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对联创作谈对联的“张力”

谈对联的“张力”

2018-04-01 23:06:49王永江互联网 0条评论

张力,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原本指的是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比较常用的意思是弹性物体拉长时产生的应力。就好比我们用两只手去拉一根皮筋的两端,皮筋会产生一个张力。无论这个张力太强或者太弱,给我们双手的感觉都不舒服。而当这个张力比较适中的时候,我们会从拉伸皮筋中获取一种比较愉悦的感觉。

 

在讨论对联的时候,我们也经常会说到这个词“张力”。好比说某副联作写的很有张力。又经常说,对联创作讲求张弛有道。于是有人便问,对联中这个“张力”到底是指什么呢?我个人感觉,对联的张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语言。

 

对联的一句话中,字跟字,词跟词之间,就有张力的体现。具体体现就在于你怎么安排一句话的语言表达,使其不滑不涩,让人读起来很有“弹性”。这考验的是作者的语言功底。语言表达我们可以跟唐诗学习,我认为唐诗能够做到用比较熟悉和浅白的词语表达出特别丰富而又凝练的语意。

 

要使语言有张力,个人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要偷懒,把一些熟语、成语等直接拿来入联,这样只会让句子变得很直白和俗滑;二是尽量不要把一句话写得太“顺溜”,就按照主谓宾这么去写,往往会让句子平淡无味。要善于运用倒装、省略等手法去安排句子间语言的顺序;三是可以运用比喻、拟人、通感、夸张等方式处理句意,使句子变得生动而更加感染人。

 

举个诗的例子。众人非常推崇的王维的两句诗“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这两句的特点是句子中没有用任何的动词去修饰,好处就在于作者就把景物摆在读者面前,读者可以自行去想象。如果改成“云掩帝城双凤阙,雨笼春树万人家”等,加了动词,使句子的重心从景物移到了两个动词,读起来的力道减弱,也限制了读者的想象,从而使语言的感染力下降。

 

再好比,有些初学对联者,在句子中经常爱用“自……之时,从……以后,在……处”这一类的表达。这些都属于“赘语”,都会让语言表达不够凝练而影响到句子的张力。即使我们的语言不能做到十分古朴齐肩古人,但也要尽量做到凝练、不散。

 

第二,结构。

 

对联的句子之间如何安排,也会影响到张力。这其实就涉及到我们所说的句式。句式如何处理,有不少人在文章里讲过。好比说如何起句、收句如何处理、领字怎么用、自对怎么安排等等。这些都是句式安排中要注意的。

 

句式安排的原则就是:句子之间不能太顺滑,也不能意思互相不挨着,各说各的。要尽量做到句子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起有伏。能够峰回路转,也能够前后照应。句子不能拖沓,也不能太紧促,要让人读起来舒服。

 

用一个比较常见的联做例子。扬州二十四桥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此联如果我们做一些改动,就能看出句式的处理方式来。第一种,假设我们把中间句子的领字去掉,再来读联:胜地据淮南,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就会觉得句子之间少了点什么。断了。第二种,我们还是把中间句顺序调整下:胜地据淮南,看当空云影,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何处箫声,有人吹到月三更。这样第二句感觉就不够独立了,感觉第二句跟第三句贴一块去了。

 

第三,逻辑。

 

逻辑,就涉及到联意的起承转合的安排。首先,写一副对联最初级的要求就是要把意思说明白;其次,再高一些的要求就是要在表达中多一些矛盾和冲突,所谓“文似观山不喜平”。既要制造矛盾冲突,又要自圆其说。这就考验一个作者的逻辑思维。

 

如果一副对联就这样平铺直叙下来,读者读了之后就仿佛喝了一杯白开水,毫无味道。如果对联写得驴唇不对马嘴,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毫无逻辑可言,也也只会给人带来观感上的阅读障碍。只有恰当地处理联意之间的脉络关系,才能够让人读之似入通幽之曲径,欲罢不能。这样张力才会体现出来。

 

第四,立意。

 

对联表达,说到根本是为了立意服务。而从立意中表现出的张力,就有点特别形而上的意味了。这是对作者思力的考量。对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事物,有人只看到了世俗都熟知的一面。那这样的立意基本上就谈不上有特别大的“张力”了。而有一部分人却能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其独特的视角或者独特的感悟。这种“独特性”就构成了立意的“张力”。可以说,这种张力是最难把握的。

 

好比写沈阳故宫,大部分联友都在写满人是怎么从这里起家的,又是怎么衰落的,去表达一个兴替之意。而醉忘归联友的对联是:尺木先阶,腾翥一门从北顾;昌庭广辟,江山十万做南畴。其立意是说,在这里建个宫殿,把广袤的中国十万里江山作为它的后院。别的都不用说了,光这一个立意就张力十足。再加上合理的表达,自然会胜过别人的万语千言。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张力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