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楹联大家张俊昌的风雨人生

楹联大家张俊昌的风雨人生

2019-12-19 22:16:35张超宁乡啊寧鄉 0条评论

眼前这座保存较为完好、由石头砌成的孤墓的主人,是我的曾祖,墓碑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修鸟鸣水库时被人撬走成为了库堤的一部分,使得该墓恰如武氏之无字碑歌,吸引后人对那个时代,那段历史,那个人物的进行无尽想象怀念和探索。而这个人,就是本文要写的主人公,首届民国县议会议员张俊昌,俊八秀才。

据《张氏七修谱》记载,张俊昌,按族谱派语起名:张起翥,册名鹏举,庠生。生于光绪五年(1879年),卒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出生地为宁乡坝塘镇坝塘社区斗明塘,今天的宁乡市坝塘镇鸟鸣水库堤尾,当年这里还未建水库,林木蔚然,鸟鸣上下,后山有清泉流出,是我祖辈的世居地。其祖父张新锐,号立庵,“生平好学,手抄之书高至五尺,然绝意功名”。父亲张荣次,号益钦,“喜读《左传》,字习王赵,极肖,行书参习颜柳”。在这书香门第中耳濡目染长大的张俊昌自小接受了最为严格儒家经典教育,六艺经传,文史子集,无所不通,尤其写的一手精妙的蝇头小楷,工整犹如印板梓刻一般,学成之后,通过了当年的县试、府试,取得了秀才功名,进入县学学堂读书,称“庠生”,由于他家族排行第八,时人尊称为俊八秀才。  


中了秀才,只是封建科举的起步,它不同于乡试之举人,进一步考核,有可以授予官职的机会,脱离布衣,居于庙堂。而秀才不中举,只能囿于乡间村野。当时到了清末,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早已风雨飘摇,千疮百孔,呈摇摇欲坠之势。曾祖也无心热衷于无用的考试,而是积极投身于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民国十一年(1922年),经过国民立宪政府当年的县级议会选举,张俊昌与朱剑凡、廖树蘅三子廖基朴等一道,当选为首届宁乡县议会议员,见(周震鳞民国《宁乡县志•卷三上•选举表》),可以参与到决策和制定事关全县人民生计的福祉政策。同时,他也以“县志促成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参与了民国周震鳞主编的《宁乡县志》的编制工作。然而在那时局纷争,人事万变的时期,国民政府官场的黑暗腐朽可能超过了他的想像,不久后忠愤孤直的他便愤然辞去议员一职。



据可考资料显示,从明清两代到民国时期,秀才这个特殊群体,已成为地方士绅阶层的支柱之一。这是一个普遍不争的社会现象,廖树蘅和刘克庵即是其中典型。非全民教育的时代,在地方乡村中,秀才是非常受人尊敬的,有“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之美誉,他们是那个时代乡人心中的知识分子,是“文曲星”,虽不是官,但在地方官吏前也所有一定的特权,故此经常会作为一般平民与官府之间沟通的渠道。遇上地方上的争执,或者平民要与官衙打交道,经常都要经过秀才出面。秀才们用践守了几千年封建知识分子的礼仪与道统,维系着官民之间的平衡。而一般家境稍微好一点人家遇有丧事,或是祠堂庙宇戏台落成,主家乡党均会置起一顶四人大轿,邀请秀才前去作挽联,或题楹联。而张俊昌便是其中的翘楚,据《沩宁嗜旧联选》载,其著名挽联有:


《挽刘照清》

无酒不乐,有酒不辞,大醉发狂言,刘四骂人人不恨。

先病者存,后病者殁,泉途须暂住,巫阳唤我我即来。


《挽友陈某》

钓于水,采于山,每当月夕花晨,唯君有酒留张旭;

异己多,知己少,此后人间天上,教余何处觅陈蕃。


《代张某兄弟二人挽姊》

我怜姊病,姊恤我贫,骨肉团圆究几时,镜里三人头并白;

母望儿归,儿还母去,春晖报答知何日,眼中双泪血流红。



《挽张涤夫》:

学问文章成底事,济世小试歧黄,抱道老深林,有药难医双鬓雪;

高山流水会知音,促膝共谈今古,卧病犹同榻,无缘再话五更灯。


《代刘道柔挽父》:

于归方匝月,夫赋长征。异国仰高山,死未执绋,生更负恩,此后海外归来,束刍哀奠嗟何及;

求学旅星沙,我伤永诀。中途闻噩耗,儿返家堂,亲已易箦,可叹昊天不吊,蓼莪凄切怕重吟。


《挽弟启华》:

如此聪明兼苦学,在昔曾有几人?早岁即孤寒,庭训无伯鱼父,画荻无欧阳母,扶养无李密祖慈。独秉满腹热忱,自成绝大学问,犹复渊深渟蓄,不伐不施,手足证同心。君喜我多直,吾爱尔多容,唱和谐声,神情更在埙箎外;

岂徒年少擅才华,著述顿奇千古。生来能慷慨,平边有王勃策,骂贼有胡诠书,悼湘有屈平哀赋。只为一丝国脉,演作济世文章,何期天道难容,斯人斯疾,幽明倏异路。殓未凭其棺,窆未临其穴,吁嗟余弟,遗恨长留天地间。



首首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挚情挚感,恰到好处,足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题武圣庙戏台》一联,便是借形象表达:

谷口汇万壑流泉,好水佳山,恰要此楼台锁住;

时局遇千秋奇变,欧风美雨,全凭它笙管吹开。


《题坝塘武圣庙》:

丹心辅汉室江山,曰智曰勇曰仁,诚百世景仰王师,于先圣各开一局。

青史记当年事迹,谓蜀谓吴谓魏,向三国缅怀英杰,唯夫子独享千秋。


《题清安庙戏台》联,则是借典故说话:

戚继光快些出台,早将倭寇歼除,还我河山酬国耻;

清安佛也当说法,倘若中华沦陷,有谁庆贺祝生辰。


面对受众为文化程度不高的观戏者,他引典通俗,语言平实易懂。


张俊昌的另一首挽抗日将士的对联,流传更广,甚至多次被楹联名家借用。时逢日寇侵华,疯狂的铁蹄已践踏了大半个中国,然我中华全体将士奋起反抗,与日寇寸土必争,誓以“长缨系倭寇归来”,决一死战,解救危亡!他以饱蘸爱国激情的笔墨,为喋血疆场献身祖国的将士寄予长歌当哭的哀挽:


《挽抗日阵亡将士》

  为国竞捐躯,一寸山河一寸血,

  乡人齐下泪,半哀将士半哀时。

    

宁乡颇具传奇色彩的抗日将领宋品山(时人争说宋马刀(六)『人物春秋』)也与张俊昌交情甚笃,宋的祖坟葬在坝塘境内,每逢清明,他都要坐起抬轿,带起人马,舞龙耍狮,前来扫墓祭祖,祭拜之后一般要前往张家休憩,每当这时节,张俊昌就会大开筵席,与之痛饮,我伯父幼时亲眼所见,跟我说过他记得“几十人的部队,背着枪,立在门外”的情景。宋府有一首的大门对联“春风试马,秋水杨刀”,此联非常符合他江湖豪侠的个性,宋极为珍爱。相传,这首对联即为张俊昌所作相赠(据《沩宁嗜旧联选》),遑且不论真假,仅从此便可看出二人交情之深,宋虽是行伍出身,但他毕业于贵州讲武堂,亦能吟诗作对,与张俊昌相识,一文一武,应是惺惺相惜,少不了文学上的切磋。


宋品三


宁乡另一风云人物,辛亥革命元勋周震鳞同样与张俊昌十分交好,张俊昌经常去东湖塘许家坝拜访这位三朝元老,周也几次来坝塘张家访友,二人年纪相仿,一起谈古论今,在当时传为一段佳话(我所知道的周震鳞先生)。


小时候,还听父辈讲过曾祖张俊昌的许多事迹,说他当年与何叔衡(此生合是忘家客:纪念何叔衡诞辰143周年)是同年中的秀才,何叔衡后来给曾祖写过信,要他一同出去闹革命。说他自学中医,已入臻境,与人看病,医好者无数。说他三十七岁丧妻,竟堪比东坡之如王弗“十年生死两茫茫”之悲痛,思念亡妻,没有再续。乡人又有言:俊八秀才写的“福神”,烧成灰都认得(形容字写的非常好。福神:农村贴在堂屋中央神龛位上的牌位,包括两边的对联和中间的主字神牌位)。


清末民初,大兴新式学堂后,学而优则教,张俊昌先是受聘于横田廖树蘅(廖树蘅与“世界铅都”水口山〖觅踪记89〗)的珠泉草庐,授其孙,曾孙,这在张俊昌主持纂修的《沩宁官山张氏贵文房支谱》卷一的跋文中有详细记载:“宣统巽位之九年庚申(1920年),(鹏举)馆于横田廖氏珠泉草庐,其时南北战事方剧,而吾乡尚安谧.......”,是年,树蘅公已80有余,张俊昌才41岁,但这并不阻碍这对忘年交的沟通,谱成之后“质之珠泉先生,先生曰:善哉,如君之所为,可谓质而不诬.....”。清末宁乡横田树蘅公的珠泉草庐,可称湘宁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时任湖南巡抚的陈宝箴陈三立父子都曾是其座上宾,能和珠泉先生树蘅公同庐论诗文,文才应属当时一流。



后来他在自己的老居斗明塘,结草为庐,办起了私塾,老宁乡很多有名的人物都曾在张俊昌的草庐中读书启蒙。辞官不做,无心功名的张俊昌将自己的草庐命名为“听泉草堂”,“何人无事,宴坐空山,望长桥上,灯火乱,使君还”,从此于教学闲暇之余寄情山水,饮酒作诗,以文会友,直至终老。在那清风明月夜,青灯诗案前,听着清泉汩汩汇入塘中,草堂中的琅琅书声,我想,这,一定是我曾祖心中最为惬意的时刻。“欧风美雨”,将士“为国捐躯”,“一寸河山一寸血”,此时听泉草堂中的张俊昌,早已不是那个迂腐呆板的秀才,他知欧美,也曾开眼看世界,秀才与兵,也站到了统一战线。同时又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经世致用,心怀天下的湖湘文化,深深熏陶了这个南轩公张栻的二十四世子孙,并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民国38年己丑,公元1949年,整个华夏大地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纪元,这年的冬天特别冷。农历十二月二十八,寒风凛冽,大雪尺余深,寅时,天快要亮了,斗明塘听泉草堂内的秀才张俊昌大汗淋漓,豆大的汗珠由贴身衣服浸透至外好几层,他预感自己大限将至,吩咐家人取来笔墨,交代后事。回顾自己的70载人生,杖国悬车,历经二朝,做过县议员,编纂过家族谱,于国于家,均而无憾。然他青年丧妻,终无再娶,孓然一身,唯留一嗣,与诗文稿《听泉草堂诗文集》数卷,亦未来得及付梓刊印,即在后世的动乱中,荡然无存。里面所辑诗句文章,无一篇留传于世。


曾祖去世,遵照他的遗言没有请道士做传统的法事,而是请了好多礼乐师在家读文喊礼,诵经进行祭祀超度三天三夜。后葬于二十石谷买来的墓地,风水讳名“仙人打网”。



一百多年的跋文,不曾谋面的先人,没有墓碑的孤坟,冥冥中曾祖是如此的遥远神秘,而更令人费解之处是曾祖名字中“俊”和“颂”在各处文献不同记载。一度被人误解为是两人。在所有家族祖谱记录中所用名字均为“张俊昌”,但是在官方以及出版物中名字皆为“张颂昌”,如1994年刊印发行的《沩宁嗜旧联选》载:张颂昌,宁乡坝塘乡红旗村人,清秀才,终生从教,著作《听泉草堂诗文集》,惜已失散。再如周震鳞民国《宁乡县志•卷三上•选举表》载:张鹏举,字颂昌。为了彻底弄清楚,俊昌,颂昌实为同一人,也着实费了我一番心思。另坝塘镇政府 政务中心钟俊夫副主任,亦为我奔波多方寻谱,也提供不少帮助。

 


张俊昌在自己于1921主持修纂的《沩宁官山张氏贵文房支谱》里面,对于自己的祖宗记载得很清楚,并且给父亲益钦公和祖父立庵公都分别写了家传。益钦公次一传中,开篇就曰:“益钦讳荣次,父立庵,母丁氏……,教养两子成立,子鹏举教读于外……”,再结合周震鳞民国《宁乡县志•卷三上•选举表》载:张鹏举,字颂昌。这样可以佐证张俊昌、张颂昌、张鹏举实为一人。



先人已矣,生前身后名,都付笑谈中。往事随风散去,唯有锦绣文章能永世立于天地间!在此先祖诞辰140载之际,曾祖后辈唯一男嗣,撰文以缅怀之:

十载寒窗成庠生,教书育人,入宪修志,执济世苍生牛耳,先祖才德光辉耀千古;

一朝世事遭变故,乡野芳名,草堂孤冢,觅前世今生往事,后辈嗟叹彷徨悼凭空。


作者简介

张超,宁乡坝塘人,1987年生,供职于中建五局,从事工程项目管理。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张俊昌人生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