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洪都记忆:悟入靠楹联

洪都记忆:悟入靠楹联

2019-06-05 23:00:01未知夏天杂志社 0条评论

林龙江先生传道日久,收徒日众,其学说传播甚广,但仍然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传道中心。有鉴于此,在隆庆三年(1569)八月,因年初先生想去武当山未果,遂滞留在江西万年县传道半年,正当先生准备返回莆田时,该地洪文谊、洪嘉善两位门人便拿来二百余金,欲替先生建一座书院,用于讲明心圣及非非三教,归儒宗孔之学,以继往哲,以易天下万世之人心。不过,林龙江先生婉言谢绝道:“我之教尚未信于人,俟既信,建之未晚也。”对此,洪嘉善一再恳请,但先生却坚定谢绝了。

过了两年,林龙江先生见构建林子学术中心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他在隆庆5年(1571)十二月,“就东山构儒道释三亭子,又东西四小轩。时拜亭地甚卑,先生欲筑之,诸友无论士农工商之徒,一时毕至,趋事赴工,不日遂成高台,见者咸服其神。”

翌年春,先生又把改三亭四轩为“三纲五常堂”,其中为“合一堂”。所谓“合一堂”者,就是合道释者流而三纲之,五常之,士之,农之,工之,商之,以与儒者为一也。当然,他之所以不称这个堂为“二氏宗孔”,或者“三教宗孔”,按先生自己的解释,是因为“以今之儒非孔子之儒也,故亦儒之,而亦孔子之也。”随后,紧挨着的东西两边各一堂,综合起来为三座,命名为“三纲堂”。如果将紧挨的东西两边各加二堂,共五座,则取名为“五常堂”。至此,东山“宗孔堂”就这样正式落成了,从而一跃而成林子学说的第一中心。

既然林子学说中心已成,规矩则不得不立。于是,林龙江先生专门为其门下弟子制作帖戒之词,其词曰:

“士者,能持受孔门心法,能时习举子业而两不相妨碍者,是吾弟子也,入。若不能持受孔门心法,即与俗儒无别,非吾弟子也,勿入。或能持受孔门心法矣,以举子业为相妨碍而轻弃去之,谓之士也,可乎?亦非吾弟子也,勿入。其入者,坐于东舍,毋越他舍混坐。

“农者、工者、商者,能持受孔门心法,各守常分,各安常业者,是吾弟子也,入。若不能持受孔门心法,即与俗农、俗工、俗商无别,非吾弟子也,勿入。或能持受孔门心法矣,而不守常分,不安常业,谓之农,谓之工,谓之商也,可乎?亦非吾弟子也,勿入。其入者,坐于西舍,毋越他舍混坐。

“布衣之士,能持受孔门心法,兼理家政,而仰足事,府足畜者,是吾弟子也,入。若不能持受孔门心法,即与俗流无别,非吾弟子也,勿入。或能持受孔门心法矣,而仰不事,俯不畜,谓之布衣之士也,可乎?亦非吾弟子也,勿入。其入者,坐于东之东舍,毋越他舍混坐。

“道释之徒,能持受孔门心法,又且诵习经典,而奉其戒律者,是吾弟子也,入。若不能持受孔门心法,即与俗僧、俗道无别,非吾弟子也,勿入。或能持受孔门心法矣,而不习经典,不奉戒律,谓之道释之徒也,可乎?亦非吾弟子也,勿入。其入者,坐于西之西舍,毋越他舍混坐。”

其实,林龙江先生不仅给宗孔堂制作帖戒,还用心制作了几副联句,其联曰:

贤此心,圣此心,天地亦此心,主敬最要;

家吾事,国吾事,宇宙亦吾事,集义为先。


又曰:

若要识心,无体无方元是圣;

云何能圣,先知先觉总由心。


又曰:

道不远人,只在人伦日用;

性无不善,有何贵贱贤愚。


以上这几副联板布置悬挂后,张洪都恰好有事来东山向先生请教,当他看到联句后,心中之惑豁然而解,犹如醍醐灌顶,妙不可言。事后,张洪都在其编纂的《林子全集》之联句跋中坦言:“都从受业,亦有年矣。于先生之书,未能尽读。时诣宗孔堂见主敬集义联,及心圣道不远人,性本相近等句,即沾沾自喜,以为即心即圣,虽孔老释迦未尝不可学而至也。”于是,张洪都对学道有更加坚定的信心,从而一如既往地倾情道业,别无旁骛。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林龙江洪都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