晓角,冰渡稳中流。战垒平沙远,春郊积雪浮。莫愁前路梗,开道有骅骝。”《玉庵和诗情颇真挚迭前韵谢之》其三:“……戎马关山债,梅花天地心。人从军事老,梦转塞垣深……。”《放歌》古风长调:“去年走马倚崆峒,双剑光寒斗雪风。布袍黧面谒主将,河湟胜算操帷中……黄河渡头未释冰,青萍匣里正吐恠。边城积雪万里长,饮马西来沙茫茫……壁立郊墟谁与邻,北庭寒月苦相照……。”《上巳前一日柬张金坡》:“……岭南倚马蛮烟阻,塞北征鸿夜雪归。纵落桃花休逐浪,况栽杨柳渐成围……。”张锡銮(1843~1922),字金波(亦作坡),又字今波、今颇,四川成都县人。监生。幼在其父督导下习武,颇得家传,早年随军,骑术和枪法都精绝,且“智谋胆略,学识兼备”。1863年在武昌从军,后在东北名地为官。民国后,任直隶、奉天都督、东三省宣抚使等。曾招降张作霖并收为义子。着有《张都护诗存》。《步家幼畬别驾持赠元韵》:“任歌何补圣明朝,处士星横北斗杓。老去风尘无梦扰,积来忧患藉诗消……会见河汾展骥足,不须边计问班超。”《步周渭臣春游龙藏寺元韵》两首:“频年揽辔走雄关,一片湘云护蜀山……。”“百战关河月满空,马踏青处牡丹红……。”周达武(1813~1895),字梦熊,号渭臣,湘军名将,湖南宁乡人。曾在湘蜀镇压太平军。任总兵、四川、贵州、甘肃提督加尚书衔等。工诗,善书法,师颜真卿,与新繁龙藏寺高僧雪堂上人友善。《是非》古风长调:“……一邪执国柄,众正不安位。抱牍荐公朝,受恩非私地。分党品类殊,论报心术异……所以孔孟徒,出处守道义。纵使终贫贱,不敢废本志……宠辱亦何妨,是非千古事。”《宦境》古风长调:“宦境如操舟,上水本难进。何况风势乱,任风犹任运。舟重乘逆风,系缆愈耐性。轻舟浪忽狂,稳渡趁风顺。何处无波涛,利涉各有命。古今历宦海,茫茫不可定……可行亦可止,浮沉非所幸。寄语共济人,此中贵自信。”《和王子寿幽居四章》之二:“爪鸿半天下,戎马涕成行。愧未酬明圣,嗟谁怨曲防……。”曲防,遍设堤防。《孟子·告子下》:“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再和王子寿前韵》:“潜龙初九筮,参变奥难传。世已张谗网,吾宁忍盗泉。鲁阳戈未返,徐孺榻曾悬……。”《时将去鄂有怆往事藉别同人》之三、五:“……图面明妃成弃妇,招魂屈子枉多才。干将出匣谁虞缺,傀儡辞场尚费猜……。”“……马革幸能免沙漠,蛾眉到底误时妆。磨牙瘈狗还文粤,餂耳青蝇出大梁。疑谤一生闻鴂鸟,化身有蝶悟蒙庄。”图面明妃,王昭君因不愿贿赂画师毛延寿,毛怀恨,在王画像的脸部点了一粒伤夫落泪痣,汉元帝按图选妃,昭君落选。匈奴呼韩邪单于点名要美女王昭君,元帝方睹其是绝代佳人,懊悔不已,只好为江山割舍美人,以之和番。鴂鸟,伯劳鸟。此处指鴂舌踔噪之意。鴂舌亦作“鴃舌”。伯劳弄舌啼聒。比喻语言难懂。《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瘈狗,疯狗。指暴乱之人。典出《左传·襄公十七年》:“国人逐瘈狗。”后比喻驱逐坏人或反动势力。青蝇,喻指谗佞。《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作答军书自嘲》:“遨游群帅累浮名,强仕年华志未成。曾向故山完太璞,不图异域请长缨。雨田渐觉民生畅,草檄先教贼胆惊。总为代庖嫌越俎,哓哓纸上纵谈兵。”

    何元普应左宗棠举荐进甘肃后,心想今归于左帅麾下,是再展抱负之时。即想如史上陈琳、习郁建业封侯,纵然似王粲依附于人,也希望有张良归汉的机遇。自己虽如贾谊知不足,但周勃与灌婴佐汉高祖定天下,建功封侯,当初他们并不知道啊。因此,元普尽心尽意,克职尽守,顶风冒雪,驰骋大漠西北,抵御义军,“捣穴不徒定远志”,组织动员民众耕种抢收,以充粮饷,像汾阳王郭子仪能展骥足。读以上诗句,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但结果反被青蝇、瘈狗而谗为越俎代庖,纸上谈兵,伯劳弄舌啼聒。自己如同被弃的王昭君、招魂的屈子,痛哭穷途的阮籍,无奈之下只好学陶渊明归隐山林。对自己的遭遇,何氏只好借寄怀友人、诗作复朋而向友人倾诉,以明己之心志,可谓是“万里纵横经蠡海”,“廿年壮志苦销磨”。这方面诗作举之如下:

    《故留守相国周公芝台》古风长调:“……已哕高岗凤,还飞渭水熊……贱子趋供职,斯人赞达聪……株守非因兔,锋藏漫吐虹……顾谁借前箸,奋我挽强弓……。”周祖培(1793~1867),名之翔,字淑滋,号芝台,祖培为官名,河南商城人(今安徽金寨)。嘉庆二十四年(1821)进士,官至刑部、兵部、户部、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武英殿总裁。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祖培率朝士谏留未允,被授命为留京办事大臣并拜体仁阁大学士(实掌宰相之权),委以料理朝廷的重任。何元普也是此时奉旨督练留守并总理外城巡防,与祖培一道保卫京师,因此标题称“故留守”。《奉怀前豫帅郑松峰中丞》古风长调:“……大农笑仰屋,末吏请长缨。且洒君山泪,谁甘石勒盟……自得怀柔意,能无恋阙情……闻道鱼珠混,难禁狐剑鸣……学士骑鲸往,故人走狗烹。我归谢谗谤……。”郑元善(1799~1878),字体仁,号松峰,河北广宗人。道光五年(1825)中举,二十一年(1841)进士,官至河南巡抚。以爱民与军事著称,后来的河南巡抚李鹤年赞其为“与郑则不打,打则必被拿之”。《步姜筱渔见赠元韵》之一、三:“汉上归来客,山中见故人。龙蛇已成蛰,猿鹤本相亲……回翔语鹰隼,险阻是风尘。”“八载中原檄,孤怀大漠烟……。”姜筱渔,名峻章,曾供职川南。《和杨笠生水部见赠元韵》之一、二、三:“报国余诗卷,孤吟百感生。刀镮醒恶梦,暑雨变秋声……。”“旧事不可话,萧然华发生……海阔波犹激,锋藏剑不鸣……。”“……当路群蛇斗,在阴独鹤鸣……。”杨益豫(1820~约1880),字笠生,号建侯,四川新繁(今新都)县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同治元年(1862)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工部主事。同治九年(1870),周渭臣督师贵州,邀益豫主管军中文书。主讲繁江书院。光绪五年(1879)服母丧除回京,改补甘肃靖远县知县。旋卒于任。工诗文,善书画。着有《停琴寄笠山房诗集·文集》廿九卷、《立生随笔》十二卷、《杂记》六卷等多种。《得彭古香征君中卫幕中来书复寄》:“……入幕应怜知己晚,着鞭还让故人先。苍苍关塞资前箸,浩浩河流浣锦笺。异域功名吾匪任,妄思屯政议筹边。”彭洵(1826~1896),字中卫,号如棠、古香、寿(寿+包耳)江渔子,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人。博学弟子员(县学生员)。入川督吴棠幕,以军功保直隶州知州补用,任合江教谕,调任陕西麟游、三水、蒲城、商南等县知县。博学善书,书法名噪远近。着有《麟游志草》、《灌记初稿》、《沁香馆诗钞》、《种书堂文集》等。《得张秉唐都转靖远军中来书复寄》:“……系我宦情青海月,怀人乡梦百花潭……万里长驱应有待,虎头骨相属奇男。”《寄怀彭古香老友中卫戎幕》古风:“崚嶒贺兰山,相望不相见。群胡莽出没,消息两隔断……思乡吾所同,作吏君莫羡……况经胡地寒,老马怯危栈。”《寄怀奚石楼十三》:“……阮籍任狂醉,何处非穷途。思君少年日,英气照乘珠。暗投惜知己,怀媚山一隅……橐笔走江楚,抵掌空踌蹰。”《有怆往事藉以自嘲》之一、三:“平生侠气客幽燕,雄剑奇书累少年。一自勤王跨跃马,梨园惊识姓名先。”“朱门谁为觅新凰,落拓悲歌粉署郎。岂有英雄无配偶,怜才一语感亲王。”《买舟还蜀道出荆南寄怀与寿兼呈梦嵩》之一、三、四:“尺蠖难伸鸟在罗,廿年壮志苦销磨。天涯鸿雁思归切,岁晚梅花耐冷何……。”“宵旰勤求恐逸贤,大臣为国谤书先……万里纵横经蠡海,半生遭际近瓜田……。”“……疗饥待煮黄公石,御冷长怀白傅裘。回首中原残照里,干戈漂泊旧从游。”《赠别友人,时闻春夜骤雨》:“……鬓丝苍去犹投缟,萝带青时早闭门。此后诗怀留报国,转愁句拙负君恩。”《春夜大风雨柬彭古香》:“春风春雨满春城,晓趁浓阴午睡晴。万里从戎疑隔世,十年养气愧平生……。”《王诚斋(名绳祖)迭韵见酬再赠》之一、三:“……升沉宦海伤孤掌,得失文章见寸心……举世不妨夸紫绶,大名端合重青襟。退藏难挫浩然气,历变弥坚静者心……。”《学佛语戏步雪堂见赠元韵》:“……慈航南下翻空海,意马西归系大峨。自在蒲团无挂碍,拈花一笑又相过。”含澈和尚(1824~1899),号雪堂,晚号潜西居士,俗姓支,四川新繁县(今属成都)人。新繁龙藏寺主持。善诗词,通音律,与何元普等众多文人交往唱和颇深。有《绿天兰若诗集》、《禅宗直指》、《纱笼文选·诗选》等。

    从以上诗作不难看出,何元普对被诬蔑的怨气,深感自己“升沉宦海伤孤掌”,曾经“八载中原檄,孤怀大漠烟”,“橐笔走江楚,抵掌空踌蹰”,“回翔语鹰隼,险阻是风尘”,“海阔波犹激,锋藏剑不鸣”,但他仍然有“退藏难挫浩然气”,“此后诗怀留报国,转愁句拙负君恩”的思想。

    (2)记录了陇上兵戈战乱,民逃地荒,筹粮困难重重的境遇,以及击败回民军队的事例等。

    1862年,西北的陕甘宁青回民发动了一场政治事件,过去史学界都讲这一事件是受太平军的引导举行的反清起义,但近十多年以来身有人认为是暴乱,是被沙俄指使而欲建立纯回族的国家。清政府派左宗棠从1868年至1873年,采取剿抚并用的政策彻底平息了这场回民事件。由于这场动乱长达十二年之久,使西北尤其是甘宁青各地汉人被大量“屠杀或逃亡,土地荒芜,田无庄稼,民不聊生,满目荒凉。何元普目睹这一切,吟咏了许多诗作予以描述。试略举部分以作见证。《供军行》古风:“……家家瓮釜空,处处刍粮逼。妇孺疲转徙,况乃屋毁折。忆昔贼来初,骨肉犹聚食。奈何遭军后,有炕不暖席……官军送贼归,战骨白如雪……散卒肆掠劫。杀运何时终,转为边民泣……。”《洪水驴伤困役也》古风:“策马入村墟,萧然环堵余。老妇蒿地坐,老农野爨居。群儿无完裤,赤身卧土苴。下马问所自,云是旧日庐。去年遇陕逆,杀戳如屠猪。穷老幸得脱,寄宿西家闾。今年大兵至,供役疲蹇驴。昨日运粮转,明日复追呼。有礳不能挽,有田不能锄。生为离散户,焉得石斗储。采买奉军食,敢言价有无……。”《又和高台见赠元韵》:“……民杂战耕须抚驭,官储经术济艰难。荒屯有略思诸葛,边备何时震一韩……。”《志感》之二、四:“……胡尘芳草没,春色杏花迟。蒿目临边记,含情出塞诗……。”“古木荒烟外,颓垣断井边……。”《黄草坝……逼近贼氛,民散已久,闻余至,泣诉流离,为之恻然》:“……宛马嘶残边塞月,骷髅堆满战场花。将灰逆焰为谁惜,渐钝兵机转自嗟……。”《塞上苦寄荆南王子寿老友》古风:“……窟贼狡若兔,胡骑瘦于狗。吁嗟边隅民,穴居破土牖。毡褐以为裳,饭茹啜粗朽。老弱俨沙虫,男妇尚土偶。惨淡向空村,大风回马首……。”《边民久困于役,书告同事诸君》古风:“……自来边戍患,最苦是编氓。面黧骨黄瘦,似鬼犹然生。血肉既饱贼,皮肤亦供兵。枵腹荷戈助,裸体横耒耕。见人默不语,避骑哗然惊。欲啼穷无涕,槁立暗吞声……乃知昔将吏,苛虎又贪鲸。畏贼甘鹰犬,屠民以为羹。村户逃亡尽,田畴蔓荒荆……。”《劝种木棉为高台金塔作》古风:“……何以木棉稀,致令布短缩。惰农贪厚利,违禁播罂粟。大帅悯群生,迭谕惩薄俗。庸愚昧高厚,善政翻疑虐……剀切示吾民,衣食即生乐。十亩树木棉,百亩树麦谷。隙圃且植蔬,余塍可艺菽。莫教有用地,再种无用物……。”《甘州馈粮连旬不至,突闻黑城贼警来书乞援,远道无应,为之怅然》:“突闻风鹤黑城西,一矢难加怅戍鼙。揽辔早思固唇齿,馈粮何事缓轮蹄。吾谋不用频搔首,游骑无归转噬脐……。”

    陇上战乱,民逃地荒,何元普要筹措粮饷极难,时常组织民众练勇,争抢收割回民军队的麦子,何氏有不少诗作为之记述。如《转饷久不至,对月有怀》:“弱水路漫漫,龙城转饷难。东来风势乱,西上月光寒……。”《四月十八日昆山军门复破贼于肃州城下,官军进扎雷台,纠练刈麦,为断粮困城之计,一快事也》:“……共说将军真破虏,谁知老子本能兵。双屯旗鼓登埤势,万顷刀镰刈麦声……。”《六月十三日偕绍庭直刺沿山赴前敌,视民练刈贼麦过半,遥望嘉峪感而赋此》:“戎车六月出山嵎,乱碛荒沙我马瘖。士逐戈矛贪转斗,兵加草木扫平芜……。”《清水堡谕农往刈贼麦》:“……轻骑迂回就熟路,荒村断续见炊烟。纷纷挽运催军粟,浩浩平沙界野田。谋战尚须民力健,劝农努力助戈铤。”《民田已熟,调练归刈,书致徐军门》:“眼看夏麦已成秋,敝赋相从盍自谋。”《近城受敌,麦不能刈,似不如留其远者以牵贼收,其近者以供军,遣民练各归自收所种。官军连营以防为剿休息土马,待隙而乘,上策也》:“日闻战伐近边城,饥贼援粮抵死争。民练有家须自食,伤病未复日休兵。盘中局势无余勇,阃外声威有定评……。”

    处于战乱之地,何氏自然经常目睹甚至是接触与回民军的搏杀,对此他的诗每有记录,而且标题就把缘由说得十分明白。《零回窜扰,毛目道梗告急,遣绍庭直刺率精骑往援,诗以送之》:“忧时刺史奋戎行,牧梦维鱼鼠跳梁。西塞战尘余莽积,北山民气久夷伤……。”《官军屯西南水源极远,贼阴断水道,义勇取水供军经,宿贼复壅之。官军南移,水益艰突,山南有雪泉流注,合军得饮,一幸也》:“野宿孤军刈贼田,深探虎穴锐无前。望梅何处能疗渴,大漠山南有雪泉……。”《归化营回部也,义勇左营土勇也,每战必先书此并勖》:“主客兵家要认真实,以矛陷盾倍精神。谍谋内应资降将,乡导先锋仗土民。将伯辅车谁是助,此军帏幄太无人……。”《蜀军会合义勇进塔儿湾连破贼卡三十余座》:“声声破竹等摧枯,野战风驰士马麤。藉手不妨民杀贼,攻心只愧将非儒。来归势众空狼窟,决胜人遥握虎符……。”《初二日早攻塔儿湾诗以美之》:“雄麾早下塔儿湾,猂羽歼除一鼓间。生缚可能献北阙,乘虚还恐遁南山……。”《城中逃出难民次第安置》:“贼势已如此,斯民岂不情。流离悲户口,谈笑斗心兵。且赉微粮活,先寻隙地耕。从容安反侧,锋镝本余生。”《三月十一日雷台庙之战,(徐)昆山军门督蜀军马步前进,余亦率总寨户勇相从肃逆,背城拚拒。我军追击抵关,为壕所阻,大胜而还》:“……驰突漫夸回部落,折冲先识汉嫖姚。关壕形胜雄何恃,山岳军声静不摇……。”《蜀军逐日猛战,伤亡不少,勇之过也》:“冲霄杀气逐云奔,未下坚城气已吞。一炬青磷枯战骨,重围白刃痛疮痕……落日荒烟同野哭,故乡招得几人魂。”《闻凉军在丰乐堡为游匪所败,永昌护饷队撤还》:“五凉风鹤亘长云,游贼偏教遏贼氛……元戎规画传家晚,儿戏边防过孰分……。”《盛夏官军滚营逼近城下,贼来猛,扑势汹不可遏。天忽雨雹反风,贼火器不能展,反走。官军击破之,天意灭贼,殆兆此矣》:“……地毒其能销炎瘴,天威难测幻冰霜。借风乘势知无敌……。”《官军深入,与贼相持一昼夜,土民告警,意颇岌岌,(徐)昆山夜袭连破之》:“军事安危恃一麾,中枢轻进总非宜。谢公棋罢围秦日,裴老郊迎入蔡时。岂尽奇兵无正法,从来突将属偏师……。”《初四五六日迭破贼于城南,贼焚巢遁,诸垒悉平》:“休分后劲与前矛,突阵环攻马步包。民有戒心思破釜,贼无斗志任焚巢。几行露布传三捷,连日雷霆震四郊……。”

    从以上诗句行间,让读者切身感受到一幅幅刀兵四起,履险战场,惊心动魄的画卷。

    (3)崇尚杜甫与苏东坡,见诸于诗作,步其原韵,以展示主题和内涵。

    何元普对杜甫与苏东坡均很崇尚,其字学东坡,其诗多学杜甫,他常读杜甫的诗集,曾两次作读杜甫诗集的心得之作,所作《工部草堂怀古》(四首),足见其对杜甫的心意。元普“合集”中有一百则评诗,对杜诗他评道:“少陵诗入之艰而出之易,玩之浅而味之深,貌朴而神秀,气疏而格整。有以柔克刚,有以拙胜巧,高下疾徐其传声也,郁沉顿挫其结响也……。”可见他对杜诗研究是很深入的。尤其是何氏的记事写实古风,极如少陵公,当时的人评价仍有诗史之功。何氏古风诗作甚多,未作详计,除前面提到的《供军行》《洪水驴伤困役也》《塞上苦寄荆南王子寿老友》《边民久困于役,书告同事诸君》《故留守相国周公芝台》等外,另如《边计》《岁暮》《病马行》《题张金坡君山独立图》等古风,都有杜甫诗史意味儿。元普崇尚杜甫步其原韵不是简单地用其韵,而是深刻领悟到,只有用这个韵才能表达出诗作的主题内涵,也可见元普是真正读懂了杜诗,如《拟杜少陵古柏行原韵》后,又有《再拟杜少陵古柏行原韵》。“合集”中有用杜甫诗作原韵共11题62首,可谓不少,如《荒村寒夜怆然有感用工部咏古五首原韵》、《得荷村弟蜀中书用工部忆弟原韵》、《得家书戒润(长子润生)茸(茸生)两儿废学用工部示宗文宗武原韵》、《边事用工部诸将五首原韵》、《思乡用工部将赴成都途中有作原韵》(四首)、《东骑出关途经营次,诗以壮之,用工部送远原韵》等。下面试另举几首以见其风味儿:

    《拟杜少陵古柏行原韵》:“先主楼桑老臣柏,主臣连枝固盘石。长材悢不植中原,垂荫六合一咫尺……三分割据蜀江青,八阵纵横帝城白。甫尤飘泊瀼水东,吊古频来永安宫……上戴高光扶日月,下吞吴魏际云风……急思雨露厚栽培,岂任斧斤甘断送……改柯易叶慎无然,独立乾坤且待用。”杜甫的《古柏行》,采用比兴体,借赞久经风霜、挺立寒空的古柏,以称雄才大略、耿耿忠心的诸葛亮。元普此作也采用比兴,赞美经风霜、抗严寒的古柏,借喻培植人才,以待重用。《肃州寓中仿工部七歌藉抒乡思》七首,其一写道:“……仗剑提师卫帝乡。晋谒先帝走滦阳,手持戎节出大梁。跃马江淮几战场,东游庾岭南潇湘……冲圣西顾亟边防,大臣力荐奋戎行。领袖酒泉与敦煌,村有貙兮城有狼。萧条民气我心伤,筹笔何日复残疆。呜呼一歌兮歌未毕,浩瀚尘沙愁孤立。”其二至七为叙家中父老姐弟妻儿等。杜甫的《干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作于杜甫处于穷愁绝境之时,展示了诗人时下复杂不平的情怀,真切感人。何氏这组诗一而在甘肃酒泉的肃州所作,已到甘肃的西北末端了,作者与杜甫一样也心绪难安,时届秋季,因而引发孤独愁思,拟写了自己京城入仕至到陇上的经历、怀念家中父老姐弟妻儿等。杜甫的《秦州杂诗二十首》,是以诗代简的纪行诗,写作者进入与离开秦州(今甘肃天水)的观感,二十首诗或记风物,或叙游踪,或写边塞事,或描寓居苦情,或发忧国议论,抒发了作者的伤时感乱、忧郁孤愤之情。何氏的《肃州杂诗二十首用工部秦州元韵》,此组诗亦仿杜甫之作和用原韵,写尽在陇上的经历见闻及期望等等,如其三、四、六、七、十九分别写道:“茫茫戈壁外,乱石杂荒沙。废亩万千顷,颓垣数十家……。”“残贼负嵎计,王师刈麦时。野空骁骑突,城旷角声悲……。”“雪岭接天山,胡尘出没间。客军迟远戍,神将据雄关。饷匮邻称贷,途长檄往还……。”“纡道临前敌,边畴去复回。横刀助阵急,戴笠课耕来……。”“……橐鞑碑应勒,停杯酒未干。天恩收战伐,荒徼免号寒。指顾酒泉郡,迎降拜将坛。”《塞上秋兴八首用工部原韵》之二、四:“雄撑陇首枕褒斜,泾渭分流表夏华……云随开府哥舒幕,泪洒羌人越石笳。不见天山八月雪,漫空飞扑战袍花。”“变局重弹塞上棋,模糊黑白有余悲。座间蝇璧伤前迹,杯里蛇弓怅此时。磨刃不如藏刃善,出山又悔入山迟。浮云处处皆苍狗,秋圃黄花系我思。”七歌、肃州杂诗、塞上秋兴这三组诗,既有凄苦思亲、感叹经历、大志难酬、退还故里的吐露,又有苍凉磅礴、雄浑迷茫的塞上风光。

    对于苏东坡,何元普虽没有像效仿杜甫之作那么多,但仍有十多首记述苏轼之事和仰慕东坡之怀。如《咏雪迭用东坡尖乂二诗原韵》(八首)、《雪美人用东坡尖乂原韵》(二首)、《诵坡老峡山寺诗,感袁长归山化猿事》、《诵坡老芙蓉城感王子高遇周仙人事》、《感坡老载龙丘子入蜀事》、《跋坡老序游百步洪诗》、《感坡老记李公择藏书地》、《感坡老和子由彭城夜雨诗》。苏洵藏书丰富,为轼、辙兄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兄弟俩都养成了爱书、藏书的良好习惯。苏轼在《答任师中、家汉公》中说:“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苏轼的《李氏山房藏书记》记录了朋友李公择(常),在庐山白石庵僧舍建立藏书室的事迹。他说:“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在东坡眼中,世间万物还真没有什么比书籍更可亲、更可爱的。何元普的《感坡老记李公择藏书地》,以诗的形式叙述了东坡此文,并呼吁大家爱书、读书、用书,不辜负捐书人的良苦用心。元普大概未曾游览三苏祠,故当有文友往赴时,即吟诗以记。如《雪堂过眉州三苏祠以参寥咏坡,盖自况也。余曾过眉州未谒公,闻诗有感示雪堂》:“君诵参寥句未终,我因遭际感坡公。受知两帝谗尤众,下笔千言数转穷……何日眉山拜下风。”《雪堂诵余诗为鼓掌,如有悟者。再示之重怀坡公也》:“……何人更似苏夫子,三载江湖欲断魂。”《余既两怀坡公,而坡之生平日往来于中而不能去,亦不知其何故,更成二诗以告雪堂》:“公爱渊明我爱公,性刚忤物更谁同。鬼谈聊以谢多口,诗狱偏能折圣衷……。”“宣室居然召贾生,大臣谁肯荐端明……。”

   (4)吊古之才与试贴之笔,各尽其妙,尽显光华。

    何元普宦迹南北各地,对历史遗迹、人物的吊怀诗,除成都的之外,均是顺路游览而作。尽管如此,他的“合集”中仍收入了怀古诗作32题45首。如思孤忠、诫谗闻的《屈大夫祠》(两首),思王佐才、感叹遭遇的《题贾长沙传》(两首),感叹相逢、谢知己的《淮阴漂母》,伤才士的《鹦鹉洲吊祢正平》,忆险阻、悔风尘的《滟滪堆忆泊舟处》,悼词客、感风节的《杨子云洗墨池怀古》,忆清流、悔交游的《论割席事怀管幼安》,思儒将、感军政的《岘山旧游》等等。下面且重点分析几首:

    《蜀相祠怀古》(四首)之一、二、四:“鹿已屡忘劳北逐,龙如不卧向西飞。君才管乐偏安定,帝业高光正统归……。”“当年为访草庐迹,今日还游锦里祠。将相才兼公不愧,英雄泪满我何知……王佐天生非易许,且留巾扇任人师。”“……抱膝谁犹堪读史,攻心我亦喜谈兵。独怜梁父长吟后,淡泊难归陇亩耕。”四首诗既称颂诸葛亮的业绩,又感怀自己在鄂时游卧龙岗,并又联想到有谈兵好武之好,内涵蕴藉。《题留侯庙》:“一锥击秦雠,一箸定汉业。斯人非神仙,切莫误黄石……将相皆己为,且休赤松子。”《淮阴庙怀古》:“……汉家诸将军前拜,若个王孙胯下来。推换我思萧相国,悲歌谁吊大风台。寻常儿女不相负,豁达君王漫自猜。”这两首咏张良、韩信之作,前者说其才能固有亦非神仙,与黄石公授兵书、与赤松子云游无关。后者惜其是奇士被高祖猜疑而杀,叹其未能善终。《明妃村》之一、二:“……不见白头鱼钥内,蔚然青草雁门西……我是荆南旧游客,秋风两度过香溪。”“……关塞千秋愁战士,琵琶一曲愧词臣。可能归梦朝天子,难得筹边仗美人……。”此作由感叹王昭君遭遇,而想到在陇上的边防,意味深沉。《工部草堂怀古》(四首)之一、二、四:“如此青山一草堂,下风犹得拜诗王……自古中原多战伐,于今锦水尚沧浪……。”“白头幕府最伤神,忠爱从知出小臣。立马几回黄阁老,啼鹃一个杜陵人……。”“……别后干戈满行路,难时草木深。十五年来重访古,侧身天地一长吟。”这组诗意在证杜工部素有的诗怀。中国诗歌史两千多年,但惟一可称伟大诗人者仅有杜甫,故作者称之为诗王,这与元普那么多尊崇杜甫之诗是一脉相承的。《马嵬怀古》(四首)之二、三、四:“……骊山清路尘如昨,不见梨花谢旧君。”“……但见花钿收马革,况惊鼙鼓走蛾眉……。”“将士尚能同一哭,夫妻何必问来生……驻马坡前一回首,荔枝红处是边城。”作者面对马嵬坡,感叹家国兴亡,深感应重视塞上边防。《黄金台怀古》:“……徒闻乱世英雄聚,太息成功霸业灰。骐骥果为伯乐死,火牛专向望诸来。军储百万如山积,岂止千金买将才。”黄金台亦称招贤台,战国时燕昭王筑,故址位于河北定兴县高里乡北章村台上。据史料考证,燕昭王即位之初即着手招徕人才,有感于千金买骨故事,高筑黄金台以招贤纳士,以致名将乐毅、剧辛先后投奔燕国。1861年,何元普因支持肃顺而遭慈禧打击,简放河南军营参戎,带勇剿杀太平军而历燕齐等十一省。于此时自然经过黄金台,后写下此诗,作者认为知己比人才更重要,燕昭王纵然招贤纳士,后来仍被齐国大将田单以“火牛阵”大破了燕军。《题马伏波传》:“撑天铜柱今犹峙,拓地云台古不均。虎入画中兄子戒,蛙鸣井底帝王真……惆怅五溪山水恶,据鞍矍铄更何人?”马伏波,指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马援,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东汉统一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其为国尽忠,老当益壮、殒命疆场,马革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崇敬。临死时遭人构陷,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元普读马伏波传,不能不为伏波鸣不平,这个曾经在《戒兄子严敦书》中说画虎类犬能害人的将军,仍被蛙鸣小人进谗,联想自己的经历,对这种小人尤生憎恨。何氏的怀古诗最有趣的是《邯郸卢生祠》,诗为:“先生高枕在尘世,若辈饥躯走道途。过去过来皆梦耳,不侯不相亦仙乎。名缰何必论长短,幻境悠然悟有无。十载黄粱山内熟,是庄是蝶证今吾。”卢生的黄粱梦使作者明白了功名利禄不必论长论短,到头来都是梦幻一场空。我这十年来奔波于仕途,就像是庄周化蝶蝶化庄周一样啊,做了个很深刻地人生反省。所以何氏在第二次被诬陷废黜后,从此与官场决裂。

    但是,何元普的怀古诗,绝大部分具有主持正义、黑白分明、以公为重的思想,这是其重要意义所在。

旧时的科举考试有种试贴诗,也叫“赋得体”,以题前常冠以“赋得”二字得名。起源于唐代,宋神宗时被取消,元明两代均未恢复,清代自乾隆朝开始恢复这一考试项目。但在形式上有了一定的限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将它八股化了。科考命题是撷取前人诗中的一句,或择取一个典故、一个成语,应试者再接命题作诗。

    何元普早年攻读时,曾听其父专讲此法,后为秀才时又专作学习,作过不少,在京城时散佚殆尽。1867年在湖北荆南任道员时,见其儿辈课题乃断续而作,共155首,收入其“合集”卷五,以此为题吟咏这么多,似属少见。细赏其诗,玲珑精妙,知识丰富,文词高雅。诗作较多,不能详举,略赏几首如下:

《深柳读书堂•得书字》:“柳自先生种,堂宜大雅居。不辞今日读,深味古人书。莺垒排千树,萤窗富五车。絮飞黄卷外,声唱绿阴初。砚北烟丝重,园西翰墨储。楼台通四座,风雨补三余……染衣逢圣世,负笈起吾庐。”深柳读书堂,出自唐代刘昚虚《阙题》的颔联:“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意为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读书堂掩藏在茂密的柳树林中。元普此诗用不少读书著述的典故:砚北,谓几案面南,人坐砚北。指从事著作。宋代晁说之《感事》诗:“干戈难作墙东客,疾病犹存砚北身。”萤窗,晋人车胤家贫,无钱买灯油,就捕捉许多萤火虫放在丝囊中,供夜读时照明。后便以萤窗、萤案喻刻苦读书。三余,指用于读书求学问的闲余时间。典出《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染衣,僧人穿着黑色染的缁衣,因用以指出家为僧。此诗写出了好读人、治学者的刻苦形象。《江城五月落梅花•得梅字》:“跨去千年鹤,吹残五月梅。城高长笛外,花落大江隈……一声红雪艳,三弄白云开。柳折关心久,榴明照眼纔。蝶飞清梦觉,龙啸好风来……曲终临眺处,雅咏谪仙才。”江城五月落梅花出自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因此何氏此诗不是写梅花,而是写李白游黄鹤楼时听笛声的经历。李白听到传来的一声声笛声,曲名《梅花落》,属汉乐府“横吹曲辞”。李白之意为从笛声化出在这五月的江城,好似见到纷落的梅花。何氏此诗既称赞吹笛人又赞赏李太白,“一声红雪艳,三弄白云开”这两句极为漂亮,把笛声形容到了极致;“雅咏谪仙才”作为收尾之句,暗指李白江城五月落梅花诗句甚美,也表达了对太白的仰慕。《日暮诗成天又雪•得天字》:“何处春光并,梅天又雪天……高卧黄昏后,雄挥白战先。飞来花似掌,呵得笔如椽。放鹤人归夜,骑驴客到年。三更三界净,一字一珠圆……暗香疏影外,玉屑满吟肩。”“日暮诗成天又雪”,出自宋代卢梅坡的《雪梅•其二》。元普此诗写出了大雪纷飞、梅花冒寒而开的雪梅大图画,使人想到结庐孤山的放鹤人林逋夜晚回家,处境不佳的小吏贾岛又过了一年。在这半夜时分众生所居的世界什么也没有,而优美华丽的诗章就象珍珠婉转圆润。除梅花的暗香疏影外,只有雪末落满了吟咏人的双肩。其诗意画图不可谓不美,从诗中可看出诗人爱雪、爱梅的痴迷精神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三、《麓生诗文合集》文章的扛鼎笔墨

明清科举考试时,有种文体叫时艺,实时文、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科考时,题目由《四书》《五经》中选出,考生代圣人立言,围绕题目按照八股文格式进行写作,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一篇好的八股文不仅要立意明确,有逻辑,行文之间还要有气势。

何元普的文章有论说文、简传、记、书、告示、号令、杂谈等,收入“合集”卷六至卷十,其文章较多而又较好者是时艺,共有46篇。其中有他早年攻读与七次应考时,曾作100多篇但因散失而存26篇是之作,在付刻“合集”时,老友王诚斋(绳祖)劝其与试贴诗并重宜附刻;有20篇是教其子习此文体时,攺写各篇之作。何氏这些文章纵谈博议,见解深邃,精辟绝伦。试分析几篇如下:

   (1).《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此题目出自《论语•里仁篇》: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指的是执政者,小人指庶民百姓。怀,想着、想念。土,封土、封地。刑,指礼法、规矩。意思是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封土、封地;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在孔子看来,君子的“视野”和“上限”是“怀德”。所以,君子每天每日所耿耿于怀、孜孜以求的是“仁德”大义,怀天下之人,怀天下之事。君子的下限是“怀刑”,君子担心和焦虑的是:一旦自己有所失误,也不要去触犯道德的底线或刑律。而小人的“视野”和“上限”是“怀土”,只会停留在自己狭小的一方“乡土”里,既跳不出来也走不出去。小人的下限是“怀惠”,一切以“金钱名利”为标准,为了钱,为了“小恩小惠”。

    元普的文章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礼法、规矩是对仁德的辅助,恩惠是因为封土、封地的推动,君子与小人的看法不同也在于此。而且用刑法晓喻人民,使人们都知法、畏法而守法,君子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小恩小惠为人所信服,那么天下小人的欲望更加炽热,因此必须加以矫正。危害与利益本来就出于一端,关系未尝不可相合,但畏惧与贪婪却是判若两种思想,心之所向、意图,不得不分明。这样,虽然国家的典章制度得以显示,私人的恩惠也很浓厚,而君子小人的智慧或精神却不相等,君子小人的品类、品行却均很固定。二是.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封土、封地,都是各自美好的愿望。但要看到也有君子对道德惊慌害怕,惶惶不安,也有君子对道德不看重,无所谓;对小人也要看到他贪婪封土、封地,如果没有这样的小人,那又怎么能辨认他的隐蔽、隐匿,又怎么能查明他贪婪已达到目的。所以,君子、小人的思念自身是有差异的。三是. 本朝所重视的是法律,有守法的君子,也有逾法的君子。皇上将法以诏令颁布给神,不称为法而称为刑,知道清静夜晚的防备守护,比圣明的朝廷法律条文更残酷一倍,未脱俗的趋利者,有得利的小人,也有失利的小人。至于说利的含义,不叫利而叫惠,因为知道小人纵然是隐约细微的留恋、舍不得的想法,与生平纷乱不安一并呈现出来。刑吗,惠吗,不必验证于小人的经历、行为事迹,它自然会纷纷走来。但君子也罢,小人也罢,都无办法检验他们内心的行为,他们内心的行为又岂能相抵消,用于囚犯的刑具、刑罚的威严,必须亲自践行。四是.既然有所乐而为善,自然也有恐惧、害怕不敢为恶,权衡于性命,恶,真无异于在额头上刻字涂墨、割鼻子的标准、法则。看在眼中而恐惧于心,他一个遭受苦难或不幸的野鸡,用不着君子思虑啊。四是.繁华富丽、奢侈豪华的境地,必须认真衡量,而专心于钻营索求,是小人自欺或是貌似君子,他岂知恩惠是封土、封地的推动。富贵功名是有定数的,怎可有侥幸之想,应安于自已的事业,不要贪婪别人的东西。此必贪必得之意,矢以日夜思念、渴望,扶持、保护内心更任意地作伪,直至知无穷的沟壑,这样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啊。对他这种恐惧贪婪形象,何足以为小人说明道理呀。五是.于是,法制、恩惠,有各搞一套者。说法律是为小人所设,但古圣人且陈述没有求取法律的训诫,要求得必须是君子。由此可知君子是谨慎惩罚,只是暗地里为小人忧虑。小人之所以坚持营私,借口为了君子,各自怀着其真心去求得、去营私。而怀刑者哪怕是微小之事也敷衍;怀惠者纵然是近在三尺也置若罔闻,因此,君子、小人两相对比,美丑更能显出来。彰善憎恶的政治建立,具有恩惠保留,欺骗君上行私的罪名成立,又岂没有法制存在。仔细分析,怀即怀其惠中之刑,君子不敢为伪君子;怀并怀其刑中之惠,小人甘流为真小人。但,纵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的结果却不一样,君子终究不会陷入腰斩、砍头的刑具,小人徒劳于计较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之心计。所以,君子、小人之怀又如此,试问人们能否分辨出来呵?

何元普此文围绕怀刑、怀惠,深入论证,多种分析,说理透彻, 也说明了二者的相互关系与区别。孔子这短短两句话,作者却写出如此深刻的文章,可见其文笔矫健有力。东阁大学士张之万曾评此文是:“君子、小人不倒说,刑、惠字不肤写,言中有物,笔底无尘,有国初诸大家风力。”

    (2).《忠焉,能勿诲乎?》,此题目出自《论语•宪问篇》: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劳,谓勉其勤劳。焉,相当于“于是”。意思是孔子说:“爱他,能不以勤劳相劝勉吗?忠于他,能不以善言来教诲他吗?”

    元普的文章破题道:“圣人维臣道之衰,而以诲表忠之实焉。盖非忠无以见诲,惟诲乃以存忠也。忠而勿诲,臣其能乎?子故以维臣道之衰也。”臣道,含义为作臣的道理和本分。为臣之道有两层含义,一是为集体团队目标的实现献言献策;另一是为集体团队内部和谐合作、正常运作行并维护领袖权威,以保证各项政令、方针、策略得以顺利实施。元普的文意为,孔子考虑到臣道衰退,于是就提出忠与诲的方法,并说明忠与诲二者相互关联的关系而破题。以教诲来表达爱的实质,所以如果没有爱就没有教诲,教诲是以爱而存在的。既爱而不教诲,作为臣子会这样吗?文章破题直指问题的核心、实质,起笔即不凡。作者进一步论道,夏商周三代以上有爱的实际内容,但并没有爱的名称。贤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之意互相沟通,上下同心,形成美好的道德、品德。三代以下有爱的名称,但并没有爱的实际内容,君臣上下互相猜疑,凝结了方法、策略而苦口难谏,真心实意的奏章就得不到。最后文章归结道:孔子有“恭、宽、信、敏、惠(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能够处处实行这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之说。而且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然而庄重、宽厚、诚实、慈惠,必须兼以勤敏,实行仁政就能收到很显著的效果。因此,这五者都是仁的集中表现,切实施行仁政就真正能联天地万物为一体,只要提出要求,总能有求必应。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孔子在这里讨论的是做人要有“忠爱之心”,爱主要是对下,忠主要是对上。此题目主要指后者,孔子认为忠不应该是愚忠,当自己的上级出现明显差错时,要加以规劝教导。如果对上级一味“点头称是”,任由他们犯错误,这不仅是对上级的伤害,也会造成事业的损失。所以孔子才强调“忠焉,能无诲乎”?何氏此文既不离孔子之意,又更深入地论证了君臣之间应该互相沟通,上下同心的结果,君主更应该是“能行五者于天下”的仁人。

    (3).《宫之奇谏》,原文标题为《宫之奇谏假道》,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假道,即借路。

    宫之奇是虞国大夫。此文记录了公元前655年,晋国第二次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是要趁虞国的不备而一举两得,即先吃掉虢国,再消灭虞国。具有远见卓识的虞国大夫宫之奇,早就看清了晋国的野心。他力谏虞公,有力地驳斥了虞公对宗族关系和神权的迷信,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应该实行德政,民不和则神不享。可是虞公不听,最终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场。

    元普之文不讲宫之奇劝谏的具体经过,而是从多种角度去分析论说宫之奇的劝谏思想、勇气,反映宫的不平常之处。首先.作者认为虞国在危难之际,只有宫之奇一人劝阻进谏,而且出一言足以判定安危,建一议可以决定成败,正直敢言的高风,已令后来读史者能照见他的进谏出于由衷,也能详其事迹与志姓名,则有如虞国宫之奇惟是。其二.公元前658年,晋国第一次用珠宝、良马作为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的酬谢时,晋人已知宫之奇能看穿晋的打算。可是虞国的大臣不止宫一人,而能预料晋国的阴谋者却只有宫一人。其三.三年后,晋国第二次借道,宫之奇苦口婆心反复劝谏虞公,是作为忠臣的责任感,所以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比喻虞晋的利害关系。环视大家都是做官者,但言辞诚恳劝谏唯独只有宫之奇,这几乎令后来谈借道虞国之事的人,都想着宫之奇这个人而还称赞他的劝谏之说。其四.压制虞臣的心情反而尤有不能沉默不语者,面对像虞公这样拒绝劝告、掩饰错误的人,宫之奇认为不过枉自多一次规劝的挫折而已,所以他仍一意孤行的对虞公劝谏!试想从前《周书》上说“只有具备美德的人的祭品神才会享用”的至理名言,人们都非常熟悉。然而奇怪的是其他人就是心中明白而不用来劝告虞公,而宫之奇不同,他既急忙向虞公说明利害关系,说晋国历史上至亲的人因为恃宠而威胁到君主,还要把他们杀掉,何况虞国一个国家对他的威胁呢?然后又针对虞公的认识婉转解释道,我听说,神灵对人不分亲疏,只保佑那些有德之人。所以《周书》说:“上天对人不分亲疏,只帮助有德行的人。”还说:“五谷祭品不算芳香,只有美德会芳香四溢。”《周书》上又说:“人们的祭品没有什么不同,只有具备美德的人的祭品神才会享用。”照《周书》说法:君主没有德行,民众就不会和睦,神明也不会享用他的祭品。神明所依凭的,在于人的德行。元普奇怪的是宫之奇这些劝谏,虞公的心腹、亲信却都迟疑、犹豫自我进献,与宫比简直是相形见拙。于是,就使后来谈论借道虞国者,叙述这件事时而不埋没宫之奇的名字,宫之奇也因此谏而广泛传名,以至千秋垂世。

    文章以关于百里奚作为结尾。百里奚,原是虞国大夫。晋献公借道伐虢灭了虞国,俘获百里奚之后,用他做秦穆公夫人出嫁时陪嫁的奴隶送到秦国。百里奚逃离秦国跑到楚国宛邑,后秦穆公用五张羊皮将他换回。百里奚在秦成为贤臣、一代名相,辅佐秦穆公称霸。元普说:论虞国的大夫百里奚而涉及借道这件事,论借道之事必然涉及宫之奇,但德才兼备的君子看宫之奇有谏而知百里奚没有作为。更令人惊奇的是,百里奚为何没有劝谏而在意于秦国并帮助它称霸呢,作者觉得这应该是百里奚在虞国不被重用之故。由于所有人对虞公都无劝谏,所以宫之奇一人独传一篇震古烁今的谏文。

    何氏认为,宫之奇拒绝借道的理由,反映了一个清醒的士大夫忧国爱君的情怀,也包含着他治国保民的政治理想和救亡图存的斗争策略。特别是他关于鬼神惟德是依、惟德是辅的观点,在迷信盛行的春秋时期是有其进步意义的。其弱国救亡图存斗争策略____邻国之间应互为表里、共同对敌,也给后世极大影响。所以,文章才紧紧抓住宫之奇劝谏的思想、斗争策略而运笔,可见元普构思、行文之精到。

    (4).“狂者进取”,出于《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邢昺疏:“狂者进取于善道,知进而不知退。”王通《中说•事君》:“吴筠、孔珪,古之狂者也。其文怪以怒。”

    狂者,指具有志向高远、勇于进取精神的人。孔子说:“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孔子把人的性格分成三类:狂者、狷者和中行。“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质量。一是流于冒进,进取,敢作敢为;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而中行就是不偏不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于中庸的思想。

    但何元普却不同意上面的观点,他竭力称道赞赏狂者。下面且逐一分析看作者是怎么说的:第一.对于具有志向高远、勇于进取精神的人而应再三思考,他所进取的学术、思想、法则、规律、道理等应该给予他。他猛烈的勇气离求取、追求虽较远,但他努力上进、力图有所作为的思想却距求取、追求越近,这是因为法则、道理等的激励,所以能不再三为狂者思考吗!第二.作者进而论道,今天我们看能求取、追求到思想、道理等是比较难的,比如当行将绝灭的学说处于茫茫之中,应亟需一个能振奋能拯救的人,以观测它的造就是否选取材料微少,结果并不微少也。这是因为义蕴必须亲自验证,况且学识关系性命、人生,惟有狂放不羁的人,他的学说或主张才有勇往前进的长途。如果降低干劲去求取,虽然给足数量,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却并没有这个念头。狂放不羁的人,志向高远、勇于进取难道是漫无轻重吗?第三.文章又说,宇宙迅速而气势猛烈之气钟于人,有承接宇宙之气毫不疑于迟缓者,也是拘泥、因袭于浅显易懂,惟独狂者务必要达到高远。所以,进取的学术、思想、法则、规律、道理等原来本身有高远的一种境界,但不是狂者不能达到此境界,而且狂者的能力和想法也不可少。第四.古圣贤经历的学问得于天一半,施育于人则用其全部,平庸者囿于浅显易懂,狂者却不怕其深奥难懂,所以,进取的学术、思想等未尝无深奥难懂的路段,而不是这种人怎会赴这一路段,故狂者的精神、度量、气度大可用啊。第五.随后作者说,我一想到狂者,我愈不能漠不关心于这种人。成功看作能退,学问、技艺等所达到的水平要永远看作能进,进,固然是肩负重任的仁人志士之统领。狂者,志气大则言语大,以志为进而嫌于期待或思慕的自负,以言为进而何须担忧志向远大的得意。随从、仆从可贵吗?能发生错误后设法补救作为自已的特长,可贵他能进取,进取,尤其是身体力行正确的道理、准则之精华。第六.狂者,无古亦无今。古人进取,能坚守高尚情怀者不让于黄帝、神农;今人进取,今人著名于当世,岂流为老三、老么末等。而我对于狂者,或许有此以外的感慨也。学术、思想等本来在当前,但狂者的襟怀、志趣总是寄于辽阔的天空,似乎不是获得的精华,然而肩负重任的仁人志士,已重于保卫国土的将士啊。第七.高超、出色的人才气豁达豪放,直可汇萃充实而有光辉归来,而究其本质,是仗着自己的才能而放纵情感、骄傲自大,轻视众人,尚待筹谋而成就于通宵达旦。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意欲何往?是在陈国而感叹回归之思吗,是出于自己得以了结的意愿呵!而我对于狂者,私下里有深深的敬慕。第八.规律、道理是没有穷尽的,狂者之所以奔向它独恃其本来,似乎是如佛教所说的近色获取者,然而身体力行、亲身实行正确的道理、准则,几乎没有包容丝毫也。旷达者之流抱负非凡,原不拘泥高尚者与普通人的足迹,而总体衡量这些人均是同胞、同类人,他们经过多次准备达不到旷达者的程度,是因为安于一贯的宗旨没有甩开呀。

    作者对狂者认识的总结云:仰慕有志向高远、勇于进取精神的人,我就像在春风中享受无限地欢乐,这就是我认识狂者的意思也。此文把狂者进取分析得精辟透彻,淋漓尽致。

另外,何元普“合集”中几篇辞赋,其文风笔墨与他其它文章大相径庭,其文笔辞藻华美,读之如饮甘醇,如沐春风秋月之光。仅摘录《荷气上熏风赋》一篇,以见一斑:“客游菡蓞之旁,闻荷气熏蒸,容与未能去。适有泠泠乎自下而上者……光殊澹沱,景倍清和,飘苣兰于瑶砌,舞蓉熏于渌波,拂前溪之萍藻,披别院之松萝。曾教几阵籁生,引随径竹岂必拾,分尘涤吹入池荷……或并蒂以媗妍,或半开而蔚荟……然而荷自亭亭,风原荡荡,气酿絪缊,熏流飒爽;荷无风动,徒谢芬芳,风不荷嘘,空劳鼓荡。所以励君子之皓质,风规未侔;添少女之浓妆,荷态嫣然。可想谱入瑶琴一曲,荷不蔓以不支,移将水殿千寻,风愈趋而愈上。夫!岂无霭浮曲岸,露浥仙芬;素凝暮魄,红晕朝曛。和烟痕之几缕,带雨意之三分;抹霞城之绚缦,障雾夕之缤纷。世界清凉,自在偶参乎……则见高含缀露,亦霭亦烟,宜云宜雾……纤尘与落瓣齐飞,水色和花光俱吐。乃来几而气忽卷舒,熏犹笼护,熏袭儿衣,气凌妃步,别有风味于焉……或者挥毫作赋,赋罢静探,荷气犹馨然也,俯接熏风犹飒然也。就领荷气之上熏风,则蒸然散郁也,顾不欲乘风以迅往,载荷而俱归哉。”

 

四、《麓生诗文合集》对联的儒雅风味

何元普除长于诗文外,也甚好对联,所作题署、投赠对联遍布于成都各处,流传于诗友文朋之间。何氏于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七月,曾搜捡陇上归乡前后题赠之作,手书百余副,以墨稿用自己府第的名义绣川篁溪山房刻印,名为《静斋手书楹帖》。但早于十六年刻印的何氏“合集”中,也有有对联352副,其数量颇为可观。其联语颇多文人雅致的情怀,仍反映了何元普作为诗人文士的儒者风范。

     何元普的府第另有藏豹山房一名,但与篁溪山房是否同异,难于查证,何氏刻印书则基本上作篁溪山房,而“合集”中诗作却多处提到藏豹山房。作者云其藏豹,是谓自己的诗文没有像豹子花纹那样变化的文彩,而把文彩藏匿起来。他在藏豹山房中题有不少对联,可见其儒雅之风。题藏豹山房:“肯读有用之书,善养不平之气;// 行己每耻所短,与人必尽所长。”上联第二句用《孟子》话:“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指的是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作者把浩然改为不平。下联前一句出自《论语•子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行己,谓自己立身行事。行己有耻,意思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后一句出自《孟子》:“凡任一人,举一事,必尽其所长,乃可责其成效。”意思指把所擅长的东西全部发挥出来。题藏豹山房养静斋:“掷戟纵横,丹诏曾膺天子寄;// 饭蔬洒落,清谈未减秀才风。”上联言其在仕途时纵马挥戈,曾接受皇上的诏书;下联说辞官静养,饭菜琳琅,与宾客交谈仍保持有秀才的风度。题藏豹山房蔼然台:“勋名气节文章,有志未逮;// 祖孙父子兄弟,其乐如何。” 此联重在作人要立功立言立德,一家三代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点明标题蔼然之意。题藏豹山房书舫:“细柳千军,贾勇未能忘结习;// 寒梅一笑,嗜吟无复似当年。” 此联与养静斋联近似,上联言其自己在陇上军营时,常常鼓足勇气的积习难改;下联指而今嗜好吟咏已不如从前了。联首以汉朝周亚夫的细柳军营作喻,增强了军旅气氛。又如题辞官归里:“鸥梦圆时,烟雨楼台逢旧识;//  马蹄倦处,风云战士乐还家。”题雪鸿初归山房:“芳讯几经年,松菊有情怜客久;//  尘劳犹倦鸟,云山无恙赋归来。”此二联均云自己辞归、隐逸的志欢愉,以及常与旧相好游山赏景登楼的雅兴。题隐逸处:“在山泉石出山霖雨;// 报国经济华国文章。” “中隐在城非避地;// 少年许国曾补天。”又如题甲子年春联:“五年戎马畏简书,想登坛冀北,传檄淮南,众志自坚,不闻庚癸呼同口;//  万里归鸿踏春雪,顾诗礼盈庭,桑麻遍野,天心待转,喜逢甲子又从头。”盈庭,亦作盈廷。《楚辞•大招》:“室家盈庭,爵禄盛只。” 王逸注:“盈满朝廷。”这里的甲子年指同治三年(1864)。联意指元普1861年简放河南军营参戎,带勇剿杀太平军,厯大江南北十一地的足迹,时时怕得到朝廷策命、征召的文书,不再听告贷粮食的呼声;在春回雪化的新年之际,期盼天意与朝廷有从新待我的佳音,从头开始新一轮甲子。投赠友人:“有担当方为国士;// 无酝酿不是书生。” “六经廿史韬钤备;// 孝子忠臣运会奇。” “嘉名待绘麒麟阁;// 新诗留赠凤凰台。” 题武侯祠:“一诚相推,闽洛以前尊儒者;// 六尺可托,伊周而后见宗臣。”闽洛,指朱熹和以程颢、程颐兄弟为首的学派。伊周,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题剑门关姜襄平侯祠:“师镇雄关,泪洒降旗酬帝子;// 天不祚汉,力撑残局赖将军。” 襄平侯,指蜀汉大将姜维。挽李研南刺史:“老谪仙,真游戏,袖余一卷新诗,何处骑鲸,明月招魂归锦水;// 小宦海,倦流连,惊破三刀旧梦,此番化鹤,西风吹泪落长沙。” 李研南死于长沙,灵柩迎返成都。存有《嘉峨诗集》。上下联锦水(锦江)、长沙,指李灵柩迎回成都与死地。

     以上联语运笔娴熟灵动,遣词高雅精致,反映了文人雅士的学识与修养,尚儒者的真本色。

何元普“合集”的文章还有简传、记、书、告示、评诗一百则等等,所作均有针对性、实际意义,值得重视,足以证明何元普“戎马书生”名不虚传。其诗文成就颇高,堪称著名诗人、文人。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何元普诗胆文才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