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孙福奎‖诗联用典应注意的几点

孙福奎‖诗联用典应注意的几点

2020-07-03 22:36:09孙福奎联斋 0条评论

用典,即引用和运用典故,借助古书中记载的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轶事趣闻或有来历的诗句、文章等,“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刘勰《文心雕龙》)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是诗联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用典可以使作品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作到言简意丰,形象典雅,耐人寻味,提高表现力和感染力。因而,它倍受作者青睐,广泛运用于诗联创作中。

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用典适当,可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用典不当,则会使作品褪色。因此,用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吃透典故,用准用好。一般说来,典故都有具体的历史事实,有一定的实在含义。杨旭老师在谈用典时,举了一副传统婚联:“彩笔鹦鹉;焦桐凤凰。”阐述联中的四个典故,“彩笔”指南宋文学家江淹的辞藻富丽的文笔,“鹦鹉笔”指东汉祢衡高超的文笔,“焦桐”指东汉蔡邕的声音极美的“焦尾琴”,“引凤凰”指西汉文学家司马相马以琴传情,与卓文君相爱,结为夫妻。分析上联称颂新人文才,下联暗指男女成婚。对联中用典诠释得十分透彻,论证了这是一副词新意美的好婚联,看出婚联作者的妙笔匠心。

可见,只有正确理解典故的内涵,才能恰当表达联作的内容。反之,若对典故理解得不够,用典时就会牛头不对马嘴,不能正确表达联作用意。若上面的婚联中,把“凤凰”换上“燕劳”,意思就变了。燕劳,即劳燕,指燕子和伯劳鸟,成语有“劳燕分飞”,古诗有“东飞伯劳西飞燕。”(古乐府《东飞伯劳歌》),“燕劳异路东西鸟,松柏同心上下枝。”(清孙枝蔚《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比喻夫妻、情侣别离。试想,这样的婚联有多晦气呀!

二、用典要避免盲目堆砌。典故虽然是诗联创作的好材料,但不能滥用。究竟是否用典,在哪里用典,用几处典?须根据作品的需要和作者的驾驭能力来定。该用时便用,不该用时不用。能用好时便用,用不好时不用。若把用典或多用典,当作显摆,炫奇斗博,为用典而用典,就大错特错了!

如李白的思乡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若在诗中换用一个典故“莼鲈”(据《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苑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忘,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这故事被传为佳话,“莼鲈之思”成了思念家乡的代名词。)把“低头思故乡”改为用典句“莼鲈思故乡”,恐怕就会画蛇添足,让李白的原诗黯然失色,丢掉了自然和纯真,而不会朗朗上口,妇孺皆知,流传千年而不衰了。

三、用典要避免艰涩。在我国古书中,记载下来的典故多不胜数,由于时代的原因,有些典故我们今天已感到生疏。所以用典时,最好选择常见易懂的。以古诗词中的一些文化典故为例,如:比翼鸟、连理枝(比喻恩爱夫妻)、请缨(比喻杀敌报国)、汗青(指书稿、史书)、桑榆(比喻人的晚年)、投笔(指弃文从武)、折腰(喻屈身事人)、楚歌(喻孤军被围或处境窘迫)、鸿鹄(比喻远大志向)……就常用易懂。如:抱柱(比喻坚守信约)、辞第(比喻为国忘家)、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三径(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南冠(泛称囚犯或战俘)、烂柯(比喻岁月流逝,人事变迁)……就比较陌生。若用类似后者的典故,不加以注释,一般读者很难理解。

朱自清曾说过:“典故只是故事的意思。这所谓故事包罗的却很广大。经史子集等等可以说都是的;不过诗文里引用,总以常见和易知的为主。”(《〈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文学作品应以浅近通俗为美,用典亦如此。要摈弃求古猎奇的观念,选用大家都比较懂的、能够一看就明白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典故,使诗联作品克服艰涩生僻,发出夺目的光辉。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典故诗联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