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杨陆:漫谈丽江楹联(下)

杨陆:漫谈丽江楹联(下)

2019-10-30 23:17:30杨陆纳西话賨 0条评论

二.丽江楹联

1、丽江对联文化的辉煌先声——明代木氏土司的楹联

(1)为什么丽江的对联文化注定发轫于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

对联本是汉语言文化、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学艺术形式。而地处祖国西南一隅、以丽江古城为中心的纳西族聚居区,却无逊内地,久是个“邑人喜联、擅联,出邑人之手佳联颇多”之境,以至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被誉为云南省的“楹联大县”之一。这是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并且生机不息。这不仅是纳西族的又一美誉,而且以丽江对联,深刻昭示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文化血脉!

当我们就这一文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包括经“文革”凋零、新时期随经济文化振兴而复兴的全过程进行考察,溯其“来龙”,可以清楚看到:丽江的对联文化,时间上不可能产生于明代之前,作者不可能产生于当地汉族在内的旁姓平民阶层;这桩“历史的功绩”非木氏土司莫属!并又在长达近三百年的历史时期为其垄断。换言之:这是由纳西族木氏势力入主丽江的历史格局决定的。假若当初是别一番历史格局,对联也必然按其文化特性与发展规律,在祖国的这块土地上迟早萌生、发展。但历史不可能重演,丽江的对联文化注定发轫于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

因为直到南宋末年,从滇西北到川西南这一广阔的古纳西族地域还处于“依江附险,酋寨星列,不相统摄”的封建领主时期,既未形成统一政权,经济发展和往来也是缓慢、松散的,不足以形成联系紧密的“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是世代相沿的古纳西文化,并无全面引进和推行汉语言文化的政治经济基础,可知:作为汉语言文化精要的对联,此时期无由产生。

木氏统治丽江,为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阿琮阿良实任“察罕章管民官”至清雍正改土归流(1723)的460年。这里有个统治范围大小的问题:木氏统治丽江早在初唐时期就开始了——以唐高宗上元年间(674—676)木氏先祖秋阳任“三甸总管”为标志。三甸即三赕,今丽江坝一带;元代的“察罕章”则是包括丽江坝在内一个更大的纳西族地域,明清代的丽江府范围更广。木氏先祖审时度势,顺应了历史发展归附蒙元,不仅使木氏从远近众多势力中脱颖而出,一统广大的纳西族地域,而且使这一区域自西汉设置郡县以来再度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管辖范围。

但元朝时期,丽江对联还不可能形成。元代,有不少朝廷官吏、中原文人来到丽江,为汉文化在纳西族地区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如大德年间宣慰副使李京的一首《雪山歌》:“丽江雪山天下绝,积玉堆琼几千叠……”就引发了纳西人从汉文学审美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座他们世代奉为神明的雪山。然而蒙元统治者对汉文化既利用又压制,所谓“九儒十丐”就说明元代汉族下层知识份子地位之低下。对联在整个元代、在全国都显得萧条。以教育而言,实无丽江在元代已真正设立儒学的任何具体记载,所谓元代丽江已建学宫、设立儒学,乃虚应故事而已(而南邻的鹤庆县,自元代起就开设了儒学教育,比丽江早出400余年;东邻的永胜县也自明洪武年间设立“澜沧卫”时起开设儒学教育,比丽江早出320余年)。面对高度集权的明中央王朝,丽江木氏土司深感经济发展和汉语言文化之重,于是“课农桑,兴学校”,自己极力效学汉文化。其实并未建立学校,而是由外地聘请汉族文人来做家庭教师,或将子弟送往鹤庆、大理入儒学,并引进中原各色人才,“交满天下”,尤对知名文人礼遇有加。而对治下百姓则采取“愚黔首”政策,所谓“木氏有例,禁人民读书”。闻名遐迩的“天雨流芳”(纳西语:“看书去吧!”)匾文,起初仅只是木氏土司教导本族子弟之语,后世才被发扬光大、引为整个纳西族的读书重教传统。一直到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丽江方由流官通判、孔子66世孙孔兴询力排木氏阻挠建成学宫,1705年议准设立府学并设文武学额,再经雍正元年改土归流,才最终冲决了木氏藩篱,使丽江汇入了中国1300余年科举史上最后的两百年!

面对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和明朝开国皇帝、“对联天子”朱元璋在除夕前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这种已远不同于元代的氛围,便垄断了丽江文化教育的明代木氏也必有着一个渐次深入提高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换言之:明代前期,丽江本土或即木氏的诗文对联还不可能“突变”产生。以迄明代中叶有确切记载的第一位木氏作家木泰(1455—1502)的诗联出现,已是木得起始的第六世,其间长达100余年,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以木泰发端,历定、公、高、东、旺、青、增、懿、靖,凡十世乃入清代,此即文学史所称“明代木氏作家群”阵容(其中:定、旺、懿应有诗联之作而未能留传)。此之后,丽江府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由流官通判、孔子66世孙孔兴询力排木氏阻挠建成学宫,四十四年(1705)议准设立府学并设文武学额,次年方正式开设府学,再经雍正元年改土归流,这才最终冲决了“开门节度,闭门天子”的木氏藩篱。“改流而后,士之争自濯磨,出类拔萃者胪有其人……”而旁姓纳西族士子接受汉儒学,同样需有个渐进的过程,这是不可能与政治变革同步的。自1706年开设府学,除了按学额选拔贡生的定制,本土士子中出现的第一名举人是1750年乾隆庚午科杨光俊,第一名进士是1829年道光己丑科王春藻(志书所载之前考中举人、进士者皆为寄考籍于丽江府的外籍士子),与同周之松(1774年乾隆甲午科举人)、李洋(1800年嘉庆庚申恩科举人)等为代表的改流后首批旁姓作家,均显示了这个过渡期。丽江的汉文化仅木氏“一枝独秀”的局面,包含了这个过渡期。因此我们才说:由木氏发端并垄断的丽江汉文化,自木泰为标志的明代中叶以迄旁姓知识份子和作家出现的清代中叶,长达近300年!其之前,由木氏势力入主丽江所形成的政治经济与民族历史格局注定:丽江的对联文化,只可能发轫于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

改流以至清末,木氏后裔也与旁姓平民一样走上科举之路,有不少考选为贡生、文武举人、副榜,有的成为著名诗人或以诗、联遗世,如木正源(羲民)、木坤(芷园)。江山依旧,文化则已非木氏独领风骚,而是与同诸多旁姓作家一道“百舸争流”了。

(2)明代木氏对联评析

“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木氏式微,再经朝代更替、近现代社会动乱、兵燹及文革“破四旧”浩劫,为数本不少的明代木氏对联多已失传,现仅见本文所列如下16联(其中批红的6联是已然作为楹联、摘自律诗的“摘句联”),均格律严谨、对仗工稳且遣词典雅,并情景意蕴,已足以体现其高起点、高品位的一代风貌。兹依时序为列:

木泰1联:

凤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闲

木泰(1455-1502)字本安,号介圣,明代丽江第六任土知府,为迄今所知第一位木氏作家。此联系其仅存的七律《两关使节》颈联,今选为木府大门楹联。以形象鲜明的比喻描写、寄托了忠诚于中央王朝、亦望受倚重之心。

 

木公3联:


越自汉唐,缙笏簪缨世胄

肇兴元宋,衣冠文物人家

木公(1494—1553)字恕卿,号雪山,明代丽江第八任土知府,诗作尤丰,为木氏代表作家。此联自述木氏史迹,美其家世显荣,成为木氏家族的传统门联。

一片垂慈花马国∕千秋永镇玉龙山

此联当为嘉靖乙末年(1535)木公命扩建北岳庙之时所撰,表达了对所供奉纳西族的保护神“阿普三多”的景仰和希冀。


云漏斜晖影∕山藏古雪阴

此联本为木公游大理点苍山五律《游十九峰深处》颔联,描写出一幅浓云斜晖、深山古雪的清幽宁静之境。被选移为剑川石宝山联,成为丽江纳西族最早题撰外地名胜的楹联。

 

木高2联:


云霄雨露兴乔木∕笮国山河镇世家

木高(1515—1568)字守贵,号端峰,明代丽江第九任土知府,以武功著称,亦善诗。或云此联为其父木公所撰,非。此联嵌“乔木世家”四字,其上匾额亦此四字,实为嘉靖四十年(1561)钦赐并褒奖并“准建牌坊一座”之时所撰,其时木公已谢世8年。

云霄,喻指朝廷。  笮国,木氏先祖“世居”的汉晋定笮县(今四川盐源),移指丽江。


崇山峻岭何斯足∕明月清风不时来

此联题于大理海东挖色乡大渍朋村以北沙漠庙,为木高朝鸡足山于途所作。庙始建于晋代,白语称“梭么什门”,意为沙漠神里或神都,属白族本主信仰。

 

木东1联:


翠柏参天秀∕丹葵向日倾

木东(1534—1579)字震阳,号文岩,明代丽江第十任土知府。此联原悬家庙,后悬于木家院正堂。木氏家庙,家院均背倚“黄山古柏”,以实景之描、葵花向阳之喻,抒忠诚于中央王朝之心。

 

木青2联:


养和身自健∕习静境相忘

木青(1569—1597)字长生,号乔岳、松鹤,明代丽江第十二任土知府,仅29岁而卒。其诗选入《列朝诗选》《清诗略》,被誉为“……如飞仙跨鹤,渺不可即”“皆中土诗句也。”

此联为其五律《夜作》颈联,选用为剑川石宝山联,收《石宝山古今对联选》。


琴书常作侣∕木石与为居

此联为其五律《移石草亭》颈联,表现亲近大自然,怡情于琴书。今镌悬木府家院。

 

木增6联:


玉岳祥开龟献瑞∕文峰霭庆笔生花

木增(1587—1646)字长卿,号华岳、生白,明代丽江第十三任土知府,诗文词赋之作甚丰,与其祖木公同列木氏代表作家。他力倡学习汉文化,修“万卷楼”广集诸子百家之书,与中土诸多名士交往甚勤,明末徐霞客至丽江即木增盛情相邀。

此联为其描写丽江坝风光名联,“龟”指丽江坝东南田畴间的龟山,“笔”喻指丽江坝西南奇峰独拔的文笔峰。


禅心寂静千峰雪∕道性空明万里天

木增36岁就让位于子,隐居深山,其避世思想既因明末时局动乱,也出于他较多受到佛家和道家的影响。此联说禅心、道性,曰寂静、空明(一作“虚明”),与永恒的雪岳、昊天相系,心境甚明。此联原有木增亲笔,后不存。今镌悬“玉柱擎天”景区。


谈空客喜花含笑∕说法僧闲鸟乱啼

此联今存墨迹,行草。在明代木氏作家中,亦其书法成就最高,名家评曰“行笔潇洒飘逸,章法纵横奇崛,触处成韵。”明大学士周延儒称其“字逼钟、王”。 

谈空客:佛教有“空宗”和“有宗”,二宗各执一辞相争辩,“谈空客”泛指谈讲教义的佛教徒。花含笑:言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惟迦叶尊者破言微笑。迦叶为禅宗初祖,此谓禅宗以心传心。 说法僧:佛教谓道为法,讲道即说法。


僧在竹房半簾月∕鹤栖松径满楼台

此联存影印原迹。末“台”字疑误。


无色无声,不着六尘,云飞远岫

非取非舍,常在三映,月朗晴空

此联题于宾川鸡足山悉檀寺。明代,丽江木氏是佛教名山鸡足山的大檀越(施主),悉檀寺就是木增捐资修建的,他在鸡足山题联应非少数,仅此见存。

六尘:佛经称色、声、香、味、触、法六者为尘,与六根相接,产生种种嗜欲和烦恼。 三映当为“三昧”之误,亦佛教语,意为定、正定,即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智度论》:“善心一处不动,是名三昧”,后指解脱束缚为三昧。


泉过仄径清如洗∕松满悬岩翠似流

此联为其题写鸡足山《罗汉壁》七律之颈联,改用为剑川石宝山宝相寺联时个别字词有改动。用词古雅、情景交融,颇能道出这座名山古寺的意境。

此外,尚见木增所书一联:“花鸟乃多情好友∕诗酒真无量福缘”,非其所撰,乃古联。

 

木靖1联:


玉垒千年存古雪∕金沙万里走波澜

木靖(1627-1671)字晓苍,号文明,与其父木懿并处明清易代之际,于康熙八年(1669)袭任清代丽江第二任土知府。此联为其七律《雪山》颔联,此诗在丽江纳西族文人中传诵甚广,认为是木氏作家题咏雪山的压卷之作。以其描写丽江山川之壮美,早被称为“乡贤旧联”,至今广用为丽江春联。

 

【结语】本题通过探讨丽江这方水土特定的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历史,断言:丽江的对联文化,注定发轫于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并通过所列硕果仅存、高品位的明代木氏对联的评析,指出这既是木氏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垄断丽江汉文化的产物,又在客观上成为丽江对联文化的辉煌先声,对丽江对联文化后世的兴盛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纳西族木氏土司的一个历史贡献。

 

2、丽江对联文化的三个鲜明特色

由丽江楹联及其历史发展,不难看到:它在秉承中华楹联优秀传统同时,呈现出这样几个鲜明特色:

(1)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联语所阐发,始终不离玉龙雪山——金沙江这片钟灵毓秀之地,始终立足于顽强自立又“慕义向化”的纳西民族心理,从而充分展现了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怀、本民族的理想和追求。自撰联如此,移用大诗人杜甫的名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改“锦”为“金”、“垒”为“岳”,一样体现了这种无时不眷恋故士风物之心,成为一副切合丽江景色、至今广为应用的绝佳春联——


金江春色来天地∕玉岳浮云变古今

在楹联的表现形式上,固然以格律严谨的联作、悦目赏心的汉字书法领风骚,又并存了非丽江莫睹、异彩独放的纳西—汉双语联、记音纳西语联和东巴象形文字联,益加体现出独特的民族性。

(2)极大的广泛性。丽江楹联的内容,遍及社会生活各个层面、上下古今,其种类的丰富和创作手法的多样(如用字之嵌字、叠字,修辞之设问、借代,对偶形式之正对、反对、流水对,用典,集句,改造等),都尽可与内地媲美。表现形式上:既以此地、此景、此情的自撰联为多,也汇聚了书之江南塞北皆准、古今沿用的传统联;既以汉语格律联为主流,又保存并发展了上述各种纳西语联。就作者而言:由初期木氏统治阶层所专,扩展到广大士民中的科举知识分子、新知识分子,进而由文化人圈子扩展到宗教、政界、武将、工农学商以至各行各业人士,包括当地其他民族及宦游、从业、流寓丽江者。再是使用范围上,早已形成了“门联春贴亦堪夸”的民风,进而院内正房,堂屋、寝间、洞房、书房及厨间、厩栏等,都成为贴联以寄怀之所;举凡庆典、开业、行业店铺、祝寿、婚娶、吊挽和守制,建房、迁居以至修治家谱等,无不以楹联装点。

(3)显著的家族传承性。我们在看到丽江楹联普及民间、不断涌现众多作者的同时,也看到了这个显著的现象。如称誉为“木孔孰资”(纳西语:忠义村老师)的杨氏家族,是个文化教育世家,撰联或述家世,或挽亲,或感时论世,或写景抒怀,或作双语,或治长联,代有其人,如杨即程、杨穆之、杨元之、杨庆远、杨鉴勤等。又如周兰坪、周冠南、周霖、周凡祖孙父子弟兄,各以教育家、画家、国学家名世,而均不乏佳联。再如和志敏、和志钧、和志坚昆仲,范克明、范义田父子,亦然。可知楹联的创作与传承,除了社会和个人因素,家庭氛围之耳濡目染、习诵切磋,其作用是相当大的。由丽江楹联的这一家族传承现象,也使人看到丽江纳西族家庭文化教育的优良传统。

 

3、丽江楹联何以500余年长盛不衰

这是如下多方因素交相作用的结果——

(1)改土归流以来,汉语和汉文化在丽江的不断普及与提高。

(2)科举功名的驱动。改土归流改设流官,木氏土司“闭门天子”的壁垒被冲破,为纳西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首任流官知府杨馝和“通经术,富于年力”的学官万咸燕、其后的知府管学宣等,尤其对兴学于民殷勤有加,倡导得力,滇西北一隅“观光独迟”的纳西族民众“改流而后,士之争自濯磨,出类拔萃者胪有其人。未百年间,掇科捷南宫者,相继接踵,而先后辉映焉。”自雍正改流至道光朝(以鸦片战争为界,即近代之前)的110多年间,丽江就出了进士3人(又武进士1人)、举人31人(又武举人11人)以及副榜5人、贡生70余人。《纳西族文学史》称为“改流后首批作家”的周之松、李洋,已是丽江开科以来的第9、第15名举人。由此此至清末光绪帝下诏停科举、兴新学之前的60余年间,丽江的书院、学馆和私塾广泛设立,莘莘学子中又有多人考取为进士、举人及副榜、贡生,加之众多秀才,愈加壮大了纳西族知识分子阶层,其中很多人都成为著名诗人、联家。清代至民国的两百年,成为丽江楹联的极盛时期,近代文化名人赵藩以《论滇诗六十首》为论的丽江诗人,就有桑映斗、马之龙、杨泗藻、牛焘、李玉湛以及明代木公、木青、木增等8人。在以诗文进身和扬名的时代,这一大批纳西族文人佳联迭出,现今所见最早的一副旁姓作家之联,是李洋撰写的玉峰寺联,今镌悬该寺山门:


倚雪岭而镜玉湖,一派清空,一点俗尘总不染

由芝峰以望文笔,三山连络,三乘妙法本同源

李洋(约1770-1840),清嘉庆庚申科(1800)举人,任通海县教谕多年,“望重士林”。此联题写玉峰寺山水形胜,言及佛理,写景壮美奇秀并融情入理,遣词灵动,对仗极工。

(3)新教育的兴起和新文学的推动。清光绪废除科举之后,丽江首先建立了丽江高等小学堂,次年又创立丽江府中学堂,更替为省立第六师范、省立丽江中学,并存国立丽江师范、县立中学。许多纳西族学子进而走出丽江至北京、南京、广州、昆明等地大学深造,以至留学日本、美国、法国。在新教育的潮流中,五四新文化运动也荡击到了古老的丽江,以李寒谷、和柳为代表的新文学创作,也对丽江楹联的创作产生了间接和直接影响。

(4)宦游官吏撰联的推动。清代至民国任职丽江的府县官员,本身就是读书人,政暇吟咏,题写了不少诗作与佳联,如知府罗宏漳、孔继炘、王厚庆、朱鸿、欧阳仪、黄金衔,县长何文选、段世忠等,亦多与丽江诗人友善,从而影响、带动了当地的楹联创作。

(5)游历见闻的熏陶。近现代以来,丽江纳西族中许多人由为宦、任职、从军、求学而四出游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亲历时代风云和各地见闻,开阔了眼界和心胸。他们或于他乡访古一抒胸臆,如杨庆远题四川眉山“三苏祠”联;或于异地思乡殷切寄怀,如和庚吉从西蜀任上寄回的为家乡重修得月楼题联;有的远游归乡,其联于状物写景,悠然平添出深长的历史感,如杨超群题得月楼之联。

(6)应酬交际及社会生活的需求。丽江改流以来的社会发展,近现代生活层面多元化,越来越打破封闭,扩大了交往,以联题赠、应对都成为一种交往中的时尚,一种精神生活的需要,如丽江书法家王协中书赠“聚山仁兄”联:“竹露含烟春试茗,松林漏月夜读书”。如名画家周霖于1943年画“长松巨壑图”赠丽江省中校长和志钧出任景东县长的题画联:“写我长松巨壑,赠君明月清风”——联语以德业相规,廉洁期勉,殷切之情盈乎其间。

丽江城乡,明清以来久已形成“门联春帖亦堪夸”民风,加之用于家谱修制的家族联、建宅乔迁、婚丧祝寿贺生,以至期盼六畜兴旺、厨中味美等,在应用传统古联同时,亦多有新撰之联。楹联已不囿于文人圈子,日益成为一种巨大的社会需求。

(7)对楹联艺术的追求及其赏娱功能,也是丽江楹联丰富多姿的成因。如不少作者阅选自古诗词的集句联,为婚、寿、挽、墓等属意而撰的嵌字联,和志坚偏好选取散氏盘字、毛公鼎字的集字联,许多人家喜收存名家书法联,以及出支征对之联。如四十年代初丽江的一次菊展,丽江大众壁报社同仁撰上联设奖征对:“西风乍起,北雁南飞,且看东篱佳色”,一时满城传诵,遍街菊香。在众多应对下联中,评定以前清老进士和庚吉之“夏雨初收,春鸿秋至,伫听冬雪吟诗”夺魁。四十年后,当时丽江省中的一名学生刘亮,还对此记忆犹新,意兴再起而续:“童萼悄还,壮怀晚酬,岂疑青山更郁”。如收入《中国长联三百三》的1924年甲子丽江“花甲串对联”,前清秀才和文华以7个分句缀10个“花”字出上联,举人王树和先生匿名以下联10个“甲”字相对,公认最佳,至今传为逸事。

(8)宗教的影响。清代,丽江的佛教、道教进一步发展,寺观增多。宝相庄严,尽以匾额和楹联助之肃穆,阐释教义或规劝人生,因而丽江的楹联创作持续地受到宗教影响。

(9)社会动荡的忧患和感召。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入侵、滇西杜文秀起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军阀混战、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政治事件,强烈冲击着纳西族地区的社会生活。“忧患出诗人”,楹联也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中更加贴近时代,更多发挥出抒怀言志功能。如杨鉴勤于国民党发动内战时所写春联:“过不了国难民难,说什么新年旧年”,横批:“人心思共和”,鲜明地表达了人民要求和平统一、反对内战的意志。如毕业于中国大学文学系、回到金沙江畔致力乡村教育的李寒谷题于家门之联:“孔北海杯中一盏不空,当效法好客风气∕高尔基笔下千里如泻,应学习写作精神”——以古人孔融之“好士,善文章”和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的写作精神,表达自己礼贤下士、联系民众,传播新文学的志向。老一辈科举知识分子也在联作中注入了新时代内容。如清末特科拔贡、在四川新津等地任过文职的和柏香所题丽江黑龙潭联:


风雨自欧美而来,芳草碧烟,转眼变成新世界

山水供禽鱼之乐,登高作赋,多情犹有旧楼台

——藉山水自然、飞鸟游鱼和谐的风景名胜联,表达了作者既欣慰社会变革,又钟情于祖国传统文化的心态。

(10)丽江长期相沿的诗社创作的直接影响。嘉庆初,牛毓麟等地方士子组建了“玉泉文社”,每于春秋佳日,举行笔会切磋交流。此为古城诗文结社之始,对纳西族旁姓作家群的形成起到了积极推动。

民国初年,丽江出现了第一个正式的文学团体“桂香诗社”,每月两次聚会吟咏,效学古诗人陶渊明“以一尘不染之胸襟,抒写大自然之天籁”的诗品和人品及其“诗情淡远”风格,于写景、咏物或时政、咏史的诗、联,表达对故乡和祖国山川的热爱,对古人高尚品行的崇敬和报效祖国的心愿,对国势衰颓和人民疾苦的痛切,对国家富强、政治清明的向往。之后,古城又出现了一个小型诗社“丽泽社”,以迄三十至四十年代的古城文艺团体“雪社”,丽江的诗、联创作承沿着这种维新强国的基调和现实主义风格,作品富有新旧交替时代的思想印记。

由如上诸方面因素的交互影响,形成了丽江对联从清中叶以迄民国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先后涌现出了纳西族木坤(芷园)、王成章(竹淇)、和庚吉(松樵)、李怀壁(玉园)、王树和(继宗)、杨超群(龙山)、习世贤(杏樵)、和让(柏香)、杨穆之(亚衡)、李奉之(百潭)、和彦彬(俊庵)、范克明(德含)、杨鉴勤(铁岩)、和志均(石衡)、和益(汉池)、周霖(慰苍)以及范义田(楚耕)等众多制联名家,这一历史时期的佳联当以千计。而经近现代社会动乱、兵燹及文革“破四旧”,此时期的楹联亦多数失存。如称为“才气豪迈,书法遒劲”并擅联的杨穆之及李怀璧、杨超群、和益、李奉之等,均仅遗存1联。

新中国建立年来,丽江的教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有力壮大了楹联创作队伍。而且上承“文化之邦”优良传统,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济文化勃兴,文革浩劫万马齐喑的局面打破,楹联创作获得了无限生机。1984年在全省率先成立的“玉泉诗社”的辛勤创作活动,由丽江游事业迅速发展所带动的各处名胜古迹的修复、新景区修建,各类文化店铺、文艺团队以及餐饮休闲业蓬勃发展,春联和婚寿庆典联、挽墓守制联、建宅乔迁联等古风的赓续,文物字画收藏之风的兴起,文化部门组织的义务写春联、春联送下乡活动,以至丽江1996年“2·3”大地震给人们精神上的冲击激励,都成了楹联复兴的契机,作者队伍进一步扩展到社会各阶层,楹联数量、质量,都展示出全新风貌。

固然,由于楹联自身的创作规律;其严谨的格律要求,使得建国以来的佳作,主要还集中于老一辈古文功底深厚的知识分子,如周善甫、和在瑞、周耀华、张静亭、李义宇、袁基宏、和石、李世宗、王异彩、和心友、吕少康、李植元、王运恒、赵净修、周荣昌、和瑞尧、木枢等。他们的绝大多数,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纳西人,植根于地灵人杰桑梓,阅尽人生,珍重晚晴,运匠心于联语,歌盛世风貌,成为丽江联苑承前启后的中坚,其中少数是外地人,亦早与丽江融洽一体,如成都籍吕少康老人,在丽江工作定居半个多世纪,如同丽江前辈诗人、回族马子云一样,痴情于玉龙雪山之高洁,以至“乐不思蜀偶远游,探亲必去意还留。别时一路雪山恋,车窗一转一回头。天府锦城故乡好,玉岳古城忘不了。吠日犬声未见闻,龙甲嶙岣魂梦绕……”情而至真,笔耕不辍,偕与纳西族诸老切磋酬唱,撰书了不少佳联。

 

4、“玉垒千年存古雪,金沙万里走波澜”——玉岳金川、丽江坝


(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

“玉岳金川”,为丽江境玉龙雪山、金沙江的合称,夙以指代丽江。

玉龙雪山位于青藏高原南缘与云贵高原的衔接地带,为横断山系云岭山脉的主峰,是我国纬度最南的现代冰川雪山。山顶终年积雪,雪峰连绵一似玉龙腾空,因名。山体南北纵长约3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北与香格里拉境哈巴雪山夹金沙江“虎跳峡”对峙,南抵丽江坝子,距丽江古城仅15公里。主峰“扇子陡”位于南端,海拔5596米。

玉龙雪山古称耸雪山、雪山、雪岭。纳西语称“崩石巫鲁”,意为银石般的白沙雪山(白沙即丽江坝北部一带地域)。唐代,南诏国主异牟寻僭封五岳四渎,封为北岳,其时称为“松外龙山”——明状元杨升庵的《滇载记》清楚说明了这一名称之由:“与蜀松州诸山相接也”;南宋末,忽必烈南征大理经丽江时,封此山为“大圣雪石定国安邦景帝”;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设置“丽江路军民总管府”,始以地名称“丽江雪山”。元代乌撒乌蒙道宣慰副使、《云南志略》作者、河间人李京的《雪山歌》是最早题咏玉龙雪山的诗篇:“丽江雪山天下绝,积玉堆琼几千叠。足盘厚地背摩天,衡华真成两坵垤……”历代名人、骚人墨客留下了许多题咏玉龙雪山的诗、文和楹联。

至明代前期,定名“玉龙山”,系以丽江木氏土司对家乡这座雪山的形象比喻而名(另一说:因玉龙山主峰锐似宝剑直插云天,以古时的宝剑“玉龙”引而为名)。

玉龙雪山自来以“险、奇、美、秀”的自然景观与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著称于世,今为云南省自然保护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在纳西族的心目中,神圣的玉龙雪山是本民族保护神“阿溥三多”的化身。

金沙江为长江上游,自青海玉树把塘河口至四川宜宾的一段,长2308公里。“金生丽水”,以盛产沙金得名。唐代,因纳西族先民麽些人聚居这一带流域,被称为“麽些江”。南诏异牟寻封禅时,封为四渎之一。金沙江自丽江西北隅塔城乡入境,至“长江第一湾”石鼓镇陡转东北,穿越虎跳峡,潆曲环绕丽江市境615公里。出境处江面海拔1015米,与玉龙雪山主峰高差达4581米。

云贵高原地区称山间盆地为“坝子”。纳西语称丽江坝子为“依古堆”,意为江湾之地,以地处金沙江河套而名。丽江坝面积198.6平方公里,青山环围,形似巨砚,大研古城即以“大砚”谐音而名。

此辑选联,着眼山川宏观。

 

明·木公题写玉龙雪山

四时光皎洁

万古势巃嵸

【作者简介与注释】木公(1494—1553)字恕卿,号雪山,明代丽江第八任世袭土知府,授中宪大夫;“明代木氏作家群”的代表作家。明状元杨升庵从其《雪山始音》《万松吟卷》等六部诗集共1400余首中,遴选114首为《雪山诗选》。此为其早期所作五律《雪山》颔联。是纳西族诗人题咏玉龙雪山的第一首诗,选入今《云南读本》。全诗为:“北郡无双岳,南滇第一峰。四时光皎洁,万古势巃嵸。绝顶星河转,危巅日月通。寒威千里望,玉立雪山崇。”

巃嵸lóng zōng:山势高峻、云气蒸腾貌。

此联镌悬丽江木府。

 

明·木公题写玉龙雪山

云表玉龙长露角

雪边银凤乍飞翰

【注释】此为木公《拜和巽隐大中丞望雪山诗》颔联。巽隐,宋儒程颐的后裔、明初御史程本立(字原道)之号。他于洪武年间贬谪云南,绥辑楚雄、大理、永昌、丽江等地凡九年,撰有《云南西行记》,至丽江写有《丽江雪山》一诗。

木公此诗,最早以“玉龙”比拟丽江雪山。此联载入丽江县志,表明玉龙雪山得名之由。

翰字有去声翰韵、平声寒韵二读,此为平声。本意是鸟羽,与“角”对仗,引申为高飞。《诗·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明·木青题写玉龙雪山、玉湖

轻云不障千秋雪

曲槛偏宜半亩荷

【作者简介与注释】木青(1569—1597)字长生,号乔岳,又号松鹤,明代丽江第十二任世袭土知府,授中宪大夫;工诗书,年仅29岁而卒,遗有诗集《玉水清音》。明冯时可《木氏六公传》称其“游意述作,怡情声律。其所著撰,如飞仙跨鹤,渺不可即;又如胡马嘶群,悲振万里……”其诗选入《滇南诗略》、《列朝诗选》、《清诗略》。钱牧斋于《列朝诗集小传》评曰:“皆中土诗句也!”

此联为其七律《泛玉湖》颔联。

 

明·木增题丽江坝风光

玉岳祥开龟献瑞

文峰霭庆笔生花

【作者简介与注释】木增(1587—1646)字长卿,号华岳,又号生白,明代丽江第十三任世袭土知府,授中宪大夫、云南布政使司右参议;与其祖木公并列木氏代表作家,有诗、词、文、赋等一千多篇传世。他不仅将纳西族的汉文学创作推向了更广阔领域,书法成就亦居明代木氏作家群之冠,大学士周延儒称其“字逼钟王”。木增力倡汉文化,特修“万卷楼”广集诸子百家之书,与内地名士交往甚勤。明末徐霞客至丽江,即其盛情邀迎。

“龟”,丽江坝南部的龟山。“笔”,喻指丽江坝西南一列青山间尖峭独拔的文笔峰。

此联镌悬丽江“木老爷客栈”,王志泓书丹。

 

清·木靖题写玉岳金川

玉垒千年存古雪

金沙万里走波澜

【作者简介与注释】木靖(1627—1671)字晓苍,号文明,木增之长孙。于清康熙八年(1669)接替其父木懿袭任丽江土知府。

此为其七律《雪山》颔联。玉垒山在四川都江堰市西北,此“玉垒”指丽江玉龙雪山。

木靖诗仅见此首,以描写丽江山川气象之壮美,在纳西族文人中传诵甚广,认为是木氏作家题咏玉龙雪山的压卷之作。此联早称为“乡贤旧联”,迄今广用为丽江春联。

联镌悬丽江木府光碧楼,先后由周善甫、王志泓书丹。

释名曰: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


清·李洋题写丽江山川

云海楼台古含日气

雪山鳞甲长化江源

【作者简介与注释】李洋(约1770—1840)丽江古城人,纳西族,清嘉庆庚申科(1800)举人,任云南通海县教谕多年,热心培植地方人才,望重士林。为丽江旁姓作家中最早撰题楹联者。

以龙鳞喻雪峰连绵,势若游龙腾空,雪化江源。

此联迄今沿用为丽江春联。


清·王厚庆题丽江郡廨联

曾听说八千里外,壤接藏蕃,处处近革囊古渡。从几时潜消炎瘴,才觉出山堆玉屑、江涌金沙。更酒以竿咂,茶以乳熬,拈作诗材,别写出一番境界

若论到五百年前,家邻洱海,区区亦滇泽苍生。幸此来忝领岩疆,敢浪夸颂译白狼、图描花马?即民曰平绥,官曰率选,略谙土语,已抛得两载功夫

【作者简介与注释】王厚庆,字幼海,山东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人,清嘉庆六年进士,初在京任职,参修嘉庆会典;嘉庆末至道光初任丽江知府,以在边夷之地推行汉礼、“华风”为己任,在丽江纳西族中进行了服饰、丧葬等一系列风俗改革,《光绪丽江府志·秩官志》列为名宦。官至浙江台州知府、署宁绍台兵备道,卒于任。善诗联与古文辞,工书法。

郡廨,清时对州府官员办公处的通称。

壤接藏蕃:明清代的丽江府,与西藏接壤。  “八千里”极言丽江之僻远。

革囊古渡:南宋理宗宝佑元年(1253,元宪宗三年),忽必烈亲率蒙古大军(中路军)自云南宁蒗县与今玉龙县奉科、宝山、鸣音之间,大将兀良合台率西路军由今香格里拉境与玉龙县塔城、巨甸、金庄、石鼓之间“乘革囊及筏”渡金沙江征大理。此即昆明大观楼长联谓之“元跨革囊”。

潜消烟瘴:言随着丽郡开发,早先蛮荒时期山林间蒸郁的瘴气已悄然消除。

咂,吮吸。竿,钻成空心的竹管。古纳西族习用大麦酿春酒,以竹管插入酿瓮吮吸。明代丽江土知府木公《饮春会》诗有云:“官家春会与民同,土酿鹅竿节节通”。

乳,指酥油。酥油茶是藏区、纳西族地区人们习用的饮品。

洱海,滇西北大理境内著名湖泊,北与丽江相邻;又唐初,纳西先民在洱海以东今宾川县境建立六诏之一的越析诏,故称家邻洱海。  “五百年前”言纳西族历史久远,非实考。 滇泽,云南境内的湖泊,代指云南。 忝:有愧于,谦词。 岩疆,指丽江府所辖地域。

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今川西一带的笮都夷“白狼王”一行跋涉数千里赴洛阳朝觐,归顺汉朝,在汉庭献上了《白狼王歌》颂诗三章。据学者研究,其汉字记音176字中有90余字与近代纳西语相同或相近,证明古白狼语与纳西语有密切传承关系,其地望亦古纳西族所居。因此,一般认为汉代白狼部落为纳西族先民。颂译白狼,即译为汉文的《白狼王歌》。 敢,怎敢。 浪夸,矜夸、随便夸耀。

花马:今丽江巨甸古称花马国,因其地花马山“崖有石如马,其色斑斓。昔摩些诏自名花马国本此。”后以“花马国”泛指丽江。 平绥,平安。 率选,依标准选。 谙,熟悉。 抛,用去、费去。

此联收入《中国长联三百三》(余德泉选注 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


【附】据雪渔氏《鸿泥杂志》之载,此联本为180字:

曾听说八千里外,壤接吐蕃,处处尽革囊古渡。从几时潜消烟瘴,乃觉得山堆玉屑、水拥金沙。点缀些疙鸟蛮花,居然佳丽。凭谁去临池泼墨,能把这边域五城风俗,都知与佛国为缘?并熬茶以乳,咂酒以竿,取作诗材,另写出一番境界

若论到五百年前,家邻洱海,区区亦滇泽苍生。喜今兹渐远狉獉,无非是雪里刀耕、日中襁负。吹打着芦笙铜鼓,共乐升平。惜我来借箸献筹,才辨明郡志九种夷人,竟遗却龙巴未纪。如民曰伴先,官曰率选,略谙土语,已抛将两载功夫

“雪渔氏”为清道光五年(1825)来任丽江知府的马毓林,他很赞赏前任王厚庆的这副楹联:“余同年福山王幼海厚庆曾摄丽郡,篆于郡署大堂题一长联,兴会淋漓,仿佛大观楼孙髯‘五百里滇池’之作。”


清·王焞题玉龙雪山

四时银鹤舞

千古玉龙蟠

【作者简介与注释】王焞(约1825-1885)字焕宇,纳西族,清代恩贡,著有《留春斋诗文》三卷。此为其《大具望雪山》诗联,全诗:“峭壁摩霄汉,南滇第一观。四时银鹤舞,千古玉龙蟠。面面清光澈,峰峰瑞色攒。山高烟如幕,风急暑犹寒。何当凌绝顶,直上白云端。”

此联以气象豪迈、乡情浓郁备受称道,每用为民间建房时竖柱上梁之联。


佚名·仿杜甫诗为玉岳金川联、春联

金江春色来天地

玉岳浮云变古今

【注释】杜甫诗《登楼》原句为:“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锦江流经成都西南,玉垒山在成都西北,此联据丽江山川名,改“锦”为“金”、“垒”为“岳”,便完全切合了丽江景物,气象一新。横断山脉间的玉岳金江,气势雄浑,且杜诗援江流写天地春色、引名山描古今浮云,格调先自壮阔高远,丽江这副仿作之联,益将老杜诗意体现得风韵绝伦。

此联迄今广用为丽江春联。


民国·杨鉴勤“玉龙雪山联”

数万里长江,穿流脚下。放眼遥望,洋洋乎纵横无际!况北距乌拉,东连巴蜀,南接交趾,西毗天竺。今来古往,空把感慨兴亡。趁月白风清,露出她冰肌玉骨;从朝云暮雨,消却了蛮烟瘴雾。只赢得:千载积雪,一壁铁台,半湾灵湖,四围花鸟

十二时景象,幻在胸中。高怀独步,皎皎然俯仰有情。看晓吞红日,夕照霞光,午吐碧岚,夜焕星斗。燕去鸿归,任凭经过寒暑。藉龙吟虎啸,宣扬那帝德神威;于霁喜阴愁,分明着廉吏贪官。更有些:三危胜迹,六诏遗碑,两汉船鼓,百世山河

【作者简介与注释】杨鉴勤(1891—1956)字少九,号铁崖,丽江古城人,纳西族。少时,在乡就读雪山书院、蚕桑学校,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学堂,在滇军中任职多年。1926年卸甲还乡,设馆教学,遗有诗文《长啸集》数卷。

金沙江潆曲流玉龙雪山西、北、东境深峡间,江面海拔仅一千数百米,是谓“穿流脚下”。

乌拉,青海巴颜喀拉山,南延与横断山脉相接。  交趾,南诏时地名,今越南境。  天竺,印度古称。

铁台,又称铁堂、“古雪处”,指玉龙山雪线以上终年积雪的地带。灵湖,玉龙雪山南麓的玉湖。“玉湖倒影”为雪山十二景之一。 “十二时”言玉龙雪山因四季变换、朝暮阴晴而景象多姿。

帝德神威:清乾隆二年(1737),丽江黑龙潭修建龙王庙,乾隆帝御封“玉泉龙神”。

丽江民谣云:“贪吏来,云不开;廉吏到,雪先笑”。

三危:古地名。《尚书·禹贡》注为今甘肃敦煌境,一说在云南境。乾隆《丽江府志略·山川略》称:“《禹贡》‘导黑水至于三危’……夷考往事,率在丽境”,言三危即玉龙雪山周围的喀木地、危地和藏地。明代丽江土知府木公《花马国》诗:“……北来黑水通巴蜀,东注三危万里山”,言三危在丽江东境。

六诏:唐初,洱海周围的乌蛮六部总称。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南诏(蒙舍诏)皮罗阁合六诏为一。 遗碑,指南诏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所立《南诏德化碑》。

两汉,实指西汉。汉武帝欲通身毒(印度),受阻于滇西北的昆明夷,乃于长安近郊凿昆明池习水战。汉军操练水战时,击鼓以助声势,是谓船鼓。

此联镌悬“玉柱擎天”景区大门,赵葆桢书丹。

 

【轶事】杨鉴勤能诗能文,善书法,有“才子”、“书家”之誉。他就读云南陆军讲武学堂时,众人起初看不起这位来自玉龙山下“黑不溜秋”的纳西族同仁。某日,集体游览大观楼,回来他连夜撰写了这副仿大观楼长联之作,大受称道,师生们自此对他刮目相看。

 

民国·何文选题丽江山川

一万里金江滚滚南来,到此间忽曲忽折、浪涌波洄,形势不殊黄河套

数千仞玉岳巍巍直上,喜今日宜画宜诗、年丰物阜,城郭宛在白云间

【作者简介与注释】何文选,云南元江人,前清拔贡,民国21年至24年任丽江县长。

金沙江自青海玉树至丽江,流长约1000公里,“一万里”极言其源远流长。数千仞,极言雪山高峻。

丽江古城海拔2400余米,西倚狮子山,北枕金虹山,当雨霁岚起,城廓间云蒸霞蔚宛若天上人间。

 

民国·周霖题写玉岳金川

花马山河萦足下

玉龙鳞甲幻云中

【作者简介与注释】周霖(1902—1977)字慰苍,著名纳西族国画家,曾任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副县长,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自幼秉承家学渊源,诗、书、画、艺、乐均有造诣。郭沫若称其“画、书、诗均好”,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吴作人誉之“金生丽水,艺数周郎”。

此为其《乙酉重九登象岭步玉生韵四首》第二首颔联,久沿用为丽江春联,今镌悬丽江文昌宫。

 

民国·范义田题玉岳金川

春风绿泛长江水

晴日红妆大雪山

【作者简介】范义田(1909—1967)字楚耕,丽江石鼓人。1930年考录为省教育厅科员,入师范学院深造,组织“昆华读书会”,创刊《南荒》。回乡任省立丽江中学教员、石鼓两级小学校长。1934年应省教育厅长龚自知邀,返昆参加筹办云南日报社,为教育厅边地教育委员会编写《云南边地民族教育要览》。1936年任丽江省中校长。1938年春到武汉考察战地教育,经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介绍到延安,由艾思奇介绍进抗大学习,后病返。由考察唐代南诏、宋代大理政权遗迹,写成《云南古代民族之史的分析》。1944年任滇西北督学,从事古代史及先秦文学研究,先后完成《周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论先秦诸子思想大系》、《屈原概论》等专著初稿。新中国建立后,调云南省民委任特约研究员。"文革"中再度遭劫,病逝。遗著于近年出版《范义田文集》。

此联原镌悬黑龙潭龙神祠北厢楹柱。


张静亭题玉岳金川

万里金江流润泽

千寻玉岳峙清高

【作者简介】张静亭﹙1915—2000﹚,丽江古城人,纳西族,民国间任教。丽江玉泉诗社会员。

 

吕少康题玉岳金川

八百里神川,泽饶花马。汇流劈谷,走滔滔裂岸崩云。望北溯藏青,东奔吴楚,南骄苍洱,西匹怒澜。一曲铜琶,敢教堑通礁服,开陆输水运,奠宏规发电益民。思隋迹元踪,只茫茫桥沉囊杳。好领略:红军抢渡,险峡雄漂,石鼓传声,金江荡月

十三峰古雪,飞起玉龙。砌壁堆银,奇矗矗横空出世。看洁逾瑶岛,势壮昆仑,气傲华衡,光辉河汉。千寻琼巘,怡然冬暖夏凉。但山笑云封,励清节廉荣贪耻。促课农兴学,更郁郁翰劲墨香。任留连:绿野清溪,澄潭倒影,名城普誉,文笔书天

【作者简介与注释】吕少康﹙1917—2002﹚四川成都双流县人,民国间调云南省邮政管理局,发表反饥饿、反内战诗作,1949年昆明“9·9整肃”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幸卢汉起义获释。新中国建立后调任剑川县邮政局长,后调丽江专区邮电局,定居。丽江玉泉诗社理事、顾问,工诗词、楹联与书法、篆刻。

八百里:金沙江环流原丽江县境447公里。 怒澜:金沙江以西的澜沧江、怒江,“匹”谓三江并流。

隋迹:丽江西北塔城乡境,有唐代铁桥遗址,为万里长江之上最早的桥梁,相传隋代史万岁所建,实为唐代吐蕃所建。  元踪:蒙元忽必烈由丽江境革囊渡江进征大理。

红军抢渡:1936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从丽江石鼓至巨甸一带渡金沙江北上。传称“贺龙敲石鼓,红旗满天舞”。  险峡雄漂:1986年9月,“洛阳长江漂流队”征服金沙江虎跳峡。

十三峰:玉龙雪山有十三座大的雪峰。

华衡: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山笑云封”等二句,见前述丽江民谣。


吕少康应亲家杨沛章“花马古国、玉龙雪山”命题撰丽江风光

花马古国,花开万朵茶。马骏人英,古毓多巴文化。国中知誉,国外扬声。看西峙灵峰,东来紫气,南现彩云,北呈瑞霭,西东南北齐歌盛世

玉龙雪山,玉映一潭水。龙飞凤翥,雪熠无限光华。山顶堆琼,山阿铺锦。喜狮屏丽郡,象饮清溪,蛇蜒峨麓,龟曳莲湾,狮象蛇龟永乐丰年

【注释】“多巴”即“东巴”,避重字改用。

灵峰,丽江坝西南的文笔峰;狮,丽江古城所倚狮子山;象,古城东北的象山;蛇、龟,丽江坝南部的蛇山、龟山。清溪,象山北麓的水名;峨,蛇山之南的峨峰;莲湾,龟山近旁村名,纳西语所称“勒坞”。


吕少康题丽江坝风光

文峰凌翰千秋笔

玉岳横空万古屏

【附注】此联多用为丽江春联。


杨原霁题丽江坝风光

玉岳高屏,玉水清音,雪韵城间张画谱

文峰巨笔,文海大砚,云笺天上待诗篇

【注释】“云笺天上待诗篇”,引郭沫若七律《访天池》诗句。


唐兆坤题玉岳金川

玉柱擎天,瑞雪缤纷映北斗

金沙绕境,古城幽雅耀南疆

【作者简介】唐兆坤﹙1923—2008﹚永胜县人,副编审,《永胜县志》主编、原丽江地区方志办副主任。丽江玉泉诗社会员。


周荣昌题玉岳金川

玉岳起苍龙,山中雪海千层玉

金江腾绿浪,岸上稻田一片金

【作者简介】周荣昌﹙1928—2008﹚丽江古城人,纳西族,丽江玉泉诗社会员。


王志泓题丽江风光

石鼓闻天,龙泉泻地

雪山蕴玉,丽水流金

【作者简介与注释】王志泓(1945—)丽江古城人,纳西族,著名书法家;原丽江县博物馆副馆长,丽江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


和向春题玉岳金川联

千寻玉岳千秋雪

万里长江万古流

【作者简介】和向春(1935—)笔名友石,古城区七河镇人,纳西族。省书法家协会、书学研究会会员,市老干部书画协会会员,著名书法家、篆刻家。

 

和云程题玉岳金川联

仰观苍宇,玉龙雪岳参天立

俯瞰江源,滇域人文卷地来

【作者简介】和云程(1931—2015)玉龙县白沙古镇人,纳西族,军转离休干部,省老年书画协会会员,市老年书画协会原秘书长。

 

李国君题玉岳金川联

云蒸玉岳连天雪

水卷金沙动地诗

【作者简介】李国君(1952—),丽江古城人,纳西族,丽江玉泉诗社理事。


木枢题玉岳金川

玉龙山,白雪披装明镜里

金沙水,红霞掩映画图中

【作者简介】木枢(1930—)丽江束河古镇人,纳西族。丽江玉泉诗社理事。

此联与下联均载《云南风景名胜楹联选》。

 

木枢题丽江雪松云鹤

雪松雪化玉龙水

云鹤云腾文笔山


佚名 题丽江坝风光

玉岳文峰双管笔

金沙丽坝两篇诗

【注释】把玉龙山、文笔峰喻为两支巨笔,把金沙江和丽江坝想象为笔下的诗篇。


杨世光题玉龙雪山

大地恨难平,专铸十三长宝剑

丛山嫌太翠,故栽一万白芙蓉

【作者简介与注释】杨世光(1940—)香格里拉市人,纳西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诗词学会、国学研究会、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省文史馆馆员,云南人民出版社原副总编辑,著名散文家、诗家、楹联家。

以宝剑喻玉龙雪山的十三座雪峰。  “一万白芙蓉”,喻遍山白雪。

 

赵浩如撰、书回文联

雪飞云岭云飞雪

江丽古城古丽江

【作者简介与注释】赵浩如(1939—),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云南诗词学会原会长;云南省文史馆馆员。

云岭,横断山系中丽江、维西境云岭山脉,非泛称。

此联镌悬黑龙潭龙神祠门楹。

赵浩如题玉龙雪山云杉坪联

云嘘绝壁横金带

雪舞冰峰拥玉龙


葛景龙题玉龙雪山旅游索道起点站

雪岭接蟾宫,寂寂月精,玉龙作伴

嘉宾登梦境,皑皑山貌,盘古着妆

【作者简介】葛景龙(19—)

联载《云南风景名胜楹联选》。


赵椿题玉龙雪山

一领轻纱,朦胧玉女含羞面

十三长剑,粉碎天王贵胄身

【作者简介与注释】赵椿(1937—),鹤庆县松桂乡人,云南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云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兼楹联研究所所长,英国皇家研究院名誉院士。

轻纱,喻玉龙山浮云。  朦胧,形容词用为动词,使动用法。


赵椿题虎跳峡

谁见大虫曾跳峡

我惊利剑已穿天

【注释】老虎被称作“大虫”,最早记载于晋代干宝的《搜神记》。

 

夏学忠题虎跳峡回文联

虎跳峡谷峡跳虎

龙腾金沙金腾龙

【作者简介】夏学忠(1938—1993),香格里拉市建塘镇人,藏族;虎跳峡镇中心卫生院原院长;1989年被中组部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1991年被卫生部评为“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

 

袁基宏题虎跳峡

玉壁十三峰,横空万仞,银石为屏,绝顶龙飞山砌玉

金沙八百里,悬瀑千寻,青萝作带,雄关虎跳浪淘金

【作者简介】袁基宏(1925—1998)藏族,丽江古城人。丽江玉泉诗社会员。

 

蔡川右题虎跳峡

危崖锁翠,一石江流曾虎跳

蔽日凿天,数峰屏立正鹰扬

【注释】蔡川右,云南民族大学教授,云南省诗词学会原副会长。


张冲题虎跳峡2联

(一)

水源冰川万道,水急一瞬十天,水边绝壁千仞,水截湖波百里。亿兆劳力,粮棉油煤,长流斯峡永世不绝

山顶白雪终年,山腰花木葱茏,山脚鱼戏飞瀑,山外林禾遍野。五洲四海、春夏秋冬,风光在此同时并存

横批:得天独厚


(二)

金沙江上虎跳涧

玉龙山中猫钻天

【作者简介】张冲(1901-1980)原名绍禹,又名维新,字云鹏,彝族,云南泸西县永宁乡(现划归弥勒县)人,抗日爱国将领。云南解放后,任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民委副主任兼凉山临时军政委员会主席,对边疆和大、小凉山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发挥了特殊作用。历任云南省副省长、省民委主任、中共云南省委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当选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任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为彝族第一个副国级领导干部。

1956年以后,张冲主要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多次考察全国和云南各地水利水电建设,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水利建设思想。他曾先后9次穿越险峻的虎跳峡,对开发金沙江虎跳峡水电提出了一整套方案,并有感而发,撰写了这两副对联。


杨陆“雪山十二景”景名缀联

清代纳西族诗人木正源(羲民)有《雪山十二景》组诗,颇负盛名,乃以十二景名缀之为联。

丽江雪岭真超绝:摩天龙甲生云舒卷,偎麓玉湖倒影湛莹;岭熠银灯炫焰泠光,雪寒高峡劈流激浪。便暮霭苍茫,好赏心暝后夕阳染琼巅。最难忘、绿雪奇峰叹观止

滇北泉城自静幽:煦煦三春烟笼弥蒙,依依九夏岚蒸萦绕;城迎夜月双辉皎洁,泉映晴霞五彩潺湲。当晨星寥落,方悦目晓前曙色晖甍顶。尤惬怡:白泉洌液来古今

【作者简介与注释】杨陆(1951—)字原霁,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云南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丽江玉泉诗社副社长;本书编著者。

原十二景名中,有“云、玉、月、色”4字重,又少数景名非平仄交替。因将“晴霞五色”改“晴霞五彩”,“白泉玉液”改“白泉洌液”;“金江劈流”改“高峡劈流”,“六月云带”改“九夏岚蒸”。

此联镌悬丽江狮子山万古楼北向门楹。杨宏坤书丹。

5、外地题咏玉龙雪山之联


玉龙雪山秀出天外,竟形成了本土之外周边地域的景名(如剑川八景之“玉龙晴雪”)、寺名(如鹤庆龙华山“雪峰庵”)、匾额题词(如剑川石宝山海云居山门“雪岭在望”匾)和诗、联。这些景、寺、题、诗、联不存在于丽江,却因了玉龙雪山而出现在他乡,成为玉龙山风景文化资源不可或缺的组成。

此谓周边地域或他乡,是行政区划亦地理之别,主要指丽江以南的大理点苍山,剑川坝与剑川石宝山、鹤庆石宝山和龙华山、宾川鸡足山、永胜西关等地。唯有在这些南邻地域,可遥瞻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那辉耀天际、洁如瑶岛琼阁之姿。这熠熠银峰嵌融在彼乡的山光水色间,成了其地的一道特色风景。于是,玉龙雪山“走”出了本士,不止是丽江一地的景观了。

(本节略注释)

 

大理点苍山将军洞庙门联 

 

登苍峰,眺玉龙,雄姿悠悠琼瑶阁

临古寺,览夕阳,胜景处处鹦鹉洲

 

明.杨慎题剑川石宝山摘句联

 

花点金山紫

云连雪岳青

 

明.闪应雷题剑川石宝山联 

 

垂垂银溜千峰雪

飒飒晴涛万壑松

 

明.王廷表题石宝山金顶寺联

 

嵯峨远削三峰玉

烂熳丛开二月花

 

明.担当和尚题石宝山金顶寺联

 

买得松阴三十里

拨开雪蹬几千层

 

清.周开龙(衡岳道人)题石宝山金顶寺联

 

雄范耸观,看剑海扬波、雪山拱玉

梵音远播,知毒龙贮器、关虎潜林

 

清.黄元治题剑川石宝山海云居联

 

剑海开明镜

雪山列画屏

 

清.李发甲题剑川石宝山海云居联

 

方丈云生座

蒲团雪照衣

 

民国.赵藩题剑川石宝山海云居二联

 

雪岳屏高下

湖波镜晓昏

 

过半功夫,更须历级参金阙

大千世界,恰好开门见雪山

 

民国.张昭麟题石宝山金顶寺联

 

堆来白雪群峰玉

开遍黄花满地金

 

马福民题剑川石宝山海云居联

 

拔地高飞居云海

峰峦野色一山青

 

清.杨达题鹤庆龙华山雪峰庵联

 

北岳耸银屏,雪作霞衣迎晓日

东山起雾嶂,峰腾云海作仙槎

 

民国.赵嘉根题鹤庆云鹤楼联

 

蛟野龙乡,蛟龙仰拱玉龙岳

凤仪鹤庆,凤鹤来朝云鹤楼

 

清.《永北直隶厅志》题写永胜名胜二联

 

迤逦而来,宛长虹之贯日

嵯峨成像,如天马之行空

 

玉笋尖排,高接三台之瑞

银峰壁立,乍生六月之寒

 

(佚名)题永胜灵源箐联

 

流水暗穿云树下

雪山高送夕阳来


6、纳西族特色联


丽江纳西族在盛行汉语联的同时,还有着如下三类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联语,可合称为“纳西族特色联”。

其一为汉语、纳西语双语联。即同一副对联能以汉语、纳西语分别释解;就字面可知其汉语内容,而以纳西语读来,另是一种意义,两者“各说各”而合而为一。

其二是采用汉字记音,而与汉语字义、语意均不相干的纳西语对联。因而不会纳西语的人便“望文无可生义,读来佶屈聱牙”,必须以纳西语来识读。

其三是以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书写的对联。此中,多为对仗句的纳西族谚语、格言,也包括以东巴文字书写的传统的和新创作的汉语联。

此三类“纳西族特色联”是笔者的概括。之所以不总称“纳西语联”,就因其中有汉语、纳西语双语联,不单纳西语了;不仅是语——口头语,又有着“文”(东巴文字联)的形式,而独特的东巴文字联亦不能囊括其它两类;纯粹纳西语的对联,形式上又采取汉字记音。因此,宜将如上三类合称“纳西族特色联”。

从语言学看。纳西语与汉语同属汉藏语系,纳西语为藏缅语族彝语支中,一种独立的分支语言。虽然从语族层次就已分离,毕竟“同根”,这就使以纳西语创作对联有着一种天生的可能性。不仅纳西族,也有其他少数民族语(如白语)与汉语的双语联。而且,骈俪的根源不仅在于语言和文字,还在于其“相须”、“成对”的对称,呼应之美植根于各民族自远古以来积渐形成的哲学体认和思维习尚。自然,由于两种语的用词与音节、词性、声调、词序和语序的不同(如吃饭”,纳西语为“饭吃”,语法上是动宾倒置;东与西,汉语只需用这个单音词或双音词东方、西方,纳西语则须三音词“你美土”“你美谷”,这就直接影响了对联的字数相等),从而难以做到双语联能兼顾两者,在字数和结构、对仗、平仄上一一对应,均符合联律,只能是大体契合。但纳西人乐此不疲,古今相继。

双语联以及纳西语对联的产生,即因纳西族对汉语对联的景慕、 喜爱和仿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向心力,也体现了纳西族对本民族语言与生俱来的深厚感情。

(1)汉语纳西语“双解联

清.杨元之题北岳庙三多阁联

 

三多得愿意

八极告新猷

  

【作者简介与注释】杨元之(约1848一1892)字用九,丽江古城人,纳西族,清代廪生,以特有诗才著称——他对纳西民歌民谣极感兴趣,所写汉文诗常具纳西民歌风格;每年撰写春联,必求汉语、纳西语双解,其作品多已散失,所作《重到文峰寺》即一首典型的汉语、纳西语兼通之诗:

“暮多好山色,庭菊冷露滋。佛心徐可觅,佳哉宣意移”

此诗汉意自明,纳西语意则为“不见日久啦,又至此山行。但听百鸟唱,好似诵佛经”。

上联中的“三多”,为纳西族信奉的保护神“阿溥三多”;“八极”,八方极远的地方,指普天下;“告”,宣告;“猷”,计划、谋划。

全联汉语意:(希望)得到三多神同意,八方宣告(我们的)新计划。

纳西语——“得”读如“特”,表示动词“愿”的指向,即向三多神求愿;“意”读如“耶”,音调拖长,为语气助词;“八极”为庄稼;“告”为好;“新”为衬词:“猷”意为请…给予。

汉语联:“三多同意众盼/八方宣告新猷”

纳西语联:“祝愿三多种/保佑庄稼好

 

民国杨鉴勤撰双语联

 

当瓦碑在豫

库实课留湘

 

【注释】用作纳西语的“当瓦”为“瓦当”的倒装,瓦当即筒瓦的瓦头,上有图案或“瓦当文”。“豫”即河南,“湘”即湖南;“库“指粮仓,“实”为充盈;“课”指税粮。

全联汉语意:瓦当碑在河南出土;丰年处处粮库充实,国家的储备粮就留在湖湘(无需调运它地了)——古谚“湖广熟,天下足”,谓湘省系国家粮储之地。

纳西语——“当瓦”为腊月;“碑”为雪;“在”为降、积(雪);“豫”、“湘”则为语气词。“库”、“课”在此同音同义,意为岁,年;“实”为“新”;“留”为美。

汉语联:“瓦当文字碑,出土在豫省/丰年库充裕,储粮留湖湘”。

纳西语联:“腊月大雪降/新年光景美”。

 

老来古大受

幸必好自吟

 

【注释】全联汉语意:老来自古大受(礼遇);凡有幸事,必好自己吟诗。

纳西语——“老来”谐音“老劳”,意为健康、有体力;“古”为好;“大”为都、皆;“受”为说。“幸”谐音“系”,舌头;“必”谐音“鼻”,意为味辣——纳西人喜咸辣酱菜;“好自”谐音“哈资”,吃饭;“吟”谐音“仪”,味美。

汉语联:“高寿老人,自古受礼遇/称心幸事,我必欣吟诗”

纳西语联:“身体健康人称善/佐餐味辣吃饭香”

 

习宏一撰双语联


雅阁锦堂留有韵

日腾友众好词吟

 

【作者简介与注释】习宏一(1926-)丽江古城人,纳西族,中学教师。

全联汉语意:阁楼清雅,华堂锦绣,便留有韵致;明媚丽日,好聚众友作词吟诗。

纳西语——“雅阁”为家;“锦堂”谐音“几耽”,意为房院;“留”为美、富丽;“有”、“韵”均语气词,表赞叹。“日腾”为喝酒;“友众”为敬烟;“好词”谐音“哈资”,意为吃饭;“吟”同上联:味美。

汉语联:“雅阁华堂留韵致/丽日友众好吟诗

纳西语联:“居家庭院装修美/传烟敬酒吃饭香

 

杨世光撰双语联

 

吉锦居凰,库世库楼博

美盘堆玉,喜门喜语长

 

【注释】纳西语一吉,水;锦,流;居,山;凰,绿;库,年;世,新;楼博,意为迎接(新春);美,天;盘,白;堆,地、地方;玉,明丽;喜门,世间人们;喜语,人生处世;长,谐音“恰”,安乐、舒心。

汉语联:“吉祥的锦屋居风凰,楼上库房藏琳琅/美丽的盘子堆珠玉,喜庆门第喜语长”

纳西语联:“水泻山青,新年迎吉旦/天光地亮,盛世乐人生”

 

杨世光化双语匾文为双语联

 

天雨留芳魅

熹江夸玉蓝

 

【注释】此联据著名的双语匾“天雨流芳”改写为联。

纳西语——“天雨”,书本;留(流),看;魅,表祈使语气词;熹江,意为“对他人”;夸五蓝,读作夸又劳,意为“有益于”。

汉语联:“天雨留芬芳魅/熹江夸碧王蓝”

纳西语联:“请去研书卷/但求利众人”

 

杨世光化古联为双语联

 

击拍歌幽阁

呵寒拢紫灯

 

【注释】此联化用“海为龙世界/云是鹤故乡”古联,因顾及汉语联平仄,上下支内容在纳西语联中作了调整,纳西语——击拍,白云;歌,鹤;幽图,家;呵寒,碧海;拢,龙;紫灯,居所。

汉语联:“击节歌幽雅之阁/呵寒拢紫红之灯”

纳西语联:“鹤翔白云里/龙腾碧海间

 

(2)汉字记音纳西语联

纳西族古语 劝世联

 

喜余索孟森

匿瓦布孟尼

 

【注释】纳西语—“喜余”,处世;“索孟森”,学不完;“匿瓦”,时间、光阴;“布孟尼”不要消磨、虚度。

联语:“处世学不完/光阴莫虛度”

 

纳西族古语 嘲讽恶人联

 

素胯唔胯本夺胯

喜拿窝拿怒美拿

 

【注释】纳西语—“素”,相貌;“唔”,本质;“本夺”,行为、做事;“胯”,坏。“喜”,人;“窝”,骨子里;“怒美”,心肠、心地;“拿”,黑。

联语:“相貌坏,本质坏,行为更坏/人面黑,骨子黑,心地最黑”

 

清.佚名题阿喜太子洞联

 

兄难弟难立

大宋小宋篇

 

【注释】此联镌刻于玉龙县龙蟠阿喜“太子洞”的岩壁,无落名,题款:“江左古记”。

江左,古时叙地理,背北面南,因以东为左。龙蟠乡位于石鼓镇以北至虎跳峡口一带,处金沙江峡谷东岸,故云江左。“古记”,表明系记述此方古俗。

太子洞位于一道东西向峡谷的北崖间,深仅4米余。洞中央是座约一人高的钟乳石基底,上连钟乳石柱直撑洞顶,石柱正中,赫然一尊天然形成的棵身男子石像,高30来公分,通体黑色,头,臂,身形毕肖,男根巍然,石像之前供有石香炉。这石像便是“太子”,前来祭拜求子的妇女抛铜钱于石像的男根。从一旁石坎登上,石柱背后是座长宽约一张床大小的石台,是来此朝拜过夜的妇女与中意的男子歇息之处。本村人士,玉龙县非遗办主任和华璋先生于《阿喜太子洞》一文指出:太子洞的实质,就是当地古时生殖崇拜之所,也是先民青年男女相悦夜宿之处。古俗如此,无须讳言者。

这副汉字记音的纳西语联却又特殊:“兄,弟”“大,小”与汉语语用义,但不同音,需以纳西语读(文字略,请听语音详讲) 

原来,此联系作者化用了我国传统蒙学读物《幼学琼林·兄弟》中的联语:

元方季方俱盛德,祖太邱称为难兄难弟

宋郊宋祁俱中元,当时人号为大宋小宋

东汉时的元方、季方是兄弟俩,元方的儿子长文、季方的儿子孝先,争论他们的父亲谁优谁劣,问到祖父,任太邱令的祖父告诉两个孙子:“元方难(nan)为兄,季方难(nan)为弟,”意思是元方、季方才智品德难分高下,宋郊、宋祁也是兄弟俩,同科並中进士,小宋(宋祁)即那首传诵干古的《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作者,后世以“元方季方”“大宋小宋”称兄、弟才德俱优。

联语:“为兄或为弟/任由喜愿谁”

自然,这里的兄、弟,并不指问胞兄弟,是指同来求爱男子的年龄大小。

 

民国.陈可轩等丽江旅昆乡友贺唐树模包子店联

 

纳若冒土起,溢美普余

究俗匹色耶,日腾酷南

 

(注释略)

联语:“纳西男子卖包子,价廉味美/生意赚钱该请客,酒好菜香”

 

佚名 丽江地名趣联

 

沟罗腾律姆自增

阿什余布打鼓堆

 

(注释略)

联语:“看着镜子剃胡子/拿着筷子敲鼓儿”

 

佚名 谐趣联

 

依齿若,依可落拟依齿

居杜美,居里课拟居杜

 

(注释略)

联语:“昆明男子,陶罐窑中码陶罐/剑川妇女,蔓菁地里收蔓菁”

 

佚名 针贬为官腐败联

 

你备吾克唉哈又

版拉日提咪赶唱

 

(注释略)

联语:“钓鱼放鹰喂妓食/打牌喝酒玩女人”

 

光义街某户龙年新修房院门联

 

龙本奔土吉是次

纳西喜余花华色

 

(注释略)

联语;“属龙岁新修房院/纳西人乐享升平”

 

(3)东巴文字联

 

玉龙山高峻

金沙水流长

 

玉龙山巔堆玉石

金沙江里涌金沙

 

金沙江畔观鱼跃

玉龙山前听鹿鸣

 

玉岳开颜迎远客

金江起舞宴佳宾

 

白云无骨,悠悠缠峰顶

流水有声,潺潺淌谷间

 

阳光和煦庄稼好

牧草丰盈牛羊增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赵净修)

 

白鹤长寿苍天赐

青松永翠大地赠

(嵌于古城区老年活动中心临街墙面)


木府镌悬大门楹联”凤诏每来红日近/鶴书不到白云闲"系木泰仅存的《两关使节》一诗之颈联


木增所书古联“花鸟乃多情好友/诗酒真无量福缘”


“谈空客喜花含笑/说法僧闲鸟乱啼”今存墨迹,木增撰并书


清代李洋题玉峰寺联“倚雪岭而镜玉湖,一派清空,一点俗尘总不染/由芝峰以望文笔,三山联络,三乘妙法本同源"


普济寺联“鹿樵径古松垂盖/鱼梵声希石点头”系清嘉庆年间丽江知府王厚庆题书


民国杨鉴勤的玉龙雪山长联(丽江古城文萃园)


嵌雪楼门联“雪山观自在/玉水活如来”,清代时题写在黑龙潭畔玉河村的通化寺,该寺前身为清康熙年间所建的玉河书院。



和万宝撰写的东巴字及纳西拼音对联(白沙镇玉龙完小)


古城区老年活动中心临街墙面东巴字对联


玉水寨神门上的东巴字对联


书画展上的东巴字对联(和品正书)


【留言精粹】


木琛:陆老精神饱满!期待陆老新书问世!

杨杰宏:自始至终,慷慨激昂,抑扬顿挫,头脑清晰,出口成章,这是什么一种精神啊!声情并茂,深入浅出,内容丰富,一堂精彩的丽江楹联课,半部深厚的丽江文学史,受益良多。感谢谢杨陆老师!

杨树高:陆老是专家(专攻楹联),又是杂家(……)!

和志华:丽江对联世间奇,沧桑乾坤日月长。

杨春和:以前到的丽江/走马观花/好像是到了一个“假的丽江”/不信/听一听/杨陆老讲讲“丽江楹联”。感谢杨陆老师,满满的干货!


李之典:杨陆老师挖掘得深,研究得透,是丽江楹联的集大成者。

杨尔刚:赞霁源(即杨陆)释丽江楹联:听罢杨师释古联,珠巩妙语胜华筵。江城不乏登峰句,后浪高歌再向前。

杨福泉:杨陆兄对丽江楹联深有研究!

李群育:杨陆所谈,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思想性俱佳。充分体现了纳西族的中华文化认同的特色。

和凤伟:杨陆所谈,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思想性俱佳。充分体现了纳西族的中华文化认同的特色。术业有专攻,天道酬勤。

张喜龙:详实有趣,洋洋大观,见解独到,资料珍贵,成书可贺!

和若群:杨老师曾经热情帮助我买着了价廉物美的水泥砖;今天,我在微信上有幸听到了杨老师的课后又受益匪浅,我多想向杨老师好好学习对联写作知识!再次感谢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知识讲座录音及文字内容!

王雁:丽江的楹联的确很有特色,婚丧嫁娶,大门堂屋厨房,各不相同,代表了主人的情志,也是优秀书法作品,像丽江这样的楹联已不多见了,越来越多的地方已被印刷品、商业赠联(暗含商家广告)替代,所以丽江特色楹联越发难能可贵,期待杨陆老师的下期!

木诚:杨陆老师的讲座真的好精彩,"熟能生巧"。可见专攻之深。今天听完了上部分,期待下部分!


【主讲人简介】杨陆,知名学者、诗人。是丽江楹联、木氏土司历史、丽江诗文等文化方面的专家。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杨陆丽江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