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用途愈来愈广的楹联文化

用途愈来愈广的楹联文化

2018-04-25 19:16:50未知互联网 0条评论

在经济大潮的推动下,楹联这种短小精悍的文学艺术形式蓬勃发展,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其用途将愈来愈广,成为大众文化的一支劲旅,渗透到各个领域。真是:“华夏有天皆丽日,神州无处不挂联;楹花覆盖城乡地,万里河山更美观。”


近年来,城镇乡村,大凡红白喜事,张贴楹联的风气很浓,如婚丧嫁娶、小娃满月、老人过寿、新屋落成、乔迁新居、过会唱戏、庆祝节日、开张营业等,都要用楹联装饰门楣楹柱。过事的前几日,主家就开始琢磨楹联,有的自拟,有的是请人代撰,字斟句酌,毫不马虎。对楹联的书法亦很讲究,写得洋洋洒洒颇具大家风度,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主家如此看重楹联,是因为它是一件“门面活”,容不得半点粗制滥造。他们知道,当天来的客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门楣两侧的大红楹联(丧联亦有黄、白色的),其次才是室内的装饰及环境变迁或酒宴的筹备等等,倘若把楹联写不好,主家就有失体面,减弱儒雅气氛,因此在他们筹备的诸般项目中,楹联就自然而然地“荣登首席”,位居“老大”了,大有“万花丛中一点红”的意趣。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如今楹联已插翅高飞,登上了许多名胜古迹的大雅之堂,不少公司、名店、厂矿为宣传自己的产品亦广泛征联,“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他们多把联语当广告用之,认为这比那些不讲平仄的散文式的语言产生的艺术魅力要大得多,要比派出许多推销员“游说列国”强得多。一些名胜古迹所在地,甚至不惜重金向海内外征联,他们认为楹联是名胜古迹的亮丽景观和无声“导游”,是对外的“窗口”和“眼睛”,是高度浓缩了的诗词般的“点睛之笔”。寥寥几句的楹联,只要立意高远,构思奇特,涉今含古,语词凝练,新颖别致,就能留下千古绝唱。试想成都武侯祠如果没有赵藩写的那副总结诸葛亮治蜀的名联;苏州寒山寺没有张继作的《枫桥夜泊》的短诗,这些名胜就会因之减却许多光彩。因此,我们对名胜古迹所在地的征联挂对之事,绝不能小看,应当看作是具有远见卓识的高明之举。


楹联还有一个优点是:它不像诗词歌赋那样要通过报刊发表,才能见诸群众。而且报纸喜欢的是新闻稿件,要给诗词歌赋让出点园地,确实是难乎其难。如不能与读者见面,那就如同闺阁绣女被封闭起来一样,使人们很难看到她的“天生丽质”。而楹联就不同了,它不择土质肥瘦,落地就能发芽,它发表的阵地是门楣楹柱,第一读者就是那些当日前来纳礼的亲朋好友,这比诗词歌赋选择载体要灵便得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稍加修饰,就能卷帘露玉颜,“春日凝妆上翠楼”。


楹联有广泛的用途,这就决定了它有旺盛的生命力。历久不衰、永葆青春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愿楹联的用途会越来越广,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多领域,开出更加鲜艳夺目的花朵,“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楹联文化用途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