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看似调侃实厚重——由醉翁亭佚名联想到的

看似调侃实厚重——由醉翁亭佚名联想到的

2020-10-07 22:29:03张兴贵联都网站 0条评论

联例:

    饮既不多,缘何能醉;

    年犹未迈,奚自称翁。

    ——佚名


    醉翁亭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愚以为它的出名,并不是因为景致,而是因为一个人、一篇记,这个人就是欧阳修,这篇记就是《醉翁亭记》。


    我们先简单说说醉翁亭的来历。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建议,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次年(1045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受此牵连,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


    欧阳修被贬滁州后,一方面励精图治,另一方面寄情山水,吟诗作文,以寄托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滁州西南狼牙山有座琅琊寺,寺内有个和尚叫智仙,是欧阳修的好友,1047年,智仙和尚为了给欧阳修提供一个寄情山水的幽雅环境,就休了一座亭,其名被欧阳修取为“醉翁亭”,并为之作记,从此,亭以人名,也以记名。关于这一点,有《醉翁亭记》原文作证:“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即已修成,因有欧阳修取名并做记,便名声鹊起,近一千多年令人向往,于是,许多文人雅士少不了为醉翁亭吟诗作对,当然,大都是佳作。然而,本人最喜欢其中的一副已经不知道出自何人笔下的一副对联:


饮既不多,缘何能醉?


年犹未迈,奚自称翁?


    这副对联,言辞并不深奥,其意思很容里理解,但是,它的令人回味之处就在这里。


    欧阳修在滁州留下好名声,说明他是一个好官。尽管古人文人多好酒,但做为滁州太守的他,寄情山水,邀朋约友,吟诗作文,饮酒品茶,毕竟是业余爱好,所以,每饮皆少,是自然之事,就是他的“饮少辄醉”的耐人寻味初。关于这一点,他随后又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也就是说,这个“醉”字,绝不是作者随意写出来的一个字与一种状态。


    至于“翁”,也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出生于1007年的欧阳修,在1047年仅有四十岁,古人一直将年老者称为翁,四十岁的欧阳修称自己为翁,我们不得不咀嚼了,也不得不联系一下欧阳修被贬滁州的这个历史背景,谁能说醉情于山水之间的欧阳修没有一点淡淡的忧愁呢?因为衰弱是老年人的表现,壮年的欧阳修面对时势,有点未老先衰的心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这副联的作者,将思维聚焦于“醉翁”二字上,用常见的嵌名手法,写下了简短的十六个字,但作者绝不是为嵌名而嵌名,他与欧阳修是心有灵犀的。表面看来,是对欧阳修自称“醉翁”的否定,调侃味十足,但骨子里的深意却令人感慨不已,缘何与奚自两个具有反问特性的词语,自然而然地引起读者的思索,作者对欧阳修的敬仰之情尽在其中,全联的内涵因此而厚重起来。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醉翁亭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