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试论邓毓怡的楹联创作

试论邓毓怡的楹联创作

2019-11-28 22:10:09陈鹏程中楹社区 0条评论

编者按:11月27日本号刊发了邓毓怡的题赠联,为使得读者更深刻的了解其人的楹联创作,本号搜罗了陈鹏程先生的一篇旧作,与读者共同领略邓毓怡的楹联之妙。


邓毓怡(1880—1929),字和甫,又字任斋,号拙园,河北大城人,近现代著名楹联家,曾长期在天津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北洋女师学堂、北洋法政专门学堂任教。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楹联,有《拙园联语》行世。



邓毓怡楹联创作的一个突出成就表现在集句联的创作上。近现代的许多楹联作家如俞樾、徐世昌等人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集句联。但相对于其他同时代的楹联家,邓毓怡似乎对集句联尤为热衷。楹联的创作方式主要有自撰联和集句联两种形式。


所谓集句联就是指作者按声律、对仗、平仄等对联规则,从现成的诗词、文章、辞赋、碑帖、经书中选取两个句子组成语言浑融并赋予了作者新意的联语。


一般认为,自觉地大量创作集句联语始于王安石。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云: “荆公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集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后人稍稍有效而为之者。”


需要指出的是,集句联绝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字游戏,首先它需要楹联作者应具备深厚的学问素养,即要博闻强记,这样才能使其在创作灵感的驱使下于浩瀚的文山诗海中采撷两个本不相关的语句构成佳对。

其次,它需要以楹联作者文思敏捷、高超的艺术创作才能为基础,因为集句联的艺术本质不是组装,而是熔铸出新。

邓毓怡恰恰具备这两方面的条件,这就使他耽嗜于集句联创作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邓毓怡集句联采撷的范围颇广,传统文献经史子集均有涉及。有的联句摘自作家的诗词创作,如邓氏曾集屈原《离骚》诗句为联:

飡秋菊之英,饮木兰之露;
制芰荷为衣,集芙蓉为裳。

这副楹联的上下两联均摘自《离骚》。上联语本“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在《离骚》中,屈原以之作为象征警醒自己抓紧时间培养高尚的节操,抒发了“老冉冉其将至”而“修名之不立”的苦恼。下联语本“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在诗中,屈原首先描写了自己“进不入以离尤”的现实困境,接着表达自己“退将复修吾初服”的决心,而“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两句诗就是“退将复修吾初服”的具体化描写,实际上屈原在此处是以象征的手法表达自己虽然碰壁也会坚持傲岸洁白人格的心志。邓毓怡很巧妙地抓住《离骚》中这两处诗句精神内涵的共同点,通过巧妙地剪裁、重构,创作出了一副精工的集句联,表达了作者培养、坚持美好人格节操的人生理想。


有的联句摘自散文,如他曾集韩愈与《左传》的文句为联:

师直为壮,曲为老;
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副楹联的上联摘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狐偃之语:“师直为壮,曲为老。”言军队作战,正义所在就会使士气振作,反之就会士气不振。这副楹联的下联摘自韩愈的《进学解》:“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言品行的培养需以思考为基础,而会毁于迎合世俗。邓毓怡巧妙地将这两处语句凝构成一副修身联,表达出人的行为要端正、独立直行。


有的联句摘自史书,除前举《左传》外,我们再来看他的另一副集句联:

寝不愧衾,行不愧影;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这副楹联的上联摘自《宋史·蔡元定传》,言为人处世要做到无愧于心。这副楹联的下联摘自《论语·雍也》:“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邢昺疏云:“‘知者乐水’者,乐谓爱好。言知者性好运其才知以治世,如水流而不知已止也。‘仁者乐山’者,言仁者之性好乐如山之安固,自然不动,而万物生焉。”邓毓怡将之凝铸在一起,表达了为人应顺应本性、和谐顺势的哲理。


有的联句摘自经书,如邓毓怡曾集《论语》句成联:

诲人不倦,学而不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尽管《论语》在西汉时期尚未被列入经典,但到东汉时已与《孝经》一起被列入七经,自此成为儒家经典之一。邓氏此联上下联均出于《论语·学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叶公问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对联巧妙地引用夫子自道之语,阐释了为学之道是勤学和乐学。


衡量集句联艺术水准的一个基本标尺是能否自出机杼,推陈出新。邓毓怡的集句联创作即达到了这一境界。如“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里云罗一雁飞”,上联出自晚唐作家温庭筠的《利州南渡》:“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诗歌描写了傍晚时候渡口的苍茫、宁静、恬淡、清丽的景色。其中“数丛沙草群鸥散”,写船过沙滩时,沙草中栖息的群鸥为之惊散。描写精工素朴中极富表现力。这句与颈联的下句“万顷江田一鹭飞”无论是在平仄、对仗等语言形式上还是意境的营造上做到了混融一体。从这个角度看,以这一联中的任何一句组成新对联都是一件极难之事。下联则出自晚唐作家李商隐的《春雨》:“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这首诗描写了主人公在潇潇春雨之夜思念远方恋人的情景,意境飘渺迷离。诗歌的尾联是说,我已经选好玉珰作为我的爱情信物,还有一封情意绵绵的情书,可是怎样送达呢,而这时恰恰在万里云空中一只大雁飞过。诗人巧妙地运用鸿雁意象来表达对情人的深挚思念。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鸿雁意象的意蕴是非常丰富的,除表达念亲情怀外,它还有表达志向远大之意。邓毓怡巧妙地利用这一点,将李诗的末句与温诗中的“数丛沙草群鸥散”构成了一副别有新意的楹联。在楹联中,栖息沙草的群鸥与凌空翱翔的孤雁形成鲜明对照,它们衬托了大雁傲然不群的英雄气概。邓氏用此联非常贴切地表达出对所赠友人的期许与赞美。


再如他的《贺刘润琴续娶》一联:(编者注,见邓毓怡的题赠联一篇)

洞房昨夜停红烛;
深巷明朝卖杏花。

上联摘自中唐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的首句是写新人和夫婿的浓浓情爱。邓用此句作上联,是对友人新婚甜蜜的祝福。下联摘自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其颈联为:“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诗中,杏花意象既写出了羁旅京华的苦闷与孤独,也带有点染春深的明丽。在古典诗歌中,杏花意象还与浓切的爱情相关,如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栏杆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就用了杏花等意象描写女子思念爱人时的复杂感情。在这副楹联中,邓氏用“深巷明朝卖杏花”作下联,表达了对友人婚后爱情甜蜜的祝愿,在陆诗基础上,对杏花意象内涵作了推陈出新,因而使整副对联凝炼地表达了对友人新婚祝福的主旨。



邓毓怡的楹联在题材上的一个鲜明特色,是相对于较少的景物联,他的赠人联和庆吊联数量丰富,且成就颇高。


他的这类对联一个鲜明艺术特色是联语的内涵非常贴合人物的身份与性格特征,生动地展现人物的形象及其心世界,给读者造成丰富的艺术想象空间,同时亦能准确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楹联所写人物的情感。如他与天津武清籍的李长泰将军时有过往,李长泰字阶平,颇富正义感,曾先后任北洋陆军第八师师长和步军统领,后因在五四运动中同情学生而被解职。李氏最获盛誉的行动是作为主要将领挫败张勋辫子军的复辟。

邓毓怡就李氏写过两副楹联,一副是《赠李阶平将军》:

森严郤陋程不识;
精采远过郭子仪。

这副楹联的上联是赞美李长泰杰出的军事才能,将其与西汉时期同李广齐名的将领程不识相提并论,《史记·李将军列传》云:“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斗,士吏治军薄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与李广带军风格不同的是,程不识以严于治军著称。在这里,邓毓怡是以李氏家族的名将李广称许李长泰的,称许程不识治军严明,但格局似显浅陋,上联以此揄扬李长泰的军事才能比程不识还高超。下联是赞许李氏讨灭张勋辫子军而光复共和的功绩,将之与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平定安史之乱的中唐名将郭子仪并列。这样,一个英武拔群的将军形象就浮现于读者心中。


另一副是《挽李阶平》:

家世右北平,得道学传周柱下;
名声朔南暨,收京功亚郭汾阳。

上联中,作者将李氏与历史上的李姓名人李广、老子相并称,《史记·李将军列传》云“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言老子“周守藏室之史也”,司马贞《史记索隐》:“藏室史,周藏书室之史也。又《张苍传》 ‘老子为柱下史’,盖即藏室之柱下,因以为官名。”这是称美李长泰具有足以同李广、老子相媲美的文韬武略。下联则是称颂其显赫的声望和功业,李氏本为北人,其名声却远播朔南,其驱逐张勋辫子军的功绩足以和郭子仪相媲美。这样楹联就凸显了一位声望卓异、机谋善战、功业伟岸的武将形象。从这两副楹联中也能看出作者对李长泰将军的崇敬与礼赞之情。


在邓毓怡的庆吊联中,婚联、寿联和挽联皆为数不少,且多佳构,其艺术水准表现在,即便是同类楹联,邓毓怡也能依楹联所赠主人的身份、性格等而赋予其各具特色的内涵。

就婚联来说,他曾创作《贺毅仲表弟婚联》:

温士镜台宜作合;
谢公棋局会齐名。

上联巧妙地运用晋人温峤的典故, 《世说新语·假谲》:“温公丧妇。从姑刘氏,家值乱离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公觅婚,公密有自婚意,答云:‘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姑云:‘丧败之馀,乞粗存活,便足慰吾馀年,何敢希汝比?’却后少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地粗可,婿身名宦尽不减峤。’因下玉镜台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玉镜台,是公为刘越石长史,北征刘聪所得。”邓毓怡巧妙地运用颇富喜剧色彩的温峤娶妇的典故,言表弟和新娘门楣相对、伉俪情深,系天作之合,又增添了婚姻的喜庆氛围。下联巧妙用王渔洋《昭阳舟中读闺秀徐幼芬遗诗寄李季子二首》其二之典:“自来学得谢公棋,博士风流幼妇词。未免有情看不得,桥南荀令断肠诗。”礼赞表弟和新人才貌相当,表达了对二人夫妇相得、美满幸福的祝福。整副楹联均洋溢着对表弟夫妇的祝贺之情。而《贺杜铸言公子新婚》因为友人之子新婚而作,所以作者在上联先写对友人门楣的夸耀, “勋望并玄龄,高阀共钦云阁画”, 《旧唐书·房玄龄传》载房氏为唐太宗倚重之臣:“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 《资治通鉴·唐纪》亦言:“柳芳曰:‘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祸乱而房、杜不言功,王、魏善谏诤而房、杜让其贤,英、卫善将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归人主。为唐宗臣,宜哉!’”这里,作者巧妙地借与杜铸言同姓的唐代名相杜如晦,以杜、房并称言杜家勋望卓异足以和房氏家族相提并论。“高阀”是言杜氏门庭显赫,云阁为古代图画功臣名将之像以示纪功的楼阁,庾信《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讵知云阁,名在功臣。”李白《游敬亭寄崔侍御》诗:“壮士不可轻,相期在云阁。”言杜氏家功业足资垂世。上联是从友人角度写的,而下联“文章齐白也,佳儿欣咏洞房诗”则从友子新婚的角度写,赞颂了新郎文采斐然,同时也蕴含着新人婚姻幸福甜蜜的祝福。

祝贺朋友之女新婚的对联角度又有所不同,如《贺润琴次子于归》:

翰墨家传原第一;
因缘天与合成双。

强调新人的书香世家身份和婚姻天作之合。


另外有楹联《贺吴北江次子于归》 :

女诫不妨曹妹辩;
诗名早数宋媛才。

上联用班昭著《女诫》典以言友人之女才德兼备,下联用才女宋鸣琼典,言其文采卓然。

邓毓怡的挽联创作也能生动地凸显所追悼对象的形象、性情与地位。如《挽梁任公》:

兴学变法,谁实导之,世论纵悠悠,千古不无遗著在;
护国誓师,公尤健者,民生犹浑浑,九原应觉此心灰。

讴歌了梁启超领导戊戌变法、拥护辅助蔡锷护国运动的历史功勋,既表达了对梁的无限崇敬之情,也表达了对其无力改变现实的惋惜。


《挽严范孙公子约冲》:

阿翁万里客星,那堪西土惊心,飞舞岷峨失雏凤;
诸季十年旧雨,不分东瀛归骨,苍茫湖海哭元龙。

则重在表达亲人在逝者身后的悲痛。

楹联《挽周道如》 :


治国在治家,以配地德,博也,厚也;
斯人有斯疾,所谓天道,是耶,非耶。

很恰切符合周道如的身份,她先为袁世凯的家庭教师十年,受到袁府上下崇敬,后为民国总统冯国璋夫人,袁、冯二家都是在近代中国显赫的政治家庭,这便是“治国在治家”的内涵,在阴阳观念中,女为坤,以配地德,博厚是地德的内涵,也是周道如品格的写照。下联用“斯人有斯疾”孔子痛惜伯牛有德行而有恶疾语,《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紧承上联, “所谓天道,是耶非耶”用《史记·伯夷列传》司马迁惋惜伯夷叔齐典,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後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表达了对周道如有如此美德与才华却英年早逝的无限惋惜。


总的说来,作为近现代天津楹联史上的一个名家,邓毓怡的楹联创作体现了深厚传统文化素养与杰出艺术才能的有机统一,是近代联坛的一大收获,也是津门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


本文原载: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版)2012年8月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邓毓怡创作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