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故事少年和地主的对联故事

少年和地主的对联故事

2017-02-01 23:23:16清粥花与诗 0条评论

从前有个少年,天资聪颖,喜爱读书。虽家境贫寒,少年和他的父母却靠着自己的辛勤努力,一家人生活的平凡而开心。这一年快过年的时候,少年的父母在张罗着准备,少年也决定要给家里出出力,为过年添一份喜气。少年家在山下,看着不远山上郁郁葱葱的竹子,少年心中一动,决定写一首对联。过年那天早上,少年把自己写好的对联早早的在家门口贴了出来,只见门右边的上联是“门对千山竹”;左边的下联是“家藏万卷书”。邻居们见了,都纷纷叫好,夸奖少年有才学,毛笔字也写得漂亮,将来一定能考上状元。少年的父母听了,也十分高兴,一家人的年过的喜气洋洋。

同村的地主听了,心生嫉妒,决定要给少年难堪。于是晚上,地主叫人偷偷把少年家对门那片山上的竹子全砍了。年初一早上,邻居们也都发现了,于是议论纷纷,说竹子怎么不见了,声音也传到了少年的耳中。少年看了看山上剩下的一截截短短的竹根,不慌不忙的提起笔,在上联最下面加了一个字“短”,在下联的最下面也加了一个字“长”。于是,对联变成了“门对千山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大家看了,都拍手称好,说少年真是聪明机智,而砍竹子的人愚蠢可笑。

地主听到了,心中既难受又懊恼,更加生气了。他不愿就此罢休,脑子一转,又想出一个主意。他叫人晚上连夜把山上砍剩的短竹连根挖去,然后暗等着要看少年的笑话。很快第二天早上,邻居和少年也都发现了。大家正在议论着,只见少年又拿起了毛笔,他在上、下联下又各加了一个字“命”、“存”。这样,对联就变成了“门对千山竹短命,家藏万卷书长存”。邻居们更加称赞少年了,都骂砍挖竹子的人实在太缺德,太可笑。一时少年的名声远播,而地主也后悔莫急,不但自讨没趣和难堪,反而帮助少年成了名。

这是我小时候听到的故事,但我想,它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古代民间文化故事。这个故事里有地主和平民,他们寓意着富裕与贫穷。在古代,富裕似乎是一件容易引人鄙夷的事情,富裕这个字背后写另外四个字“为富不仁”。而贫穷往往联系着“清贫”,所谓“君子固穷”,古代的高人隐士常常也是过着简朴清贫的日子,却保持高尚的气节,并引以为荣,这才令人肃然起敬。

然后故事里有对联。对联属对偶句,源远流长。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独立表达的一种独一无二的极其简短的文体。具有精炼、形象、郎朗上口、传播度高等特性。记得小时候在家干农活时,常常一边插秧,舅舅一边给我讲那些有故事的对联,如“一弯西子臂,七窍比干心”,“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等,让我记到如今。中华民族历代以来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联,至今中国几乎所有的名胜古迹也都贴有许多对联,他们是这些景点的第一视觉印象和可反复品味的文化底蕴;而过春节贴春联这一春节文化则更是对联独特魅力的明证。

还有就是故事中对联里包含的竹和书。作为古代雅文化的花中四君子之一,竹是极少开花的一种。它通体青翠,别致的节节累高的枝干,剑形锐利的叶子,组成了他在树木中卓尔不群、低调高节、自成一家的特质。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特别喜爱竹,其实是喜欢竹这样的性格和气质,并以此作为对自己品格的要求。因此,竹除了大量的入诗入画,更是他们居所必种之物。故有“宁可食无黍,不可居无竹”之语。而书,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最主要载体,古代文人安身立命之本,有书助力,便可进以治国平天下,退以修身齐家。很显然,读书历来在中国是一件高尚的事情,以至于在中国古代,专门有“读书人”或“书生”这一称呼的群体,这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若是月朗星稀的夜晚,可独自一人散步于屋边竹下,看竹叶疏风漏月,赏自然之美,享受一份静谧悠远;如逢风骤雨急的下午,可在窗下读几卷奇书,或神交古人,或凝心听雨打竹声,都是无穷诗意澹泊。我想,如果说“菊与刀”是日本民族的性格符号,那么竹与书就是中国文人的品性标志。

左宗棠曾有联自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境界太高,怕不能企及。这江湖山长水远,梦想太多。或大隐于市,或小隐于野,若不能“门对千山竹,家藏万卷书”,愿能有三亩闲田,一小静处;种几丛竹,拥几架书,交三五好友;闲时敛心静气,读书品竹,便是理想生活。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地主少年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