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实地考察一副看似有问题的对联

实地考察一副看似有问题的对联

2018-09-01 23:14:52有趣的学长TheStoryTeller 0条评论

去年8月底,小弟我有幸加入到了四川省楹联学会。有天几位大佬在讨论高深的楹联学术的时候,一位前辈贴出了这样一幅图:

因为在群里几乎不发言,所以为了刷一刷存在感,我就说,这第一个对联有问题,重字了。

这么一说就热闹了,有支持我的,有说没问题重字可以接受的,说着说着大家都很激动,学术上的争论嘛,文人雅士的事情,就差顺着网线过去打一架了。

冷静下来之后还是回到学术本身。这副对联在吴恭亨的《对联话》里也有记载,是这样的:


何子贞题苏公读书台云:

江上此台高,问坡颍而还,千载读书人几个;

蜀中游迹遍,看嘉峨并秀,扁舟载酒我重来。

也是两个“载”字,但下联第二分句和之前书上还有两个字不一样。

民国时期江苏人胡君复搞了一本《古今联语汇选》,上面也记载了这副对联,跟吴恭亨的记载是一样的。

前面图里交代了读书台所在的位置,乐山,我查了一下离我的家乡似乎并不远,于是决定亲自去看一下。

但是拿“凌云山”、“读书台”这些去问乐山的朋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爱踢中场的后卫,他却表示不知道。

我有点犹豫了,难道遗迹已经消失?再查一下百度百科,原来乐山大佛所在那个地方就叫凌云山,乐山大佛景区里面有很多景点,其中就包括东坡楼。

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面包片、小刀和手提灯塞进书包里,我出发了。

一路上各种折腾就不多说了,在进入乐山大佛景区之后,上山的路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有一个写了“苏东坡载酒时游处”:

单这么看好像觉得苏轼经常来乐山玩似的,但有人考证说苏轼家(眉山)离乐山虽然近,但其实有据可查的去乐山玩就只有一次。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美丽的乐山给我们的苏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轼当年担任杭州太守的时候,听说朋友张伯温要去乐山(当时叫嘉州)当刺史了,就写了首诗送他,题目叫《送张嘉州》,前面四句写道:


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

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

头一句也有别的版本是“少年不愿万户侯”。

韩荆州就是韩朝宗当年李白曾经写自荐信《与韩荆州书》给韩朝宗表达自己的远大理想。当时大家都说“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跟后来那个“为人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有点像。

这几句的意思就是,我其实不想升官发财,还不如去乐山做官,在凌云山喝喝酒。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张伯温此行的羡慕之情。

虽然只这一首诗,但乐山的人民却相当重视,为此还专门在凌云山山腰上建了个“载酒亭”,并把其中两句诗写在了上面:

好的拍完照片之后继续往前走,接近乐山大佛的时候就看到有路标指示了。

东坡楼,就是今天要去的地方。嗯石壁上还有简介:

像是那么回事哈,但是到了跟前,我才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通往东坡楼的道路被封上了。

我大老远跑过来这点困难就打道回府吗?当然不行。经过片刻的思考之后我决定直接上。

过程不多赘述,反正经过一番殊死搏斗之后我进去了。

到了里面还有个打扫卫生的小姐姐用普通话问我,你来干什么的?

我说我来找一个何绍基的对联。可能是我坚定的眼神里还残留着杀气,她也没多问。于是我就这边看看,那边瞧瞧,终于,在里面C位的一间屋子里,找到了何绍基的这副对联。

上联是这样的:

江上此台高,问坡颍而还,千载读书人几个;

下联是这样的:

蜀中游迹遍,新嘉峨特秀,扁舟载酒我重来。

旁边小字写的是:咸丰乙卯仲春月科试嘉州曾撰此联,未及书也。孟秋月因游峨眉过此,李云生太守复邀憩于山上,属书付梓。落款是:道州何绍基。

好了现在咱们的疑问算是解开了。

1、确实上下联都有个“载”字;

2、下联第二分句是“信嘉峨特秀”。

下面咱们来仔细说一下这副对联吧。

第一个分句没啥说的,第二句里“坡颍”指的是东坡居士苏轼和颍滨遗老苏辙,他们兄弟俩就占据了著名的“眉山三苏” 2/3的名额,另一个是他俩的父亲苏洵。据说当年这个读书台就是苏轼和苏辙读书的地方。上联意思就是说,除了苏轼苏辙,这么多年来,这个地方有几个读书人呢?

下联的话就有点争议了。原文说“信嘉峨特秀”可以跟前面“蜀中游迹遍”相照应,走过很多地方了,感觉还是这里比较牛逼。但按照吴恭亨他们记载的“看嘉峨并秀”也解释得过去,这个说法应该说比较常见。后面扁舟载酒的话,“载酒”估计是直接取用苏轼诗里的原来词语不作改动。“我重来”这种说法在何绍基的对联里还真不少,除了这个对联和之前题杜甫草堂的,还有:


荔枝亭

无奈荔支何,前度来迟今又早;

莫如桃叶好,主人虽去我犹留。

这是《南亭联话》的版本。《对联话》里是“客犹留”。

桐城徐勇烈馆诸雪堂

雪壁写东坡,大好江山,天与此堂占却;

芳樽开北海,无边风月,我如孤鹤飞来。

武昌黄鹤楼

我从千里而来,看江上梅花,已开到红羊劫后;

谁云一去不返,听楼中玉笛,又吹起黄鹤高飞。

这又让我想起了题署联里是否应该出现“我”的问题。其实用“我”并不仅仅是何绍基的专利,还有很多人也用过,也用得很好。不过这不是咱们今天要讨论的。

那么还是回到那个重复的“载”字。

不同人肯定有不同的意见,我的意见是:重字是明摆着的,也是应当避讳的,并且这里,至少让我来写,完全是可以避讳的。只是何老前辈这么写,我猜测的话估计也就是写忘了。

你怎么看呢?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考察实地问题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