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植树节,你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出处吗?

植树节,你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出处吗?

2021-03-13 22:18:56曾小云曾联惠对联课堂 0条评论

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典故是中国人的文化密码。说话离不开典故,作文离不开典故。跟曾老师学典故,写诗作联有用处。今天推出第5节,敬请关注。


昨天是植树节,让我想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典故。这个典故出自哪里呢?

图片


这个典故出自《管子》。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

《管子》托名管仲所著,一种观点认为是春秋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言行事迹记录 ,一种观点认为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管子·权修·第三》: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白话就是:作一年的打算,没有什么比得上种植庄稼;作十年的打算,没有什么比得上种植树木;作一生的打算,没有什么比得上培育人才。一经培植收获一倍的,是庄稼;一经培植收获十倍的,是树木;一经培植收获百倍的,是人才。如果我们注重培养人材,其效用将是神奇的;而如此举事收得神效的,只有王者之门才能够做到。

后人将这段论述概括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自然,这里的十年和百年,都是概数。意思就是说: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在《管子》之外的典籍中也有用树木比喻人才。如《庄子》《国语》等典籍,就有用树木比喻人才的论述。比如《庄子》里记载了两种无用而有大用的大树:樗、栎。作者以树说理,批评功利主义,倡导自由本真的生活哲学。后人用樗栎比喻才能低下,也用作自谦之词。之后,有柳宗元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龚自珍的散文《病梅馆记》等名篇。前者以树喻人,讲述了种树育人、治国养民的道理。后者托梅议政,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不过,用培植树木来比喻培养人才,影响最大的、流传最广的,恐怕非《管子》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莫属。

在对联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运用树木树人的典故。

阳明书院实学斋联

清·李彦章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此联上联写读书,下联写育人,都强调要日积月累、持续不断,方能精进成才。

江苏省立第一师范校附属小学校十年纪念联

近现代·待考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此联上下联分别以种植瓜豆、树木作比喻,阐明勤奋学习终能成才的道理。

庐山白鹿洞联

近现代末当代初·李秀峰

傍百年树;

读万卷书。

此联暗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典故,勉励学子读书成才。

杭州孤山林启墓联

树谷一年,树木十年,树人百年,两浙无两;

处士千古,少尉千古,太守千古,孤山不孤。

此联有不同版本。林启任职杭州知府,最大政绩是兴办学校。他先后创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蚕学馆(浙江丝绸工学院前身)、养正书塾(杭州高级中学、杭州第四中学前身)。三校为浙江省开创省立大学、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先河。故上联云“两浙无两”。下联写林启墓和隐士林逋、忠烈林汝霖的墓相邻。林逋,大家都非常熟悉,就是梅妻鹤子的那位。【延伸阅读:江疏影是韩国名字?本尊用古诗回应】林汝霖,咸丰己未冬署仁和典史。太平军攻陷杭州时不屈就义,一门忠烈。少尉,有人擅自改为少保,大谬。虽然西湖有三少保之说,但这里作者明显是拉来同姓先贤作衬,不可能拉来别人。那少尉怎么理解呢?其实,少尉是清朝县典史的别称。林汝霖任仁和县典史,正相符合。

杭州林少尉墓祠,有两副对联:

劲节抗冰霜,千树梅花皆玉照;

丛祠倚林麓,满山鹤唳即神弦。


劲节冷梅花,丛祠抔土足千古;

芳邻结孤屿,处土忠臣是一家。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植树节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