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谈初级楹联爱好者怎样用好《联律通则》

谈初级楹联爱好者怎样用好《联律通则》

2019-09-29 23:12:45廉廷联斋 0条评论

近几年来,在楹联创作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初级楹联爱好者存在以下问题:1、积极参与对句比赛,总是屡屡出错;2、由于出现的错误得不到及时解决,抱怨规则麻烦,不免产生消极情绪,有的人甚至离开联坛。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没有真正弄懂《联律通则》中的内容,或者错误地理解了其中的基本概念。有人说,作联就像戴着脚镣跳舞,这话没错。作为一个初级的楹联爱好者,我认为必须注重基础,潜心修炼,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吃透《通则》、活用《通则》,才可能创作出合乎规范的对联。下面,我具体谈谈自己的想法,有不妥之处,谨请各位联家多多指点。

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助理叶子彤先生曾经说过,通则的第一章是初级境界,第二、三章则是中级境界,只有把三章融会贯通,并做到收放自如,才能称得上达到了上乘境界。通则的第一章主要内容是楹联六要素。要想“吃透”六要素,我们必须做到“一、二、三、四、五”。


一、奉行一个标准:仄起平收


在我国古代和近代,有一些对联是平起仄收的,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数岳麓书院集句联: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递进的,从大到小,从粗略到具体,要反过来,就逊色了再比如:

稻梁菽麦黍稷许多杂种不知谁是先生;

诗书易礼春秋皆是正经何必问及老子。

上平下仄,但因联意一问一答,不能调换。上个世纪,我国著名领导人朱德同志曾经写过一副挽部下的对联:

叹中国版图,诸军各怀异志,政客多门枉用心;

问沙场战骨,几人归是奇男,英雄两字空流血。

尽管这些联内容很好,但毕竟属于特例。《联律通则》中明确规定对联必须做到仄起平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从明清以来诸多联家的作品以及当代楹联创作的实践来看,这已经为大家所公认并成了定制。


二、把握两种判定平仄的尺度:古韵和今韵    


人们常说:诗联不分家。其实,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在《联学管窥》(1995年)一文中,刘太品先生是这样说的,“对联的发展就是不断融合各类文体特点的过程:庄重的五、七言源自律诗;典雅的四六句式源自骈文;铺叙者源于赋;雅丽者源于词……”,由此可知,对联的发展注定要受律诗和词的影响。诗词写作离不开平水韵(古韵),楹联创作也同样和平水韵有着密切的联系。“平水韵”形成于宋代,诗词楹联的创作一直以它为依据。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通行的汉语普通话与平水韵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没有了入声的分类,平水韵中的入声已被分别划归汉语的二声、三声和四声三个声部。目前,楹联界的主流观点就是采用古韵和今韵双轨制,但有一个前题要求,即在同一副联作中,作者只能采用一种选择,不能把二者混用。比如,一副家喻户晓的春联:

爆竹声声除旧岁;

梅花朵朵贺新春。

在今韵来看,上联没有实现偶位次上平仄的前后交替。但“竹”字在古韵中是仄声,所以它还是符合联律的。再如:

把酒吟诗辞旧岁;

题联秉笔接新福。

这副春联也很好。如果按古韵处理,下联的福字就是仄声,下联不能仄收,这是个硬伤;如果按今韵处理,“接新福”就是三平尾,这也是撰联的大忌。所以这副联就是典型的古韵今韵混用。我们创作对联也好,应对别人出句也好,若按古四声,整副联都应以古四声为准,若按今四声,全联的字也应以今四声为准,绝不能随心所欲地认为这个字按古韵处理,那个按今韵处理,否则,就是古今四声混用。为了简便起见,我主张新联友用普通话新韵写联。因为新韵简单,只要记住一、二声是平声,三、四声是仄声就可以了。



三、注重三个方面: 1、通顺 2、工稳 3、美感


写联和作文一样,都是为了表情达意。虽然“楹联之长短无限制,欲短则短,欲长则长,各随人意”,但必须注意要通顺、工稳,尤其是要有美感。不通顺的联没有人喜欢读,不工稳的联就可能失律,失律的联就是次品,如果只求通顺、工稳,没有任何美的意境,也不是好的联作。因为只有美的东西才能真正打动人。2012年,垣曲县获得了“中国楹联文化县”的光荣称号。在给各乡镇、学校撰写标志联的时候,鲁英博会长就反复强调,撰联和做衣服一样,要有特色,要量体裁衣;给这个村撰写的联,就只能适用这个村,别的村都不能用。比如他给寨里村撰写的村联:

万代祖先,曾与曙猿同冷暖;

一村靓丽,又临汤域得风光。

寨里村是从古城老镇搬迁来的一个移民村,世纪曙猿化石的发掘就在此地,千百年来,他们的祖先曾在地下与曙猿同冷暖,一切的一切都已经随着历史远去了;十年前,他们迁来王茅,这里曾是商汤早期活动的地方。如今,这里一片新村新貌,汤域的灵气和党的惠民政策一定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幸福。上联言古,下联话今,紧紧抓住了曙猿和汤域,整副对联通顺易懂、对仗工稳,富有诗意,堪称佳构。


四、注意四个不能:


1、同字不能相对;2、用词不能生造;

3、分句句脚的平仄不能混乱无序; 4、上下联不能失衡。

首先,撰联时,我们主要考虑词语的相对和句式的相对两方面;在考虑词类和词的结构的同时,还必须注意“相对的字必须不同,同字不能相对”,因为对联力求言简意赅,同字的出现不仅破坏了对仗美,还限制了上下联意境的表达力。比如:

春安夏泰人长寿;

秋福冬祥人进财。

 

且咏清风寻皓月;

不教清风问浮云。

第一副联中的“人”属于同位重字。第二副联中的“清风”一词在上下联相同位置出现,和同位重复单个字是一个性质。对联中出现同位重字、重词都不合要求。其次,在用词方面,我们还要注意不能生造,比如,说到“毛体”和“毛选”大家都能理解,如果杜撰一个“毛著”,就会让人感到费解。再者,在撰写长联时,我们要尽量遵循传统分句句脚的格式。比如:

三分句联的格式是:

① 平平仄;仄仄平。

② 仄平仄;平仄平。

 

四分句联的格式是:

①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②  平仄平仄;仄平仄平。

 

五分句联的格式是:

①、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②、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③、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

比如:2012年垣曲县举办的“菖蒲酒”杯全国酒文化征联赛中有一副优秀奖联:

酿瑞呈祥,扬名载誉,叹发展正逢春,菖蒲酒业兴人旺;

飞觞醉月,益寿延年,喜幸福频入画,帝舜乡天朗气清。

这副联的句脚平仄是: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各分句内的平仄也实现了交替,非常工整。

2 012年湖南省新邵县第二中学举办建校110周年全国有奖征联,我的联是这样写的:

为谁喝彩?魅力资江浩荡千年,钟灵毓秀。叔川重义,立大同、撑乾坤,名垂史册。难忘贤才无数,曰张干、曰冰莹、曰抱一、曰明开,引领风骚光日月;

听我放歌:和谐教圃峥嵘百岁,凤翥龙腾。厚爱育人,辟蹊径、竞发展,誉遍三湘。幸喜学子有心,乐求实、乐折桂、乐报国、乐创业,搏击寰宇化鲲鹏。 

上下联各9个分句,它们的句脚平仄格式如下: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这副联够侥幸进入评委的法眼,就是因为平仄协调、涵盖面广,富有感染力。

最后,我们一定要注意上下联整体不能失衡。一般来说,上联要轻,下联要重;上联纵说,下联横谈。比如:鲁英博会长为垣曲县文化馆主楼撰写的标志联:

谁在弹琴?历山韶乐传千古;

我来续曲,亳水新歌醉万民。

上联从弹琴到历山韶乐自然地提示人们:垣曲是帝舜的故里,舜通过韶乐把孝德思想在华夏大地广为流传,主要来源于他的仁政和爱民。下联的“我”指的是垣曲的23万人民,通过古老文明的深深滋养,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勤劳和智慧的创造,垣曲发展的新歌一定更壮美、更醉人。上联谈古,下联说今,下联的厚重足以托起上联,令人赞叹。



五、杜绝五个忌讳:


1、忌失替 2、忌失对 3、忌合掌 

4、忌三平尾和三仄尾 5、忌不规则重字

首先我们看一组对联:

三代核心拓伟业;

九州俊彦展宏图。

 

美酒千盅辞旧岁;

梅花万树迎新春。

 

家和福气纷纷到;

人勤财源滚滚来。

 

良缘欣化双飞燕;

佳偶终开并蒂莲。

 

瑞雪迎春,燕舞播祥歌骏业;

红梅贺岁,兔毫蘸瑞绘龙章。

从内容上来看,以上对联都非常好,但仔细对照《联律通则》,又都存在瑕疵。第一副联的问题是上联的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属于三仄尾;第二副联的问题是下联的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属于三平尾。我们在写联的时候,不论采用古韵,还是今韵,上联和下联的最后三个字绝对不能出现三个仄声和三个平声。至于第三副联,我们先看它的平仄图:

上联:家和福气纷纷到;

古四声 平通仄仄平平仄? 

今四声 平通平仄平平仄?

 

下联:人勤财源滚滚来。

古四声 平平平平??平? 

今四声 平平平平仄仄平?

从图中我们不难发现,上联不论古韵,还是今韵都合乎联律,关键是下联,问题1是本句前后的偶位次字的平仄没有实现平仄交替,问题2是上联的和字是平,下联所对应的字应该是仄,但勤字是平声,联中出现了“四连平”现象,又犯了平仄失对的毛病,的确不妥。那么怎样避免失替和失对呢?这还要从律诗的平仄说起。因为对联和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都有固定的平仄格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或

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上下联偶位次上前后字的平仄,以及相对应的下联的字的平仄都是对立的。当代已故书法大师启功曾经提出过平仄杆的理论,意思是说规范的对联(一字联、二字联、三字联和四字联等等)的平仄在这个杆上都能截取下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副联的错误是出现了合掌。什么是合掌?合掌就是指上下联的意思相同、相近或出现了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上联的“良缘”和下联的“佳偶”意思相同,这是局部合掌。再比如:

高高兴兴迎新岁;

喜喜欢欢过大年。

这副联上下句意思完全一样,是不折不扣的合掌。在写联时,局部合掌和完全合掌都是忌讳。最后,我们再一起看一下第五副联,它的不足是上联和下联在不同位置各出现了一个瑞字,这叫不规则重字。那么,反过来说,对联里可以出现规则重字吗?可以。比如:

春回大地春阳暖;

国至新元国运昌。

上联在相同位置重复“春”,下联在相同位置重复“国” ,这就是规则重字。

春回大地春阳暖;

岁至新元国运昌。

下联1、5位用字和上联没有对应,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    

岁岁春光好;

家家富路通。


翠翠殷殷处处花花果果;

朝朝暮暮时时鼓鼓钟钟。

(福州西禅寺玉佛阁联)

由此看来,规则重字用得好的确能产生重复美和妙趣。

总之,对联特别讲究用字精炼,即便是长联,也应该字斟句酌,不能因长而滥用和随意用字、用词。一些千古流传的短联,虽然寥寥数字,却能包容很多内容和深刻的哲理。要使精炼的联句能包容更多的内容,就不能不珍惜每一字,除非技巧和内容需要,否则不要轻易重复用字。



下面,我还想谈谈自己对活用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通则的第二章是讲传统对格。其中列举了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和转品;还有句法中的当句、鼎足和流水等。通则第三章是词性从宽范围,其中详细讲述了从宽的的具体规定,还提到巧对、趣对、借对、摘句对和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格式的严格限制。1、这些表现形式确实为我们表达事物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但毕竟属于技巧。对联创作离不开修辞,离不开创新。创新就需要灵活运用,但绝不是乱用;对联可以从宽,但绝不是没有底线的限制。对于楹联初级爱好者,在没有掌握基本规则之前,或者刚刚懂得了一点的时候,绝不能急于求成,或者片面追求技巧,滥用传统对格和修辞手法。2、对于对联平仄的要求,刘太品先生说的一段话很有见地。“平仄对立要以句尾最为重要,分句句脚字次之,句内平仄再次之。上下联对应之句尾、句脚、句内节奏点的平仄相对应严格遵守,而句内节奏点、句脚的平仄交替则可以有条件地放宽。”近年来,为什么人们总是对全国征联大赛的一些获奖的联争执不休?出现局部没有实现句内平仄对立的瑕疵是一个主要原因。2012年山西临猗县在全国举行征县联大赛,史文堂先生的联获得了二等奖:  

猗顿千年,山水养精神,人文开气象,龙凤一吟千叠韵;

郇阳百里,粮棉誉三晋,林果香九州,云霞万朵百重衣。

当时联都网上对于上联和下联的第三分句中二、四位上字的平仄没有交替争议很大,大家一致认为不应该获奖。临猗县诗联学会会长杨进元先生是这样说的:这副二等奖作品有这样几个特色:第一是以点带面,点凸面宽。上联写点,下联画面;猗顿为点,郇阳为面;山水人文为点,粮棉林果为面。二是规则性重字运用堪妙,上联起自“猗顿千年”,归至“千叠韵”;下联起自“郇阳百里”,归至“百重衣”,如此千、百的数字重复重,让人玩味无穷。第二,数字法的运用可谓精到,尤以下联之突出。其密致地并列了百里、三晋、九州、万朵、百重衣共计5个数字之多,让人目不暇接。第三,上联“龙凤一吟”,是写创造出如此山水佳、人文胜的临猗人如人中龙凤,一吟而乾坤叠韵。下联“ 云霞万朵”,是写粮棉之盛和林果之繁,如云蒸霞蔚,柳暗花明。这副联不同凡响,出类拔萃,获奖理所当然。有的联友会问,这是不是说我们以后写联也可以不守规则?我想,大家一直在认真写联都难免出错,如果不假思索地照搬别人成功的“缺陷”,是不是会弄巧成拙呢?3、对于通则的六要素,我们要整体接受学习、不能分割开来。因为六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不妨做这样的一个比喻:在一个大长方形里,是各种各样的的对联,我们用“字句对等”的尺度去衡量,把合格的对联放入一个椭圆中;然后用“词性对品”的尺度去衡量,再把合格的对联放入一个正方形中;我们就这样一次用“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和“形对意联”的尺度去把关,通过层层筛选、淘汰,最后,留在那个小长方形里的联就是真正规范的对联。简而言之,在特定条件下,不符合基本规则的联,未必就是出格的作品;在所有情况下,只要遵守了六条规则,肯定会是合格的作品。     综上所述,作为初级楹联爱好者,我们撰联绝不能脱离或超越《联律通则》。躺在《通则》上的时候,我们处处依赖规则,举步维艰;在《通则》中行走的时候,尽管处处受阻,我们依稀看到了一线希望;跳出《通则》的时候,居高临下,规则了然于胸,我们一定会运用自如,倍感轻松。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只有真正弄懂《通则》,活用《通则》,敢于并勤于探索和创新,我们才能创作出好联和精彩联。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爱好者联律通则联律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