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段吉宏:美丽乡村话对联

段吉宏:美丽乡村话对联

2018-12-14 23:50:19段吉宏绿汀文萃 0条评论

对联,这一中华传统精粹比任何文体任何时候都深入人心,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对联出现。从古到今,从圣人到庶民,从皇宫到农舍,架桥修路,亭阁楼榭,名胜古迹,迎亲嫁女,晋官加爵,上寿添丁,甚至病丧沦落,喜笑怒骂,牛棚鸡窝,屠宰剦割,等等等等,都要涉及到对联。在城市,在乡村,无论名人寒士,学者白丁,茶余饭后,月下灯前,无不趣话对联。其广度其深度,估计全国有十亿人口以不同方式接触和使用过对联。如果说中国是诗的王国,那么在对联面前,只是小巫见大巫。不管走到天南海北,城市乡村,只要一开眼就可见到对联,而诗等其他民间文学作品则望尘莫及。

对联之所以在中国民间有如此顽强生命力,与它体裁特点有关。一是短小精悍,两行文字,易记易背;二是内容活泼,不受拘束,却能揭示事物妙缔;三是体现身边事情,成了生活必需品,如春节、结婚、贺寿、吊丧等。四是展示条件随便、简易,门和柱,无论何处都是自然留着的,就等人去张贴;五是它占住建筑的风光面,人事活动的出入口,给人以光彩、豪迈、雍和、吉祥、活力的气氛。

因此,对联具备了其他文体无法比拟无可取代的优势。随着新时代文化强国的理念到来,对联形势更是一派大好,联坛队伍壮大,活跃空前。一年的创作,盖过过去几十年,盖过历史上千年!尤其是目前开展的美丽乡村与对联文化结合的举措,将会使对联这一奇葩,增加新的养料与活力,开得更加鲜丽多采。农村占中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土地和人口,对联展示的园地十分广泛,貝有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庙宇、亭榭、桥梁、码头、集市、场所到处都是。而更多的是乡村,每家每户都是一个独立的景点,每家每户都是一个对联展示基地。到处是青山绿水,举目一串风景带,放眼一座小蓬莱。这些场景,一旦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将是一个怎样的人间乐园!但是,我们在创建乡村对联文化过程中,也要看到缺限与不足,还有大量的问题等着我们去面对去解决。

有些人信心不足。认为对联文化是文人雅士的行当,乡村搞对联文化是故弄风骚,这是不对的。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许多优秀的作品,大多出自农村。那都是过去秀才的功劳,过去秀才能做到事,我们一定能做到。我们现在人才济济,水平学位完全不只是秀才,既使是乡村,也藏龙卧虎,存在许多“翰林学士",他们知识全面,有能力,有智慧,会电脑,掌握对联文化知识,完全不在话下。我们进行的是一项伟大的使命,应引为骄傲。把古人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仿承下去,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既利当代,又利子孙,何乐不为?我们已经不是过去的秀才时代,搞好乡村对联文化建设,条件已经成熟。

搞乡村对联文化建设,古代就已经开了先河。我建议朋友到我们邵阳武冈浪石去看看,一个古院落,近百副古对联赫然镌刻于各家门上,两百多年,主人世代厮守,家家主人都是温良恭谦,彬彬有礼。对联内容都是仁爱忠孝、为人处世、明礼治家、勤劳简朴、智慧耕读等至理诤言,他们世代把门上对联内容当做座右铭,牢记在心,决不违背,可见一副对联对人的言行举止约束规范所起的作用,是何等的久远、神秘和巨大。

在创建乡村对联文化建设过程中,古人的作用功不可灭。但是因条件所限,也留很多不足与谬误,需要我们正确认识与对待。现在出版众多联集,编著者有的是联家,有的是门外汉,都以尊重、继承的态度出现,内容多来自古人、名人,但问题颇多,有的甚至超过四成,不合平仄最常见,结果却是误导后人,造成病联广泛和长久存在。在乡村对联文化建设中,要慎用这些作品,最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现场创作,体现出每家每户特色,以立家诤言,能够流传为佳。

赛事、市场极待规范。前段有些地方办赛事,出于领导意志,董事长心理,目的不纯,单纯追求企业文化,只要过程,不管质量标准,把劣作当成佳作,把佳作淘汰,结果成了人情传递过程。前几年,衡阳那场笑话就是如此,这些不良现象,也直接伤害到乡村文化建设,应该引以为戒。现在书店的对联书籍,其内客都是互相抄袭,谬误多达良莠参半,被书写张挂,有的还久留名胜,流传远近,负面影响可想而知。《中国楹联报》可谓国内最权威专业刊物,其书法对联内容,也是平仄错误不断,令人费解。文化督导部门,应该关注、重视,应立个规定,由专家把关,尽快规范这种盲目、放任、高产、低质市场。对一些低庸劣质、两行文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所谓对联,应不准上市上墙。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公共场所,都是传扬高雅文化的地方,展示当地最高水平作品,是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我们现在虽然有了《联律通则》,但有些地方还是不甚明了,导致广泛争论,浪费口舌,浪费时间,如孤平,三仄尾。孤平,三仄尾没有违背《联律通则》,符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原则,按理就设有可争论的了,但有人认为,没有权威解释为可以,则也可认为不可以。上面都是含含糊糊,下面就会乱束。如果权威人士出来说一声,解释一下,问题就解决了。权威部门,权威人士应该关注此类事项,尤其乡村对联文化建设,更需权威的理论指导。

对联应该与书法结合起来。现在普遍存在作联的不懂书法,会书法的不会作联,在这点上不如古人。虽然联作由别的书家书写有金玉合璧之美,但不懂书法,不懂对联与书法之间美妙所在,终为遗憾,对联的最大作用,是在书写制作张挂后。书体应该多样,隶书古朴庄重,有积淀深厚之感,楷书清秀刚强,有稳当正直之感,行书生动豪放,生气十足,草书飘逸活泼,情感飞扬。要根据主人家景、特点、情感、要求选择使用,好的对联和书法,要有传古意识,故电脑文字不可取。应该落款,谁撰对联,谁作书法。传统以花申纪年,现在看来,可能欠妥,流传一个花甲有人知道,两个三个,四五个花甲以上呢,后人就难于考证了,我想改为公元纪年为好,或公元加花甲,如:上款为某某题或撰,下款为二O一八戊戍五月某某书。

做建筑的应考虑到给对联留个位置。现在很多建筑,房屋主人和设计者没有考虑是否给对联留个位置,以致门口两侧位置让电表等物件所占,到张贴对联时才感到遗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也是建筑部门今后要注意的课题。

对联传承应从儿时开始,从基层做起。以前我们耽误了,可喜的是我们现在正在加紧补课,我们现在从美丽乡村做起,学校从小学开始,很多学校正在开办或已经开办了对联课程,并取得了良好成绩。楹联街,楹联村,楹联乡镇,楹联县不断涌现,形势喜人。在这方面,全国著名联家邹宗德先生给我们带了个好头,他十多年如一日,利用节假日,空余时间定期在邵阳市举办电视对联讲座,在《邵阳晚报》长期举办对联学习栏目,多次去乡村底层讲课,兼任多所乡村学校对联授课老师,深受社会好评,为乡村对联文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全国都在建设美丽乡村,正是需要更多的这类专家老师出马的时候了。

走遍祖国南北,对联贴反现象比比皆是,甚至过半。为何这么多人喜欢对联,却又不知道怎么贴?原因还是人们普遍缺乏对联张贴基本知识,或书写者忽视告知,或用户理解错误,或仅为邻里互相攀比,图个红红火火,不知对联有左右之分,更有横幅向左念,对句贴左,横幅向右念,对句贴右之说。凡此种种,给对联造成笑话,造成伤害,造成遗憾,这也使我们感到身上责任重大。应提醒对联工作者,在出售、制作、书写后如何张挂,必须手持实品向顾客交代指导到位,再让顾客照样操作一次无误方为负责。

一个对联泱泱大国,人口众多,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乡村文化建设,底子薄,地域广,资金少,暂时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这也只能说明我们今后的工作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能够认识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可以看到,一支千万对联大军,正在城乡涌动,一个更大对联创作高峰,正在中国到来!美丽乡村,将会因对联文化之美而变得更美!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美丽乡村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