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婺源楹联文化浅谈

婺源楹联文化浅谈

2019-12-29 21:35:18方跃明婺里徽音 0条评论

   对联这种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文学形式,是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这种字数整齐、语言精练、音节和谐、讲究平仄与对仗,且易读易记的只适用于汉子的独特文体,在全世界唯中国仅有。对联相传起源于五代时期的桃符,到了宋代之后发展成为用纸书写用板雕刻供黏贴或者悬挂在楹柱之上。因此对联又称为“楹联”。过去的对联属于官方文学,只在达官显贵之间流行。而对联在民间的盛行,史载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力推广。

     婺源自古因文风炽盛而誉为书乡,历代士人多有诗文传世,其中就不缺撰联高手。历史上的朱熹、余绍祉、齐彦槐、江永、江峰青、汪升等,都在楹联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明清以降,尤其是共和国成立以来,婺源薪火生生不息,先后有余岱雯、胡质孚、刘博文、詹永萱、程来安等楹联高手问世。但可惜的是,因为对联大多都是应景之作,一般都是当时书写张贴或者制作悬挂,且字数少不成篇幅,散轶在民间的较多,结集成书者寥寥。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建筑物的更新换代,原来黏贴或者悬挂的对联也因为风吹雨打或房屋拆迁而残缺不全,甚至销声匿迹。因此后人很难看到前人编撰的对联文字或者用木板制成的实物,也无法阅读到大量的对联集子,只能从其他艺术作品中去寻找古代楹联家们的思想碎片或只言片语。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婺源县诗词楹联学会于2013年在县委宣传部和县文广局的支持下,深入民间,广泛收集,认真整理和归纳,编辑出版了一本《婺源对联大观》,此书收集了自宋迄今(2013年底)的婺源84位作者和外籍24位作者的对联作品计1600余副,为将来研究婺源文化发展历史及楹联创作等方面的人士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字史料。

    如今,婺源仍然有朱德馨、叶文毓、方振川、俞汉寿等一批吟坛硕老笔耕不辍,新生代也有方跃明、王远存、汪萍俊、查永红、方以伟、朱海龙等人活跃在诗词楹联创作队伍中。在新一轮的旅游区景观提升和新农村建设中,紫阳、江湾、太白、许村等乡镇,瑶湾、篁岭、水墨上河等景区和县城投公司、县公路局等单位,也对楹联文化高度重视,通过各种载体和方式让楹联文化活起来,让更多的外地游客和本地群众,通过对楹联的阅读,进一步了解婺源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随着国家对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视与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我们有理由相信婺源的楹联创作一定会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期,婺源楹联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婺源文化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