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楹联与文化景观研究

楹联与文化景观研究

2018-11-25 23:06:28安俊维华学论坛 0条评论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厘清了楹联和文化景观的概念。通过具体分析楹联和商业景观、旅游景观、宗教景观等的关系,从典型事例入手,找出各自的不同点和共有的特征。并从景观营造、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就楹联融入文化景观提出三点发展对策:遵循楹联规矩;重视受众;拓宽传播渠道。

关键词:楹联;文化景观;受众;商业景观;传播 

一、基本概念

(一)楹联

楹联是从诗词文化中衍生出来的一种特殊文体,楹联属格律文学,讲究上下对举、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对、辞法相应、节律对拍、形对义联,但无字数和句数的限制,少则一字,多至千言。其中尤以声律的平仄与词性的对仗为关捩。楹联言简意赅,雅俗共赏,人称“诗中之诗”。它融合了传统文化与文学的内容与表现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和表现力,“虽是短品,却是妙文”。

楹联悬挂于建筑大门两侧,举目可观,开宗明义,令人警醒。楹联按照内容可以分为春联、婚联、挽联、名胜联、宗教联等。历史上,尤其是明清以来的文人学士,留下了很多历史活动的遗迹,这其中就包括他们撰写或书写的楹联作品。发展至当代,楹联艺术更是经久不衰,联家辈出,受众日益增多。

(二)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文化景观既有观赏、游览的价值,也有教育、科研的价值。

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中文化地理学分支的研究对象,但是和别的学科又有关联,如园林、建筑、历史、设计、旅游等。这些学科可以滋养文化景观。在具体的应用实践中它们也有紧密的关系。目前,人文、科技领域的学者、工程师从各自的学科出发,对景观、文化景观做了很多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的经济生活在不断发展,人民对于居住和游憩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重视水、空气、道路等自然和设施要素,而且还重视文化景观这一人文要素。

二、文化景观中的楹联

楹联也是一种常见的文化景观,它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将文学和景观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文点景,引导人们从视觉层面到精神层面更好地解读景观。

(一)宗教景观

中国的宗教信仰有自己的特点。汉族主要为道教、佛教和基督教。其教义是引导人们向善,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宗教景观对于广大信众和普通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一位佛教徒会发愿拜谒佛教四大名山等著名胜地。

1、中国形式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虽然是外来宗教,可是在宗教文化的很多方面已经中国化了,尤其是佛教。各种宗教都使用楹联这一媒介手段来装饰殿宇,引导信众登堂入室,接受教化。可以称之为“中国形式、宗教内容”。

如各地的清真寺内的楹联,有用阿拉伯文写成的,如天水后街清真寺大门楹联;也有用汉语写成,但内容是伊斯兰教的,如天水台子清真寺楹联(图1)。无论使用何种语言,都能起到宣扬教化的作用。

2、宗教内容

宗教景观中楹联,撰联人一般多为德高望重的宗教人士或信众、居士等,其内容多为宗教经典中的义理,如采用汉字,则多是翻译得较常用的通俗词汇,而尽量少用生僻词汇和难懂的术语。但也有人喜欢搞一些深奥的,这就不是为普通信众和大众着想了,而是有逞才的嫌疑。虽是“剑走偏锋”,但也能够繁荣楹联艺术。宗教经典是宗教教义的一次传播,楹联是宗教教义的二次传播,是无声的宣教过程。

宗教楹联可以化用经典中的句子,也可以根据经典的教义去撰写。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属于宽对,从道教最重要的经典《道德经》原文摘取。上联体现出道的本源地位;下联体现出道家师法自然的思想。

再如佚名题山西五台山大山门楹联:“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出自佛经《楞严经》的一句佛偈。归元、方便法门都是佛教用语。归元二字指万法归一。佛教主张六道轮回,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故佛乃为之说八万四千法门。

甘肃秦安西番寺地藏王洞,有两副楹联:“掌上明珠照被十八幽府,手柱锡杖解脱数万冤魂”;“苦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反映的是地藏王菩萨的法力。第二副用反问的语态,有劝诫芸芸众生弃恶扬善的意味。

(二)商业景观

商业景观能够成为文化景观,是因为它有历史文化内涵。商业景观体现出商业文化、商业文明。中国传统的商业文化其实也很深厚。只是,明代中后期产生的工业上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限制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近代,外国在中国建有很多建筑,中国人仿照,成为洋楼。改革开放以来,商业日益繁荣,也增添了很多新的商业景观,如各大城市的步行街、大型商场。北京的前门大街、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等,都很著名,悬挂楹联很普遍。还有,在企业的开业仪式上,临时性搭建的彩棚、充气门两侧也会有喷绘的楹联。

1、商帮文化

晋商、徽商、浙商等商帮文化。更多的属于行商。在贸易上赚了钱之后,喜欢将自己的居住环境建得漂亮些,如山西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这些商业景观同时也是旅游景观,具备旅游资源的要素。当代的商会,也是商帮文化的一种。但多半位于现代化的写字楼,悬挂或张贴楹联的很少。

如晋商杰出的代表乔致庸不仅有经商才能,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深受儒释道思想的侵染,他主持了对乔家大院的扩建。乔家大院的楹联很有中国士大夫的思想情怀,如“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又如“雅言诗书执礼;益友直掠多闻。”退可以修身养性,进可以兼济天下。

会馆是行商、学子、官员在外地重要城市的聚集地,来客们以商人为主,可以居住、议事、祭祀、看戏等,其楹联体现出商帮文化的特色。其院内的关帝庙、财神庙,也是宗教景观。如北京有湖广会馆、河南开封有山陕甘会馆。重庆湖广会馆戏楼楹联为:“人在戏中,戏在人中,人生莫演糊涂戏;境由心造,心由境造,境界须除名利心。”虽然是看戏,也要劝诫、说教,体现出“商道”、“义利结合、先义后利”的思想和商业精神,对观赏的人很有启迪。

2、商业精神

商业精神主要有契约精神、诚信、仁义、儒商精神等。关帝庙,显得十分世俗化,因为关羽本身具有神格和人格双重属性。大家崇敬关羽的义重如山,在关羽精神的感召下团结在一起。

北京同仁堂楹联:“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以药材的名贵、炮制的繁复起笔,用让步语态,体现出诚信经营的理念。

浙江杭州胡庆余堂药铺楹联:“名山足灵药,盛世多寿人”,体现出对盛世和人民健康长寿的祝愿和歌颂。胡庆余堂传人、国药巨匠冯根生的墓碑亭楹联:“一生青春功德在,万年庆余日月知”,是对医药行杰出人士冯根生先生的讴歌。

3、商铺

商铺是坐贾的“办公室”(旧时一些大商铺有专门招待客人喝茶、谈生意的雅座间),也是公共场所,门外多是店名牌匾,配以楹联。店名的匾额占据了横批的位置。百年老店是历史的传承和积淀。在当代中国,人们开始重视百年老店的招牌了,因为这里面有很高的品牌价值。

铺楹联,悬挂在百城万店,俯拾即是,不胜枚举(图2)。它能够起到招徕顾客的作用,也有很好的宣传推介作用,不是广告,胜似广告。楹联内容或写经营理念,或闲话,透露出儒雅、文气。

(三)旅游景观

旅游景观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类的和人文类的。除了不具备开放条件的场所,本文中提到的宗教、商业等文化景观,其实也是“泛旅游景观”,都具备旅游欣赏价值和吸引力。它们在功能上具备多样性,所以有交集。

楹联是沟通旅游出发地与旅游目的地两种文化的纽带。一般而言,在广大的汉族地区,风俗习惯都很相近,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则差异很大,必须入乡随俗。在初步了解当地风俗禁忌的基础上再去欣赏景观。而作为旅游地的人要在充分认识本地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去撰写楹联,以图对景观的禀赋做最生动概括。而楹联所显现出的格调情感,则很能感染旅行者。

楹联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有益形式,是很好的旅游文学作品,有利于彰显其个性化的特征,提升旅游景观的品牌知名度。在建设旅游线路、旅游园区、旅游景观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应用楹联,发挥其“画龙点晴”的作用。

1、自然类景观

此类景观具有自然地带性、生态实体性、时空感受变化性的特征。

华山脚下的玉泉院有一副写华山景致的楹联:“从此登极峰,看玉女莲花孰好;归来想此路,觉苍龙犁沟犹平”。联中融入了中峰玉女峰、西峰莲花峰、苍龙岭和老君犁沟等景观名称,又写出了玉泉院作为华山登山必经之地的独特的地理位置,上联自设自问,下联意味悠长。

又如黄山有联“白云成海,苍松化龙。”虽然仅仅八个字,却提到了黄山最著名的两个景观,一个是云海,一个是苍松、迎客松。又如“从容立马半山寺,小心卧龙一钱天”,“胸藏万壑云成海,笔点千峰石化莲”,都是写景的佳对。

2、园林景观

中国创造了独特的东方美学、审美范式和精美的艺术品、工艺品。这些美的形态,影响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儒家文化圈。例如园林,是中国人实现“诗意的栖居”的载体。园林景观中有小部分属于私家景观。大部分则属于旅游景观,所以笔者列入旅游类景观,不再专门列为一类。

汉代、唐代的园林规模和面积很大。在宋代发生了一次转型,开始注重造园艺术,重在诗情画意,将自然美融入人工美,营造天人合一的园林景观。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匾额与楹联在园林中应用得很广泛,其内容可以表达思想、点景、渲染气氛。

园林是对方正呆板建筑的一种背离。但是园林当中的亭台楼阁又是方正的,楹联匾额也是一丝不苟的。体现了曲折变化中有方正规矩,体现出中国人在小处的有规矩、不苟且、不放肆。同时,形式是呆板的,可是内容又是丰富多彩、摇曳多姿的。

3、儒家文化遗产

儒家不是一种宗教,但又有宗教色彩。儒家推崇的是圣贤,着人本和民本的思想。数量众多的文庙、书院、家族祠堂等是一种教育景观,也吸引了很多本地和外地的游人,如北京的太庙、国子监、武威文庙等。此类景观也有大量的楹联作品(图3)。

(1)文庙

用以纪念孔子。其规制仿照曲阜的孔庙,主体建筑有大成殿,附属建筑有乡贤祠和名宦祠。其楹联多为表彰孔子和其弟子的功德。

(2)书院

书院主要是私立的,但也接受官府的资助。因为其主办者、讲学者往往是亦学亦宦的身份。岳麓书院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很著名。

(3)贡院

如清代西安贡院,早已消失,但保留在史籍中的21副贡院对联,却明明白白记录下当年贡院的建筑分布和总体规模。

(4)家族祠堂

如甘肃陇西李家龙宫。清末民初陇西人王海帆曾撰联:“家学溯犹龙,早垂道德昭前代;堂谟承射虎,应有勋名启后人”,气势恢弘。赵氏天水堂大门楹联(图4)采用了砖雕的形式,既潇洒又文雅。

(5)关帝庙

如台湾屏东县关帝庙有于右任先生题写的对联:“独往独来,为英雄本色;大仁大勇,真圣哲楷模”。先生还撰写过一副对联:“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既歌颂了关羽的功德,又联系现实,很有启发意义。

(以上图片,2018年田波摄于河南淮阳)

三、楹联融入文化景观的发展对策

(一)遵循楹联规矩

不合格的楹联,或内容粗俗、或不讲对仗平仄、或包含错别字、或上下联挂反。我们应推崇佳联,逐渐更换病联。如玉门市玉泽湖公园大门楹联:“玉泽水灵秀,湖荡碧波春”(图5),是一副很明显的病联。

(二)普查楹联文化资源

文脉分析是旅游规划和开发的前期准备和基础。而楹联是一个地方文风文脉的重要体现。所以笔者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普查楹联文化资源。仿照文物普查、文化资源普查的方式,由中国楹联学会牵头,各地楹联文化参与并具体调查。调查的内容应涉及楹联作品(文字、书法或实物)、人物、联话、风俗等等,最后以省为单位编辑楹联大典,供爱好者和研究者收藏,也供社会人士参考。

(三)重视受众

不同的文化景观,决定了楹联这一媒介受众的不同。依上文所述,楹联的欣赏者可以是居住者、游客、顾客、教民或信徒、老师、学生等。

现在,国内基础好的地方在建设“全域旅游”城市。全域旅游的理念也逐渐为旅游、饭店、商店等行业的人士所接受。尽管不是每一座城市或地方都具备创建全域旅游的条件,可是,打造好每一处文化景点、经营好每一处细节,已成为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游客初来乍到,需要提纲携领的楹联。游客中有部分是深度旅游的人。“内行看门道”,他们能够辨别优劣,鉴赏力很强。如果出现病联,就会大煞风景。

(四)拓宽传播渠道

1、长久性的景观

城市街头的建筑小品,如亭子、雕塑等,让本地有一个稳定的文化橱窗。古建筑和仿古建筑多采用木质、竹制、砖制的楹联。它们通过楹联来表现文化景观的精义,延续这个地方的文脉。天水解放路“1•29奶茶小咖”的店铺(图6),采用的字体简单而富有青春活力,和店铺的性质、建筑风格很协调。在成都宽窄巷子,这样的例子更多。

现代化建筑的商铺可以不使用木制楹联,可以考虑金属制、玻璃、塑料等更有现代感的材质,和现代建筑在美学风格上相统一。可以因需设厂,由企业或社会组织出资,成立生产工作坊,专门生产悬挂、张贴在现代化建筑大门的楹联。或者在已有的作坊中创新楹联产品。

南昌、南阳、三门峡、岳阳、衡阳、等二十多座城市已被评选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它们在楹联进社区、进学校、打造楹联景观等方面表现突出。在民居、学校、医院等地可以普及推广楹联。如学校大门楹联“书田菽粟皆真味,心地芝兰有异香”,设喻雅致,寓意深刻。有些地方还建设专门的民俗博物馆,将匾额楹联等集中展现,如重庆的科举匾额楹联博物馆等等。

2、临时性的景观

它们属于短期楹联,如春联,存在一个月甚至是一年,新桃换旧符的时候再换下来。(图7)或者是喷绘的楹联,也能张贴一段时间。其内容为即景、即兴式的,虎年说虎,鸡年说鸡,联系当下,花样百出。形式活泼,内容新颖。

3、符号与概念传播

有楹联参与的景观实体,也有基于景观实体的“景观概念”。看景不如听景,前一个景是景观实体,后一个景是景观概念。景观概念跳出了空间传播的局限,还会在时间中传播,这是它不同于静态的建筑的特点。楹联作品一旦悬挂出来,就不会是静止的、隐匿的,而是会参与到传播活动当中,具有文化传承、社会调适、娱乐大众等社会功能。此时的楹联让景观跳出了时空的限制。景观不再是单一的物象,可以通过审美体验,上升为心境。

楹联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需要创造性保护,更需要创新型发展。文化创意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为既有的产品增加其技术、审美或文化的底蕴。在体验经济时代,体验来自个人的心境和事件的互动。所以要做好楹联符号与概念的传播。我们所处在一个读图时代或视像时代,需要将景观进行视觉化、故事化、仪式化、技术化来加以技术编码、形式呈现和价值再现。楹联是这种故事化、符号化传播的有效方式。如天水伏羲庙的征联活动,既是征联,也是宣传。

 

参考文献:

1.易红.中国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庞克龙.武汉现代公园楹联匾额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3.陈秋佼.楹联文化及其现代化传播方式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论文

4.方法林.中国风景园林楹联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5(04)

5.谢贵安 华国梁 旅游文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

作者简介:

安俊维:男,甘肃省秦安县博物馆助理馆员,甘肃省楹联学会会员,天水市青年联合会委员。致力于陇右地方文化研究,有论文、诗歌、评论、小说等作品发表,凡30万字。2017年12月,获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第九届“薪火相传——讲好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个人”(提名奖)。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文化景观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