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关于楹联国学内涵的思考

关于楹联国学内涵的思考

2018-05-07 20:24:41楼晓峰互联网 0条评论

楹联国学,顾名思义,就是被传统楹联形式所体现的国学文化,它和楹联一样,都是华夏民族独有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存在形式,它随着楹联的诞生而诞生,随着楹联的发展而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学楹联的定义、分类和实践三方面的分析,对楹联国学的内涵进行概述。

一、概念定义

在探讨楹联国学内涵之前,需要把 “楹联国学”这个概念分作两个层次来定义。

(一)国学概念

在古代,“国学”指的是“国立学校”,是一种由政府提供资源,组织师生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培养人才之目的的专门场所。比如南宋时期朱熹创建的四大书院之一 ——庐山白鹿洞书院,在朱熹入主之前就叫“白鹿洞国学”。显然这不是本文思考的范畴。

现代人所谓的“国学”是一个有着广泛意义的概念,它是在明末清初和晚清民初两次西学东渐思潮中,朝廷和学届一批保守派精英们所提出的关于中华国粹内容的总括,其内涵泛指“中华国粹”,其外延则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教育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学问。所以它是一个历史悠久、领域博大、内容广泛、意义深远的非常大概念,简而言之,它就是关于华夏国的传统学术和学问。

历史是变化发展的,一个与封建社会彻底决裂,在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华夏新中国成立已将近七十年,根据“国学是关于华夏国的学术和学问”这一定义,在现时期,我们研究国学现象,还需要考虑纳入新中国以来历届中央在建国、治国实践中所形成,又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等等治国方略(不包括纯粹“拿来”的马列著作等内容)。

(二)楹联国学概念

在明确了单纯的“国学”概念的基本定义后,再来思考“楹联国学”这个双重意义的概念。

前面曾经总结“国学就是关于华夏国的学术和学问”,由此可知,“楹联国学”就是用楹联艺术形式(包括两行文字,上下联字数、语数对等、概念对偶、词性相同、平则相反等格律要素)所表现、反映出来的“国学”内涵总和。“国学”和“楹联国学”的区别在于,“国学”的存在形式是对于各科学术、学问进行分门别类的探索和研究,而且有论题,有论据,不同学科之间表述方式千差万别,其突出的特点是论述过程详细周密,逻辑性强;而“楹联国学”的存在形式则是专指用楹联这种特定的文学形式对各科内涵所进行的描写和表述,也就是从单纯的学术论文、理论著作理念形式转变成了特殊的文学作品,高度浓缩和普遍的文学性是它突出的特征。 

此外,楹联本身也是国学内容的组成要素,以国学形式来表述和承载国学内容具有得天独厚的亲缘条件。

二、楹联国学内涵的大致分类

楹联国学内涵就是存在于楹联文学形式中的国学内容的具体表现。

人类社会的现象由具象的物质形态——经济基础和不具象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这两方面内容所构成,两者分别都具备系统性的意义内涵,它们是创作楹联、衍生楹联国学的源泉。由于其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因此只能各举其冰山一角,为认识楹联国学提供一些形象化的思路而已,挂一漏万在所难免。

(一)物质形态内容

大凡在楹联艺术中存在的那些发生在中国或由中国人发明,具有三维形象、已被中国传统思想普遍接受的物质形式皆是。

1.中医学。包括与中医学相关的历史、传说、人物、技术、产品、产业、品牌、专利、医疗过程、作用效果、国内外声誉等等。

2.农学。包括与农业学相关的历史、传说、人物、巡狩、采集、放牧、节气、节候、天气、环境、生态、土壤、牲口、器械、技术、产品、产业、作业过程、社会作用等等。

3.术数。包括与术数相关的历史、人物、典籍、道教、阴阳、五行、易学、命相、占卜、杂术等等;广义术数可概括为天文、历法、数学等几个大范畴,狭义术数则专指占断吉凶的法术(大多为迷信现象)。

4.地理学。又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部分。自然方面包括高山、冰川、高原、丘陵、盆地、沙漠、草原、湿地等华夏山川地貌和江湖水文,还包括与此相关的气候、水流、土壤、植被、生命等等;人文方面包括华夏区域、地名、人类、民族、民俗、经济、健康等等。

5.经济学。包括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四民[1]、钱币、典籍、课征、赋税、井田制、均田制以及务本、平价、义利、道法自然、富国富民等等各种进步的经济思想理念

6.书画。包括与书法和中国画相关的历史、画家、斋号、作品、题款、篆刻、年号、师承、风格、派别、材料、市场、价格等等。

7.音乐。包括起源、人物、乐器、演奏、歌唱、五声[2]、八音[3]、曲谱、曲名、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诗经风雅颂、歌妓、乐府、行板、词牌、散曲等等。

8.建筑。包括体系、结构、风格、派别、鲁班、飞檐斗栱、雕楹画东、亭台楼阁、琼楼玉宇、故宫、石窟、天安门、大雁塔、圆明园、颐和园、布达拉宫等等。

(二)意识形态内容

1.政治类。包括历史、人物、典籍、部落、酋邦、朝廷、皇宫、社稷、宗庙、暴君、仁治、天子圣人、帝王将相、君臣朝野、社稷黎民、政治机构、科举考试、进士、状元、太监、赋税、徭役以及治于乱、战与和、盛与衰、进与退等等。

2.哲学类。包括历史、人物、典籍、宇宙、乾坤、太极、阴阳、八卦、五行、兼爱、非战、中庸、五德、和谐、无为、道法、天人之辩、霸王之辩、天人合一等等。

3.史学类。包括历史、人物、典籍、战役、部落氏族、出土文化、宗法制度、周礼、春秋战国、合纵连横、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约法三章、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安史之乱、郑和下西洋等等。

4.宗教类。重点为中国佛教内涵,根据受众层次不同,可以区分为大众民俗内涵和精神文化内涵。其中又以禅宗佛教为主要内容。禅宗佛教是在中国土壤中培育、驯化起来,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佛教,其大概内容为传承和发展史;达摩、慧能、神秀等重要人物;《六祖坛经》、《五灯会元》、《百丈清规》等重要文献;“五家七宗”等发展流派;嵩山少林寺、韶关南华寺等禅宗圣地;以及渐悟、顿悟等修炼过程;禅宗公案等等。

5.教育类。内容包括一般历史、社会意义和功能,学制:塾、庠、序、学、书院、学堂、黉宫、科举、状元、乡学、小学、大学等等;诸子学派:孔孟、老庄、墨子、韩非子等等;其他讲学、藏书、论语、礼记、学记等等。

6.文学类。包括历史时期、代表作家、著名篇章、群体和派别、体裁和风格、专集和总集、文学活动和事件等等。

7.礼俗类。分别为政治礼仪和生活礼仪,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4]、宗庙之祭、对先师先圣的祭祀、相见礼、军礼等等;生活类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丧礼、飨燕饮食礼仪[5]、宾礼、五祀[6]、傩仪[7]、以及其它天伦、人伦之礼节等等。

8.考据类。考据学是文献学的别称,是指研究文献或历史问题时,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的理论与方法。内容包括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训访、辑佚等等,范围与内容一是考订古书;二是考证史事。

9.伦理类。包括三纲[8]、五天伦[9]、五人伦[10]、五义[11]、五常[12]等等

三、当代楹联艺术如何把握国学内涵

国学这个概念是在明末至民国初年西学东渐以及五四运动时期,国粹精英们出于对华夏固有文化的捍卫而提出的关于华夏全部学问、学说的界定,虽然具有“萃取”的主观成分,但是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以及个人世界观等原因,在界定范畴上精华与糟粕并存现象势在难免。这就对我们继承和弘扬国学、营造和衍生楹联国学提出了客观而严肃的要求。

(一)取材上务必严格审慎

在选取国学内涵为楹联创作的内容,或以国学内涵来表现生活时,要以慎重的态度进行严格的甄别,正确区分精华与糟粕,以实事求是的原则决定取舍。例如,对于那些在现时期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诗词、楹联、辞赋,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著作,先秦百家著作,《史记》、《汉书》、《明史》等正史典籍,黄帝内经、天工开物、齐民要术、梦溪笔谈、本草纲目等优秀科学类书籍,以及中医、国画、武术、书法、象棋等中华国粹,要从正面来呵护、烘托,目的是让它门更加发扬光大。而对于一些愚昧、落后、反动的封建糟粕或在目前学术上存疑的内容则要用贬抑的态度分别对待。如祭祀礼仪,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表现为借助主观神的力量,来达到营造氛围,统一群体意志,宣示行动决心的积极意义,而在科学普及的今天,它除了愚昧的消极意义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可取意义。

再如古代伦理,从道德层面看,它具有尊敬、谦让的善良意义,但是,从平等、进步层面看,它却不可避免地助长了封建愚忠行为和等级观念的泛滥,从而束缚了个性价值的发挥。对此类内容,需要结合创作目的,区分历史和现实,该褒则褒,该贬则贬。

又如术数中的命相、占卜等内容已然成为与科学、文明相对立的迷信、害人活动。对于这些现象,只能作为负能量来进行贬抑,目的是加速其消亡。

再如阴阳、五行、易学、杂术等现象,也早被更加周密、完备的科学理念所替代,因此只能把它当做已然过往的历史现象来表述,不能对其进行神化和发挥,以免产生不良误导。

(二)创作上追求推陈出新

文明、健康、优秀的国学内容是华夏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结晶,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包括经济复兴和文化复兴两方面内容,其中经济是骨骼,文化是灵魂。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中国的经济复兴取得了阶段性的巨大成果,目前正在养精蓄锐,以谋求第二阶段的重新再起。在此期间,传统文化界不负众望,一波国学复兴、文化兴国的浪潮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兴起,楹联文化复兴就是其中不可小视的一股支流。

以楹联形式弘扬国学内涵,衍生“楹联国学”,就是对于那些被实践证明,在现时期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值得发扬光大的国学内容不仅要立足于同位的历史层面上,以古匣装古董的形式表现它,还可以立足于时代,对典型素材进行深入挖掘,在内涵上推陈出新,以旧瓶装新酒的形式来丰富它、提升它,使优秀的国学内涵在新时代获得新的生命。针对“古匣装古董”和“旧瓶装新酒”两种境界,各举两副名作,以供对照参考。

古匣装古董楹联举例: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13]。

其核心国学要素为“松风”、“琴韵”、“梧月”、“书声”四个古色古香的意象词语所代表的志趣和情操。

公羊经传,司马史记;

白虎论德,雕龙文心[14]。

其核心国学要素为《公羊传》、《史记》、《白虎通义》、《文心雕龙》四大传统国学书籍及其精神内涵。

以上两例偏向于崇古,尚古。

旧瓶装新酒楹联举例: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15]。

其核心国学要素为“先主”、“后主”、“襄阳”、“南阳”四个概念所衬托出来的忠、智兼具的诸葛孔明精神。

每眼前望吴楚东南,辄忧防海;

只胸中吞云梦八九,未许回澜[16]。

其核心国学要素为“吴楚”、“东南”两个意象所指向的爱国诗人杜甫精神。

以上两例为发扬传统,古为今用。

(三)文化媒体加以倡导

楹联艺术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在作者创作和受众阅读之间需要一个中间媒体来衔接,这个媒体便是报刊、网络媒体,文化场所、文化景区、旅游景区、纪念馆等等文化、旅游目的地。为了增强楹联国学意识,推进楹联国学的衍生和发展,建议由中国楹联学会以及所属对联文化研究院倡导,地方楹联组织响应,发起以国学内涵为主题的楹联创作、评奖和集中发表活动,通过活跃、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楹联作者创作国学楹联的积极性,努力把国学内涵融入楹联艺术,把国学楹联推向文化媒体,让群众广泛接触国学楹联,渐渐接受楹联国学,最终实现国学深入人心、振兴中华文化的目的。

综上所述,楹联国学是国学和楹联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楹联艺术为载体所表现出来的国学内涵,是用楹联作品这种特定的文学形式对各科内涵所进行的文学描写和表述,具有高度浓缩和普遍的文学价值。在内容上它可以分为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两方面,其性质表现为科学、文明、进步或者迷信、愚昧、落后。

——————————————————————

注释

[1]四民:即农、工、商、士四种不同阶层。

[2]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五种古音阶。

[3]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制造乐器的材料。

[4]祭地:包括对山川、土神、谷神、社稷神的祭祀。

[5]飨燕饮食礼仪:“燕”即“宴”,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

[6]五祀:祭祀对象为门、户、井、灶、中(中室)。

[7]傩仪:一种用以驱逐邪恶的仪式。

[8]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9]五天伦:天、地、君、亲、师。

[10]五人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

[11]五义:忠、孝、悌、忍、信(又有仁、义、礼、智、信之说)。

[12]五常: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3]竹雨……书声:明、清·傅山题太原云陶洞。

[14]公羊……文心:清·阮元《题杭州沽经精舍》。

[15]心在……南阳:清·顾嘉蘅《题南阳武侯祠》。

[16]每眼……回澜:清·吴獬《题岳阳楼》。


作者简介

楼晓峰,1958年生,浙江遂昌人,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从事自由撰稿和写作服务。系中华诗词学会、香港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中华辞赋社成员;中国辞赋家协会、浙江省诗联学会、丽水市诗联学会理事;遂昌县诗联学会副会长。诗词、楹联、辞赋常在全国和省级权威报刊发表,在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和《中国楹联报》、《中华楹联报》等全国性媒体发表理论文章32篇。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楹联国学内涵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