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陈晖昆:耳聆面领话楹联

陈晖昆:耳聆面领话楹联

2019-08-18 23:13:57陈晖昆潇湘原创之家 0条评论

陪民俗专家、楹联家,在巴陵古城区一孝堂浏览挽联。这个场景很少见,墙壁挂满了高档卷轴挽联,还有一些实在挂不下,只好露出一部分“脸”,就半依着。

本堂联作,是当代岳州联家的一次“大结集”。挽联嘛,是对联中最难把握的,要么概叙逝者生平或与其关系、交际,或同时阐述与逝者亲属的情谊。其起首的称呼与末尾款识,就是对此的陈述。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这是同一种礼仪和常识。

有一批作品,叙述身份明确,简洁楹联中透出深厚寓意,挺合自己口味。请随我一悦:

谁再听门以盼,衾被犹温、不见慈颜,雨湿江南春远逝;

我唯掩面长哀,萱花已萎、空余寒色,恩留心上梦何寻!

这是身为子女、泣别娘亲的戚戚之咽。那位听着脚步声、即时为子女开门的老人自今而去,这是上联首句特定的叙事。末句“雨湿江南春远逝”,则是艺术性的语言。

风云可测、病患难疗,泪雨犹如秋雨密;

菽水承欢、芝兰挺秀,遗颜应带笑颜归。

这是某老年大学诗联班全体人员敬挽。从上联“病患难疗”可以看出,逝者应经历了一场大病,或较长时间的慢性疾病。此际的泪雨,是亲属对逝者解脱后的欣慰,是亲属面对诀别时的伤心。

挽幛帧帧,随仙鹤举翼谒王母;

诗花簇簇,引易安同侪鸣首丘。

此联,在一内部群“发表”时,编者将帧帧改为了篇篇,引发了一阵讨论。是呀,挽幛不可以篇而计。“挽幛帧帧”告诉我们,这是一场文化葬礼!下联中,易安(宋代词人李清照别名)、首丘(喻故乡)同时出现,无论是联家水平还是逝者眷属,其学识都足以“引易安同侪”。当特定文字叙述,与楹联规则失调时,应取特定文字,而以平仄次之。因挽联以情调为基础,历代名家都是如此。

仙驾中元,八旬德操心无憾;

女钦华夏,一页家书孝有余。

这位女士,代表某诗联单位挽联,因已无适合场地展示,我建议就不再写了,并承诺一定会转示孝家,并不相识的她应允了。从“一页家书孝有余”可以看出,撰联人与逝者某亲属相当熟悉。其家书,前不久发表于“潇湘原创之家”网络,讲述的是侍奉病母的情节。作者以家书入联,用“孝有余”点赞其家风,恰如其份!

八秩慈颜留口碑:俭朴为怀、勤劳为本、和邻睦里。无奈荷花不耐秋去也,化作莲台援佛祖;

七年病榻苦儿女:穿梳于夕、擦洗于朝、喂饭奉茶。有其孝道何须泪哀哉,携来彤管赞家风。

这是长联中的一副,份量在其下联“穿梳于夕、擦洗于朝、喂饭奉茶”,这是写实。有人认为,这副作品,若将“苦”字提升,则意境更佳。

挽联中,“龙门对”作品相当多。从传统习俗来看,将所挽之人名讳,置于联文下首,明显不太妥。挽联,宜在首行“点题”方为尊重。或许很多人认为,这是“鸡蛋里挑骨头”。这一争议,学术界并无更好的折中办法。

还有,以个人名义撰联,应用陌生人一眼可以看出,撰联人与逝人之间的辈份、交谊。而这一体现,常见落款,偶见于联文,有时也在联、款中重复出现。此番以“诗友”、“文友”、“笔友”身份出现的,皆是与逝人晚辈为友,这种署名欠妥帖呀,值得思考!

一直以来,因年龄或其他因素,挽联往往不好署名,关键是撰联人与逝人关系不好表达。这次,联家正因为考虑到了这一窘境,才以“诗友”冠之。这份随意,虽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依然有丝丝不妥,因为作者与逝者并非诗友。“关系”一乱,联艺再高,也会因署名降格哦。

挽联,学问、礼仪缺一不可!常人眼中,礼仪重于学问。越有高学问,越要重礼仪!很久没听专家的讲授了,这一次聆听,没有洗耳,我已铭心。


作者简介:陈晖昆,对岳阳民俗有钻研和整理,沉浸于历史时空。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陈晖昆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